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店 书法有法(精)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孙晓云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孙晓云著
    •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
    • 页数:250
    • ISBN:9780691187238
    • 版权提供: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商品名称 书法有法(精)
    • 作者 孙晓云
    • 责编 王林军//曹智滔
    • 定价 128.00
    • ISBN号 9787558097003
    •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版印次 1版 1次
    • 开本 16开
    • 装帧 精装
    • 页数 250
    • 出版时间 2022-04
    • 印刷时间 2022-04

    本书是孙晓云女士结合自己数十载书写经验对书法笔法的思考沉潜之作。

    本书文本叙述通俗易读,揭开了传统书论晦涩术语之面纱,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以深入浅出的随笔体探讨了执笔法等书法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同时本书图文并茂,所配图片伴随作者思绪证史说“法”。书法爱好者可从中一探传统书写笔法之奥妙,大众读者亦可窥我国书画艺术之瑰宝。

    作者简介

    彩色版前言

    自序

    1.“中国”不如译成“Calligraphy”

    2.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3.“请循其本”

    4.“便捷”指什么

    5.盲人摸象

    6.怀疑“永字八法”

    7.先说执笔

    8.“五指”还是“五字”

    9.“拨镫”极其形象

    10.用“笔法”书写的字才叫“书法”

    11.“人是万物的尺度”

    12.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一:裹锋与连续书写

    13.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二:没有依托的书写

    14.大胆地推理

    15.笔杆的直径

    16.笔毫的长短软硬

    17.纸的起源与“动”“举”“握”“染”

    18.《铡美案》的启示

    19.笔法成于书写姿势

    20.“古法”的绝唱

    21.不自觉的丧失

    22.桌子的功与过

    23.“八分书”的解释

    24.“向背”出形势

    25.好大一头象

    26.“章草”是书法演变的句号

    27.“隶化”与“美化”的生理极限

    28.三根细绳搓成一根粗绳——“完法”

    29.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尚法”

    30.“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变法”

    31.最不愿承认的现实——“无法”

    32.书法是视觉艺术吗

    33.“屋漏痕…‘坼壁之路”“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解密

    34.“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答疑

    35.“内撅”“外拓”词诠

    36.最后有行书

    37.“个性”是这样形成的

    38.为“意在笔先”正言

    39.转笔决定竖写左行

    40.“指实掌虚”的传讹

    41.“眇者不识日”

    42.无意问“指鹿为马”

    43.“帖学”的溃塌

    44.重审“碑学”

    45.求形似必堕“画字”

    46.日本书法史略

    47.何谓书法何谓绘画

    48.“书法的本质”——没有结果的讨论

    49.书法的万能钥匙

    50.汽车上的顿悟

    51.中国画的困惑

    52.“骨法”即笔法

    53.“书画”在这里“同源”

    54.无笔法不成画

    55.自古华山一条路

    56.“文人画”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远山

    57.“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58.“纸抄纸”

    59.真实与无奈

    60.箕子的故事

    修订版后记

    孙晓云书法作品

    编后记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南京,3岁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5年,在部队服役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十八、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级美术师。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江苏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先进个人”等称号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金凤凰”奖章等。

    书法作品曾7次获全国书法大奖。先后由6家出版社出版理论专著《书法有法》,34次再版,并进入江苏省“农家书屋工程”。出版小楷《中华国学德育经典》——《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四书”合辑、《历代家规家训选》,行书《中国赋》《诗意江南》《运河颂》,楷书《千字文》《百家姓》《心经》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及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举办“孙晓云书画艺术展”“书法有法”“彤管清华”“不忘初心”“与古为新”等个人书法展览。荣宝斋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孙晓云书法·绘画》《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主编《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等。

    1.“中国”不如译成“Calligraphy”

    英文里,“china”是瓷器,“China”是中国。除了丝绸,古代西方人想象中国的文明,便与瓷器有关。如今,丝绸与瓷器世界各地均可制造,其精美、考究,于中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今,丝绸、瓷器恐怕已经不足为中国文明的象征了。

    这样说起来,中国文明的象征,中国艺术的独特,非我们自古使用下来的书法莫属。与其将“中国”译成“China”,倒不如改译成“Calligraphy”。

    在中国,再早一些,书法又叫“法书”。科举时代,字写得好曾经成为无数士子晋身的首要标准。汉代以来,一直成为唯此为高、“非志士高人不能为”的境界。一部书法史,记载了多少才子“池水尽墨”“退笔成冢”的辛劳,记载了历代书家论教诠释的孜孜不倦。这种辉煌,朝朝代代,延续了近3000年。

    20世纪30年代文艺兴盛后不久,中国经历了抗日、内战、“反右”“文化大革命”,其间书法艺术发展中断了40年。我正是在这个时期的1955年出生。

    我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写得一手好字。我3岁时看父亲下象棋,就在一边起劲地写“车、马、炮、象、兵、卒、将”。母亲看我写得有姿有态,就教我搭字的间架结构。从此,我便每日不辍。

