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每300减40伊秉绶光孝寺虞仲翔祠碑苏文忠公朝云墓志超清原贴清代隶书名家繁体旁注毛笔字帖书法临摹练习书中国书店
  • 9787514923315 34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6396047174
    • 版权提供:东南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基本信息

    【 书     名 】: 伊秉绶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苏文忠公朝云墓志/清代隶书名家经典
    【 作     者 】: 赵宏
    【 I  S  B  N】: 9787514923315
    【出  版  社】: 中国书店
    【出版时间】: 2019-10-01
    【从 书  名】 :   清代隶书名家经典
    【正文语种】:  中文
    【商品标识】:  12804340
     

    篆書演變爲隸書古稱『隸變』,這是『古今文字』的分界綫。篆書是古文字,小篆仍帶有較强的象形性,而作爲今文字的隸書則走向符號化、筆畫化。『隸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戰國中後期初顯端倪,至東漢時已十分成熟,其標志是大量出現的漢代碑刻,著者如『漢三頌』『孔廟三碑』,《張遷》《曹全》《鮮于璜》等不下百餘品,所謂『一碑一奇』,風格多樣,足爲學隸圭臬,故隸書宗法漢碑幾成後世學書者共識!

    隸書是一種過渡性字體,它的成熟意味着又要向新的字體演變,漢末楷書的出現預示着隸書的没落。楷書逐漸取代隸書成爲應用最廣泛的字體後,由『北碑』至唐碑,以『初唐四家』爲代表,再經顔真卿、柳公權及元人趙孟頫等大家,楷書發展幾至極致。隸書與篆書類似,漢以後走向低谷,在唐代曾有過短暫的中興與輝煌,出現了以唐明皇、徐浩、韓擇木爲代表的『唐隸』,風格肥厚甜媚,格調不高,爲識者所譏,但畢竟維繫了隸書一脉。自宋至清初,隸書應用場景减少,能隸書者鮮,習隸者又多獵奇,即使如趙孟頫、文徵明輩號稱擅隸者,堪爲後世取法者了了,此時的隸書已無復大漢威儀。

    清代『碑學』興起,書風復歸于樸,在書史上大纛彪炳,而『碑學』之嚆矢,實始于篆隸之復興。就隸書而言,清初鄭簠浸淫漢碑三十餘載,取法《曹全》《史晨》,雖『妄自挑趯』,有失漢人之沉雄偉岸,但遒媚、飄逸、奇宕之處毫無做作,爲後世取徑漢碑開闢了方便之門。時王時敏、朱彝尊、傅山等亦能隸,但或失于拘,或失于怪,鄭簠誠爲開一代風氣者,對後世金農、高鳳翰、鄭板橋等影響甚重,故朴學大師閻若璩曾以『聖人』目之。乾嘉以來,隨着訪碑、著録、研究的深入,涌現出一批長于隸書的大家,如丁敬、黄易、桂馥、鄧石如、伊秉綬等,其中『四體書皆爲國朝第一』的鄧石如、『集隸書之大成』的伊秉綬貢獻尤巨,堪稱一代巨匠。晚清執隸書牛耳者爲何紹基、趙之謙,二人諸體皆精,并善融會貫通,何氏引行草筆意入隸書,縱逸超邁,其『神龍變化』處令人不可端倪;趙氏則以北碑之法融于隸書,誇張起筆頓轉和收筆波挑,飄逸飛揚,變態多方。清末吴昌碩的隸書以氣勢取勝,粗壯堅實,氣息渾厚,非篆非隸,亦篆亦隸,古意盎然。

    總之,清人隸書取得的成就遠邁前人,達到足與漢人相比肩的地步,并與漢碑一樣,成爲後世學習隸書不可或缺的兩座高峰!但清人何以取得如斯地位?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學習清人隸書?這裏試分析如下。

    一,清人爲我們樹立了學習漢碑的典範。學習隸書,漢碑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這是清人給我們的啓示與經驗!面對千餘年前歷經風蝕日曬的漢代碑刻以及殘破不堪的漢碑拓本,如何從那些斑駁、漫患之中窺出漢人書法的博大沉雄,并借助柔軟的毛筆在洇墨的宣紙上表現出來,這是清人與今人學習漢碑都要面對的問題,而清人作爲開拓者率先交卷,以近乎完美的結果爲我們學習隸書提供了最大程度的参考。他們首先以『自我作古空群雄』的豪邁與自信,深入漢代,于摩挲漢碑中自出機杼,創出自己的藝術風格,這似乎是清代隸書大家不約而同的做法。其次,是對漢代碑刻深入的硏究。自宋代洪适《隸釋》《隸續》、婁機《漢隸字源》就已開始關注漢碑,清代除顧炎武、王昶、翁方綱、黄易等學者的金石著述外,還有顧靄吉《隸辨》等專著,更有書家的專門硏究,我們感到,清代樸學的發展是清人隸書成就的基石。

    二,不究于篆,無由得隸。清人并没有對漢隸亦步亦趨,他們經常深入思考隸書的由來,如我們經常能從用筆、結體上看到篆書的影響,這與清代隸書家多能篆、通篆直接相關,或其本人就是小學家,深通《説文》,明曉文字演變,如『《説文》四大家』之一的桂馥是著名小學家,又以隸書名擅一時,其『不究于篆、無由得隸』之語堪稱清代隸書家的共識。書法學習强調『取法乎上』,强調師前人之所師,隸書演自篆書,參照篆書遂爲通則。且漢隸字數較少,清人在創作中對結體的構架自然借鑒篆書的結構,以『隸變』的方式完成。這樣不僅氣息高古,又創造了新的寫法。

    本叢帖集中了清代衆多隸書名家的經典之作,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若能參考以上兩點,或對理解清人隸書有些幫助。讀者亦盡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各家隸書範本學習臨摹。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