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馒头说历史系列 历史的温度套装(套装全3册)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张玮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玮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装帧:套装
    • ISBN:9789300411907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六神磊磊、罗振宇、马勇、徐达内、严锋、张伟等力荐!

     

    书名:历史的温度套装(套装全3册)

    定价:156.00元

    作者:张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12

    装帧:锁线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98151T

     

     

    裸脊锁线装帧(封面和内里不黏在一起,详见封面图),能完全翻开摊平,比胶装更牢固,内文双色印刷。

    从宏大的叙事,走向历史的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当历史风起云涌,风云人物又如何改变时代,或被时代改变?

    一个个历史小故事,讲述课本之外的过去时光,读完多一些典故,涨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

    亦庄亦谐的文字,丰富的历史知识,活色生香的历史故事,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还原历史应有的温度。

    六神磊磊、罗振宇、马勇、徐达内、严锋、张伟等力荐。

     

     

    本套装含以下分册: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最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最终拐了个弯?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

    叶名琛、丁汝昌、沈荩、张作霖、黎元洪、严复、拉贝、丘吉尔、达·芬奇、格瓦拉……这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

    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史书上的一个名字、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或者被历史改变着。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作者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去还原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带着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闪光、它的信念,展现真实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推荐序 严锋

    自序

    人物篇 是非留待后人说

    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003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017

    爱迪生的侧面.027

    女生的美貌与智慧,真的能够并存吗.038

    让“二战”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051

    做一个“新时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来换?.061

    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079

    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098

    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111

    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124

    “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137

    “戴老板”之死.147

    “暗杀大王”的最终宿命.165

    “上海皇帝”的正面与反面.177

    五个小故事,重新认识这个“卖国贼”188

    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201

    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209

    珍妃为什么必须死.222

    靠画漫画,28岁就缴40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样一种体验?.236

    逸闻篇 往事并不如烟

    4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再回月球?.259

    需要经历时间考验的,除了爱情,可能还有建筑.274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286

    “世纪之骗”背后的兴奋剂黑历史.299

    史上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308

    孙杨为什么会被别人质疑“服药”?.320

    “让球”阴影下的“小山智丽事件”329

    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339

    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349

    “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363

    “二战”期间,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批日本人.378

    一段匪夷所思的“美国往事”393

    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407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419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431

    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444

    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459

    一座被死守的仓库.471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483

    血战台儿庄.499

    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515

    后记.529

    附录.读者评论.531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自序    V

    人物 不应让历史睡去

    聂耳之死    003

    “土肥圆”和“土肥原”    017

    东条英机之死    028

    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潜伏”    044

    孙殿英的“盗墓笔记”    056

    一张照片引发的自杀    069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究竟过时了吗?    073

