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本公司假期时间为:2025年1月23日至2025年2月7日。2月8日订单陆续发货,期间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小岛经济学 鱼、美元和经济的故事 有趣易懂经济学入门 彼得希夫 安德鲁希夫 国富论经济学原理 出版社 正版书
¥ ×1
新春将至,本公司假期时间为:2025年1月23日至2025年2月7日。2月8日订单陆续发货,期间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经济学著作。
从小岛开始,一个个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便在一个个故事中生动地体现出来。随着故事层层思考下去,便会发现,尽管一些经济学的道理看起来越来越深入,却始终贴近我们的实际,并始终充满乐趣。
既能言简意赅地讲明道理,又保持着足够的吸引力,使得读者好像在一种魔力的吸引下享受阅读,是极难做到的,而彼得·D. 希夫与安德鲁·J.希夫做到了,《小岛经济学》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
——时寒冰
序/ XI
珍藏版序言/ XV
序言/ XXI
写在前面/ XXXV
*章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001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第二章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015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到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第三章的多种用途/ 033
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地归还借款呢?在休息几天之后,他们还是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为了还艾伯的鱼,他们以后每天就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他们将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以偿还贷款!
第四章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045
然而,近年来经济学家们严重降低了储蓄在经济价值链中的位置。事实上,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储蓄就是一种累赘。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储蓄对发展不利,因为这种做法妨碍了货币循环、降低了消费(他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在鱼被为货币之后/ 057
很快,所有的工资和价格都开始用鱼计量。因为人们仍然假设每天需要吃一条鱼才能生存,所以一条鱼的价值是多少,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也就是说,岛上的价格体系和鱼的真实(或者固有)价格相关。
第六章为什么会有储蓄/ 079
有时生产率大幅提高,岛上的存鱼量也随之大大增加。如果储藏室里堆满了鱼,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因为此时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较强,而且健康的经济也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基础设施与贸易/ 095
随着岛上经济的发展,出口产品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快,不少大型货运木筏就满载着鱼、运鱼车、冲浪板、长矛和独木舟驶过公海。
第八章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111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为了保护岛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参议院决定设立一套法院体系来解决纠纷,同时成立警察小队执行法官的法令。
第九章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121
因为只需要少数熟练的渔民捕鱼便可以满足整个岛屿的营养需求,多出来的劳动力和资本就可以投入其他行业了。各种在捕鱼时代闻所未闻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发展起来。
第十章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141
官鱼越来越小,不久后岛民每天只吃一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要吃两条鱼。
第十一章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153
现在的情况是民众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消费更多的鱼邦储备券,人们的信心就会恢复,民众就会重新开始消费。如果有必要,我会坐在棕榈树上往下撒钱。
第十二章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167
中岛帝国攒够了钱,建造了很多巨型捕鱼器(捕鱼器的设计者起诉他们侵犯知识产权,但是在中岛帝国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他们实行24 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岗,不间断捕鱼。大部分鱼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亚国。
第十三章“鱼本位”的破灭/ 179
频繁兑换真鱼开始对存鱼造成冲击,技师们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断地切割、重组,官鱼越变越小,通鱼膨胀又有抬头之势。
第十四章棚屋价格是如何涨上去的/ 191
即便如此,银行也不能保证收回全部贷款。因此,为了抵消这个风险,银行要求借款人先交大量的鱼作为首付。
第十五章快了!快了!棚屋市场要崩溃了/ 209
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棚屋价格不是逐渐下跌,而是直线下降。棚屋供大于求的现象很快演变为棚屋价格的大规模下跌。
第十六章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227
国王有些疑惑不解:“等一下,美索尼亚国比我们富有得多。我们的购买力怎么比得上他们呢?他们能支付更高的价钱,他们有鱼邦储备券。”
第十七章缓兵之计/ 241
朱特尼亚群岛爆发了一次更加严重的棚屋崩溃风暴。在这个紧急关头,一个名为IMF(岛际海上渔民组织)的跨洋机构仓促成立,并立即推出了一项计划。
第十八章占领华孚街/ 255
由失业工人、棚屋购买者等年轻人组成的联盟发起的“占领华孚街”运动,激起了公众的想象力,成为后危机时代挫败的象征。
第十九章无鱼不起浪/ 273
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没人愿意继续持有它。小鼓岛和狂舞岛也和中岛帝国一道,限制购买鱼邦储备券。卖主多,买主少,鱼邦储备券掉入了万丈深渊。
后记/ 293
致谢/ 299
序/ XI
珍藏版序言/ XV
序言/ XXI
写在前面/ XXXV
*章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001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第二章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015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到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第三章的多种用途/ 033
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地归还借款呢?在休息几天之后,他们还是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为了还艾伯的鱼,他们以后每天就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他们将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以偿还贷款!
