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 相信 POP京东集团原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作品 蔡磊著 俞敏洪作序推荐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蔡磊著 | 蔡磊编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4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蔡磊著| 蔡磊编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4
    • ISBN:9786259721310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京东集团原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 重磅作品,张定宇、俞敏洪等12位知名社会公众人物和企业家作序推荐。


    书名: 相信

    定价: 59.00

    作者: 蔡磊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4

    页码: 304

    装帧: 平装

    开本: 32

    ISBN: 9787521754803

    1. 京东集团原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重磅作品,完整讲述了他在41岁这一年确诊渐冻症后的心路起伏与绝地反击的过程。人生半程,一边是幸福的开始:事业有成,成立家庭,初为人父;一边是绝望的袭来:确诊绝症,无药可治,无医可救。怎么活?

    2. 大咖云集作序荐。张定宇、俞敏洪、陈天桥、邓亚萍、冯仑、尹烨、刘爽、田源、王小川、周航、张抒扬、郎永淳等12位知名社会公众人物和企业家作序荐,对蔡磊精神赞誉有加。

    3. 话题过亿阅读,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蔡磊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5亿,人民网、视新闻、新华网、光明网、头条新闻、凤凰网、新京报等诸多媒体跟踪报道。

    4. 从副总裁到渐冻症患者,这本书讲述了蔡磊关于人生意义、生死、工作、亲情、家庭的深切感悟,在波折四起的境遇中绝地反击。一览作者蔡磊从小县城孩子到京东集团副总裁的拼命三郎精神,到确诊后进行“后一次创业”的堂吉坷德意志,再到攻克渐冻症时不怕一次次失败的西西弗斯信念,后成就“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的孙悟空境界。

    5. 一部读完热血澎湃,又感人至深的诚意之作。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被蔡磊精神打动。面对世界五大绝症之一、几乎不可能治愈的罕见病,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打光后一颗子弹。

    人生半程,一边是幸福的开始:事业有成,成立家庭,初为人父;一边是绝望的袭来:确诊绝症,无药可治,无医可救。怎么活?蔡磊在41岁这一年拿到了生命给他的后一份考卷。


    本书完整讲述了蔡磊从发病之初的怀疑到面对现实之后,发起对渐冻症的全面进攻,包括其治病经历、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忙碌前半生的回忆与思考,以及关于亲情和生死的深切感悟。有痛苦、迷茫与绝望,更有拼搏、无畏与希望,看见了波折四起,也看见了绝地反击。


    相信蔡磊的故事与精神会打动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在沉重的疾病与命运前,在面临几乎绝对不可能之时,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

    荐序


    人生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起点 张定宇

    不灭的光芒 俞敏洪

    相信自己,相信科技,相信未来 陈天桥

    勇敢的心 邓亚萍

    有成功都是为不害怕失败的人准备的 冯仑

    相信相信的力量 尹烨

    不啻微芒,方可造炬成阳 刘爽

    企业家精神2.0 田源

    生命的延续 王小川

    人生的每一场遭遇都是一个新的老师 周航

    关注罕见病,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张抒扬

    生命有力量的回答 郎永淳


    1 拼命三郎

    一章 不期而遇

    “我还得干大事呢!”


    “只有这一种可能了”

    电梯都不愿意等,现在却只能等死

    后盾


    第二章 绝望与希望

    “蔡大哥如果是癌症就太好了, 祝贺!”


    “人间地狱”

    人生倒计时

    剩下的日子,你要怎么过?

    我还能做点什么


    2 堂吉诃德

    第三章 后一次创业

    “要挑战, 就挑战个大的。”


    200 年的谜团

    当绝症遇上商业逻辑

    天时,地利,人和

    “你就是不死心”


    第四章 见高人, 尝百药

    “蔡磊, 我一定能治好你!”


    寻医问药

    万一呢?

    从医生到药企


    第五章 疯狂的石头

    “这事只有外星人才能做成。”


    链接的力量

    新技术,新希望

    神经再生

    “别折腾了”


    3 西西弗斯

    第六章 习惯了“失败”

    “你这是在自杀!”


