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全新正版罗马法与现代意识形态/民商丛9787301139530北京大学
¥ ×1
凡例
序言
1.社会发展观篇
1.1 自然法与退化论
——对I.2,1,11后部的破译
1.1.1 I.2,1,11隐含的历史解释模式
1.1.2 《法学阶梯》提到自然法的17个片断评析
1.1.3 希腊的诸历史解释模式及其对罗马法和现代的影响
1.1.4 《法学阶梯》中的自然法与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关系
1.1.5 结论
1.2 家庭、和方:现代学者对摩尔根、恩格斯
——对《古代社会》、《家庭、私有制和起源》之批评综述
1.2.1 家庭及相关问题
1.2.2
1.. 方
1.2.4 结论和问题
1.3 奎里蒂法研究
1.3.1 序言
1.3.2 罗马法史的分期问题
1.3.3 奎里蒂法时期罗马社会的诸方面
1.3.4 奎里蒂法时期法的渊源
1.3.5 奎里蒂法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1.3.6 罗马社会从氏族联盟向城邦的变迁
1.3.7 结论
1.4 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欧亚团结
——第8届“中东欧与意大利罗马法学者研讨会”及历次同名会议综述
1.4.1 序言
1.4.2 历次会议的基本问题域及其变迁
1.4.3 海参崴会议实录
1.4.4 结论
2.世界主义篇
2.1 希腊哲学在共和晚期对罗马之技和内容的影响
2.1.1 希腊与罗马的学术接触
2.1.2 希腊逻辑学对罗马之技的影响
2.1.3 希腊哲学对罗马法之内容的影响
2.1.4 结论
2.2 “一切人共有的物”的概念的沉浮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实!
2.2.1 “一切人共有的物”的概念的产生
2.2.2 “一切人共有的物”的概念的衰微
2.. 一切人共有的物的概念在现代民法典中的变形
2.2.4 “一切人共有的物”的概念在当代的复兴
2.2.5 简短的结论
. 权利能力制度的理想与现实
——人法的“英特纳雄耐尔”之路
..1 以不平等为理念的罗马法中的萌芽的权利能力制度
..2 罗马统治者对能力制度的不平等运用
.. 以平等为理念的现代权利能力制度的形成
..4 现代者对能力制度的不平等运用——失权问题
..5 结论
2.4 从客体到主体
——观念小史
2.4.1 之名存在
2.4.2 之实存在
2.4.3 黑格尔的普遍说与近代说的对立
2.4.4 古罗马及中世纪的诸种类现象
2.4.5 结论
2.5 李维时代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体系
2.5.1 关于万民法
2.5.2 关于战争法
2.5.3 关于随军祭司法
2.5.4 万民法、战争法、随军祭司法三者的关系
2.5.5 关于方的简短的结语
2.6 万民法诸含义的展开
——古典时期罗马帝国的现实与理想
2.6.1 作为普通法的万民法
2.6.2 作为世俗法之主要部分的万民法
2.6.3 作为自然法的万民法
2.6.4 作为有利于外邦人之法的万民法
2.6.5 作为地方法的万民法
2.6.6 作为道德法的万民法
2.6.7 结论
3.去伪存真篇
3.1 罗马共和宪政的回光返照
——西塞罗案件评析
3.1.1 西塞罗案件之一:所谓的“卡提林纳阴谋”及其处置
3.1.2 西塞罗案件之二:西塞罗的放逐与被召回
3.1.3 分析与评论
3.2 寻找丢失的人格
——从罗马、德国、拉丁法族、前苏联、俄罗斯到中国
3.2.1 中国关于人格的学说的现状
3.2.2 罗马法:公私混杂的人格——身份
3.. 人格的公私成分的近代析分
3.2.4 从人格到权利能力:人格的私法化
3.2.5 从人格到人格权和作者人格权
3.2.6 人格的发现
3.2.7 结论
3.3 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
——以罗马法为中心
3.3.1 诚信一词在拉丁文献和现代民法中的使用
3.3.2 罗马法中的客观诚信
3.3.3 罗马法中的主观诚信
3.3.4 两种诚信的统一问题
3.3.5 统一之诚信的思想基础
3.3.6 结论
3.4 周■先生的《罗马原》错误举要
——以上册为中心
3.4.1 缘起
3.4.2 错
3.4.4 结论
4.罗马法教学篇
4.1 中国的罗马法教育
4.1.1 序言
4.1.2 旧中国的罗马法教学
4.1.3 1949年到1978年的罗马法教学
4.1.4 1978年至今的罗马法教学
4.1.5 结论和展望
4.2 中外罗马法教学比较中的罗马法史课程
4.2.1 欧陆罗马法教学
4.2.2 中国的罗马法课程体系
4.. 简短的结语
徐国栋,别号东海闲人。1961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市。主编《绿色民法典草案》。主要研究民法基础理论和罗马法。从1978年至1991年,在西南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院收尽学士、硕士、博士。又次第在江西大学和中南政法院尽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在厦门大学法学院修成博导。可用一部民法典草案、两个领域、三个、四个、十一种独著、一百三十篇等数字概括其到目前为止之所为也。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