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王旎著
-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9
- ISBN:9788275686738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书名: | 双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
作者: | 王旎 |
出版社: | 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 2020-03-01 |
版次: | 1 |
ISBN: | 9787550450721 |
市场价: | 68.0 |
目 录
章 导论 / 1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一、 研究背景 / 1
二、 研究意义 / 5
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
第三节 研究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 18
一、 研究的整体思路 / 18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8
第四节 研究方路线 / 20
一、 研究方法 / 20
二、 技术路线 / 21
章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背景、 内涵及必要 / 22
节 “ 双” 建设与治理能力建设 / 22
一、 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历程 / 23
二、 制度理论与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 / 24
三、 从教育实际出发推动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目标实现 / 25
四、 “ 双” 建设标准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方向的把控 / 26
节 “ 双” 建设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 27
一、 “ 双” 建设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 27
二、 以发展为前提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 / 29
三、 将国家目标作为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 / 30
四、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要坚持中国的领导 / 30
五、 “ 双” 建设要求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升级 / 31
六、 开展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 / 31
第三节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内涵 / 32
一、 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 33
二、 权利和制度保障是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核心 / 34
三、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然走向 / 34
四、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创新 / 35
五、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中的文化建设 / 36
六、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政治内涵 / 36
第四节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必要 / 37
一、 改变高职院校治理主体单一的必要 / 37
二、 丰富高职院校办学的必要 / 38
三、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 / 39
四、 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必要 / 40
五、 提升高职院校研究水平的必要 / 40
六、 适应产业技术变革服务专业发展的必要 / 41
七、 加快适应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 / 41
八、 推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 / 42
第三章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 43
节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现状调研 / 43
一、 高职院校治理主体 / 44
二、 高职院校治理制度体系建设 / 48
三、 高职院校治理的内部运行机制 / 49
四、 高职院校治理的监督保障机制 / 52
节 我国高职院校治理模式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53
一、 我国高职院校治理模式 / 53
二、 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治理模式 / 57
第三节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61
一、 治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 61
二、 治理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 63
三、 权责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 67
四、 资源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 69
五、 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 71
第四节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 73
一、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73
二、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 78
第四章 构建符合 “ 双” 建设要求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 / 84
节 宏观政策层面 / 85
一、 进一步厘清、 学校的关系 / 85
二、 落实高职院校多元化办学 / 88
节 院校管理层面 / 94
一、 健全顶层设计, 紧跟产业发展动态 / 94
二、 构建以章程为统领的管理制度体系 / 96
三、 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 / 99
四、 加强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 / 101
第三节 其他利益相关者层面 / 102
一、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的调控 / 103
二、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的社会参与 / 104
三、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的校长治校 / 105
四、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的教授治学 / 106
五、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的学生参与 / 107
六、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中的多方监督机制 / 108
七、 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 行业部门的沟通合作 / 109
第五章 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 111
节 树立现代治理理念 / 111
一、 树立共建、 共治、 共享理念 / 111
二、 落实 “ 学生为中心” 理念 / 112
节 提高决策执行能力 / 112
一、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 112
二、 提高决策执行能力 / 113
三、 强化考核促落实 / 114
第三节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治理能力 / 114
一、 规范整合信息系统, 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 / 115
二、 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 为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 115
三、 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 提升治理效能 / 115
第六章 构建基于第三方视角的高职院校治理监管体系 / 116
节 监管主体 / 116
一、 监管主体多元化 / 116
二、 在高职院校治理中的具体责任 / 119
三、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高职院校治理 / 124
节 质量标准 / 130
一、 高职教育质量多维度评估模式建设 / 130
二、 高职教育质量标准建设策略 / 135
第三节 质量监控 / 137
一、 主体对第三方评估质量监控的保障 / 137
二、 推动高职院校治理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 141
三、 高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 144
第七章 “ 双” 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实践探索 / 148
节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治理能力建设的实践探索 / 148
一、 构建以章程为统领的管理制度体系 / 148
二、 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 / 149
三、 以专业群建设为中心完善院系两级管理 / 149
四、 加强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体系建设 / 149
五、 探索多元化办学改革 / 150
节 现代治理视域下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实践探索 / 150
一、 实施第三方评价的背景及意义 / 151
二、 第三方评价的实践和特点 / 152
三、 推进第三方评价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 154