    迷路

    第二次冰桶挑战

    分歧

    痛苦的决定


    第七章 重新定义希望

    “活着本身就有意义。”


    战友

    撞破门,砸开墙

    将挑战不可能刻进DNA


    4 孙悟空

    第八章 打光后一颗子弹

    “如果没人做, 那么我来做。”


    把自己捐出去

    初的晨曦,后的晚霞

    旅途


    第九章 倒下之前的N件事

    “纵使不敌,也绝不屈服。”


    “骑自行车上月球”

    破冰直播

    相信相信的力量

    追光的人


    后记

    致谢

    蔡磊


    渐冻症抗争者,第二次冰桶挑战发起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渐愈公益计划理事长,攻克渐冻症慈善信托创立者,“破冰驿站”直播电商平台创始人。荣获2022北京榜样、凤凰网行动者联盟2022年度公益人物、2022中国慈善家年度人物等称号。


    曾长期担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高级顾问、大象慧云执行副董事长、益世商服董事长、云京科技董事长、“互联网+财税”联盟会长、爱斯康医疗科技董事长、中国国际商会税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是中国电子发票的推动者。曾在政府机关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工作,并担任过跨国企业集团总部、世界龙头地产企业高管,具有丰富的高管、创业经验。


    被聘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所院校的研究生校外导师,以及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荣获“2020中国新经济**物”、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改革贡献人物”、“2018年十大财税人物”、“2018 中国互联网+财税**物”、“2018 中国十大资本运营CFO 年度人物”、“2016 中国财资管理杰出贡献奖”、以及2014年、2016年、2017年的“中国十大财会人物”、“2014 年度中国税务十大杰出人物”等称号。

    霍金教授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渐冻症患者可以为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像蔡磊这样的个体,更是在向我们证明,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境,都有着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

    ——张定宇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读完《相信》,我已经泪眼模糊。这场意外的、五雷轰顶的疾病,也许终将夺去蔡磊肉体的生命,但他和疾病抗争的闪亮精神,通过他的所作所为和这本以字为证的图书,将永存人间。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蔡磊是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人,他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我想借这个机会向他表达我深的敬意。

    ——陈天桥 盛大网络董事会主席、CEO


    攻克渐冻症,这事儿几乎没人敢做,甚至没人敢想。而蔡磊不仅想了,还去做了;不仅做了,而且拼了。这种精神令我敬佩。

    ——邓亚萍 乒乓球大满贯得主,奥运冠军


    这本书叫《相信》,我想正是蔡磊的有力宣言。

    ——冯仑 御风集团董事长


    每一个人都是向死而生。如顾城在《一代人》中所写,“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蔡磊正是活成了这句话的样子。

    ——尹烨 华大集团CEO


    我们称颂奇迹,不仅因为其本身足够宏伟壮阔,更是因为奇迹背后的不朽精神和伟大的人。蔡磊就是这样的人。

    ——刘爽 凤凰网CEO,凤凰卫视COO


    我相信,蔡磊先生在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丰碑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田源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


    对几十万名渐冻症患者来说,蔡磊无疑是灵魂人物。

    ——王小川 搜狗创始人、CEO


    蔡磊的心力从何而来?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读者朋友跟随文字中蔡磊的心流,自然可以触摸到他、感受到他。

    ——周航 易到创始人、原CEO,天使投资人


    绝症面前,人的反应大致分两类:一类被绝望击倒,一蹶不振;另一类则难能可贵,积极面对病情,配合治疗。蔡磊,这两类都不是。可以说,我从来没见过他这样的绝症患者。

    ——张抒扬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


    这本书写出了蔡磊每一次选择背后的故事。这种力量激励了我,相信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郎永淳 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资深媒体人

    不灭的光芒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俞敏洪


    蔡磊是京东的副总,中国电子发票的推动者。他今年只有45 岁,风华正茂的年龄,前程美好似锦。然而这一切在 4 年前,戛然而止。

    蔡磊是一位渐冻症患者。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得了渐冻症的人,一般能够活 2~5 年。蔡磊 2019 年 9 月被确诊,至今已经快 4 年时间。

    面对没有希望的疾病,蔡磊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奋斗,坚韧不拔地、不妥协不让步地奋斗。这是一场与绝望的赛跑,一场漫长的寻找希望的旅程!至今,他还在路上。这几年,他团结了很多病友,建立了渐冻症患者大数据平台,联系了很多医学家、科学家,加快了对于渐冻症根源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设立了动物实验基地,成立了信托慈善基金,并留下了遗言,要把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为了筹集研究基金,他不顾病体劳累,开启了“破冰驿站”直播间……

    他所做的一切早就超出了有限的生命范围,向着无限的生命延伸。作为一个个体,人有的时候是微不足道的,一场疾病、一次意外、一瞬灾难,就能让生命灰飞烟灭;但是,作为一个个体,人的生命也可以无限期地延伸,因为他向人类传递了君子自强、生生不息的信号。作为一个群体,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到今天,而且生存得越来越好,不仅仅是因为生育繁衍的天性,更是依靠一代代人不断传递的精神力量和心灵激励。在芸芸众生中,总有一些人,他们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即使被铁链锁在峭壁上,每天被鹫鹰啄食内脏,也要把照亮黑暗的火种传递给人类。

    蔡磊就是这样的人!

