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中国历代兴衰十六讲9787505741270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 吕思勉著 | 吕思勉编 | 吕思勉译 | 吕思勉绘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6-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吕思勉著| 吕思勉编| 吕思勉译| 吕思勉绘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null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11-01
    • 字数:198000
    • 页数:256
    • 开本:小16开
    • ISBN:9787505741270
    • 版权提供: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吕思勉
    • 著:吕思勉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05741270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开本:小16开
    • 印刷时间:2017-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01-01
    • 页数:256
    • 外部编号:9024429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讲夏商周的兴亡001

    节夏殷西周的事迹001

    第二节夏殷的兴亡008

    第三节商周的兴亡017

    第四节周朝的兴起025

    第二讲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一)032

    第三讲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二)038

    节楚的兴起038

    第二节齐的兴起(附宋)040

    第三节晋楚争霸044

    第四节异越代兴050

    第四讲秦朝的兴衰054

    节秦朝治天下的政策054

    第二节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059

    第五讲前后汉的兴衰(一)067

    节汉武帝的内政外交067

    第二节前汉的衰0

    第三节新室的兴亡077

    第六讲前后汉的兴衰(二)083

    节后汉的盛衰083

    第二节后汉的分裂和三国089

    第七讲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一)095

    节晋初的形势095

    第二节西晋的灭亡100

    第三节苻秦的盛强101

    第八讲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二)104

    节宋齐的治乱104

    第二节北魏的盛衰106

    第三节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109

    第九讲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三)112

    节五胡之乱(上)112

    第二节五胡之乱(下)115

    第三节南北朝的始末120

    第十讲隋唐的兴衰(一)129

    节隋朝和唐朝的盛世129

    第二节唐朝的中衰133

    十讲隋唐的兴衰(二)138

    节安史之乱138

    第二节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142

    第十二讲宋朝的兴衰(一)148

    节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148

    第二节北宋的外患与变法164

    第十三讲宋朝的兴衰(二)191

    节北宋的积弱191

    第二节南宋恢复的无成196

    第十四讲蒙古大帝国的盛衰205

    第十五讲明朝的兴衰211

    节明朝的盛衰211

    第二节明清的兴亡218

    第十六讲清朝的兴衰228

    节清代的盛衰228

    第二节清朝的衰乱4

    第三节清朝的覆亡240

    吕思勉(1884-1957),有名历史学家。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财富。吕思勉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既坚持不懈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以及研究方法。他著述宏富,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历史研究法》等。

    张荫麟(1905-1942),有名历史学家。他在清华求学七年,与钱锺书、吴晗、夏鼎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张荫麟主张理想的历史写作应具备两个条件:正确充备之资料及忠实之艺术的表现,并特别为通史撰述制定“笔削”与“综贯”的标准。他继承自司马迁以来的中国史学传统,又汲取西方历史哲学的经验,是20世纪“史界”的中坚人物。





    基本信息



    • 商品名:(满68包邮)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学习丛书:中国历代兴衰十六讲吕思勉中国友谊97875057

    • ISBN:9787505741270

    • 定价:58

    •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吕思勉,张荫麟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11-01

    • 印刷时间:

    • 版次:1

    • 印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256

    • 字数:198000





    编辑





     


    中办、国办在《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学习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编辑出版了该套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兴衰十六讲》了吕思勉先生《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以及张荫麟先生《中国史纲》中的精彩篇章,分十六讲叙述了自夏以来,历代王朝的兴衰。《中国历代兴衰十六讲》以朝代更替为主线,剖析社会的发展及变迁,品评将相,纵论历史演化规律,较系统讲述了朝代更替的根由。既可供历史爱好者人门之用,也可做历史研究的参考读本。


     





    前言序言





     


    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中办、国办在《关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学习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编辑出版了该套丛书。


    本书了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以及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中的精彩篇章,讲述了自夏以来历代王朝的兴衰史,以朝代更替为主线,剖析社会的发展及变迁,品评将相,纵论历史演化规律,较系统地阐述了朝代更替的根由。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史学家。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张荫麟(1905—1942),号素痴,广东东莞人,学者。具有多方面的修养,除史学外,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其涵盖面广,识见高明,富于现代批判精神。