第四章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045
然而,近年来经济学家们严重降低了储蓄在经济价值链中的位置。事实上,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储蓄就是一种累赘。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储蓄对发展不利,因为这种做法妨碍了货币循环、降低了消费(他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在鱼被为货币之后/ 057
很快,所有的工资和价格都开始用鱼计量。因为人们仍然假设每天需要吃一条鱼才能生存,所以一条鱼的价值是多少,所有人心里都有数。也就是说,岛上的价格体系和鱼的真实(或者固有)价格相关。
第六章为什么会有储蓄/ 079
有时生产率大幅提高,岛上的存鱼量也随之大大增加。如果储藏室里堆满了鱼,银行就会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因为此时银行承受损失的能力较强,而且健康的经济也为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基础设施与贸易/ 095
随着岛上经济的发展,出口产品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快,不少大型货运木筏就满载着鱼、运鱼车、冲浪板、长矛和独木舟驶过公海。
第八章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111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为了保护岛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参议院决定设立一套法院体系来解决纠纷,同时成立警察小队执行法官的法令。
第九章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了/ 121
因为只需要少数熟练的渔民捕鱼便可以满足整个岛屿的营养需求,多出来的劳动力和资本就可以投入其他行业了。各种在捕鱼时代闻所未闻的工业和服务业都发展起来。
第十章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141
官鱼越来越小,不久后岛民每天只吃一条鱼已经无法填饱肚子了,大多数人每天至少要吃两条鱼。
第十一章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153
现在的情况是民众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消费更多的鱼邦储备券,人们的信心就会恢复,民众就会重新开始消费。如果有必要,我会坐在棕榈树上往下撒钱。
第十二章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167
中岛帝国攒够了钱,建造了很多巨型捕鱼器(捕鱼器的设计者起诉他们侵犯知识产权,但是在中岛帝国完全没有胜诉的可能)。他们实行24 小时工作制,三班轮岗,不间断捕鱼。大部分鱼都出口到了美索尼亚国。
第十三章“鱼本位”的破灭/ 179
频繁兑换真鱼开始对存鱼造成冲击,技师们又忙碌了起来,他们不断地切割、重组,官鱼越变越小,通鱼膨胀又有抬头之势。
第十四章棚屋价格是如何涨上去的/ 191
即便如此,银行也不能保证收回全部贷款。因此,为了抵消这个风险,银行要求借款人先交大量的鱼作为首付。
第十五章快了!快了!棚屋市场要崩溃了/ 209
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棚屋价格不是逐渐下跌,而是直线下降。棚屋供大于求的现象很快演变为棚屋价格的大规模下跌。
第十六章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227
国王有些疑惑不解:“等一下,美索尼亚国比我们富有得多。我们的购买力怎么比得上他们呢?他们能支付更高的价钱,他们有鱼邦储备券。”
第十七章缓兵之计/ 241
朱特尼亚群岛爆发了一次更加严重的棚屋崩溃风暴。在这个紧急关头,一个名为IMF(岛际海上渔民组织)的跨洋机构仓促成立,并立即推出了一项计划。
第十八章占领华孚街/ 255
由失业工人、棚屋购买者等年轻人组成的联盟发起的“占领华孚街”运动,激起了公众的想象力,成为后危机时代挫败的象征。
第十九章无鱼不起浪/ 273
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没人愿意继续持有它。小鼓岛和狂舞岛也和中岛帝国一道,限制购买鱼邦储备券。卖主多,买主少,鱼邦储备券掉入了万丈深渊。
后记/ 293
致谢/ 299
*章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从前,有三个人—艾伯、贝克和查理,他们住在一座岛上。这座小岛地处热带,却不是
天堂。这里的人们生活艰苦,没有任何品,而且食物的种类极少,他们的菜单上只有一道菜:鱼。
幸运的是,小岛周围有数量可观的鱼,但奇怪的是,这些鱼全部属于同一品种,每条鱼都很大,足够一个人吃一天。然而,这个地方很闭塞,人类先进的捕鱼技术这里一种都没有。他们能做的只有跳进水里,用手去抓住那些又黏又滑的家伙。运用这种低效的技术,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只能帮他们挨到第二天。捕鱼成了小岛经济的全部。他们每天的活动就是醒来、捕鱼、吃鱼、睡觉。虽然生活不算惬意,但总好过忍饥挨饿。
因此,在这座生活超级简单、只有生鱼片可吃的小岛上——
没有存款!
没有借贷!
没有投资!
所有的产出全都消费掉了!没有未雨绸缪,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以借出。
虽然这座小岛上的居民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愚笨迟钝或者没有追求。与所有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要实现这个梦想,他们每人每天捕鱼的数量就必须超过一条。不幸的是,由于他们只能徒手捕鱼,而那些鱼又很机敏狡猾,三个人只能勉强糊口。
一天夜里,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艾伯开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义……“难道我的日子就这样了吗?肯定有比现在更舒心的日子。”
除了捕鱼,艾伯还想做点儿别的事情。他想做几件更好、更时尚的棕榈叶衣服,他想要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当然他还想执导几部故事片。但他每天忙于捕鱼糊口,这些梦想如何成真呢?
他的大脑飞快运转着……突然他想到了捕鱼器,这个物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人手可触及的范围,并且使鱼溜掉的概率大大缩小,只要一下捉住它,它就很难逃脱。有了这个新装置,他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捕到更多的鱼了!而那些空闲时间,他就可以用来做更好的衣服、建个住所,*后再拍部影片。
艾伯在头脑中勾勒着捕鱼器的轮廓,想着想着就*澎湃。他构想出一个不再受捕鱼之累的未来。
他决定给自己的捕鱼器取个名字,叫作“渔网”,然后开始找材料织这张网。
第二天,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没有捕鱼,而是站在沙滩上用棕榈树皮搓绳子。“你在干什么呢?”贝克问,“难道在减肥吗?你要是老坐在那儿弄那些绳子,会挨饿的啊。”
艾伯解释说:“我突然有个灵感,想做个捕鱼器,这样就可以尝试捕鱼的新方法了。有了这个捕鱼器,捕鱼的时间就能缩短,再也不会挨饿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艾伯没有被查理的话吓倒,仍然继续织网。
到这一天结束时,艾伯终于织完了自己的渔网。通过自我牺牲(挨饿),他创造了资本。
故事引申
在这个简单的任务中,艾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不足,敢于冒险!