第三节 现代治理视域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 155
一、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求分析 / 155
二、 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 / 157
三、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 160
参考文献 / 163
本书从破解高职院校发展瓶颈、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出发,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背景与内涵进行了相关研究,阐述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内涵与必要。本书选取了我国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展现出了我国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治理模式与我国高职院校治理模式的区别,并从治理理念、治理形式、权责关系、资源分配、监管机制等多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本书探索了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构建了符合要求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体系与监管机制,为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和行动方案,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希望本书能为各级职业教育管理者、建设者、研究者及关心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参考。
《“双”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节 院校管理层面
一、健全顶层设计,紧跟产业发展动态
制度建设对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度明确了教育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基础。制度建设的有效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和稳定的结构出现在教育进程中,为教育建设的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代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均需要、社会以及高职院校之间的良互动。而三者之间的良互动必须要有合理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但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制度缺失的问题,如相关教育法规并未明确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高职院校的章程也因其效力层级而并不具有的行政效力;办学主体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符合“双”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建设要符合“双”建设的目标,高职院校要在“双”建设目标的引导下,积极地完善校内章程,同时遵守相关政策,调整资源,与、社会保持相应的互动关系,提升相互之间的合作程度。也要积极地引入产业发展动态以及产业发展前沿因素,使政策的设计与制定能够体现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的发展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地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对相关专业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做好院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双”建设背景下的治理体系。
从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来看,我国有关高职院校的相关规则或规定还处于发展的状态。这要求在顶层设计中要考虑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理念,深入地考察高职院校在办学中所具有的优势条件和优势因素,同时也要明确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资源和条件,抛弃传统教育理念的不利影响,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建设以及带动教育资源的流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我国构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作为有极强社会属的办学主体和办学形态,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在社会、行业中的影响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有效解决因教育资金紧张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社会主体可以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条件,构建化的教育模式,丰富我国教育形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基础服务和教育基础内容,创造的教育形态。为了维护高职院校合法权益以及保障教学进程的有效进行,顶层设计要充分保障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允许其在法律范围内自由决定校内事务和校外关系的调整。这能够有效地调动社会主体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建设进程中,也能够有效地调整办学主体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厘清双方在教行、教学目标等层面的权利和义务。
产业发展动态代表了社会生活结构调整的方向,对高职院校做好顶层设计具有的指导意义。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不断地进行合作,保持密切的联系,并探索一种新的协同育人模式,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进入产业实践,对推动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可以转变为一所集产、学、研、用、培为一体的综合学院机构。这是高职院校转变的重要模式和步骤②。企业作为提供资金的一方,并作为办学主体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企业的实践物资、实践资料和实践资金等投入教学中,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实践器材、实践环境的综合建构水平。对企业而言,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有利于满足企业方的人才需求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日益重视,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认可,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日益提升,品牌形象也随之提升。
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联合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岗位技术要求。这样学生能够在实习阶段进入企业,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种模式的存在能够缓解教育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高职院校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才或工程师作为实践指导老师,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产业形态来调整课程设置、培养体系,使学生的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处于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运营模式中,两种模式的碰撞能够激发产生创新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教师通过将企业的理念和企业技能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提升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创造了一种企业学院的模式,即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新型模式,能够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具有连续和持续的人力资源,同时企业所具有的资源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良的支持。这种稳定和持续能够使双方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企业和高职院校要充分尊重双方的特质与目标。企业的目标在于经济利益的获得,而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其目标在于人才的培养。这两者要寻求平衡点,这样才能实现良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要保持密切的合作,要建立在双赢的局面之上,建立、互动、的合作机制。
……
本书从完善国家政策、破解高职院校发展瓶颈、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三方面的现实需求出发,以高职院校行动实践为蓝本,从治理理念、治理形式、权责关系、资源分配、监管机制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形成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切实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完善国家政策、破解高职院校发展瓶颈、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三方面的现实需求出发,以高职院校行动实践为蓝本,从治理理念、治理形式、权责关系、资源分配、监管机制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形成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切实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