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涵 白领丽人,女性专栏作家。谙熟心理学,研究诸多知名女性人物的人生和情感生活,对女性心理和人生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她的文章清新、幽默,文笔犀利,时常发表于报刊杂志,很多小文被人争相传阅,深受女性读者喜爱。
前言
万人如海一身藏,且与优雅共一生
初夏时光,微风细雨,执一笔似水流年,看一位从江南走来的女子,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依旧从容淡定,用百年的沧桑、横跨两个世纪的起伏,书写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
她是 贤的妻,她是 才的女,她是 好的朋友,她是 慈的母亲……她不仅扮演好了生活给她的所有角色,而且,还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正如苏东坡诗句云:“万人如海一身藏”。
她是当之无愧的“女神”,是 值得当代女性学习的典范。因为她的存在,我们对“女神”的认知才不至于那么的浅薄。
她就是杨绛,一位有着旷世才情的传奇女性。
1946年,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他为妻子杨绛写下这样一段举世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 , 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才女作家黎戈 说:“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这位优雅淡定、安静从容的百岁老人,在绵长的生命中,既得到中西文化的共同滋养,又经历了百年历史的沉淀熏陶。但她既不食古不化,也不一味迷信西方,东方文化的隐忍内敛与西方文化的自由奔放在她身上 结合。站在中西文化的交点上,杨绛以其优雅、从容、坚韧的灵魂,为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带来了温柔的慰藉。
杨绛的一生,堪称女人的典范。
在爱情上,她与钱钟书伉俪情深,被视为“可遇不可求的旷世奇缘”。他是名满清华的翩翩才子,她是秀外慧中的南国佳人;他是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她是蜚声中外的作家;他们8岁在无锡的钱家老宅初次相遇,22岁在清华大学古月堂一见倾心,25岁喜结连理,相濡以沫63载;他说:“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她说:“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这样的爱情,怎能不羡煞旁人。
在事业上,杨绛著作等身,是我国 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小说《洗澡》出版后,施蛰存美誉其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胡乔木很喜欢杨绛的《干校六记》,曾对它写下了十六字评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1945年,夏衍在看了杨绛的剧作后,十分欣赏, 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由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杨绛还获得了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作为一名女性,杨绛是一位伟大的母亲。1997年,女儿钱瑗不幸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也去世了,杨绛开始写《我们仨》。在她温润细腻的笔下,女儿活了,与妈妈相依相偎。写到动情处,杨绛的泪水仿佛渗进文字里,让读者感同身受。2003年,《我们仨》出版,扉页上一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让多少人为之凄然泪下。
作为“民国 后一位才女”,杨绛从不是一位斗士,但却是一位具有绝大智慧的智者,她的智慧之光不仅温暖自己,也泽及后人。她的一些话语足以让当代女性读懂生活的真谛,重新认识当下的自己,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方面,杨绛的自律也堪称女性的典范。她在饮食上很节制,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 的食物优化清单。她很少吃油腻的食物,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用汤煮黑木 ,每天喝一小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于树下,呼吸新鲜空气。正是这种超级自律的生活习惯,让她将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出了艺术的优雅,并造就了自身生命力的悠远绵长。