消费不足:为了织网,艾伯那天就不能去捕鱼。他必须放弃当天的所得,放弃那条本来可以捕到、吃到的鱼。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鱼,事实上,他爱吃鱼,而且如果那天没有捕到鱼,他就会饿肚子。他对鱼的需求与他的两个朋友没有什么不同。他选择暂时延迟消费(吃鱼),是为了将来消费更多的产品(捕到更多的鱼)。
冒险:除了消费不足,艾伯还需要冒险,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捕鱼器到底好不好用。自己花费了一天的时间饿着肚子辛苦劳动,却不知道这东西究竟能不能补偿所失。*后的结果很可能只剩一把绳子和一个饿瘪的胃。如果这个想法失败了,艾伯不能指望贝克和查理给自己任何补偿,因为他俩早就警告过他这样做很傻。
在经济学术语中,资本指的是一种设备,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在于利用设备建设和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艾伯想要的不是那张网,而是鱼。这张网或许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鱼。因此,这张网就是一种资本,是有价值的。
那天晚上,当贝克和查理吃饱睡大觉时,艾伯却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着美味的鱼*来对抗难忍的饥饿。然而,饥饿带来的痛苦并不能浇灭他对未来的希望。他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希望自己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希望那时有吃不完的鱼。
第二天,贝克和查理对艾伯的发明好一顿嘲笑。
贝克说:“嘿,这顶帽子看上去不赖啊。”
查理说:“就是戴着打网球有点儿热,你说呢?”
“你们就笑吧!”艾伯回应道,“等着瞧吧,等我的鱼多得没处放时,看看那时笑的是谁。”
艾伯拿着渔网朝海浪冲去。他对如何使用这个奇怪的渔网还不得要领,因此不断遭到两个朋友的嘲笑。
但是几分钟后,他找到了窍门,很快就捕到一条鱼。
贝克和查理不再笑了。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艾伯又捕到了第二条鱼。两个伙伴惊叹不已,毕竟,他们通常一整天才能抓住一条鱼!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行动开始,这座小岛上的经济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艾伯提高了生产力,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好事。艾伯现在还在考虑他突然间得到的恩惠:“既然我一天捕到的鱼可以吃两天,那么我可以利用隔天休息的时间做点儿别的事情。可做的事情太多啦!”
故事引申
艾伯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倍,现在他生产的东西多于自己需要消费的东西。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
许多益处。
在艾伯孤注一掷去编织渔网之前,小岛上还没有什么储蓄之所。他决定冒险挨饿制造的这张网成了小岛上的*件资本设备。这件设备接着会带来储蓄(为了让这个故事能够继续进行,我们假设这些鱼不会腐烂变质),而这种剩余产品就是健康经济的命脉。
现实链接
对所有物种而言(人类除外),经济学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日常生存活动。食物短缺、天气恶劣、食*动物的威胁、疾病的困扰、发明相对较少、忍饥挨饿地活着(有一点儿剩余时间进行再生产),这是所有动物的生存常态。所幸我们人类拥有两样东西——我们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否则我们的命运跟那些动物不会有什么分别(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我们跟它们是一样的)。靠着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我们制造了工具和机器,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经济学家托马斯·伍兹(Thomas Woods)喜欢用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测试学生:如果所有的机器和工具都不复存在,我们的经济会是什么样子?汽车、拖拉机、炼钢炉、铲子、独轮(手推)车、锯、斧头、长矛等,如果这些东西真的全都消失了,我们所有的消费品都要靠自己的双手猎取、采摘、种植和制作,那会是什么样子?
毫无疑问,那样的生活肯定很艰苦。如果我们必须赤手空拳地*猎物、将其作为食物的话,想象一下那该有多艰难吧。以我们的能力根本不可能逮住大家伙,兔子或许还有可能——但你总得先抓住它们啊。如果我们必须用手种菜、摘菜,如果我们连装粮食的麻袋都没有的话,又会怎样?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工厂,我们必须自己缝衣服、做家具,而且连*起码的剪刀和钉子都没有,那又会怎样?
尽管我们有智慧,但我们过得可能并不比黑猩猩和猿猴好多少,至少从经济方面来看是这样。工具改变了一切,使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长矛帮助我们捕获猎物,铲子帮助我们种植庄稼,渔网帮助我们捕鱼。这些工具提高了我们的劳动效率。我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可以消费的东西就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越美好。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每种资源都是有限的)产生*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牢记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个经济体*后变得多么强大,这个原因是不会改变的。
第二章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艾伯,那个企业家,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小岛上另外两个人的情况又如何呢?我们是不是创造了一个贫富分化的等级体系?贝克和查理会因为艾伯的成功而不安吗?不大可能。虽然艾伯从来没有刻意使他人受益,但他的资本无疑帮助了岛上的所有人。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亲眼见证了艾伯轻松捕鱼的全过程,贝克和查理央求他分享新发明的捕鱼器。
“嘿,艾伯!”查理说,“既然那玩意儿你隔天才用一次,那你不用的那天,让我用用行吧?”
