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定价:36.00
书号: 978-7-5126-5594-2
出版日期: 2018.1
书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经典读本——海底两万里
版 次:1
页 数:410页
字 数:180000
印刷时间:2018-1
开 本:32开
纸 张:轻型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G634.333
编辑推荐
★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教授经典全译本
★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经典名作
★凡尔纳构造的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
★多种文字、各种版本风行全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儒尔�1�76�1�71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作者简介
儒勒�1�76�1�71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生于海港城市南特,自幼喜欢航海。他一生写有60多部科幻小说,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由于凡尔纳知识非常丰富,他小说作品的著述、描写多有科学根据,所以当时他小说的幻想,如今成为了有趣的预言。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
郑克鲁,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1987年曾获法国政府教育勋章。翻译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茶花女》等。
目录
第一部分
一 飞逝的礁石
二 赞成和反对
三 听先生的吩咐
四 内德�1�76�1�71兰德
五 瞎闯!
六 全速前进
七 一条种类闻所未闻的鲸鱼
八 动中之动
九 内德�1�76�1�71兰德怒气冲天
十 驰骋海上的人
十一 “鹦鹉螺号”
十二 一切都用电
十三 几组数据
十四 黑河
十五 邀请信
十六 海底平原漫步
十七 海底森林
十八 太平洋水下四千海里
十九 瓦尼科罗岛
二十 托雷斯海峡
二十一 陆地上的几天
二十二 奈莫艇长的雷击
二十三 强制睡眠
二十四 珊瑚王国
第二部分
一 印度洋
二 奈莫艇长的新建议
三 一颗一千万的珍珠
四 红海
五 阿拉伯隧道
六 希腊群岛
七 四十八小时穿越地中海
八 维戈海湾
九 消失的大陆
十 海底煤矿
十一 马尾藻海
十二 抹香鲸和长须鲸
十三 大浮冰
十四 南极�1�76�1�71
十五 大事故还是小事故?
十六 缺氧
十七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十八 章鱼
十九 墨西哥湾暖流
二十 北纬47度24分,西经17度28分
二十一 大屠杀
二十二 奈莫艇长的最后一句话
二十三 尾声
如何阅读《海底两万里》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序 言
《海底两万里》(1870) 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 但当初是以连载形式发表在《教育与娱乐杂志》上的(1869年3月20日至1870年6月20日)。这部小说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867—1868)、《神秘岛》(1874)构成互有联系的三部曲,它属于第二部。此三部曲以海洋为题材。海洋早就进入文学题材,远在古希腊时期,荷马的史诗《奥德修记》就描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的神奇遭遇,但对海洋的描写多半是幻想式的。真正描绘海洋的文学作品恐怕要到十九世纪才出现,主要有浪漫派作家麦尔维尔和雨果。此外,美国作家库柏(1789—1851)的早期创作写的是海洋小说。美国作家麦尔维尔(1819—1891)的《白鲸》
(1851)以捕鲸工人的海上生活为背景,船长亚哈曾被一条通身白色的鲸鱼咬断一条腿,他发誓要与这条象征“恶”的化身的白鲸为对手,经过多次遭遇战,他最后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浴血搏斗中把白鲸杀死。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雨果的《海上劳工》(1866)以汪洋恣肆的笔调描绘了海上来势汹汹的暴风雨,主人公吉利亚特为了战胜大自然,与恶魔般的巨大章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战而胜之。这是一曲浪漫主义的颂歌。这两部小说表明
了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英法等国海外扩张的加强,海洋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读者对海洋发生了浓厚兴趣。凡尔纳显然也注意到海洋是个好题材。早在1864年至1866年发表的《哈特拉斯船长的历险漫游》中,已描写过一个名叫阿尔塔蒙的船长远至北极的历险。不久,他就着手创作这个三部曲了。虽然《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发表在先,但《海底两万里》的写作恐怕是同时展开的,因为这部小说包含的海洋知识极其丰富,凡尔纳无法一蹴而就,要花他很多时间去准备。
图书销售资料表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定价:26.00
书号: 978-7-5126-5594-2
出版日期: 2018.1
书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经典读本——骆驼祥子
详细资料
版 次:1
页 数:210
字 数:210000
印刷时间:2018-1
开 本:32开
纸 张:轻型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G634.333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作品
★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享誉国际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先后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蜚声中外
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1936年发表在《宇宙风》杂志上。《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最终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目录 骆驼祥子
如何阅读《骆驼祥子》
媒体评论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我发现老舍的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出国界的。
——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克莱齐奥
《骆驼祥子》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樊 骏
老舍十分熟悉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他用一种明畅朴素的叙述笔调,机智生动的北京口语,简洁有力地写出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画面和具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在写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凝练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北京大学教授 王 瑶
小说惊心动魄地写出了,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怎样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直到把“树”一样执拗的祥子连根拔起,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更足以显示作者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刻性的是,作者不只从社会环境,而且从这些人物自身发掘他们悲剧的原因,写出生活给予这些人物的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 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1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岁上下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绝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图书销售资料表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定价:26.00
书号: 978-7-5126-5594-2
出版日期: 2018.1
书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经典读本——骆驼祥子
详细资料
版 次:1
页 数:210
字 数:210000
印刷时间:2018-1
开 本:32开
纸 张:轻型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G634.333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作品
★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享誉国际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
★先后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蜚声中外
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1936年发表在《宇宙风》杂志上。《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最终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目录 骆驼祥子
如何阅读《骆驼祥子》
媒体评论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我发现老舍的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出国界的。
——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克莱齐奥
《骆驼祥子》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樊 骏
老舍十分熟悉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他用一种明畅朴素的叙述笔调,机智生动的北京口语,简洁有力地写出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画面和具有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在写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的凝练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北京大学教授 王 瑶
小说惊心动魄地写出了,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怎样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直到把“树”一样执拗的祥子连根拔起,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更足以显示作者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刻性的是,作者不只从社会环境,而且从这些人物自身发掘他们悲剧的原因,写出生活给予这些人物的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 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1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岁上下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绝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