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中法图 中国思想史十讲 上卷 金观涛 法律社 由先秦诸子到清代思想 思想史演化与社会历史变迁结合 金观涛中国思
  • 中国思想史十讲 上卷 金观涛
    • 作者: 金观涛,刘青峰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金观涛,刘青峰著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0196147723
    • 版权提供:法律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定价:75元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1876218

    字数:354000

    页码:38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金观涛、刘青峰教授在国内出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汇集作者近二十年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思考
    ★系统梳理中国思想史演变,以观念史研究的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国思想史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环环相扣,说服力极强

    目录:


    讲先秦诸子及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导言:中国文化的精神
    1.1道德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基础
    道德是什么?何为正当性?
    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的等级秩序的道德化
    以道德为关怀
    1.2孔子和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什么是超越突破?
    《论语》的观念结构
    先秦儒学:从孔子到孟子、荀子
    1.3诸子家
    道家:对儒家价值的全盘否定
    名家和法家
    杨朱和墨家为什么消亡
    1.4轴心文明的四种超越突破基本形态
    实现文化超越突破的两个关键要素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印度解脱宗教
    古希腊认知理性
    中国文化的超越视野

    第二讲中国文化大传统的形成
    ——汉代思想和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
    导言:文化和社会的互相塑造
    2.1儒学和社会互动:“家”、“国”同构体的形成
    缺乏正当性的政权:大秦帝国
    为什么独尊儒术?
    “家”、“国”同构与“国家”
    大一统、王法和文官制
    2.2儒学群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
    儒家经典: 从五经到十三经
    《礼记》的意义
    《春秋》和微言大义
    《周易》及其功能
    两汉的黄老之学、《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2.3道德意识形态和社会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
    社会整合的三个层次
    国家和天下
    独特的市场经济
    2.4王朝循环和中国政治文化的连续性
    社会结构稳态及变化
    超稳定系统结构与韦伯命题
    大历史观:轴心文明的形成和演化

    第三讲魏晋玄学与常识理性的形成
    ——中国文化次受外来冲击
    导言:为什么要讨论魏晋玄学?
    3.1外来冲击和宇宙论儒学的不可欲
    应然无限扩张的后果
    天灾对宇宙论儒学的冲击
    半牧半农民族南迁及大一统帝国的分裂
    3.2家国同构机制受到干扰及魏晋玄学
    九品官人法和门阀政治
    儒学的家学化和“玄礼双修”
    什么是道德价值逆反
    道家的支解:修身指向否定儒学的价值
    越名教而任自然
    对无、无为的追求:亲和佛教与道教兴起
    3.3常识理性:中国道德意识形态后设层面的形成
    什么是常识理性?
    从无为到无: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
    从“贵有论”到“独化”和“玄冥之境”
    3.4常识理性和中国艺术的精神
    自然合理的双重后果
    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
    “画山水”观念的起源
    传神论的起源
    关怀的变化对文化融合的意义

    第四讲佛学和中国式佛教
    导言:为什么要讨论佛学和佛教?
    4.1佛教的基本思想
    印度解脱宗教的结构
    早期佛学基本教义:《阿含经》
    十二因缘
    解脱之道与“三法印”
    怎样理解轮回?
    4.2大乘佛学
    个人解脱还是普度众生?
    何为“如来”?
    大乘阶段中观:“八不中道”
    从般若空宗到唯识论的“妙有”
    唯识论与“八识”
    大乘佛教两阶段与真常之教
    4.3佛教进入中国的三个阶段
    格义阶段:选择性吸收
    学习阶段:佛经大翻译运动
    重构阶段:中国心性论佛教
    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
    4.4中国式佛教与社会的互动
    禅宗:心性论佛学的终形态
    “一心”的呈现: 心性论佛学的结构及其对儒学的冲击
    隋唐帝国兴起与秦汉的类似性
    常识理性对禅宗的改造
    佛教和东亚社会之间的双向塑造

    第五讲宋明理学与次文化融合
    导言:宋明理学在儒学中的定位
    5.1隋唐到五代:儒学与佛、道教的冲突及融合
    唐代的政治思想及儒学面临的问题
    韩愈、李翱对重建儒学心性论的贡献
    分裂的五代与山水画的崛起
    常识理性对儒学的重构
    5.2程朱理学的创建
    周敦颐:太极图说和圣人可学
    张载、程颢和程颐:气论、《定性书》、“性即理”
    朱熹体系的形成
    《近思录》:理学修身结构之呈现
    四书五经的形成
    5.3次文化融合的完成及理学的分系
    心学和理学的对歭
    “穷理”还是“致良知”?
    “天泉证道”和“满街是圣人”
    狂禅和明末思想大解放
    宋明理学的分系
    分系的理论意义
    5.4宋明理学的世界影响:对东亚社会的塑造
    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体的成熟
    程朱理学在朝鲜
    朱子学和日本江户时代

    第六讲清代思想与中国近代传统
    导言:为什么要研究清代思想?
    6.1明末清初民间思潮的大转向
    士人的亡天下之痛
    理学境界层面的碎
    以礼代理、经世致用、考据和格致
    6.2新修身模式的结构和意义
    代表人物:顾炎武、颜元、李二曲
    考据学及其分化
    格致之学和中国科学主义的源头
    6.3气论哲学对儒学的重构:中国近代传统
    气论哲学的破与立
    王船山的气论:唯物论和进步观的起源
    《黄书》和汉族民族主义
    刘宗周的气论心学:慎独和狠批私字一闪念
    黄宗羲的气论:《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
    绅士公共空间的本土源头
    戴震的常识具体主义,揭示“以理杀人”的逻辑
    醒得太早的人:中国式自由主义的原型
    6.4清代思想演化的大趋势
    深层结构的支配性

     

    内容提要:


    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两位作者自《观念史研究》后,在国内出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本书根据二位作者主讲的中国思想史讲座讲义整理修改而成,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括前六讲的内容,由先秦诸子到清代思想,下卷括从晚清到当今中国思想大脉络的展开,上下两卷试图展现出一张从春秋战国到当今思潮的思想演化的整体图画。本书为上卷。
    书中,作者以其独有的大历史观,把思想史的演化与社会的历史变迁结合起来考察,并着重讲解了思想与社会的生动互动,给人一种思想触手可及、历史通透可察的感觉。该书是当代关于中国思想史的一部厚重专著,适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更适于关心人类文明和中国往何处去的读者认真阅读。

    作者介绍:


    金观涛,现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刘青峰,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任主编。
    二人在“文革”中期由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任编辑工作,同时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1980年代创办《走向未来》丛书,从事民间文化事业;1989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2008年退休后到台湾政治大学任教。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著的主要代表作有: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卷),《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等。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