    幼时临的帖只有柳公权的《玄秘塔》和王献之的《十三行》。稍大些时,记忆中书店里仅存的几本古代碑帖,当时都属“封建渣滓”,在扫除之列。书架上有今人写的《毛主席诗词》。印象最深的是周慧瑁的行书《鲁迅诗选》,翻过来倒过去地看。后来才知道她临米芾,所以我是先知道周慧珺,后知道米芾的。

    “旧时”在少数人手中把玩的“王谢堂前燕”,如今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中国的书店,最多、最齐全的书大概就算是书法类了。书史、书论、碑版、阁帖,古代的、近代的、当代的,编了再编,印了再印,尽管印刷质量差些,却大大地供过于求。

    有时站在书架前,翻翻看看,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心里总是在想:该写的,前人早已写了;该想的,前人早已想了;该说的,前人早已说了。可奇怪的是,后人从来没有因此而不写、不想、不说,甚至连少写、少想、少说的意思都没有。

    我从来没有问过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是我知道自己。因为我困惑。我写,我想,因此我才产生困惑。再写,再想,是为了不困惑。我说,是想告诉别人:我困惑些什么,是怎么解除困惑的。当然,是完全可以不说的。我曾经下决心不说。后来,真的什么都不想说了。

    1997年,一个朋友问我:“你会不会为此后悔终生?”我竟一下子被问住了。

    我现在真的是在说呢,到底免不了俗啊。

    2.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说到书法上的巨大困惑,我小时候似不曾有过。真正引起我巨大困惑的,有三件事,都发生在1978年。

    当时我在军队俱乐部工作,头衔是“图书管理员”,常负责上街购书,这是我顶开心的事。我买了不少“文化大革命”后新出版的古代碑帖,常一个人躲在图书室里看。那时自信,胆子也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临了一遍,便送去展览,竟被人以为是临《圣教序》出身。当我临孙过庭《书谱》(图1)时,问题却来了。

    《书谱》是墨迹,帖中点画变化多端,按我实践的经验,按常理,却无论如何模仿不像,费了我不少的工夫。毛笔在我自然书写的过程中,是不该出那样捉摸不定的线条,除非用极慢的速度去“做”、去描。

    我开始怀疑,孙过庭可能不是用我现在的工具、现在的书写方法。但是,从《书谱》内容看,孙氏无疑又是二王的崇拜者和忠实的代言人。

    难道被我们世世代代奉拜的二王书法,是如孙氏这般?

    第二,我在上海朵云轩买到的《历代书法论文选》(上下两册),是剩下的最后一套,其中10多页破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书法理论,读得我失眠。我的书法实践和体会,与古人的理论相差甚远:书家们连篇累牍说的,我觉得无关紧要;流传千古的名言,和我的状态不大相干。再看看今人对古人的解释,又半信半疑。头脑里,无数个问题像小虫子,从四面八方爬出来。后来我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论词时所提出的“隔”,很像那时我读古代书论的感觉。

    我坚信古人的论述是有所指的,却无法找到论据,过得总是不踏实,心悬在那里。

    其三,我舅舅(图2)“右派”的问题得到平反,刚回到南京。在我3岁时他就“右派”了,整整20年。我只知道,他写的字比我妈还要好。

    那天,我兴奋地对他大侃艺术观念。当说到“书画线条”时,一直躺着不说话的舅舅突然摇头道:“根本是两巴事。”后来我知道他总是把“两码事”说成“两巴事”。

    而23岁是亢奋的年纪,我又继续大侃许多书法问题,当然谈到了孙过庭的《书谱》。老舅终于使出“撒手锏”,翻开孙过庭《书谱》,用笔示范。“你看,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原来,孙过庭是这样的,我的老外公就是这样教他的。全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

    当时好想抽烟。

    20年来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以不愉快而结束的。确切地说,应该是以我彻底的困惑而告终。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如此不自信。我嘴上不承认,心里却空荡荡的,从小到大好不容易垒起来的一道墙,在一夜之间坍塌。

    难道我真的错了?我为什么没有看出呢?对书法史又该如何看?这几千年的脉络怎样才能理清?我前面的路该如何走?

    那段时间,我不大写字,许多时间用来画画。报考军队艺术院校未果,又去江苏省国画院进修了两年。随着学习中国画,“水墨”“用笔”等老困惑还兜着,新困惑又接踵而至,可谓是“隔”了又“隔”。

    困惑是折磨人的,我瘦到了80多斤,是我成人后体重的最低纪录。

    过了很多年后,我才懂得:困惑是一种热情,是一种非常大的动力。

    P15—19

    本书记录了作者20岁到30岁10年间关于书法的思考过程和得出的结论,积聚了从小到大习书画画的诸多体会。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将她学书的经历与困惑如实地告诉读者,从哪个角度、哪个方式想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并加入了她亲身的体验,力图增加可读性。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