贝克说:“喂,老兄,有福同享啊。”
但是艾伯还对昨天的事情耿耿于怀。他还记得自己的牺牲……他还记得他们俩的嘲讽,而且他还想到了风险。“如果他们把我的渔网弄破了怎么办?如果他们不还我怎么办?那我就要从头再来了。再见,穿树叶的哥们儿!”
想到这些,艾伯拒绝了两人的要求。“对不起,哥们儿。我自己做了渔网,你们俩肯定也能自己做,至少你们现在知道那东西是有用的,对吧!”
尽管查理已经看到用渔网捕鱼的效率,但他很担心自己能不能编织出这样一张网。
他对艾伯说:“我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编织出来?我以前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东西,而且我也挨不了饿。我怕自己织好网前就饿死了!”
贝克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好吧,你这个吝啬鬼,看来你是不会帮我们什么忙了。我们知道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编织渔网时,你把富余的鱼借给我们吃,那样我们织网时就不用挨饿了。等我们捕到多余的鱼,再把鱼如数还给你。”
尽管艾伯觉得这个办法比白白把网借给他们要好,但他还是不放心。“如果我把鱼借给你们,怎么保证你们不会躺在沙滩上一整天都不干活呢?即使你们织出自己的网来,也许还不好用呢。
如果那样,你们就永远无法还我鱼了,而我失去了自己的储蓄,一无所有了!你们总得想一个更好的办法。”
查理和贝克这才明白,他们让艾伯冒险把鱼借给自己,却没有考虑到他的个人利益。但是捕到更多鱼的*太大了,所以两人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艾伯忍不住冒险一试。
他们认为必须在数字上做文章,于是金融思维诞生了!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到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艾伯动心了。“我对这个约定很感兴趣!”他的语气中没有任何迟疑。
艾伯想到了那些财富:“如果我借给他们两条鱼,就能收回4条。也就是说,我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两条鱼。那我岂不成了一个鱼老板啦!”
也许有些人觉得艾伯有些过分了。如果这个故事是一部好莱坞电影,他这时肯定会得意地捻着自己打了蜡的胡子。他这是在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靠别人的辛苦劳动获利!
但是这样评论艾伯是不恰当的,因为即便艾伯的动机只是想赚些鱼,他的贪婪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
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知道艾伯并不是一定要把鱼借给别人,他还有其他方案,包括以下4 个选择:
1. 他可以把鱼留下,留着自己以后吃——这是*保险的选择。这样,他不会有任何损失,当然,他的储蓄也不会有什么增长。
2. 他可以放纵一下,不再干活,将自己的储蓄(存下的鱼)消费掉。
3. 他可以建立自己的渔网出租公司。如果艾伯每天吃掉一条富余的鱼,两天就可以再编织出两张网。
然后,他可以把多余的网租给贝克和查理,向他们收取每人每天半条鱼的租金。这样,艾伯每天不必亲自捕鱼就可以得到生存所需的那条鱼了。哈哈,提前退休!
在这个方案中,贝克和查理每天也许能用租来的渔网捕到两条鱼。在向艾伯支付半条鱼的租金之后,他们每人每天还剩下一条半鱼,比他们没有渔网时捕到的鱼多50%,算是双赢的买卖了。
尽管这个方案很吸引人,艾伯还是注意到了其中的逻辑缺陷。贝克和查理租借渔网的时间可能只有两天,然后用富余的鱼果腹,花一天时间织出自己的网。如此一来,他能得到的鱼就只有两条——那可真够冒险的!
4. 他可以把两条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取的利息。在这个方案中,如果两个人按照约定利率足额偿还,艾伯就可以得到4 条鱼。但是,这个方案也存在风险,他们可能会翻脸不认账。
抉择……抉择……艰难的抉择!
总的来说,艾伯(以及这个社会)处理储蓄(鱼)的方式只有5 种:
1. 他可以把储蓄存起来。
2. 他可以把储蓄消费掉。
3. 他可以把储蓄借出去。
4. 他可以用储蓄投资。
5. 他可以将上述4 个方式结合起来。
毫无疑问,艾伯的*终决定取决于个人对风险和回报的偏好。但不管*终方案是什么,他的抉择都会惠及这座小岛的经济,而且也不会给自己的两个邻居增加负担。
*后,艾伯选择把鱼借出去。
故事引申
艾伯愿意并有能力把多余的鱼借给别人,因此,贝克和查理也拥有了自己的渔网。现在大家都有渔网可用了,小岛上的整体捕鱼能力便从每天三条鱼提高到每天6 条鱼,经济增长翻番,前景更加光明。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三个人对自己颇具局限性的生活方式感到不满。饥饿(其经济术语为“需求”)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性。不管已经拥有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也许不是想要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乐趣、更多的选择,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资本。艾伯、贝克和查理这些年来对鱼的问题可能都没少抱怨,但他们*后都成功地提高了生产力,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有了多余的鱼,小岛上的几位居民每天终于可以比原来多吃一些鱼了(原来是每天一条鱼),但是经济并没有增长,因为他们的消费增长了。而他们的消费之所以增长,是因为经济增长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令人不解的是现代经济学家竟然会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就可以增加需求,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真正的需求,只会使人们花更多的钱购买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当然,有人也许并没有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共同利益。看到艾伯猛增的财富,如果贝克和查理心生嫉妒,强烈要求分得他的部分储蓄该怎么办?
