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诺森氢还原制备球形超细铜粉王岳俊9787502488369冶金工业出版社
¥ ×1
1 绪论
1.1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技术概况
1.1.1 MLCC的结构
1.1.2 MLCC的制作
1.1.3 MLCC电极用金属粉末的技术要求
1.1.4 粉末材料的测试与表征方法
1.2 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
1.2.1 气相沉积法
1.2.2 固相粉碎法
1.. 液相法
1.3 超细氧化亚铜粉末制备及其形貌粒径控制
1.3.1 固相法
1.3.2 电解法
1.3.3 液相还原法
1.4 湿法制粉过程中形貌及粒径控制的基础理论
1.4.1 晶体成核与生长理论
1.4.2 粉末粒子形貌和粒径控制理论
1.4.3 粉末粒子形貌粒径控制方法
1.4.4 液相法制粉中的团聚与预防
1.5 液相无机包覆技术研究进展
1.5.1 异相凝聚法
1.5.2 非均匀成核法
1.5.3 化学镀层法
1.5.4 溶胶-凝胶法
1.6 工艺技术设计
2 氧化亚铜颗粒制备工艺的研究与确定
2.1 引言
2.2 工艺研究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2.. 产物的表征
. 技术效果
..1 物相分析
..2 液相反应法与液固反应法的比较与选择
.. 加料方式对Cu(OH)2前驱体稳定的影响
..4 前驱体稳定对Cu2O粉体能的影响
2.4 氧化亚铜颗粒制备工艺评价与确定
3 氧化亚铜颗粒的形貌与粒径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工艺研究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3.. 产物的表征
3.3 技术效果
3.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2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3.3.3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3.3.4 物相分析与热分析
3.4 控制过程分析
3.4.1 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
3.4.2 氧化亚铜的粒径控制
3.5 氧化亚铜形貌粒径控制方法评价
4 氧化亚铜颗粒的包覆研究
4.1 引言
4.2 工艺研究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研究内容与步骤
4.. 袁征与检测方法
4.3 技术效果
4.3.1 Al(OH)3包覆Cu2O的必要考察
4.3.2 反应方式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3 pH值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4 温度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5 NaOH滴速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6 陈化时间对包覆效果的影响
4.3.7 包覆量对铜粉能的影响
4.3.8 Al(OH)3/Cu2O包覆粉末的表征
4.4 氧化亚铜颗粒包覆工艺评价
5 氧化亚铜的氢还原与铜粉的致密化研究
5.1 引言
5.2 工艺研究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实验内容与步骤
5.. 测试与袁征
5.3 技术效果
5.3.1 氧化亚铜颗粒的等温氢还原研究
5.3.2 包覆层对还原速率的影响
5.3.3 还原温度对铜粉状的影响
5.3.4 铜粉的高温致密化研究
5.4 氧化亚铜氢还原工艺评价
6 总体工艺效果评价
6.1 超细氧化亚铜粉末制备工艺
6.2 氧化亚铜颗粒的形貌粒径控制方法
6.3 氧化亚铜颗粒的包覆工艺
6.4 氧化亚铜氢还原工艺
6.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介绍了适用于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电极材料的、粒径均一、分散好、致密的均分散铜粉制备技术,提出了氧化亚铜(Cu2O)制备—Al(OH)3包覆—低温氢还原—高温致密化制备铜粉的新工艺。该工艺克服了气相法与液相还原法制备铜粉在制备成本和产品能上存在的缺点,所得铜粉的形貌粒径可控、分散好、致密度高、晶型成熟,适用于制作MLCC电极浆料。该工艺的特点是:将铜粉的形貌粒径的控制转化为了对Cu2O颗粒的形貌粒径控制;通过葡萄糖还原Cu(II)制备了平均粒径为0.5~3.5 μm 的Cu2O颗粒,其形貌粒径完全可控;通过对Cu2O进行Al(OH)3包覆防止了铜颗粒的高温烧结,保了铜粉的分散;通过铜粉的高温致密化实现了低温氢还原得到的多孔铜粉向致密铜粉的转化。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