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软件方法 上 :业务建模和需求 第2版 潘加宇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潘加宇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潘加宇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2432986626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满39包邮
    全国包邮
    2018-05-24 18:24:00 - 2019-03-31 18:24:00 截止
    下单满就减,赶快购买吧!
    单笔订单满39包邮( 包邮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广东、福建、陕西 )

     书名: 软件方法(上):业务建模和需求(第2版)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ISBN号: 9787302497820

    在软件开发中,需求工作致力于解决“提升销售”的问题,设计工作致力于解决“降低成本”的问题,二者不能相互取代。能低成本生产某个系统,不一定能保证它好卖。系统好卖,如果生产成本太高,最终还是赚不了多少钱。

    如果需求和设计不分,利润就会缩水。从需求直接映射设计,会得到大量重复代码;如果从设计出发来定义需求,会得到一堆假的“需求”。

    《软件方法(上):业务建模和需求(第2版)》在主要思想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最近几年的发展,从文字到图形进行更新,每一章的内容更加细致,道理讲得更加严谨,例子和练习也更加丰富,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帮助。

    潘加宇

    UMLChina首席专家

    从1999年起潜心研究需求和设计技能。2002年开始对外提供UML需求和设计的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到2017年为止,已经上门为超过260家的组织提供服务,覆盖国内各个领域的领袖企业,包括通信、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房地产、网络游戏、地理信息、物流、数码设备、医疗设备、工业控制等。

    潘加宇联系方式:见书第XIV页。

    截至2013年7月,潘加宇老师已经上门为超过190家软件组织提供需求和设计技能的训练和咨询服务(2017年10月的数字已超过260家)。 

    为了更好的理解软件方法和软件组织,潘加宇老师推荐大家阅读的需求和设计书籍和资料:见书XVI-XIX页。

    《软件方法(上):业务建模和需求(第2版)》不提供练习题答案,请扫码(二维码见书中习题)完成在线测试,做到全对,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目 录

     