在《一百岁感言》中,杨绛这样写道:“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 后才发现:人生 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 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林徽因、张爱玲这种绝世红颜,或许是一般女性所学不会的,也是很多女性所不愿意效仿的。而杨绛,却是大多数女人都可以学习的,也愿意学习的。
杨绛的女人哲学,教你如她一般淡定从容、优雅精致、坦诚率直、坚忍不拔……如她一般,认真地年轻,亦如她一般,优雅地老去,活出夏花秋叶般绚烂静美的人生。
免费在线阅读
章人生 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 后才发现:人生 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 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 绛
1.从容是岁月赠予女人 高贵的礼物
岁月赠予女人的,不只是风尘暗、朱颜改,还有丰富的阅历与成熟的智慧。而女人所收获的,是从奔放的梦想到宁静的心灵,是从源源不断的热情到淡定从容的情怀,是从贫瘠的内心到丰盈的灵魂。岁月,让女人读懂了爱,读懂了生活,更读懂了自己的内心。
淡定与从容,源于生命之初 纯粹的爱与乐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 后才发现:人生 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这是杨绛《一百岁感言》中的一段经典语录。杨绛的一生,走过许多地方,看过人间百态,这些都磨炼了她的淡定与从容。但在她看来,童年时,那纯粹的爱与乐,早已给她的内心种下了淡定与从容的种子。
杨绛出生在古城北京。如今的繁华大都市,那时正处在战乱之中。
1911年7月17日,在一个租来的院子里,杨绛出生了,稚嫩的生命从此开始发芽、成长。在杨绛的童年记忆中,简单的四合院,复古的巷子,都曾留下自己的小小足迹。在家人的爱护下,杨绛快乐地成长。
对于童年时在北京的生活,杨绛没有太多的记忆,江苏无锡这座美丽的城市,才是她真正成长的地方。
在无锡,杨绛成长为一位温柔婉约的江南才女,北京城的庄严雄厚,并没有淡化她骨子里的柔和,却为她增添了几分不同于其他江南女子的坚强气质。
童年时光总是充满爱与欢乐的,杨绛的童年亦是如此。她在家中排行第四,但却是姊妹中仅有的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父母的陪伴,让杨绛的童年无忧无虑。
童年的一切已经成为遥远的回忆,可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来,都那么美好,让人感动并无限怀念。几乎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会有一幅幅关于家乡的美丽画面。杨绛也是一样,在她的儿时记忆里,童年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伴随着清幽雅致的江南民谣,她在其中温暖成长。
在那个动乱不安的时代,与同时代的大部分女孩相比较,杨绛无疑是幸福的。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她的成长之路并没有什么意外和危险,家中丰富的藏书,使她从小就养成优良的习惯和高雅的品位。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位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他不仅拥有学者的儒雅气质,也有着很多民国读书人所没有的刚直性格。杨荫杭曾就读于北洋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之后又留学日本和 ,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留学生涯让他比别人的视野更远、更宽。
多年的留学生涯让杨荫杭对东西文化有着深层次的分析,除了擅长政治与法律外,他还是一位关心革命的有志之士。
父亲与杨绛既是父女,也是朋友,杨绛也从父亲身上,懂得了何为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绝不随波逐流。
相比父亲,母亲唐须荽对杨绛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她从母亲那里学会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贤良淑德。当然,母亲并不是一位传统的家庭妇女,她曾在上海务本女中读过书,也算是当时非常少见的知识女性。唐须荽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白皙的皮肤,秀气的容颜,温和的性格,做起事情来总是不慌不忙。
