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我的婚姻还有救吗 信田小夜子著 抛弃对理想婚姻的假设 你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婚姻咨询案例 层层解剖婚姻的真相 出版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信田小夜子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信田小夜子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
    • 页数:241
    • ISBN:9783592488979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 商品名称 我的婚姻还有救吗
    • 作者 (日)信田小夜子
    • 译者 董方
    • 定价 59.80
    • ISBN号 9787521748208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版印次 1版 1次
    • 开本 32开
    • 装帧 平装
    • 页数 241
    • 出版时间 2023-01
    • 印刷时间 2023-01

    日本资深婚姻咨询师信田小夜子,在近30年的工作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的婚姻还有救吗”。

    闪婚的A女士,其丈夫嫉妒努力工作的妻子,甚至借着酒劲进行家暴,儿子最痛恨的却是作为“女强人”的母亲;F女士的丈夫从不参与家务,女儿说“我不想过妈妈那样的人生”;J女士迟迟不能下决心离开10年间不求上进的丈夫,她最害怕的就是被抛弃……

    在本书中作者选取了二十多例典型案例,探讨了诸多问题,为各种案例提供了女性生存下去的方案参考,如“质疑就是进步”“无知将成为木偶”和“从一无所有开始”等。同时也对情感现象背后的“共同依赖症”“厌女症”和“近代家庭制度的建立”等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001 _ 前言

    序 章

    “夫妻关系”中的落差

    011 _ 夫妻情景

    022 _ 现代版“女人三界无家”

    第一章

    “浪漫爱情”的幻想

    051 _ 女性通过婚姻能得到的东西

    071 _“婚姻是人生的坟墓”的真正意义

    083 _ 被出轨、被家暴也得忍

    第二章

    想要拯救丈夫的妻子们

    093 _“共同依赖”的人们

    117 _ 承认自己是受害者的困难

    128 _ 什么样的男人会打人?

    第三章

    “女人”沉没时,“母亲”出现

    149 _ 女人的支配,男人的支配

    160 _“母亲”的地位

    167 _ 拯救者之罪

    第四章

    女人的人生很潇洒

    181 _ 离婚的人和不能离婚的人

    190 _ 受到伤害的不是心,而是人生

    195 _ 近代家庭的牺牲者们

    206 _ 隐藏在“习惯”里的东西

    第五章

    生存下去的“技能”

    215 _ 无法离婚的“权宜之计”

    227 _ 从“一无所有”开始

    238 _ 后记

    240 _ 文库版后记

    “扮演拯救者的受害者们”

    一部分家暴受害者,无论受到多大的伤害,不,应该说正因为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她们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试图以 “挽救”的名义来支配与控制丈夫。这一更高的立场有时候会是 “母亲”,有时候会是“治愈者”或者“拯救者”。

    她们无法承认自己正遭受严重的伤害,因为这些伤害可能使她们无法面对。那么,留给这些女性的最后武器是什么呢?是“正常”这个说法,即自己是“正常”的,奇怪的、有错的那个人是丈夫。她们把自己设定为一个“挽救问题丈夫”的正常人。

    遭遇交通事故或医疗事故的受害者们,可能会将伤害引起的愤怒指向社会,可如果伤害来自丈夫,愤怒要指向哪里呢?指向丈夫他可能会反咬一口,或者索性搞起外遇,甚至提出离婚,妻子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于是,她们化身为拯救者。所谓拯救,也包含一种以上对下的支配权。如此一来,所有的愤怒与怨恨就能转变成支配或控制的力量。

    这么想就能理解她们的行为了。越是挨打就越能体现自己忍受痛苦、拯救他人的价值。然而,这对阻止暴力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怎么打都能如僵尸般复活的妻子,会对丈夫造成心理上的威胁,很可能使家庭暴力愈演愈烈。

    除了当事人,其他人可能都会认为不能白白挨打——要么反抗,要么告诉对方“我不是你可以随便揍的女人”。然而,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当一个人面对恐惧与惊吓时,也许根本无法说出这种话,因为生怕会引发更严重的暴力,明白这个道理之后

    就会放弃抵抗。

    她们当中有些女性会谴责暴力并果断离婚。当然这些人也不会来我们中心寻求帮助。

    而大部分受家庭暴力困扰,但又不知去哪里倾诉,只能选择放弃的女性,她们只能扮演起拯救者的角色,以拯救的名义支配丈夫。

    “想打就打吧,你这个可怜的人。”

    一边这么说一边对他进行某种支配,这就是“共同依赖”。对于无处可逃、处于最弱势的群体来说,这种“支配”是她们最后的武器。

    共同依赖,可以描述为对关系的操纵支配。

    在一个家庭中,最擅长操纵关系的是妻子。她可以对孩子说:“你安静些,爸爸正在吃饭呢。”也可以对丈夫说:“别生气了,那孩子已经在反省了。”妻子在家庭中的作用主要就是操纵关系,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专业的关系操纵者。

