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精)9787308164269浙江大学
    • 作者: (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著 | (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编 | (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译 | (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绘
    • 出版社: 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著| (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编| (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译| (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绘
    • 出版社: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2-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8164269
    • 版权提供: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 作者:(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
    • 著:(德)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译者:林振华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108.00
    • ISBN:9787308164269
    • 出版社:浙江大学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2-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80274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中译本序言
    中译本说明
    中译本导读
    指导原则
    章 欧洲文学
    第二章 拉丁中世纪
    一、但丁与古代诗人
    二、古代世界与近代世界
    三、中世纪
    四、拉丁中世纪
    五、罗马尼阿
    第三章 文学与教育
    一、自由艺术
    二、中世纪的“艺术”概念
    三、语法
    四、盎格鲁撒克逊研究与加洛林研究
    五、课程作家
    六、大学
    七、名言警句与典型形象
    第四章 修辞
    一、修辞的地位
    二、古代修辞
    三、古代修辞体系
    四、古罗马晚期
    五、哲罗姆
    六、奥古斯丁
    七、卡西奥多鲁斯与伊西多尔
    八、文书写作术
    九、科维的维巴尔与索尔兹伯里的约翰
    十、修辞、绘画、音乐
    第五章 主题学
    一、劝慰词的主题
    二、历史的主题
    三、故作谦虚
    四、开篇的主题
    五、结尾的主题
    六、祈求自然
    七、颠倒的世界
    八、男孩与老翁
    九、老妪与女孩
    第六章 自然女神
    一、从奥维德到克劳狄安
    二、伯纳德·西尔维斯特里斯
    三、断袖之恋
    四、里尔的阿兰
    五、厄洛斯与道德
    六、《玫瑰传奇》
    第七章 隐喻学
    一、航海隐喻
    二、人物隐喻
    三、食物隐喻
    四、身体隐喻
    五、剧场隐喻
    第八章 诗歌与修辞
    一、古代诗学
    二、诗歌与散文
    三、中世纪风格系统
    四、中世纪诗歌中的法律演说、政治演说与颂赞演说
    五、难以言表的主题
    六、
    七、同辈颂
    第九章 英雄与
    一、英雄主义
    二、荷马的英雄
    三、维吉尔
    四、古代晚期与中世纪
    五、君
    六、文功与武功
    七、灵魂高尚
    八、美
    第十章 理想风景
    一、异域动植物
    二、希腊诗歌
    三、维吉尔
    四、描绘自然的修辞学需要
    五、树丛
    六、乐土
    七、史诗风景
    十章 诗歌与哲学
    一、荷马与寓意
    二、诗歌与哲学
    三、古代晚期异教的哲学
    四、哲学与基督教
    第十二章 诗歌与神学
    一、但丁与乔瓦尼·德尔·维吉利奥
    二、穆萨托
    三、但丁的自我阐释\
    四、彼得拉克与薄伽丘
    第十三章 缪斯女神
    第十四章 古典主义
    一、体裁与作者名录
    二、“古人”与“今人”
    三、基督教正典之形成
    四、中世纪正典
    五、近代正典之形成
    第十五章 风格主义
    一、古典主义与风格主义
    二、修辞与风格主义
    三、形式风格主义
    四、要点回顾
    五、讽刺短诗与讥诮风格
    六、巴尔塔萨·葛拉西安
    第十六章 书籍的象征意义
    一、歌德论转义
    二、希腊
    三、罗马
    四、《》
    五、中世纪早期
    六、中世纪盛期
    七、自然之书
    八、但丁
    九、莎士比亚
    十、西方与东方
    第十七章 但丁
    、一作家但丁
    二、但丁与拉丁文学
    三、《神曲》与文学体裁
    四、《神曲》的典型人物
    五、《神曲》的全体角色
    六、神话与预言
    七、但丁与中世纪
    第十八章 后记
    一、全书回顾
    二、民族文学的发端
    三、思想与形式
    四、连续
    五、模仿与创造
    文献说明与缩写提示
    附录一 西方思想的中世纪基础
    附录二 《拉丁中世纪与欧洲文学论著》序
    附录三 德文版初版序言
    附录四 德文版第二版序言
    附录五 英译本作者序言
    附录六 2013版英译本导读
    附录七 文献学与思辨——拉丁语、中世纪与欧洲
    传统
    附录八 库尔提乌斯的思想与《欧洲文学与拉丁
