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图书]川菜扶霞邓洛普 著 鱼翅与花椒作者新作 日常生活味 四川美食 川菜烹饪经验集合之作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扶霞·邓洛普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扶霞·邓洛普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
    • ISBN:9780417024632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共赴一席中华飨宴。尝到了川菜,也就尝到了生活。

    《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新作。

    文化巡礼+市井生活+烹饪技巧+地道食谱。在餐桌上重新认识中国。

     

    书名: 川菜

    定价: 168

    作者: [英]扶霞·邓洛普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用纸: 富士美图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16900

    1.共赴一席中华飨宴,在餐桌上重新认识中国。穿越山水阻隔,冲破文化障碍,发现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中国美食。探究美食背后的地域历史与人文风貌,四川人为什么嗜辣如命?川菜何以广为流传?川菜的原料能够追溯到哪个朝代?四川人的厨房里有什么?……文化巡礼+烹饪技巧+私房菜谱,美食与美食背后的文化渊源,一册集结。

    2.《鱼翅与花椒》作者扶霞重磅新作,20年川菜烹饪经验集合之作。取得剑桥大学学士学位的英国美食家扶霞,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成,只为一探川菜的美味。经过专业学习与潜心研究,成为了英国的川菜“专家”。四次获得美食界奥斯卡“詹姆斯·比尔德大奖”,被陈晓卿誉为“非常懂中国菜的一位”,前作《鱼翅与花椒》在引起热烈反响。

    3.56技法,200佳肴,在这里尝到生活。涵盖200道经典川菜食谱、56种烹饪手法、23种独特调味。从熟悉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到只有四川人才能吃到的自贡小煎鸡、桥头一嫩、活水豆花、峨眉豆腐脑、蛋烘糕;从锅碗瓢盆、烹饪手法,到配料香料、料理窍门……关于川菜,一探究竟。

    ·业内高度赞誉。获得2019年《纽约时报》“年度美食图书”

    ·内容专业可靠。作者扶霞本人亲自把关内容,反复修订,达到精确无误。川菜兰桂均审定内容,保证专业性。

    一餐一饭,体会中华饮食神髓,一朝一夕,烹饪日常生活味。英国美食作家扶霞,痴迷中国美食,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潜心研究川菜的起源、发展与烹饪技法。

    在《川菜》一书中,扶霞将20多年的经验汇集一册。诸多关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的观察分析述诸笔端。全书涵盖200道经典川菜食谱、56种烹饪手法、23种独特调味。从锅碗瓢盆到配料香料;从大众熟知的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水煮牛肉,到当地才能吃到的自贡小煎鸡、桥头一嫩、活水豆花、峨眉豆腐脑、蛋烘糕。在诸多滋味中,也尝到了活色生香的生活。

    走进扶霞眼中的川菜,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坐标里认识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的一日三餐。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菜谱说明

    引言

    川菜的故事

    四川人的厨房

    四川人的橱柜

    四川人的餐桌

    凉菜

    肉菜

    蛋与家禽

    水产海鲜

    豆腐

    蔬菜

    汤羹

    米饭

    面条

    小吃

    火锅

    泡菜与腌制品

    甜品

    调料与高汤

    23种川菜调味

    56种烹饪技法

    参考文献

    致谢

    饮食词汇中英对照

    译后记

     

    英国人,中文名叫邓扶霞。

    成长于英国牛津,在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后在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奖学金,在四川大学交流学习一年。之后在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专业厨艺,成为该校少见的外国学生。

    扶霞研究中国烹饪及中国饮食文化20余年,曾四次获得美食界“奥斯卡”詹姆士彼尔德烹饪写作大奖。

    她把自己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写成了书,著有《川菜》《鱼米之乡》《鱼翅与花椒》等。

    2019年英国《卫报》“年度美食书”

    2019年《悦游》“年度美食旅行图书”

    2019年《纽约时报》“年度美食图书”

    2019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受大众欢迎的图书”

    2019年美食评论网Chowhound “年度美食图书”

    《Booklist》:这是一本全世界人民需要的料理书。

    《出版者周刊》:扶霞的文字让我们惊叹于川菜的伟大。

    《英国独立报》:这本书让扶霞跻身美食作家的前列。

    《时代杂志》:你或许觉得你不需要一本川菜食谱,但它的有趣和启发性会让你欲罢不能。

    《Time Out》:让美食写作成为不可或缺的文体

    2001 年本书版付梓时,川菜享誉全中国,但国外的人却对其知之甚少。当时英国没有地道的川菜馆,更不可能找到正宗的调料。就算是主厨和餐饮专家的圈子里,也很少有中国以外的人体验过真正的四川花椒那种让双唇酥麻的刺痛感。两本具有开拓意义的菜谱把川菜的各种风味介绍给了美国读者,分别是罗伯特 · 德尔福斯的《四川好菜》(The Good Food of Szechwan)和艾伦 · 施雷克的《张太太的川菜谱》(Mrs Chiang’s Szechwan Cookbook)。但西方世界眼中的 “ 中国菜 ”,依然还是粤菜占主导地位的。