    读完《相信》,我已经泪眼模糊。这场意外的、五雷轰顶的疾病,也许终将夺去蔡磊肉体的生命,但他和疾病抗争的闪亮精神,通过他的所作所为和这本以字为证的图书,将永存人间。他有的一切努力,尽管也有为自己寻找出路的成分,但绝大部分的行动已经超越了自我,把对众生的慈悲放在了心中。他一心一意努力寻找的,已经不仅仅是针对自己的治疗方案,而是面对渐冻症这个群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尽管他极尽财力,到今天也只看到了一点微光,但深入研究的大门已经被他和万万的参与者撬开,后续也将有和他一起共同奋斗的战士出现,让微光变成照亮前行道路的聚光灯。

    我和蔡磊还没有见过面。2022 年 11 月,他通过某个朋友和我互加了微信,希望和我对谈。但因为当时的疫情,我们一直没有找到见面的机会。转眼间又几个月过去了,时间对蔡磊来说,是如此的珍贵。上周,他把《相信》的电子版发给我,希望我能够读完后写个简单的序。我读完后毫不犹豫写下了今天的文字。后续等图书出版,我会迅速安排和他进行对谈,并帮助他做我力所能及、能做的一切。

    生命,当然应该长寿而健康。但生命的厚重,不在长短,身体也不在好坏,那些能够克服自身的障碍,给人类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希望的人,自己就有福了。因为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上帝的光芒。


    一章 不期而遇

    “我还得干大事呢”


    1、“只有这一种可能了”


    2019年9月30日,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天正式把我的人生劈成了两段。前半段的41年,我一直以为人生本该如此,上学、立业、成家、奋斗。直到坐在我面前的樊东升医生说:“应该只有这一种可能了。”

    他说的是排除了其他疾病后的可能,但同时也将我未来的一切可能性抹杀殆尽。

    樊医生当时 50 多岁,正是行医的黄金年龄,几乎没有白发,目光透过一副无框眼镜直视着我。他虽然没有说出那几个字,但我们都心照不宣。这里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而他是全国威的渐冻症专家。

    我下意识地想开个玩笑:“那我不是快死了?”

    这句话并没有成为气氛融化剂,引来预期中的哈哈一笑,相反,它一出口就冻在了空气中,让现场气压越发凝重。樊医生表情严肃,他用双手在桌上比画出了一段大约 20 厘米的长度,然后说:“你的生存期有这么长。”随即他的左手迅速向右手靠近,两只手掌几乎合拢,中间的距离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现在还有这么长。”

    这个突然的死亡通知书,让我大脑神经忘了指挥脸部该作何表情。按照樊医生的断定,之后的两三年里,我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全身肌肉逐渐萎缩,直至丧失,也包括现在僵住的面部肌肉。

    怎么可能?我这辈子买彩票一次都没中过,现在这个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二的病,怎么就真的落到了我头上?

    其实要说突然也并不准确,算起来身体从一年前就已经持续不断地向我发出信号了。早在 2018 年 8 月,我的左胳膊就开始 24 小时不停地肉跳,专业术语叫“肌束震颤”。那种跳动就像电子设备在电量耗尽前一直闪烁着的红灯,提醒你及时充电或修复。但我以为自己只是疲劳过度,休息几天就好了,并没有当回事,就这样拖了半年。直到 2019 年 2 月,我也意识到这么持续的肉跳肯定不正常,才去了北京协和医院。

    当时挂的是神经科的号。问诊后,医生给我开了全面的检查——抽血、拍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做肌电图,厚厚的一沓检查单。我挨个检查室地跑,心里还嘀咕,随随便便门诊就花了一万多元,医院这是为了挣钱?

    一个多礼拜,检查结果全部出来。我用自己粗浅的医学知识

    扫了一遍那些报告单上的指标数据,没发现什么问题,因为上面都是“未见异常”。拿着各种报告单再次找到医生,我满脸写着 “兴师动众!你看结果,啥事儿没有吧”。然而,医生看上去并不

    像我这般轻松。他翻看着报告单,两分钟后,冒出了一句话: “你这个情况……不太好。”

    “什么叫‘不太好’?”

    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抬起头问了我一句:“你有时间住院吗?”