设想一下这个场景:
贝克烦躁地说:“看看那家伙穿着棕榈叶做成的小礼服那副得意的样子。我们每天一身臭汗风里来浪里去地跟那些滑头的鱼斗争,他却没有一点儿善心!他就不能分给我一两条鱼,哪怕让我休息一天也好啊!他的鱼多得堆成山,少一条也没什么啊!”
查理附和道:“分给我点儿吧,贵人!”
或者再想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假设艾伯对自己的相对财富有些负罪感,听了两个人的说法后思想动摇了,于是无偿地把鱼分给了他们,那么贝克和查理会怎样处理这些鱼呢?
没有了还款的压力,两个人*有可能做的是利用这份礼物享受闲暇时光。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人类行为的目标),但是贝克和查理的假日时光并不能提高这座小岛的生产能力。因此,尽管慈善之举听起来颇有雅量,也会提升艾伯的,但这一举动却无法像商业贷款一样推动经济发展。
*根本的是,所有能够增加捕鱼(生产)量的事物都会惠及小岛,鱼越多,大家就越有可能吃到更多东西,也就越有可能做捕鱼以外的事情,或者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
故事引申
也许有人会想,如果艾伯果真是一个贪心的人,拿着自己的新财富生财,从而变得越来越富有,那该怎么办?
这样真的很危险吗?如果艾伯增加储蓄(而不需要亲自劳动)的*途径就是将这些储蓄借给自己的邻居的话,那他又何必大量囤积呢?
但若非如此,他的财产就不会增加,甚至还会越来越少,因为他自己还要消费呢!私人资本主义可以促使那些将个人利益作为*动机的人帮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这是*有意义的。
现实链接
财富从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原始社会,财富是极少的,那时*富有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还不如工业化社会中穷人的财富多。在中世纪,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也缺乏基础的娱乐设施,而在的美国,中央空调、室内管网以及冬天里新鲜的蔬菜等几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尽管贝克和查理认为每天吃两条鱼简直到了极点,可在我们看来,这种生活丝毫不值得羡慕。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财富是分等级的,这个事实本身就不公平。人们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攫取别人的财富,并由此产生了穷人。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利润是通过少付工人工资产生的,有人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这样看来,像艾伯这样的企业家或类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让别人变穷。
上述理念与道德取舍息息相关,但与现实无甚关联。富人致富的原因(至少开始时)是他们为他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艾伯就为那些没有足够储蓄的人提供了储蓄。如果他赢利了,那也是因为他提供的服务对别人是有价值的。
如果艾伯是一个无赖,每天所做的就是窃取邻居一半的劳动成果,那么他的财富就是建立在那些受其压迫的人的贫穷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做法会迫使他人做一些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不会增强这座小岛的整体生产能力。艾伯可能会直接拿走别人生产的东西,而岛上的产量并没有任何变化,不仅如此,他们的整体产能还可能下降。当被压迫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被人偷走时,就会缩减自己的劳动量。
历史上,此类事例并不少见,奴隶制、农奴制以及佃农制都属于这一类型。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劳动者就会奋起反抗压迫,如果他们的劳动惠及自身的话,这种反抗会更加强烈。
不幸的是,争取充分经济自由的实例在世界历史上还很鲜见。不过,一旦利己主义得到发展机会,生产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的使用就是经济自由惠及百姓的*例证。只要贷款人和借款人可以自由地达成协议,总体效果就是好的。然而,我们将来会发现,借贷市场会受到外力挤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灾难便在所难免了。
*章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从前,有三个人—艾伯、贝克和查理,他们住在一座岛上。这座小岛地处热带,却不是
天堂。这里的人们生活艰苦,没有任何品,而且食物的种类极少,他们的菜单上只有一道菜:鱼。
幸运的是,小岛周围有数量可观的鱼,但奇怪的是,这些鱼全部属于同一品种,每条鱼都很大,足够一个人吃一天。然而,这个地方很闭塞,人类先进的捕鱼技术这里一种都没有。他们能做的只有跳进水里,用手去抓住那些又黏又滑的家伙。运用这种低效的技术,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只能帮他们挨到第二天。捕鱼成了小岛经济的全部。他们每天的活动就是醒来、捕鱼、吃鱼、睡觉。虽然生活不算惬意,但总好过忍饥挨饿。
因此,在这座生活超级简单、只有生鱼片可吃的小岛上——
没有存款!
没有借贷!
没有投资!
所有的产出全都消费掉了!没有未雨绸缪,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以借出。
虽然这座小岛上的居民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愚笨迟钝或者没有追求。与所有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要实现这个梦想,他们每人每天捕鱼的数量就必须超过一条。不幸的是,由于他们只能徒手捕鱼,而那些鱼又很机敏狡猾,三个人只能勉强糊口。
一天夜里,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艾伯开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义……“难道我的日子就这样了吗?肯定有比现在更舒心的日子。”
除了捕鱼,艾伯还想做点儿别的事情。他想做几件更好、更时尚的棕榈叶衣服,他想要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当然他还想执导几部故事片。但他每天忙于捕鱼糊口,这些梦想如何成真呢?