    中世纪》的诞生
    附录九 库尔提乌斯与中世纪拉丁研究’
    附录十 库尔提乌斯著作一览
    译后记
    索引

    林振华,语言科班出身,现供职于深圳城市绿洲国际学校,任剑桥中心主任。酷爱翻译,至今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德意志观念体系源始纲领》、《诗经与雅歌》、《化作天鹅的柏拉图》等多篇译文,以及译著《天国的批判》(合译)一部。 恩斯特·R.库尔提乌斯(ErnstRobertCurtius,1886-1956),德国文献学家、罗曼语言与文学批评家。生于德国坦恩(Thann),曾游历德国、瑞士、英格兰等地,1904年起在波恩学习梵文和比较文献学。1913年,他提交了大学教师资格——论述十纪法批评布吕内蒂埃(FerdinarldBrunetiere)的文章,并因此成了编外教师(Privatdozent),不久在波恩又荣升副教授。1920年,他在马尔堡出任大学教授,1924年,前往海德堡任职。五年后,他返回波恩,接替著名的语言史专家吕布克(Meyer-Lubke),担任罗曼文献学教授,直至退休。1956年,库氏于罗马逝世。著有《岌岌可危的德国精神》(DeutscherGeistinGefahr)、《新法兰西的文学先锋》(DieliterarischenWegbereiterdesneuenFrankreich)、《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EuropaischeLiteraturundLateinischesMittelalter)等,其中《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是文学批评领域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畅行不衰,给他带来了广泛的声誉。

    英文版导读大一学年的时候,我的一个肺瘫痪了。这个遭遇限制了我的职业规划。作个小号手或者职业足球运动员显然没希望了——当然,我的球技或演奏技巧也没那么出类拔萃。生病之后,我不得不在剑桥郡的帕普沃思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此前那里刚刚成功完成首例心肺移植手术。为了不让医护人员抓住机会,怂恿我使用什么新药,我决心埋头钻研一本巨著。于是,我带走了书架上厚的那本书——库尔提乌斯的《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以下简称《欧拉》)。
    很快,我便茫然无措。此外,我还可能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因为我还接受了吸氧治疗,以防病肺再次瘫痪。不过,当我潜心阅读这本惊世之作,我完全陶醉于作者旁征博引描述的修辞与主题,流连于书后精深的学术附录,震撼于作者怀着一以贯之的热情,阐述(至少)下抵歌德的欧洲文学观念。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比踢球或吹号更有价值的事情。库尔提乌斯呈现的不仅仅是文学批评著作,或者文学史,抑或中世纪文学概论。他能使读者看到,西方文学如何通过一系列间(大概从维吉尔到狄德罗)、欧洲(从南部的那不勒斯到北部的斯特拉福德,从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到东部的莱茵河,甚至可能还远达易北河)的相互关联。库尔提乌斯向读者揭示,古代与古代晚期的拉丁著作怎样传遍西欧,怎样融入法国的民族传奇,怎样诉诸被他视为作家的但丁与歌德的笔下,甚至怎样漂洋过海来到蒙昧无知的英国北部地区。他对国界的蔑视,可以从某些有违直觉但令人拍案的主张一探究竟(“巴黎是英国的文学首府”;“如果思想的王国要长存,就必须保留几来的伟大作家”)。他的主要观点是,古典传统通过修辞研究来自我传播,自我保持;展现连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再现“主题”,或者修辞中的寻常事物。这其中就包括可以简化为单个词组的观念,如“年迈的孩子”(puersenex)(住院期间,我觉得这个主题尤其引人入胜),或者能从各种角度充分展开的观念,如“世界如书”。
    这本特别的书自然也是一个世界。《欧拉》与克默德的《结局的意义》、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堪称20世纪激动人心的三部文学批评著作。这三本书无一例外地展示了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即寻找大量文本背后的大模式与大历史;这就要求批评家必须放眼古今,国界。而这三本书也都将如此宽广的视阈,同语文学家对细枝末节的关注合而为一。同奥尔巴赫一样,库尔提乌斯也受过20世纪早期德国的罗兰语文学传统的熏陶。因为是犹太人,奥尔巴赫(1892—1956)不得不于1935年放弃马尔堡的大学教职,然后在伊斯坦布尔漂泊的岁月里撰写《摹仿论》。那时,他尽可能搜集身边可用的书籍。通过生动分析书中范例,他对欧洲现实主义历史进行了猛火式研究。而库尔提乌斯考察从斯塔提乌斯,经里尔的阿兰和无名氏大诗人,再到莎士比亚与卡尔德隆的主题,则是文火式研究。两者有着天壤之别。不过,《摹仿论》与《欧拉》有一个共同特点:两本著作都揭示了为何文学研究不可或缺;文学研究从思想层面,(可能也应)从政治层面看,为何对批评家走出单个地域或时间限制至关重要。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是文学批评领域的经典著作,全景式地研究了欧洲文学与中世纪文学之间的关联,地发掘了二者之间的连续。库尔提乌斯认为,以往标准的“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的文学划分方法,割裂了这几个时期文学的连续,对于很多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的欧洲文学,如果我们无法通过惯用语、隐喻、表达方式、主题等阐释它们同中世纪拉丁文学的关系,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它们。因此,库尔提乌斯将中世纪拉丁文学,视为古代文学与后来各民族文学之间不可或缺的过渡,如此一来,便将从荷马到歌德的欧洲文学整合起来。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