    本书尽可能地选用□初的版本,以保留大家著作的原貌。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原版本中尚存在一些错讹之处,对其中确系误写、错排的个别文字,参照版本和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确有把握者,予以改正。一仍其旧,均未作变动。


    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点评,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除比较处略作注释,均未作说明,望广大读者考虑到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各位先生的学术观点,在阅读过程中加以区分和正确解读。


     





    目录





     


    □□讲 夏商周的兴亡................ 001


    □□节 夏殷西周的事迹................. 001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008


    第三节 商周的兴亡.................... 017


    第四节 周朝的兴起.................... 025


    第二讲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一). 032


    第三讲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二). 038


    □□节 楚的兴起...................... 038


    第二节 齐的兴起(附宋)............... 040


    第三节 晋楚争霸...................... 044


    第四节 异越代兴...................... 050


    第四讲 秦朝的兴衰.................. 054


    □□节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054


    第二节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059


    第五讲 前后汉的兴衰(一)........... 067


    □□节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067


    第二节 前汉的衰亡.................... 073


    第三节 新室的兴亡.................... 077


    第六讲 前后汉的兴衰(二)........... 083


    □□节 后汉的盛衰.................... 083


    第二节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089


    第七讲 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一)....... 095


    □□节 晋初的形势.................... 095


    第二节 西晋的灭亡.................... 100


    第三节 苻秦的盛强.................... 101


    第八讲 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二)....... 104


    □□节 宋齐的治乱.................... 104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 106


    第三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 109


    第九讲 两晋南北朝的兴衰(三)...... 112


    □□节 五胡之乱(上)................. 112


    第二节 五胡之乱(下)................. 115


    第三节 南北朝的始末.................. 120


     


    第十讲 隋唐的兴衰(一)............. 129


    □□节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129


    第二节 唐朝的中衰.................... 133


    十讲 隋唐的兴衰(二)........... 138


    □□节 安史之乱...................... 138


    第二节 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 142


    第十二讲 宋朝的兴衰(一)........... 148


    □□节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148


    第二节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164


    第十三讲 宋朝的兴衰(二).......... 191


    □□节 北宋的积弱.................... 191


    第二节 南宋恢复的无成................. 196


    第十四讲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205


    第十五讲 明朝的兴衰................ 211


    □□节 明朝的盛衰.................... 211


    第二节 明清的兴亡.................... 218


    第十六讲 清朝的兴衰.................. 228


    □□节 清代的盛衰.................... 228


    第二节 清朝的衰乱.................... 4


    第三节 清朝的覆亡.................... 240


     


     





    精彩书摘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夏朝从少康以后,无事可见。《史记》说:孔甲“好方鬼神,事,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又说:“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那么,夏朝的衰弱,是从孔甲时候起,至桀而灭亡的。


    《史记》记夏殷兴亡的事:


     


     


    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铖,以伐昆吾;遂伐桀。……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俘厥宝玉。……于是诸侯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汤归至于泰卷陶,中作语。既绌夏命,还亳。


     


     


    这一段事情,须把他的地理考核清楚,才能知道当日战争的形势。案上文所见的地名,是(一)亳,(二)葛,(三)昆吾,(四)有娀之虚,(五)鸣条,(六)三,(七)泰卷陶;除有娀之虚无可考外,其余的,我都替他考核如下:


    亳的说法,□为麻烦。据《书经正义》所引:


     


     


    (一)郑玄云:亳,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帝喾釐沃序疏》。


    (二)《汉书音义》:臣瓒者云:汤居亳,今济阴亳县是也。……同上。


    (三)杜预云:梁国蒙县北有亳城。同上。


    (四)皇甫谧云:《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不祀,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葛,即今梁国宁陵之葛乡也;若汤居偃师,去宁陵八百余里,岂当使民为之耕乎?亳,今梁国榖熟县是也。同上。又《立政》“三亳阪尹”疏:皇甫谧以为三亳,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榖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


    (五)郑玄以三亳阪尹,共为一事;云:汤旧都之民服文,分为三邑;其长居险,故言阪尹。盖东成皋,南辕,西降谷也。江氏声,《尚书集注音疏》说“降”是“函”之音转,降谷,就是函谷。


     


     


