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董志翘著|
柳川艳编|
董志翘译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开本:32开
- ISBN:9783041935302
- 版权提供:中华书局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 大唐西域记(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开本: | 32开 |
作者: | 校注:董志翘 | 页数: | |
定价: | 55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ISBN号: | 9787101082968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版次: | 1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作者简介:
董志翘,1950年8月28日生,汉族,浙江省嘉兴市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汉语史研究所所长,院、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传统训诂学及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研究与教学。
玄奘(600年-664年),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 的三藏法师,汉传 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 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 及传闻的28个 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内容提要: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共十余万字,书前冠以唐秘书著作佐郎敬播、尚书左仆射于志宁所撰两序。正文记载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 和地区、城邦(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的情况。书中各国的排列,基本上以行程先后为序:卷一所述从阿耆尼国到迦毕试国,即从中国新疆经中亚地区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抵达阿富汗,是玄奘到达印度前三十四国及相关地区的记录;卷二之首为印度总述,并记载了从滥波国到健驮罗国三国,即从阿富汗进入北印度;卷三至卷十一所述从乌仗那国至伐刺拿国,包括北、中、东、南、西五印度七十九国及传闻;卷十二所述从漕矩吒国至瞿萨旦那国等,即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二十二国概况。《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大唐西域记》内容异常丰富,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通常包括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广狭、都邑大小、国王、族姓、宫室、农业、物产、货币、食物、衣饰、语言、文字、艺术、礼仪、兵刑、风俗、 信仰以及 圣迹、寺数、僧数、大小乘教的流行情况等内容。特别是对各地 寺院的状况和 的故事传说,都作了详细的记载。记事谨严有据,行文简洁流畅。正如玄奘在奏进表中所云:“所闻所履百有三十八国。窃以章亥之所践藉,空陈广袤;夸父之所凌厉,无述土风;班超侯而未远,张骞望而非博;今所记述,有异前闻,虽未极大千之疆,颇穷葱外之境,皆存实录,匪敢雕华。”加上编次润饰者辩机学精内外典,文笔优美, 使全书增色不少。
......
目录:
前言
序一
序二
卷 三十四国
卷第二 三国
卷第三 八国
卷第四 十五国
卷第五 六国
卷第六 四国
卷第七 五国
卷第八 一国
卷第九 一国
卷第十 十七国
卷第十一 二十三国
卷第十二 二十二国
跋文
记赞
......
精 彩 页:
【译文】 玄奘法师,是曾住在雷泽的大舜的后裔,是发源于妫水边的陈氏后人。体现出崇高品德才有的祥瑞,蕴含着中和的淳粹,遵循正道,合乎道德,平居贞正,品行端整。往世种下了福德之因,今生遇上了昌明的盛世。才能 常人,久居学习场所,尊奉先师正确的教诲,钦仰前哲高尚的德行。背着书箱求学,周游四方请益学业,遍履燕赵之地,历经鲁卫地区,离开三河进入关中,前往三蜀,又抵达吴越。对学问通达的俊才,都能勤加请益;对天下 的英贤,多次表达求教的志向。从旁了解别人的看法,考察大家的意见,竞相维护各自派别的教义,歧视不同的学说。于是想追寻原本,立志详细考察。恰逢大唐威震四海,八方安宁,在贞观三年八月初一,撩起衣角踏上道路,拄着锡杖开始远行。凭借着皇朝的教化去寻问教理,依赖着冥冥中的佑护孤身远游,经过铁门、石门这样的难关,越过凌山、雪山这样的艰险。屡经寒暑,到达印度。在不同风俗的地方介绍中国风俗,向异域之人晓谕大唐的教化。亲自学习佛学,向哲人讨教。多年的疑惑看到文献后就冰释,深奥的教理就广问博学之士,启发了心灵,穷尽了妙理,拓展了智慧,体悟了真理,听到了从未听到的,懂得了从未懂得的,成为 界的有益朋友,确实是佛学界的大师。玄奘法师风操美名远扬,德行崇高突出,在印度学习多年.声誉远播万里。印度学者,都敬慕他的盛德,有的称之为“装满经文的书箱”,又称作“ 大将”。小乘僧众,称他为木叉提婆唐土称解脱天。大乘僧众,称他为摩诃耶那提婆。唐土称大乘天。这是敬重他的德行而传播的尊号,敬慕他的为人而商定的美名。至于三轮的深奥义理,三次请求佛祖才讲授的精妙言辞, 探清它们的源流,正确地辨明脉络,明白地晓悟,愉悦地理清,对于佛理的质疑商讨,详见于别录。法师不久便精通玄妙的佛理,美名如同清风传向四方,学问已经广博,德行已经盛美。于是遍览山川,往来城乡。走出茅宫城,又去鹿野苑,游览杖林,小憩于鸡园寺,回望迦维罗卫国,观览拘尸城。佛祖降生的故里,只能看到一片肥沃的平原;逝去的地方,空留茫茫的丘陵。观看圣人的遗迹增添伤感,仰慕高妙的风操而长叹,不只是像箕子咏《麦秀》悲悼殷朝;东周大夫吟《黍离》悯怀西周而已。因此详记佛祖的事迹,列举印度的盛美,也多记风土人情,记述奇闻异事。岁月如梭,屡经寒暑,虽然留念印度乐土,也未忘返乡。法师请得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一尊,连同光座高一尺六寸,模仿摩揭沲国前正觉山龙窟中影像;金佛像一尊,连同光座高三尺三寸,模仿婆罗疙斯国鹿野苑佛祖初转 之像;刻檀佛像一躯,连同光座高一尺五寸,模仿怖赏弥国出爱王怀念如来刻檀制作的模仿真容之像;刻檀佛像一尊,连同光座高二尺九寸,模仿劫比他国如来从天宫降临宝阶之像;银佛像一尊,连同光座高四尺,模仿摩揭沲国鹫峰山佛祖讲说《法花》等经之像;金佛像一尊,连同光座高三尺五寸,模仿那揭罗曷国佛祖降伏毒龙所留影像;刻檀佛像一尊,连同光座高一尺三寸,模仿吠舍厘国佛祖巡城行化像。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经、律、论一十四部;大众部经、律、论一十五部;三弥底部经、律、论一十五部;弥沙塞部经、律、论二十二部;迦叶臂耶部经、律、论一十七部;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因论》三十六部;<声论》一十三部;一共五百二十夹,总计六百五十七部。为了弘扬无上之法,踏上艰辛的旅途,又调转车头,取道回国。途径舍卫国故地,离开伽耶城之旧郊,翻越葱岭崎岖的山坂,穿过沙漠中危险的道路。在贞观十九年春正月,到达京城,到洛阳觐见皇上。恭敬地接受圣明的诏书,奉旨翻译。于是召集学者,共成美好大业。佛法之云再度覆盖,智慧之日重发光明,京畿流布灵鹫山的教化,神州广习印度龙宫的佛法, 的兴旺,这时候达到顶点了。法师深通梵文,明晓深奥的经书,阅读梵文如同自己创作,翻译过来的语言仍然很有韵律。恭敬地秉承圣旨,不加辞藻修饰。如果唐土称没有对应表达,梵文没有现成的译法,一定经过推敲琢磨,参酌经典文献,推求考察,唯恐违背原意。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