    匆匆数年,沧海桑田。20 世纪 90 年代末,对川菜的狂热开始席卷全中国,也从此蔓延到国境之外。川菜馆开始林立于西方城市,麻婆豆腐现在已经成为食客们的必点菜式之一; 花椒也飞出国门,麻遍全世界。川菜食材和调料越来越常见,四川地区本身也成为很多人蜂拥而的美食目的地。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四川省省会成亚洲个 “ 美食之 ” 的称号,川菜终于开始得到全球注目,而它实名归。我有幸生活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四川,当时正值社会剧变,外国人刚刚能去实地进行美食考察。1994 年,学习中文两年后,我拿了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到四川大学学习。不得不承认,我对大学的选择颇受当地菜系名气的影响: 之前我去过那里两次,当地菜肴中丰富的味道和温暖的颜色,让我无比惊喜,我很想进一步探索发现。

    初到成的两三个月,我一直在 “ 抽样 ” 品尝街头小吃和当地佳肴,游荡在热闹熙攘的市场里。之后,我和德国朋友福尔克尔决定去问问有没有烹饪课可以上。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骑车穿城,去寻找那所的省级烹饪学校。在街边听到一些声音,我们就晓得到地方了。迅速有节奏的切菜声,来自菜刀和木墩子的碰撞。楼上一个四面白墙的房间里,几十个学徒厨师穿着一身白,全神贯注地学着酱汁的艺术。树干做的菜板上正翻飞着一双菜刀,剁着辣椒和姜末; 花椒被磨成棕色粉末;学生们忙忙碌碌地走来走去,调和着各种油和香料,让锅里那浓郁的深色液体风味更为美好。空气中流动着韵律轻柔的击捣声,还有瓷勺碰撞瓷碗的脆响。并排的长桌上摆着一碗碗酱油和油,还有一堆堆的糖与盐。写满潦草汉字的笔记本摊开着,周围是血红的辣椒和散落的花椒。我们立刻说定,就要在这里学。

    接下来的两个月,福尔克尔和我在 “ 烹专 ” 上了私教课。我们的老师是厨艺甘国建,学校的英语老师冯全新也全程在场,帮我们 “ 破译 ” 老师的四川话,解释我们不熟悉的烹饪术语。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中文越来越流利,还学到了几道经典川菜,我就能和主厨与餐馆老板展开对话,并到当地几家餐馆展开多日的学习研究。数月之后,我在川大的课程结束了,正考虑回到英国去,期间我又去了趟 “ 烹专 ”,结果受到了校长的邀请,说我可以注册专业培训班,做个正规生: 这可是特别优待,因为还没有外国人开过先例。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入学,交了一笔很便宜的学费,得到了白色厨师服和一把菜刀。

    接下来的 3 个月,我每天和 45 个四川小伙子及两个年轻姑娘一起学习烹饪。上午,大家在教室里学习烹饪理论,比如原材料的挑选、调味、火候以及各种不同的烹饪技法。接着我们就一起来到操作示范间,看着老师龙青蓉和吕懋国做家常菜和能端上宴席的珍馐佳肴,过程轻松自在,充满艺术家的优雅。下午,就该我们露一手了。我们 10 人一组,首先是备菜,鱼先杀后洗,菜先洗后切,从附近的储藏室选择各种干料和泡椒。接着我们每个人轮流操作炒锅,同学们围成一圈,取笑一番,评头论足。做好的菜端到老师面前,由他们来评价色香味和口感。放假的日子我会骑车在成四处游荡,了解各种街头食物,搜寻不同的食材。幸运如我,还得以进入这座城市某些餐厅的后厨,包括专门经营传统小吃的龙抄手和川菜传奇蜀风园。

    从那段美味启蒙开始,我一直深入探索四川省的偏僻之地,研究地方菜和独特的烹饪传统。本书版出版将近 20 年后,我觉得应该进行一些修改,用我自己已经有所扩展的相关知识,满足英语世界对川菜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反映这段岁月中川菜自身的发展演变。写一本企图概括某个地方菜系与饮食的食谱,就像在流沙上搭帐篷。任何现存的饮食文化像不断移动的枪靶,一刻不停地演进,受到新的影响,产生新的碰撞。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在成吃过和喜爱的某些菜肴,到今天几乎已经消失,而新的食材与烹饪方法在当地餐馆的菜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这座城市经常会被全新的饮食风潮席卷。就连四川省本身也和我初来旅居时不同,天翻地覆了。比如,1997 年,一向和成不相上下的大市重庆成为独立的直辖市,让四川人口减少了大约 3000 万(不过,从饮食的角度说,重庆仍然可被视作 “ 大四川 ” 的一部分)。

    如今,社会变化的脚步快得令人眩晕,很多老师傅在哀叹年轻人疏于厨艺,并对大油大辣、狂放味精、只求一时轰动的菜肴怨声载道,说这些菜在蚕食传统四川烹饪的微妙与精细。然而,近几年来,我也在当地遇到很多食界英雄,拼尽全力为子孙们宣传和保护他们的烹饪美食遗产。在我为英语世界读者记录下有关川菜与饮食文化的种种时,他们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与鼓舞。

    这一版增加了很多新的食谱与信息,还有一些图片,希望能够启发读者 “ 洗手作羹汤,背包在路上 ”。所有之前的菜谱也根据当地厨师和我对四川烹饪更深入的体验进行了再次试验、修改和细化。版中某些菜谱里写到的老成日常生活,现在几乎消失殆尽。出于对旧日时光的怀恋与热爱,我保留了大部分的内容,但希望正告读者,我描写的很多地方和风俗已经不存在了。川菜如此博大精深,浩瀚无垠,拥有丰富的地域多样性,不可能在一本书中写尽。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英语世界的读者领路,走得略远一些。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