他的大脑飞快运转着……突然他想到了捕鱼器,这个物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人手可触及的范围,并且使鱼溜掉的概率大大缩小,只要一下捉住它,它就很难逃脱。有了这个新装置,他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捕到更多的鱼了!而那些空闲时间,他就可以用来做更好的衣服、建个住所,*后再拍部影片。
艾伯在头脑中勾勒着捕鱼器的轮廓,想着想着就*澎湃。他构想出一个不再受捕鱼之累的未来。
他决定给自己的捕鱼器取个名字,叫作“渔网”,然后开始找材料织这张网。
第二天,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没有捕鱼,而是站在沙滩上用棕榈树皮搓绳子。“你在干什么呢?”贝克问,“难道在减肥吗?你要是老坐在那儿弄那些绳子,会挨饿的啊。”
艾伯解释说:“我突然有个灵感,想做个捕鱼器,这样就可以尝试捕鱼的新方法了。有了这个捕鱼器,捕鱼的时间就能缩短,再也不会挨饿了。”
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想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你疯了,这样做,我告诉你……疯了。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跟我要鱼吃,一片也别想。我头脑清醒,但这并不表示我会为你的疯狂做法埋单。”
艾伯没有被查理的话吓倒,仍然继续织网。
到这一天结束时,艾伯终于织完了自己的渔网。通过自我牺牲(挨饿),他创造了资本。
故事引申
在这个简单的任务中,艾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经济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不足,敢于冒险!
消费不足:为了织网,艾伯那天就不能去捕鱼。他必须放弃当天的所得,放弃那条本来可以捕到、吃到的鱼。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鱼,事实上,他爱吃鱼,而且如果那天没有捕到鱼,他就会饿肚子。他对鱼的需求与他的两个朋友没有什么不同。他选择暂时延迟消费(吃鱼),是为了将来消费更多的产品(捕到更多的鱼)。
冒险:除了消费不足,艾伯还需要冒险,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捕鱼器到底好不好用。自己花费了一天的时间饿着肚子辛苦劳动,却不知道这东西究竟能不能补偿所失。*后的结果很可能只剩一把绳子和一个饿瘪的胃。如果这个想法失败了,艾伯不能指望贝克和查理给自己任何补偿,因为他俩早就警告过他这样做很傻。
在经济学术语中,资本指的是一种设备,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在于利用设备建设和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艾伯想要的不是那张网,而是鱼。这张网或许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鱼。因此,这张网就是一种资本,是有价值的。
那天晚上,当贝克和查理吃饱睡大觉时,艾伯却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着美味的鱼*来对抗难忍的饥饿。然而,饥饿带来的痛苦并不能浇灭他对未来的希望。他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希望自己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希望那时有吃不完的鱼。
第二天,贝克和查理对艾伯的发明好一顿嘲笑。
贝克说:“嘿,这顶帽子看上去不赖啊。”
查理说:“就是戴着打网球有点儿热,你说呢?”
“你们就笑吧!”艾伯回应道,“等着瞧吧,等我的鱼多得没处放时,看看那时笑的是谁。”
艾伯拿着渔网朝海浪冲去。他对如何使用这个奇怪的渔网还不得要领,因此不断遭到两个朋友的嘲笑。
但是几分钟后,他找到了窍门,很快就捕到一条鱼。
贝克和查理不再笑了。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艾伯又捕到了第二条鱼。两个伙伴惊叹不已,毕竟,他们通常一整天才能抓住一条鱼!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行动开始,这座小岛上的经济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艾伯提高了生产力,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好事。艾伯现在还在考虑他突然间得到的恩惠:“既然我一天捕到的鱼可以吃两天,那么我可以利用隔天休息的时间做点儿别的事情。可做的事情太多啦!”
故事引申
艾伯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倍,现在他生产的东西多于自己需要消费的东西。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
许多益处。
在艾伯孤注一掷去编织渔网之前,小岛上还没有什么储蓄之所。他决定冒险挨饿制造的这张网成了小岛上的*件资本设备。这件设备接着会带来储蓄(为了让这个故事能够继续进行,我们假设这些鱼不会腐烂变质),而这种剩余产品就是健康经济的命脉。
现实链接
对所有物种而言(人类除外),经济学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日常生存活动。食物短缺、天气恶劣、食*动物的威胁、疾病的困扰、发明相对较少、忍饥挨饿地活着(有一点儿剩余时间进行再生产),这是所有动物的生存常态。所幸我们人类拥有两样东西——我们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否则我们的命运跟那些动物不会有什么分别(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我们跟它们是一样的)。靠着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我们制造了工具和机器,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经济学家托马斯·伍兹(Thomas Woods)喜欢用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测试学生:如果所有的机器和工具都不复存在,我们的经济会是什么样子?汽车、拖拉机、炼钢炉、铲子、独轮(手推)车、锯、斧头、长矛等,如果这些东西真的全都消失了,我们所有的消费品都要靠自己的双手猎取、采摘、种植和制作,那会是什么样子?
毫无疑问,那样的生活肯定很艰苦。如果我们必须赤手空拳地*猎物、将其作为食物的话,想象一下那该有多艰难吧。以我们的能力根本不可能逮住大家伙,兔子或许还有可能——但你总得先抓住它们啊。如果我们必须用手种菜、摘菜,如果我们连装粮食的麻袋都没有的话,又会怎样?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工厂,我们必须自己缝衣服、做家具,而且连*起码的剪刀和钉子都没有,那又会怎样?