    这所引诸说,《立政》和《帝喾釐沃序》的《正义》,都说是不能定其是非。咱们当考核之初,有一件事,应当注意的,就是三亳是周初的事,不能和汤时的亳,并为一谈。皇甫谧的错误,就出在这里;他硬把周初的三亳,和商汤时候的亳,并为一谈;就把蒙、榖熟区区地方,硬分做南北两亳,去配偃师的西亳;这个,清朝的王鸣盛氏驳得他□痛快,他说: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


    夏朝从少康以后,无事可见。《史记》说:孔甲“好方鬼神,事,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又说:“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那么,夏朝的衰弱,是从孔甲时候起,至桀而灭亡的。


    《史记》记夏殷兴亡的事:


     


     


    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铖,以伐昆吾;遂伐桀。……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俘厥宝玉。……于是诸侯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汤归至于泰卷陶,中作语。既绌夏命,还亳。


     


     


    这一段事情,须把他的地理考核清楚,才能知道当日战争的形势。案上文所见的地名,是(一)亳,(二)葛,(三)昆吾,(四)有娀之虚,(五)鸣条,(六)三,(七)泰卷陶;除有娀之虚无可考外,其余的,我都替他考核如下:


    亳的说法,□为麻烦。据《书经正义》所引:


     


     


     


    (一)郑玄云:亳,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帝喾釐沃序疏》。


    (二)《汉书音义》:臣瓒者云:汤居亳,今济阴亳县是也。……同上。


    (三)杜预云:梁国蒙县北有亳城。同上。


    (四)皇甫谧云:《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不祀,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葛,即今梁国宁陵之葛乡也;若汤居偃师,去宁陵八百余里,岂当使民为之耕乎?亳,今梁国榖熟县是也。同上。又《立政》“三亳阪尹”疏:皇甫谧以为三亳,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为北亳,榖熟为南亳,偃师为西亳。


    (五)郑玄以三亳阪尹,共为一事;云:汤旧都之民服文,分为三邑;其长居险,故言阪尹。盖东成皋,南辕,西降谷也。江氏声,《尚书集注音疏》说“降”是“函”之音转,降谷,就是函谷。


     


     


     


    这所引诸说,《立政》和《帝喾釐沃序》的《正义》,都说是不能定其是非。咱们当考核之初,有一件事,应当注意的,就是三亳是周初的事,不能和汤时的亳,并为一谈。皇甫谧的错误,就出在这里;他硬把周初的三亳,和商汤时候的亳,并为一谈;就把蒙、榖熟区区地方,硬分做南北两亳,去配偃师的西亳;这个,清朝的王鸣盛氏驳得他□痛快,他说:


     


     


     


    盖薄县者,汉本属山阳郡,后汉又分其地置蒙、榖熟二县,与薄并改属梁国;晋又改薄为亳,且改属济阴;故臣瓒所谓汤都在济阴亳县者,即其所谓在山阳薄县者也;案《汉书.地理志》山阳郡薄县下,“臣瓒曰:汤所都”。其“汤居亳今济阴亳县是也”,见于河南郡偃师县下。亦即司马彪所谓在梁国县;《续汉书.郡国志》,薄县下“汤所都”。杜预所谓在蒙县北亳城者也;而亦即皇甫谧所分属于蒙、榖熟者也;本一说也,孔颖达《书诗疏》,案《诗.商颂.玄鸟疏》。皆误认为异说,其谬已甚。……而皇甫谧巧于立说,又以一薄分为南北二亳,且欲兼存偃师旧说,以合《立政》三亳之文;不知《立政》三亳,郑解谓迁亳之民而分为三;亳本一耳,安得有三;皇甫谧之谬如此。……《尚书后案》卷六。


     


     


    这个说法,精核极了;但是王鸣盛是一生“佞郑”的,他就一口断定亳在偃师,而于皇甫谧去葛太远,不便代耕之说,却只把“其说浅陋,更不足辨矣”九个字,轻轻撇过,这个却也未足服人。皇甫谧的话,大概是信口开河,没有一句可据的。但是这一驳,却不能全说他无理。


     


     


