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熊芳著
-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3673237622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 | 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 |
作者: | 熊芳著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3-08-01 |
版次: | 1 |
ISBN: | 9787550411678 |
市场价: | 39.8 |
目录
1 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2概念的界定
1.2.1贸易失衡与经常账户失衡
1.2.2贸易失衡的结构
1.2.3跨时贸易与跨期方法
1.3本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本书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5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2.1.1内、外均衡理论
2.1.2国际收支失衡成因的理论分析
2.1.3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证分析
2.2国内文献综述
2.2.1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
2.2.2关于中国贸易失衡成因的研究
2.2.3中国贸易失衡的实证检验
2.2.4中国贸易失衡的治理
2.3本章小结
3 跨时贸易理论分析
3.1跨时贸易的模式
3.2跨时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
3.3跨时贸易的效应
3.3.1跨时贸易所得
3.3.2跨时贸易的风险
4 我国贸易失衡的现状与结构分析
4.1我国贸易失衡的现状
4.2我国贸易失衡的历史背景
4.3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
4.3.1贸易失衡的贸易方式结构
4.3.2贸易失衡的主体结构
4.3.3贸易失衡的商品结构
4.3.4贸易失衡的国别结构
4.3.5贸易失衡的形态结构
4.4本章小结
5 贸易失衡的国际比较
5.1英国的贸易失衡
5.1.1英国贸易失衡历史的演进
5.1.2金本位制下英国的贸易失衡
5.2美国的贸易失衡
5.2.1美国贸易失衡历史的演进
5.2.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的贸易失衡
5.3德国的贸易失衡
5.3.1德国贸易失衡历史的演进
5.3.2牙买加体系下德国的贸易失衡
5.4日本的贸易失衡
5.4.1日本贸易失衡历史的演进
5.4.2牙买加体系下日本的贸易失衡
5.5本章小结
6 我国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6.1实证模型
6.2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6.3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
6.4结果分析
6.5稳健性检验
6.6格兰杰因果检验
6.7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
6.8本章小结
7 我国贸易失衡的影响因素的传导机制分析及趋势预测
7.1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与传导机制分析
7.2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与传导机制分析
7.3我国贸易失衡的其他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分析
7.3.1我国贸易失衡的其他内部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分析
7.3.2我国贸易失衡的其他外部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分析
7.4我国贸易失衡的发展趋势
7.4.1我国贸易失衡发展的总体趋势
7.4.2我国贸易失衡发展的结构趋势
7.5本章小结
8 我国贸易失衡的经济效应
8.1贸易发展的经济效应
8.1.1经济增长
8.1.2扩大就业及增加要素的报酬
8.1.3提高生产率与资源配置效率
8.1.4提高对外投资能力与国际地位
8.2贸易总量失衡的经济效应
8.2.1总量失衡引发贸易条件恶化
8.2.2总量失衡引发国内货币政策的困难
8.3我国结构性贸易失衡的经济效应
8.3.1贸易方式结构失衡引发能源价格上涨
8.3.2商品结构失衡导致环境污染
8.3.3国别结构失衡引发贸易摩擦
8.3.4贸易形态结构失衡导致未来竞争优势堪忧
8.4外部风险
8.5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本书的主要结论
9.2正确认识贸易收支平衡
9.3日本和德国处理贸易顺差的措施及启示
9.4正确处理我国贸易失衡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跨时贸易理论分析;我国贸易失衡的现状与结构分析;贸易失衡的国际比较;我国贸易失衡影响因素的实际检验等。
在线试读
徐毅(2010)用1995—2006年我国的贸易数据对贸易顺差进行了解构,但是他只考察了贸易方式结构、分类结构,即商品结构以及贸易主体结构,却没有考察贸易形态结构和国别结构。蒲华林(2011)从贸易方式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的角度,突出产品内靠前分工引致的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影响。他指出加工贸易顺差大大超过我国商品贸易总顺差,零部件贸易总体为逆差,且占我国商品贸易差额的比重较大。施炳展(2010)从另外的角度对贸易失衡进行了解构,他用1995—2007年各国双边海关编码(HS)六分位贸易数据将进、出口价值量比值分解为进、出口的广度比、价格比、数量比。对贸易失衡进行的三元分解得出优选贸易失衡主要是由数量失衡造成的,广度失衡贡献次之,价格失衡贡献很小。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贸易失衡结构,这种不同的贸易失衡结构反映了世界需求结构特征和各国的比较优势。从我国贸易失衡的结构来探究我国贸易失衡的原因和趋势,有助于调整我国的贸易结构,减轻因贸易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风险;同时对我国贸易失衡结构的解构能让我们找到调整贸易结构的途径和方向,有助于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3.1贸易失衡的贸易方式结构
在我国,贸易方式结构和贸易的主体结构存在内在的、紧密的联系,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很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安排和中国的市场潜力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巨额外资且外商投资企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加工贸易,导致我国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的比重过大。
媒体评论
熊芳编著的《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研究的起点是通过对靠前外有关经济失衡和贸易失衡的成因、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其治理的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引出《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由跨时贸易模型出发,《中国贸易失衡问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的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跨时贸易的产生、跨时贸易的模式以及跨时贸易模式的两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即跨时比较优势和跨时消费偏好的形成,并从理论上分析跨时贸易所得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