尽管我们有智慧,但我们过得可能并不比黑猩猩和猿猴好多少,至少从经济方面来看是这样。工具改变了一切,使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长矛帮助我们捕获猎物,铲子帮助我们种植庄稼,渔网帮助我们捕鱼。这些工具提高了我们的劳动效率。我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可以消费的东西就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越美好。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每种资源都是有限的)产生*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牢记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个经济体*后变得多么强大,这个原因是不会改变的。
第二章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艾伯,那个企业家,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小岛上另外两个人的情况又如何呢?我们是不是创造了一个贫富分化的等级体系?贝克和查理会因为艾伯的成功而不安吗?不大可能。虽然艾伯从来没有刻意使他人受益,但他的资本无疑帮助了岛上的所有人。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亲眼见证了艾伯轻松捕鱼的全过程,贝克和查理央求他分享新发明的捕鱼器。
“嘿,艾伯!”查理说,“既然那玩意儿你隔天才用一次,那你不用的那天,让我用用行吧?”
贝克说:“喂,老兄,有福同享啊。”
但是艾伯还对昨天的事情耿耿于怀。他还记得自己的牺牲……他还记得他们俩的嘲讽,而且他还想到了风险。“如果他们把我的渔网弄破了怎么办?如果他们不还我怎么办?那我就要从头再来了。再见,穿树叶的哥们儿!”
想到这些,艾伯拒绝了两人的要求。“对不起,哥们儿。我自己做了渔网,你们俩肯定也能自己做,至少你们现在知道那东西是有用的,对吧!”
尽管查理已经看到用渔网捕鱼的效率,但他很担心自己能不能编织出这样一张网。
他对艾伯说:“我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编织出来?我以前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东西,而且我也挨不了饿。我怕自己织好网前就饿死了!”
贝克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好吧,你这个吝啬鬼,看来你是不会帮我们什么忙了。我们知道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编织渔网时,你把富余的鱼借给我们吃,那样我们织网时就不用挨饿了。等我们捕到多余的鱼,再把鱼如数还给你。”
尽管艾伯觉得这个办法比白白把网借给他们要好,但他还是不放心。“如果我把鱼借给你们,怎么保证你们不会躺在沙滩上一整天都不干活呢?即使你们织出自己的网来,也许还不好用呢。
如果那样,你们就永远无法还我鱼了,而我失去了自己的储蓄,一无所有了!你们总得想一个更好的办法。”
查理和贝克这才明白,他们让艾伯冒险把鱼借给自己,却没有考虑到他的个人利益。但是捕到更多鱼的*太大了,所以两人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让艾伯忍不住冒险一试。
他们认为必须在数字上做文章,于是金融思维诞生了!
贝克走近艾伯,说道:“我们做个约定吧:你借给我们一条鱼,我们会还你两条。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润啊。除了这座小岛,你到哪儿能找到这样的高回报?”
艾伯动心了。“我对这个约定很感兴趣!”他的语气中没有任何迟疑。
艾伯想到了那些财富:“如果我借给他们两条鱼,就能收回4条。也就是说,我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得到两条鱼。那我岂不成了一个鱼老板啦!”
也许有些人觉得艾伯有些过分了。如果这个故事是一部好莱坞电影,他这时肯定会得意地捻着自己打了蜡的胡子。他这是在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靠别人的辛苦劳动获利!
但是这样评论艾伯是不恰当的,因为即便艾伯的动机只是想赚些鱼,他的贪婪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益处。
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知道艾伯并不是一定要把鱼借给别人,他还有其他方案,包括以下4 个选择:
1. 他可以把鱼留下,留着自己以后吃——这是*保险的选择。这样,他不会有任何损失,当然,他的储蓄也不会有什么增长。
2. 他可以放纵一下,不再干活,将自己的储蓄(存下的鱼)消费掉。
3. 他可以建立自己的渔网出租公司。如果艾伯每天吃掉一条富余的鱼,两天就可以再编织出两张网。
然后,他可以把多余的网租给贝克和查理,向他们收取每人每天半条鱼的租金。这样,艾伯每天不必亲自捕鱼就可以得到生存所需的那条鱼了。哈哈,提前退休!
在这个方案中,贝克和查理每天也许能用租来的渔网捕到两条鱼。在向艾伯支付半条鱼的租金之后,他们每人每天还剩下一条半鱼,比他们没有渔网时捕到的鱼多50%,算是双赢的买卖了。
尽管这个方案很吸引人,艾伯还是注意到了其中的逻辑缺陷。贝克和查理租借渔网的时间可能只有两天,然后用富余的鱼果腹,花一天时间织出自己的网。如此一来,他能得到的鱼就只有两条——那可真够冒险的!
4. 他可以把两条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取的利息。在这个方案中,如果两个人按照约定利率足额偿还,艾伯就可以得到4 条鱼。但是,这个方案也存在风险,他们可能会翻脸不认账。
抉择……抉择……艰难的抉择!
总的来说,艾伯(以及这个社会)处理储蓄(鱼)的方式只有5 种:
1. 他可以把储蓄存起来。
2. 他可以把储蓄消费掉。
3. 他可以把储蓄借出去。
4. 他可以用储蓄投资。
5. 他可以将上述4 个方式结合起来。
毫无疑问,艾伯的*终决定取决于个人对风险和回报的偏好。但不管*终方案是什么,他的抉择都会惠及这座小岛的经济,而且也不会给自己的两个邻居增加负担。
*后,艾伯选择把鱼借出去。
故事引申
艾伯愿意并有能力把多余的鱼借给别人,因此,贝克和查理也拥有了自己的渔网。现在大家都有渔网可用了,小岛上的整体捕鱼能力便从每天三条鱼提高到每天6 条鱼,经济增长翻番,前景更加光明。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三个人对自己颇具局限性的生活方式感到不满。饥饿(其经济术语为“需求”)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性。不管已经拥有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也许不是想要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乐趣、更多的选择,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资本。艾伯、贝克和查理这些年来对鱼的问题可能都没少抱怨,但他们*后都成功地提高了生产力,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有了多余的鱼,小岛上的几位居民每天终于可以比原来多吃一些鱼了(原来是每天一条鱼),但是经济并没有增长,因为他们的消费增长了。而他们的消费之所以增长,是因为经济增长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令人不解的是现代经济学家竟然会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就可以增加需求,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真正的需求,只会使人们花更多的钱购买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当然,有人也许并没有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共同利益。看到艾伯猛增的财富,如果贝克和查理心生嫉妒,强烈要求分得他的部分储蓄该怎么办?