    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    091

    张灵甫之死    105

    一位孤悬东北的土匪将军    126

    张勋这个人    137

    或许我们长大后,才能读懂他的童话    150

    鲁迅背后的两位女性    161

    他是个医生,却夺走了40万人的生命    174

    逸闻  历史是漫长的征途

    《最后一课》到底有没有骗人?    189

    他以500公里时速撞向地球,最后时刻说了什么?    200

    中国人接受“裸体艺术”,到底有多难?    214

    一场轰动中外的大劫案    226

    明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

    ·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人?    244

    一九四九, 百万黄金大挪移    256

    当年,到底有多少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    267

    24年前的今天,人类文明留下了黑暗的一页    280

    55年前,人类差点灭绝    292

    一场神秘的超级大爆炸    308

    信念 道阻且长,而终点可期

    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但还是要轰炸日本……    319

    1942年,15架美国轰炸机在中国迫降……    332

    有一种撤退,叫敦刻尔克    349

    敦刻尔克撤退之后,英国人干什么去了?    369

    一个公务员给全人类留下的数学难题    386

    直到坐上电椅,这对夫妇依旧表示自己清白……    395

    五环 体育能否超越政治

    拳王阿里:体育是否能超越政治?    411

    一个34岁就做到正部级官员的运动员    424

    世界冠军之死    442

    这届奥运会,全世界近一半国家不愿参加……    455

    没错!就是他“承包”了一届奥运会!    467

    24年前的那个“北京一夜”    481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自序

    上篇 大变局时代

    他坚守气节客死他乡,却为何还是背了“千古骂名”? 003

    是非成败丁汝昌 015

    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最后荣光 029

    提督的决择:是死,是死,还是死? 044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055

    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 064

    双面张作霖 075

    他当过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你却未必了解他 092

    严复的人生,为何最终会拐个弯? 105

    “名士”于右任 118

    曾拥有诸多“第一”,但她未必被人记得 131

    中篇  以国家之名

    上海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143

    1937,南京城里的纳粹旗 166

    猎杀山本五十六 178

    丘吉尔的另一面 195

    “偷袭珍珠港”之后…… 213

    1944,刺杀希特勒 225

    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 239

    日本为什么会挨第二颗原子弹? 250

    刺杀汪精卫 258

    料得年年断肠处,不敢忆,长津湖 268

    一个传奇女间谍的“七重面纱” 288

    格格出身的女间谍 294

    下篇 人性的抉择

    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 309

    切·格瓦拉:一个符号化偶像背后的真实故事 330

    人神之间吴清源 345

    梵高之死 362

    能称“时尚女王”的人不多,她算一个 377

    一位女明星的神秘死亡 391

    中国人最熟悉的那个欧洲公主,真的幸福吗? 398

    戴安娜之死 415

    俄罗斯方块:一款小游戏背后的隐秘故事 434

    到底是谁发明了电话? 447

    你知道当年在报纸登个广告有多难吗? 456

    老祖宗考试作弊的那点儿事 466

    哈德逊河上的奇迹 476

    人类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 490

    巨轮沉没的那一刻…… 510

    逃离德黑兰 523

    附 录 读者评论 534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三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赛事。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

    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获凤凰网和“一点资讯”颁发的2017年自媒体“年度内容突破奖”。

    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获亚马逊中国颁发的“2017年度新锐作家”称号。

     

     

    馒头大师曾是一个优秀的体育记者,但聊起历史来也很吸引人。他有一支独特的“新闻笔”,不论多么久远的事情,说来总像是当下的故事,还带着温度。读着他的文字,会让人想到唐诗里的意境,天晚欲雪,围坐火炉,他手持一盏,眉飞色舞,正向你娓娓道来。

    --六神磊磊

    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历史上也有很多人遇到过。所以我们读历史,不仅仅只是看他们的故事。张玮抓住历史上一个事件一个名字背后的东西,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把文字的东西场景化,把乏味的东西有趣化,你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见识。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对他们的评价和分析,脱离了当时的环境,就会想当然。张玮尽量客观地还原当时的情形,无论是对人物的分析,还是事件的细节描述,都力求公正中立。更可贵的是,他赋予了这些历史以情感,历史不再是教科书里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温度的。

    --马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院研究员)

    没有温度,历史不过教科书,即便已然雨打风吹去,故纸堆里终有冷暖几许。《历史的温度》赠人暖意。

    --徐达内(新榜创始人)

    在一个狂奔的年代,我们有时候也要停一下,看看走过的路,整理一下自己的行囊,然后重新出发。张玮把他在新媒体中热门的文章用传统的方式出版,也有这种冷却与回归的意义。

    --严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对一个男人的评价,我推崇“深厚温柔”,这其实也是人们对深海的印象。用这句话评价馒头大师和他的馒头说很恰当:他展现对历史的精通,以及基于历史对时代和人情世故的了然;同时他不挑拨不炫耀,展现出巨大的温柔力。

    --张伟(新世相创始人)

     

     


    自序

    2016年7月15日,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文章,叫《历史上的今天:奥特曼出生,杨贵妃自缢》。

    “馒头说”这个微信公众号,其实我很早就注册了,当初注册的目的,是用来发一些随笔和感想,一直有一搭没一搭地更新着,直到有一天,我想:要不拿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标签?

    按照微信的规定,要拿“原创”标签,就要持续更新一段时间。于是我想,写什么东西能让我有动力持续更新下去呢?想来想去,想到了“历史上的今天”这样一个题材。

    选择这个题材,一是因为我从小就对历史很有兴趣,本科的专业也算与历史有关(是一个提前招生、文史哲都要学的班级),二是选择“历史上的今天”其实有点投机取巧,因为网上有很多“历史上的今天”的资料,每天在历史上都发生那么多事情,我只需要挑几件感兴趣的评说一下就行,完全不会有作为公众号运营者最大的烦恼:每天找选题。