    我说古人的“城名”和“国名”,是分不开的;“国名”自然不能随时变换,所以新迁了一个都城,大概就把旧都城的名字,做他的名字。譬如晋国的新绛故绛。商朝是随便搬到什么地方,都城都唤做亳的;所以“所谓亳的地方”,实在很多;但是当成汤时,考核得出来的,却也刚刚有三处:


     


     


    (一)是如今陕西的商县。这个是魏氏源《书古微》上说的。《汤誓序发微》。他所举□强的理由是(1)《书序》“汤始都亳,从先王居”,先王就是契;《周语》:“玄王勤商,十四世而兴。”韦昭注:“玄王,契也。”据《史记》世系看起来,契到汤,恰好十四世。又《商颂毛传》,也说玄王是契。《伪孔传》说先王是帝喾,实在大错了的。契封于商。《书帝喾釐序疏》:“郑玄云:契本封商国在太华之阳。”(2)《诗.商颂疏》引《雒子命》《书纬》“天乙在亳,东观于洛”。《艺文类聚》引《尚书中候》,“天乙在亳,诸邻国襁负归德;东观于洛,降三分沉壁”。亳一定在洛之西,才可说东观。(3)《史记.六国表序》:“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看他所连类并举的,就可以知道亳一定在雍州境内。


     


     


    (二)就是偃师,这个,班固、《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有尸乡,汤所都。”刘昭《续汉书.郡国志》,河南郡偃师县注引《皇览》,“有汤亭,有汤祠。”又“尸乡,在县西三十里。”说法,都和郑玄相同。依我看起来,还有一条据:《孟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史记》:“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有莘是周太姒的母家,在如今陕西郃阳县。《吕氏春秋.本味篇》:“有侁氏得婴儿于空桑,后居伊水。命曰伊尹。”伊尹见汤的时候在有莘,后来居于伊水,就是汤始居商县,后居偃师的旁。


    (三)就是汉朝的薄县,后来又分置蒙、榖熟的,地当今河南商丘、夏邑、永城三县之境。这个班固于薄县下,虽没有说是汤所都;然而后文论宋地,说:“昔尧作游成阳,舜渔雷泽,汤止于亳;故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墙,恶衣食,以致畜藏。”王鸣盛硬说止字是“游息”;然而古人说“某某之遗风”,都是指他久居之地,不是指他游息之地,《汉书·地理志》的本身,就处处是据。不能如此曲解;况且孟子的话,就是一个大据;岂能袒护着郑康成,反疑心孟子。孟子所用的,都是《书》说,是有传授的。


    然则当汤的时候,既然有这三处可指为亳,汤到底是先住在哪一个亳,后来才迁居到哪两个亳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一考当时用兵的形势。上文《史记》所举汤用兵之地是:


     


    葛,《汉书.地理志》,陈留郡宁陵下,孟康曰:故葛伯国,今葛乡是。如今河南的宁陵县。


    昆吾,昆吾有两处:(一)左昭十二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是如今河南的许昌县。(一)哀十七年,“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注》:“卫有观,在古昆吾之虚,今濮阳城中。”是如今直隶的濮阳县。桀时的昆吾在旧许,见后。


    鸣条。


     


    三,《续汉书.郡国志》,济阴郡定陶,有三融亭。如今山东的定陶县。


    泰卷陶。《书序》,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史记索隐》: “……卷当为坰……解尚书者以大坰今定陶。……旧本或旁记其地名,后人转写,遂衍斯字也。”又《左传》定元年“仲虺居薛”,薛是如今山东的滕县。


     


    又《诗.商颂》“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则汤当伐桀之前还伐过韦顾两国;韦在如今河南的滑县,《左传》注“东郡白马县有韦城”,《郡国志》作韦乡。《通典》:滑州韦城县,古豕韦国。顾在如今山东的范县。《郡县志》:顾城,在濮州范县东二十八里,夏之顾国。


     


     