人们常说婚姻幸福对孩子来说是 幸福的事情,杨绛的父母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从父母的爱情中,杨绛早早就领会到了什么是真爱。尽管父母和当时的很多夫妻一样,是通过媒妁之言、纳聘迎娶而走到一起的,可一直以来,父母都是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父母的幸福婚姻对杨绛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杨绛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倚着窗台看书,模样娴静优美,待人也一直温柔祥和,不喜争吵。杨绛充满憧憬,将母亲当作自己的榜样。
长大后,杨绛回忆起童年,总是微微一笑,不经意间写下这样的话语:“我父母好像老朋友一样,我们子女从小到大,从未见过他们吵架。旧式夫妇不吵架也常有,但是女方常常会将委屈闷在心里,夫妇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而我父母却恰恰相反,他们总是无话不谈。”
在杨绛看来,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是 大的。从从容容才是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父母,有了父母给予的爱与乐,有了那样美好的童年,杨绛才从小就养成了淡定与从容的性格。
莫忘初心,收录一份光阴的故事
“光阴”二字,缠绵静好,盛放着所有的悲喜,那些深入心灵的馨香,常让人想起当初那个轻易就会被感动的自己。
杨绛是智慧的,她明白岁月的无情,也懂得“初心”的可贵。因此,每一段光阴的故事,她都用心收录。
小学时,杨绛曾就读于北京京都女高师附小,而她的三姑母杨荫榆刚好就在隔壁的女高师任教。她非常喜欢小杨绛,一有空,就会跑来附小看望自己的侄女。
一天,杨绛和小伙伴们正在食堂吃饭,刚好三姑母杨荫榆带着几个外国朋友来参观。这群孩子们一见大人来了,顿时没了声响,只默默地吃着饭。这群孩子虽然还只是没有踏入社会的小学生,但也知道,在“大人物”面前,不能像往常一样吵闹。当时,杨绛刚吃完饭,但碗里还留有些米粒儿没有吃完,杨荫榆看见了,就低头在她 边悄悄地说:“粒粒皆辛苦。”懂事的小杨绛听了姑母的话,迅速将碗里的米粒儿吃完了,其他同学看见后,也都乖乖地将面前碗里的米粒儿吃个精光。
没有游戏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也只有在游戏中才能体会到童年那份 为纯真的快乐。幼时的杨绛虽然性格柔和内向,也并不喜欢像男孩们一样奔跑嬉戏,但她到底也还是个小女生,也有自己喜欢的游戏,比如荡秋千。
在女校任教的杨荫榆深受师生爱戴,沾了这份光,乖巧伶俐的杨绛还多了一群“大玩伴”,那就是女高师的大学生们。那时,经常会有大学生带她去女高的操场上荡秋千。每当秋千飘荡在半空中时,杨绛的双手就会紧紧抓着粗壮的绳子,虽然有些害怕,但心里却是欢喜的,当然,幼小的她还不知道,这种欢喜正是对自由的一种向往。
除荡秋千外,表演是小杨绛很喜欢的一种游戏。有一次,女高师召开恳亲会(旧时学校邀集学生家长,以相互沟通情况,展示学生作业,并辅以游艺助兴的一种活动形式),要演三天的戏,杨绛也被邀请参演,在戏里扮演小花神。出场时,杨绛穿着一身精致的戏服,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高高盘起,头发上插满了美丽的花朵,看上去真就如同超凡脱俗的花仙子下凡,让观众大饱眼福。没过多久,女高师举行运动会,因为扮演“小花神”的成功,杨绛又被邀请扮演“小卫星”,主要任务就是围着一个跳绳的女大学生绕圈圈,一边绕,自己也一边跳绳,而且口中还要念台词。面对着现场众多观众,杨绛在宽广的操场上羞涩地跳起了绳,表演得中规中矩。只是她在说台词的时候,太过紧张,惹得在场的一位老师哈哈大笑。
那时的杨绛,生活中有很多这种不张扬的快乐,而这份快乐离不开三姑母杨荫榆。多年之后,杨绛回忆说:“那时让我做‘花神’,让我和大学生一起表演等,肯定是看三姑母的面子。我相信小学生里配做‘花神’的不只我一个人,会跳绳的也不只我一个人。”那时的杨绛,天真烂漫,纯真可爱,在美好的童年时光里,她有很多快乐想去珍惜。但是事与愿违,在刚刚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一点点认知时,她便因父亲工作的缘故而随全家回到了老家无锡。
因为回家路途的颠簸,父亲不幸感染上了伤寒,连医生都对救治有些悲观。看着母亲日夜不停地守护在父亲旁边,悉心照顾,竭尽全力,年少的杨绛,心里或许就种下了“凡事不轻言放弃”的种子。在母亲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身体逐渐好转。这件事过后,杨绛懂得了感恩,因为险些失去父亲,杨绛由此更加懂得了亲情的可贵。
八岁时,杨绛被送到上海读书。当时,母亲给了她一枚银圆,大姐也送给她一块漂亮的手绢。后来,这两样东西都成了杨绛 珍惜的收藏,她从来都没有用过,一直珍藏着,一同珍藏的,还有父母对她的深深的牵挂之情。
若说世间女人都是一朵花,那杨绛便如同兰花一般清淡、高雅,素雅的兰花从不与百花争艳,只静静地做着自己,不争不抢,不慌不忙,却悄悄地释放出淡雅的清香。童年里那份 简单的快乐,父母给予她 纯粹的爱,让杨绛的心态安定平和,这种心态,也让后来的她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淡定从容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