设想一下这个场景:
贝克烦躁地说:“看看那家伙穿着棕榈叶做成的小礼服那副得意的样子。我们每天一身臭汗风里来浪里去地跟那些滑头的鱼斗争,他却没有一点儿善心!他就不能分给我一两条鱼,哪怕让我休息一天也好啊!他的鱼多得堆成山,少一条也没什么啊!”
查理附和道:“分给我点儿吧,贵人!”
或者再想一下下面这个场景:
假设艾伯对自己的相对财富有些负罪感,听了两个人的说法后思想动摇了,于是无偿地把鱼分给了他们,那么贝克和查理会怎样处理这些鱼呢?
没有了还款的压力,两个人*有可能做的是利用这份礼物享受闲暇时光。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人类行为的目标),但是贝克和查理的假日时光并不能提高这座小岛的生产能力。因此,尽管慈善之举听起来颇有雅量,也会提升艾伯的,但这一举动却无法像商业贷款一样推动经济发展。
*根本的是,所有能够增加捕鱼(生产)量的事物都会惠及小岛,鱼越多,大家就越有可能吃到更多东西,也就越有可能做捕鱼以外的事情,或者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
故事引申
也许有人会想,如果艾伯果真是一个贪心的人,拿着自己的新财富生财,从而变得越来越富有,那该怎么办?
这样真的很危险吗?如果艾伯增加储蓄(而不需要亲自劳动)的*途径就是将这些储蓄借给自己的邻居的话,那他又何必大量囤积呢?
但若非如此,他的财产就不会增加,甚至还会越来越少,因为他自己还要消费呢!私人资本主义可以促使那些将个人利益作为*动机的人帮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这是*有意义的。
现实链接
财富从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原始社会,财富是极少的,那时*富有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还不如工业化社会中穷人的财富多。在中世纪,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也缺乏基础的娱乐设施,而在的美国,中央空调、室内管网以及冬天里新鲜的蔬菜等几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尽管贝克和查理认为每天吃两条鱼简直到了极点,可在我们看来,这种生活丝毫不值得羡慕。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财富是分等级的,这个事实本身就不公平。人们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攫取别人的财富,并由此产生了穷人。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利润是通过少付工人工资产生的,有人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这样看来,像艾伯这样的企业家或类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让别人变穷。
上述理念与道德取舍息息相关,但与现实无甚关联。富人致富的原因(至少开始时)是他们为他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艾伯就为那些没有足够储蓄的人提供了储蓄。如果他赢利了,那也是因为他提供的服务对别人是有价值的。
如果艾伯是一个无赖,每天所做的就是窃取邻居一半的劳动成果,那么他的财富就是建立在那些受其压迫的人的贫穷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做法会迫使他人做一些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不会增强这座小岛的整体生产能力。艾伯可能会直接拿走别人生产的东西,而岛上的产量并没有任何变化,不仅如此,他们的整体产能还可能下降。当被压迫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被人偷走时,就会缩减自己的劳动量。
历史上,此类事例并不少见,奴隶制、农奴制以及佃农制都属于这一类型。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劳动者就会奋起反抗压迫,如果他们的劳动惠及自身的话,这种反抗会更加强烈。
不幸的是,争取充分经济自由的实例在世界历史上还很鲜见。不过,一旦利己主义得到发展机会,生产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的使用就是经济自由惠及百姓的*例证。只要贷款人和借款人可以自由地达成协议,总体效果就是好的。然而,我们将来会发现,借贷市场会受到外力挤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灾难便在所难免了。
你一定非常想知道:
通货膨胀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中国要购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
扭转恶化的经济状况是该花钱,还是存钱?
为什么有些国家很富有,而另外一些国家却很穷?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又是怎么发生的?
如何对经济领域的各种现象进行专业而又生动的分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让从9岁到90岁的读者都能通过一本书洞悉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更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岛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通过插图、幽默的措辞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将经济学从高不可攀的架子上取下来,放回到厨房的餐桌上。它本就该属于那个地方。
这个关于鱼、渔网、存钱、借钱的故事揭示了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映射出当今经济体制与政策暗藏的漏洞。希夫兄弟以机智幽默的手法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胀的根源,利率的影响,政府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讨论,却常常被误解。对于那些想走出误区,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常识的读者,这本书会带来惊喜。
[美]彼得·希夫
经济学家,畅销书作家,现任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总裁。他的观点常被各大新闻媒体引用,曾成功预测2008年经济危机。他还著有超级畅销书《美元大崩溃》。
[美]安德鲁·希夫
金融服务行业媒体与市场顾问,目前主要负责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的传播与媒体管理。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