    想要拯救家暴或酗酒的丈夫,并与他们形成共同依赖关系的妻子们,对丈夫的支配方式不是直接逼迫,而是在丈夫陷入困境时立刻前去搭救。只有让丈夫陷入困境,才能体现出妻子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这不是夫妻间的爱,而是一种共同依赖的支配关系。

    事实上,在询问施暴丈夫的时候有不少人会这样说:

    “她很狡猾,正面交锋时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但不知不觉,周围的环境就变成了她想要的样子。”

    一旦忍无可忍,男人就会动手。

    可问题不在于不可忍,而在于动手打人。如果不牢记这一点,有时候就会让暴力正当化。

    为了避免误解,在此我想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受害者也有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是被打的女人太狡猾”,或者“所以被打的女人也有错”,但最让我警惕的是这种强势者的思维逻辑。

    对于那些在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上都处于弱势的人,操纵关系是一种生存技能,是我们不能否定的。我希望以此为前提进行接下来的讨论。

    当弱者拯救强者时,“人”的后面就会出现“主义”二字,即“人道主义”,这样就会涌现出一大批支持者。“一个让你受了那么多苦的人,你还要救他,你太善良了。”“这才是人道主义。”“这才是夫妻间的爱。”这样的评价越来越多,拯救者的社会地位也会因此迅速提升。

    除了操纵关系别无其他生存方法的女性,如果不以人道主义、爱和奉献的名义赢得万人共鸣的庇护,就无法站在高于男性(丈夫)的位置上。

    就算是男性,也有人经历过逃学,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勉强毕业后有时会选择从事社会福利事业。那是一份高尚的职业,但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人身上带有某种弱者特质,或许只能生活在人道主义的大旗之下。这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我来说亦是如此。

    对于家暴受害者,我们首先会建议她们离开家,而不是马上离婚。条件允许的话,一个月,至少也得一周。总之先离开,否则暴力还会继续。

    但大部分受害妻子会说:“我没办法离开。”

    “丈夫情绪低落。每次看到我身上的瘀青,他都会非常沮丧。我不能丢下他离开家,这不等于抛弃他了吗?”

    我心想这样的丈夫抛弃也罢,但这么说根本无济于事,只能耐心引导。

    “不过,这样的事例过去也有不少,被家暴后先是惶恐不安,以为自己都想清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说,为什么不试着切断与丈夫的所有联系,先离开一个礼拜或十天看看呢?”

    即便这么说,她们也不肯答应,还会继续推出父母和兄弟姐妹做挡箭牌。

    “我也对父母说了这事。他们说:‘你丈夫这人不错的,你也有你的问题。’他们这么说可能也对。明知道丈夫是中日龙球迷,我还要提读卖巨人 ,是我的错。如果乖巧一些,他说啥我都点头就没事了。老是反驳他说‘才不是这样’,才会让他生气的吧。

    令人费解的是,明明是自家女儿被打,父母和兄弟反而都向着丈夫,叫她忍着点。于是,孤立无援的妻子开始相信挨打的原因是自己先伤害了丈夫。从此以后,她都先从自身出发,试图找出问题所在。那些在旁观者眼里微不足道,甚至有些愚蠢的事,都会被当事人视作挨打的原因。

    当听到自己女儿被丈夫打,几乎没有一个父亲会说:“太过分了,赶紧离婚好了。”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会站在女儿一边。这让人怀疑他们是否也曾出手打过自己的妻子,也就是女儿的母亲。

    同样挨过打的母亲也会劝说女儿:“连这些都忍不了,那要怎么办?”主要是因为面子问题吧。她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女儿逃回了娘家。这些所谓的“别人”不过是身边的二十多个亲友以及他们身后并非真实存在的“全日本民众”。

    即使她们逃离了家,亲戚们也会合力说服她们重新回到丈夫身边,然后就是放弃做心理咨询。一想到在此期间她们还会继续遭受家暴,我心里就十分难受。

    出于这个原因,在解决家暴问题的时候,受害人不应该过分依赖亲友或熟人。此外,近年来不断出现由家暴加害者犯下的虐杀事件。这些人将家暴受害者的家人及朋友当作目标,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受害者能依靠的就只有亲人或熟人。

    日本资深的临床心理咨询师信田小夜子从业近30年的用心之作,对所有女性而言,不管是选择单身还是步入婚姻,都可以读一下这本告诉你婚姻真相的书。

    深度剖析二十多例典型案例,让我们看到经营婚姻的艰难,婚姻从来不是“留下来”或“离开”这样二选一的选择题。

    结合女性生活遇到的诸多现实问题,比如经济、社会地位、情感、亲人的“控制”、社会期待等因素,系统性剖析亲密关系中的“共同依赖”“拯救者心理”和“过度理想化家庭”等问题。

    作者的语言幽默犀利,也给人无限的慰藉。虽然受到伤害的不是心,而是人生,但是仍要认清现实处境,寻找到自己想成为的自己,去勇敢开启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