    我哪有时间住院。再说,有要住院吗?我负责着公司重要的财资管理工作,加上几家内部创业公司,每天听汇报都听不过来,不想再花费不要的时间在其他事情上。连这次来看医生,都是助理来来回调整了好几个会议才挤出的空当。住院,肯定没时间。

    医生没表现出什么,依旧平和地说:“没时间住院也没关系。这样吧,你每两三个月来一趟,定期复查。”

    我心想没事了,接过他递来的病历本塞进包里,连他在上面写了什么都没仔细看,就匆忙道谢走了出来。

    按我的理解,如果真有什么病,医生肯定会开药;既然没开任何药,只让定期检查,那就等于没事。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医生之所以让我做那么全面的检查,是因为他凭借几十年的诊断经验,已经感到了我得的是很棘手的病。

    后来无数个夜晚,我常会控制不住反复回想当时的场景,那

    个我与渐冻症一次正式碰面的场景。我一遍又一遍地想:为什么不追问到底,什么叫“不太好”,怎么个“不太好”法,问了说不定现在就会不一样。但现实告诉我,一来,对当时的我来说,这道题确实超纲了;二来,即便问了,情况似乎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而这,正是医生不开药的原因。

    从协和医院出来后,日子继续按部就班,开会、加班、布置工作、汇报讨论。2019 年年初,我刚刚升级做了父亲,全家上下围着一个小家伙手忙脚乱,无暇他顾,用夫人的话说,没人管我了。我从早到晚泡在公司里,照顾孩子出不上力,只能争取尽量不添乱。

    有一天夫人进我书房拿东西,在书桌上堆得半人高的文件资料后发现了我,也发现了我手边小柜子上一个已经干透了的西红柿梗儿。

    “我的妈,这是放在这里多少天了?你不能把它扔了吗?”

    我没反应过来:“有吗?在哪儿?什么?” 夫人又气又笑地收拾完走了出去。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的状态,生活堪称枯燥,眼里只有工作,其他什么都看不见。而此时左臂肌肉不知疲倦地昼夜跳着,让我不得不开始“看见它”。

    协和既然没有给出明确的诊断,我后来又陆续跑了宣武医院、天坛普华、北医三院,看的都是尖医院的大专家,有的还去了不下三四趟。检查大同小异,血抽了不知道多少管,但都无法确诊。医生的态度普遍跟协和那位医生的差不多,说得多的就是“多休息”。问到需要做什么治疗,答复都是 “不用怎么治疗”,顶多嘱咐我回家多吃点维生素。

    直到有一次,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听我说了这半年来寻医问药的过程,很干脆地告诉我:“其他地方都不要去了,你就去北医三院找樊东升专家团队,看看是不是运动神经元病。如果不是,你就没事儿,休息休息就好了。”

    她没有说另一半——如果是,会怎么样。不过我当时的注意力都在她刚说的名词上:运动神经元病。这是我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我不会想到,这个陌生概念在未来三四年里会成为我钻研的核心和日夜死磕的对象。

    北医三院本来就是热门医院,神经内科还是他们的重点科室,樊东升医生又是科室主任,他的号自然不好挂。几经周折,我才终于挂上了他的号。

    那阵子我母亲正好在北京,当天她陪着我一起去看这个来之不易的门诊,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相对于其他医生的欲言又止,樊医生可谓直截了当,毫不客气。半年多来我一直想要有人能给我一个确切答案,那种黏黏糊糊、悬而未决的状态,足以把人的耐心磨到起球。然而当确切答案真的掉落下来时,我却被打得措手不及。

    母亲站在我侧后方,我看不到她的表情,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午后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户在桌子上投下一小截晃眼的光影,正如刚才樊医生比画的长度。

    几秒钟前,那条光影还闪着金边,饱满热烈,现在却一下子变得暗淡无光,了无生气。

    这世界已经不属于我了。我要死掉了。



    电梯都不愿意等,现在却只能等死

    “渐冻症,一般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 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被列为世界五大绝症首,近 200 年来全球有 1000 多万人因此死亡,愈为 0,绝大多数患者在 2~5 年内死亡。”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持续进展、不可逆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不明原因地逐渐减少,运动能力逐渐丧失,肌肉也因此失去营养支持,逐渐萎缩。2018 年 5 月 22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一批罕见病目录》,肌萎缩侧索硬化被收录其中。”

    “同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病程长、不致命,还有一些药物和办法去治疗或缓解,但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无药可治。世界一的口服药物力如太(也称利鲁唑,售价约 4000 元 / 盒,每盒可服用28 天),也只能延长患者生命 2~3 个月。”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