    第13天,写完第13篇推送的时候,我在后台得到了微信的通知:我获得了“原创”标签。

    但原来打算拿到“原创”标签就休息的我,却发现我停不下来了--我有了一批每天会在固定时刻等我更新的读者。

    我自己本来就是搞媒体的,对“读者”的概念并不陌生,但作为传统纸媒的写作者,其实我离所谓的“读者”挺远的--十几年的记者生涯,我除了收到过几十封寄到报社的读者来信之外,并不知道看我文章的读者有多少,他们都是谁,他们对我的文章到底有什么想法。

    但我通过“馒头说”,能真真切切感受到读者通过后台消息和留言评论给我的反馈,他们说,喜欢看我写的历史故事,因为客观,同时又有温度。

    关于“客观”,我只能说,作为“业余选手”的我一直努力在尝试。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我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而在每篇末尾,我都会写篇“馒头说”的短文,或短或长,抒发自己的感受。我一直想表达我自己的一个观点:很多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在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关于“有温度”的评价,效果有一点出乎我预料。直到现在,依旧都会有读者给我留言,说不敢在公共场合看“馒头说”,因为会哭。有的说,“在地铁上直接就哭了”;有的说,在“公交车上哭得稀里哗啦”;还有一位告诉我,“在办公室看哭了,领导过来问我,是不是被人欺负了”。

    其实我对“有温度”的理解是,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我们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构成了我们的历史。而既然是人,就一定有人性,一定有故事,一定有温度。

    因为希望能做到“客观”和“有温度”这两点,我的“馒头说”开始越写越长。原来我的初衷,是每天花半个小时,把我觉得有兴趣的“历史上的今天”几个故事串一串,简单点评一下。但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后台留言说“不过瘾”“不解渴”,于是,慢慢演变为每天只写一个历史故事,尽量写透。

    因为我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馒头说”的写作只能放到睡前。由于读者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重,大量细节的考证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写作时间从最初的半小时,变为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直到现在每天睡前的三个小时(有时甚至需要更多),甚至要写到凌晨。

    曾有其他媒体采访我时问:让你坚持把“馒头说”写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我想了想,没有其他原因,只有一个:读者的期待和支持。

    在后台,曾经的国民革命军将军的长孙媳妇,留言说谢谢我写了她家长辈誓死抗日的故事;有航天工程师的家属,留言说谢谢我让大家知道航天人的不易和艰辛;我的很多读者,在参观我写过的历史人物的博物馆、故居或经过以他名字命名的路牌时,都会拍照片发给我一起分享;我的一些女性读者,说自己原来对历史不感兴趣,但现在可以和男友或老公一起探讨一个历史或国际政治问题,甚至对方还要向她请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去台湾大学交流的大陆女生在后台留言,说上历史课,教授提问谁知道“四行仓库”的故事,全班40多个台湾学生没人知道,而她站起来侃侃而谈--她说,因为是看了“馒头说”那篇《一座被死守的仓库》。

    正是每天后台成百上千读者的留言和鼓励,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到了后来,每天开始有一群不同的读者发来同样的留言:“出书吧!”

    面对读者的留言,我其实是诚惶诚恐的。因为这毕竟是一篇篇发在自己微信公众号上类似随笔一样的文章,尽管尽量力求客观,但肯定还是带着个人的情感烙印;尽管尽量考证,但因为业余时间仓促,肯定有不少谬误--这些东西如果结集出版,只能当作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个人的一些随笔,是绝不能当作历史书籍来看的。

    但内心毕竟还是有一些小憧憬的,希望自己坚持了一年的写作,能有一个小小的交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想法得到了中信出版社的支持。在黄维益编辑的鼓励下,我真的开始把以前写的推送开始筛选,校对,结集--我从没想过,自己的微信推送,最终真的能成成为一本书。

    在筛选文章时,确实有一点痛苦:截至2017年4月底,“馒头说”已经推送了136篇正式的文章,字数达到了68万字--这肯定是一本书所容纳不了的。经过反复的选择,最终将其中一些文章重新整理和删改,收录到了这本书里。而因为只能收录部分文章,所以不可能以“历史上的今天”这样的时间线作为索引,于是分为“人物篇”、“逸闻篇”和“战争篇”三个部分。

    而书名,经过读者的投票,最终就叫《历史的温度》了。

    (对不起当初选《历史的真性情》的读者们了。不过编辑和我说,以后可能会出第二本,第三本,以“馒头说历史”为系列名,书名还可以继续变化)

    最后,还是想再次报告的是:这是一本收录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感想的随笔集,还望大家对其中的谬误多宽容,多谅解,多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017年4月27日

    写于重庆飞往上海的航班上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