    又桀的都城,《伪孔传》说在安邑。《书序》:“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他说“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正义》:“盖今潼关左右。”“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他说“地在安邑之西,桀逆拒汤”。皇甫谧就再连昆吾也拉到安邑来,说:“今安邑见有昆吾邑,鸣条亭”;然而昆吾所在,据确凿,苦于不能一笔抹杀,就说明“昆吾亦来安邑,欲以卫桀,故同日而亡”。如此信口开河,真乃千古笑柄。金氏鹦据《史记》吴起对魏武侯“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国语》“幽王三年,西周三川地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断定桀之都在洛阳,韦注引禹都阳城,还不密合。《求古录礼说》卷六《桀都安邑辨》。我说:古人都邑所在,不过传得个大略。阳城、洛阳,数十百里之间,实在无从硬断。《小戴记.缁衣》引伊《尹吉》就是《尹诰》,书经篇名。序书的又把他唤做《咸有一德》,见郑注。“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注,“天当为先字之误。……夏之邑,在亳西。”《正义》:“案《世本》及《汲冢古文》云:禹都咸阳。……”咸阳,是误字,如今《汉书.地理志》注引《世本》、《续汉书.郡国志》引《汲冢古文》,正作阳城,“西邑夏”,似乎是对于东迁的夏而言之。《国语》史伯对郑桓公曰:“昆吾为夏伯矣。”韦昭注,“祝融之孙陆终第三子,名樊,为己姓,封于昆吾。昆吾,卫是也。其后夏衰,昆吾为夏伯,迁于旧许”。据此,桀似乎是始都阳城,后迁旧许,同昆吾在一起的;所以同日而亡。《商颂郑笺》。


     


     


    再看《逸周书.殷祝篇》“汤将放桀于中野;士民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不齐士民,往奔汤于中野。……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又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去居南巢。……”就可以知道桀的踪迹,是步步往东南退的。《御览》八十三引《尚书大传》略同。


     


     


    桀其在哪一处。因为他随便到什么地方,都把他唤做毫,所以不敢断定这亳是灭桀以前□后所住的亳。何以知道他随便到什么地方,都把他唤做毫呢?据上文所考,当汤的时候,就有三个亳,是一个据;左襄二十年,“鸟鸣于亳社”,是宋国的社,还唤做亳社。《史记.秦本纪》:“宁公二年……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集解》:“徐广曰:荡音汤,社,一作杜。”《索隐》:“西戎之君,号曰亳王,盖成汤之胤。其邑曰荡社。徐广云:一作汤杜,言汤邑在杜县之界,故曰汤杜也”,《封禅书》:“于社,亳有三社主之祠。”《索隐》:“徐广云:京兆杜县有亳亭,则社字误,合作杜亳。”《说文》:亳,“京兆杜陵”。是汤之后在雍州的,所居的城,还唤做毫。是两个据。所以我只说汤的时候,考得出的亳有三处。并不敢说汤的时候,亳只有三处。


     


     


    然而汤用兵的形势,却因此可以推定。商周用兵形势相类,秦亦相类。


     


     


    汤初都于今商县的亳,后来进取偃师;桀大约是这时候(或者不是)弃阳城,退到旧许;汤再进到现在河南的东境邻葛的亳;从此以后,伐葛,伐韦,伐顾,然后迥向南伐昆吾。伐昆吾,就是伐桀;桀是从中野、不齐、鲁,步步东南退,□后逃到鸣条;汤以其间,又伐三。


     


     


    鸣条是东夷之地;三、鲁,也是和东夷逼近的。中野、不齐无可考。我们因此悟到:汤用兵的形势,实在和周初相同;不过周朝灭纣,东征,伐淮夷,是武王、周公、成王三世相继,汤却是一个人干的罢了。《孟子.滕文公篇》:“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于天下。”《赵注》:“载,始也。……一说,言当作再字;再十一者,汤再征十一国;再十一,凡征二十二国也。”不论十一、二十二,总之汤用兵的次数才良多。


     


     


    既然是往东退,汤自然是往东进;那么,一定是先都商县的亳,再都偃师的亳,再都邻葛的亳的。不过,“既绌夏命还亳”的亳,却无从断定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 ,历史学家。他的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财富。吕思勉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既坚持不懈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以及研究方法。他著述宏富,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历史研究法》等。


    张荫麟(1905—1942 ,历史学家。他在清华求学七年,与钱锺书、吴晗、夏鼎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张荫麟主张理想的历史写作应具备两个条件:正确充备之资料及忠实之艺术的表现,并为通史撰述制定“笔削”与“综贯”的标准。他继承自司马迁以来的中国史学传统,又汲取西方历史哲学的经验,是20世纪“史界”的中坚人物。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