    第1章 建模和UML    1

    1.1 粗放经营的时代已经远去   1

    1.2 利润=需求-设计    2

    1.3 建模工作流    4

    1.4 UML简史     11

    1.5 UML应用于建模工作流   14

    1.6 基本共识上的沟通    16

    1.7 建模和敏捷(Agile)   19

    1.8 什么样的系统不需要建模   21

    1.8.1 市场没有小系统    21

    1.8.2 你的系统不特别    23

    1.9 案例介绍     24

    1.10 模型的组织    25

    1.11 工具操作    28

    第2章 业务建模之愿景   33

    2.1 什么是愿景(Vision)   33

    2.2 【步骤】定位目标组织和老大   35

    2.2.1 目标组织和老大的含义   35

    2.2.2 定位情况1:定位目标人群和老大   37

    2.2.3 定位情况2:定位机构范围和老大   42

    2.2.4 定位情况3:定位目标机构  46 

    2.2.5 其他一些要点   47 

    2.3 【步骤】提炼改进目标   53 

    2.3.1 改进目标不是系统功能需求  53 

    2.3.2 改进目标不是系统的质量需求  56 

    2.3.3 改进是系统带来的   57 

    2.3.4 改进目标应来自老大的视角  58 

    2.3.5 多个目标之间的权衡  59 

    2.4 【案例和工具操作】愿景   61 

    第3章业务建模之业务用例图   65 

    3.1 软件是组织的零件    65 

    3.2 【步骤】识别业务执行者   68 

    3.2.1 业务执行者(Business Actor)  68 

    3.2.2 业务工人和业务实体  68 

    3.2.3 识别业务执行者   71 

    3.3 【步骤】识别业务用例   75 

    3.3.1 正确理解价值   77 

    3.3.2 识别业务用例的思路和常犯错误  80 

    3.4 【案例和工具操作】业务用例图   88 

    第4章业务建模之业务序列图   95 

    4.1 描述业务流程的手段   95 

    4.1.1 文本    95 

    4.1.2 活动图    96 

    4.1.3 序列图    97 

    4.1.4 序列图和活动图比较  98 

    4.2 业务序列图要点    101 

    4.2.1 消息代表责任分配而不是数据流动 101 

    4.2.2 抽象级别是系统之间的协作  102 

    4.2.3 只画核心域相关的系统  106 

    4.2.4 把时间看作特殊的业务实体  107 

    4.2.5 为业务对象分配合适的责任  107 

    4.3 【步骤】现状业务序列图   109 

    4.3.1 错误:把想象中的改进当成现状  110 

    4.3.2 错误:把“现状”误解为“纯手工” 110 

    4.3.3 错误:把“现状”误解为“本开发团队未参与之前” 111 

    4.3.4 错误:把“现状”误解为“规范” 112 

    4.3.5 错误:“我是创新,没有现状” 112 

    4.3.6 错误:“我做产品,没有现状” 112 

    4.4 【案例和工具操作】现状业务序列图  115 

    4.5 【步骤】改进业务序列图   124 

    4.5.1 改进模式一:物流变成信息流  125 

    4.5.2 改进模式二:改善信息流转  126 

    4.5.3 改进模式三:封装领域逻辑  129 

    4.5.4 阿布思考法   131 

    4.6 【案例和工具操作】改进业务序列图  137 

    第5章需求之系统用例图  145 

    5.1 系统执行者要点    145 

    5.1.1 系统是能独立对外提供服务的整体 146 

    5.1.2 系统边界是责任的边界  147 

    5.1.3 系统执行者和系统有交互  149 

    5.1.4 交互是功能性交互  151 

    5.1.5 系统执行者可以是人或非人系统  152 

    5.2 【步骤】识别系统执行者   154 

    5.3 系统用例要点    158 

    5.3.1 价值是买卖的平衡点  158 

    5.3.2 价值不等于“可以这样做”  160 

    5.3.3 增删改查用例的根源是从设计映射需求 163 

    5.3.4 从设计映射需求错误二:“复用”用例 165 

    5.3.5 系统用例不存在层次问题  170 

    5.3.6 用例的命名是动宾结构  173 

    5.4 【步骤】识别系统用例   178 

    5.5 【案例和工具操作】系统用例图   181 

    第6章需求之系统用例规约   187 

    6.1 用例规约的内容    187 

    6.1.1 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  188 

    6.1.2 涉众利益   193 

    6.1.3 基本路径   200 

    6.1.4 扩展路径   211 

    6.1.5 补充约束   217 

    6.2 【案例和工具操作】系统用例规约  227 

    第7章需求启发    245 

    7.1 需求启发要点    245 

    7.2 需求启发手段    249 

    7.2.1 研究资料   249 

    7.2.2 问卷调查   250 

    7.2.3 访谈    251 

    7.2.4 观察    253 

    7.2.5 研究竞争对手   254 

    7.3 需求人员的素质培养   255 

    7.3.1 好奇心    256 

    7.3.2 探索力    257 

    7.3.3 沟通力    257 

    7.3.4 表达力    258 

    7.3.5 热情    258 

    书评     263

    前 言

    2013年写的第一版前言,现在看来依然可以用,所以除了修改一些随年份变化的数字之外,我把第一版前言附在后面,本次版本的前言就尽量写得简短一些。

    在主要思想不变的前提下,我结合最近几年的进展,几乎把整《软件方法(上):业务建模和需求(第2版)》重新写了一遍,从文字到图形基本上都换了。每一章的内容更细致,道理讲得更严谨,例子和练习也更丰富。总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本更有用的书。《软件方法(上):业务建模和需求(第2版)》出版之后,将继续投入未写完的《软件方法(下):分析和设计》。

    1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已经在这一个狭窄的领域泡了十八年了,也许累计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些前辈。希望还能再研究十八年,和大家分享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潘加宇   

    2017年10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