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机车车辆动力学姚建伟 编9787030414090
  • 正版
    • 作者: 姚建伟 编著 | 姚建伟 编编 | 姚建伟 编译 | 姚建伟 编绘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姚建伟 编著| 姚建伟 编编| 姚建伟 编译| 姚建伟 编绘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7-01
    • 版次:1
    • 印次:4
    • 字数:539000
    • 页数:444
    • 开本:B5
    • ISBN:9787030414090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 作者:姚建伟 编
    • 著:姚建伟 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4
    • 定价:198.00
    • ISBN:9787030414090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开本:B5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4-07-01
    • 页数:444
    • 外部编号:120263603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轨道交通科技攻关学术著作系列"序



    前言

    章 机车车辆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1

    1.1 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对象 1

    1.1.1 机车车辆的基本特点及组成 1

    1.1.2 轨道线路的基本特点及轨道不平顺 4

    1.2 机车车辆动力学分析思路及流程 9

    1.3 机车车辆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建方 10

    1.3.1 多刚体动力学基础知识 11

    1.3.2 牛顿-欧拉法 14

    1.3.3 达朗贝尔原理 16

    1.3.4 虚功原理及动能和势能 16

    1.3.5 拉格朗日分析力学 20

    1.3.6 哈密顿正则方程 22

    1.4 机车车辆动力学求解方法 24

    1.4.1 凯恩方法 24

    1.4.2 振型叠加法 27

    1.4.3 直接积分法 29

    1.4.4 辛数学方法 36

    1.5 理论模型的系统分析方法 41

    1.5.1 阻尼对振动衰减的影响 41

    1.5.2 幅频特分析 43

    1.5.3 频谱分析 47

    1.6 机军车辆非线动力学相关理论 53

    1.6.1 非线动力学的几个历史突破 53

    1.6.2 非线振动与分岔理论 57

    1.6.3 混沌 59

    参考文献 63

    第二章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 64

    2.1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体系和架构 64

    2.2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66

    2.2.1 轮轨基本特征及轮轨接触参数 66

    2.2.2 轮轨接触几何求解方法 75

    2.. 轮轨三维接触几何求解方法 78

    . 轮轨蠕滑理论 92

    ..1 带着及蠕滑现象 93

    ..2 蠕滑率的求解 95

    2.4 轮轨法向接触理论 96

    2.4.1 Hertz接触理论的适用条件 97

    2.4.2 椭圆接触斑的确定 98

    2.4.3 Hertz接触条件下的法向力计算 99

    2.4.4 non-Hertz接触条件下的法向力计算 102

    2.5 轮轨滚动接触经典理论 106

    2.5.1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发展历程 106

    2.5.2 Kalker线蠕滑率/力模型 107

    2.5.3 Johnson-Vermeulen无自旋三维滚动接触模型 110

    2.5.4 Kalker的FASTSIM算法 110

    2.5.5 Polach 非线滚动接触理论 113

    2.5.6 经验公式 117

    2.6 三维滚动接触问题求解方法 118

    2.6.1 经典滚动接触理论的局限 118

    2.6.2 基于有限元的轨接触力学 120

    2.6.3 基于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的接触理论 122

    2.6.4 非稳态滚动接触力学 124

    2.7 考虑接触表面特的轮轨接触问题分析方法 125

    2.7.1 表面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问题 126

    2.7.2 表面粗糙度对蠕滑力的影响研究 126

    2.7.3 微观水平下的轮轨接触力分析方法 128

    2.8 轮轨滚动接触摩擦管理思路和方法 132

    2.8.1 轮轨秸着 132

    2.8.2 轮轨磨耗 135

    2.8.3 摩擦管理 137

    参考文献 139

    第三章 机车车辆垂向动力学 142

    3.1 机车车辆自由振动 142

    3.1.1 机车幸辆简化的单自由度垂向振动模型 143

    3.1.2 机车车辆简化的两自由度垂向振动模型 147

    3.2 机车车辆强迫振动 150

    3.2.1 机草草辆简化的单自由度强迫振动模型 150

    3.2.2 机车车辆简化的两自由度强迫振动模型 152

    3.3 机车车辆随机振动 155

    3.3.1 随机振动基础 155

    3.3.2 机车车辆的垂向随机振动分析模型 160

    3.4 高速客车垂向振动响应的数值求解方法 165

    3.5 车辆垂向振动对轨道结构动力能的影响 171

    3.5.1 车辆垂向振动影响轨道结构动力能评定标准 171

    3.5.2 轮轨动态作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72

    参考文献 173

    第四章 机车车辆的横向运行稳定 174

    4.1 车辆蛇行运动与自激振动机理 174

    4.1.1 机军车辆的蛇行运动 174

    4.1.2 机车车辆的自激振动机理 180

    4.2 车辆横向运行稳定分析方法 185

    4.2.1 牢辆横向运行稳定线分析方法 185

    4.2.2 车辆横向运行稳定非线分析方法

    4.3 车辆的蛇行失稳极限环分岔形式 209

    4.3.1 机幸车辆系统常微分方程的分岔 209

    4.3.2 机车车辆Hopf分岔形式及影响因素 212

    4.4 高速车辆横向运行稳定评方法 217

    4.4.1 高速车辆稳定评方法案例比较分析 218

    4.4.2 高速车辆稳定评方法的新建议 226

    4.5 提高机车车辆横向运行稳定的方法 228

    4.5.1 合理的轴箱定位刚度 228

    4.5.2 设置抗蛇行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 228

    4.5.3 选择合理的车轮踏面斜率 0

    4.5.4 方法 0

    参考文献 2

    第五章 机车车辆曲线通过分析方法

    5.1 蠕滑力导向机理

    5.1.1 轮对通过曲线时的纯滚线

    5.1.2 曲线通过时作用在轮对上的蠕滑力 4

    5.1.3 蠕滑力导向机理

    5.2 幸辆稳态曲线通过分析方法

    5.2.1 线稳态曲线通过

    5.2.2 非线稳态曲线通过 243

    5.3 幸辆动态曲线通过分析方法 248

    5.3.1 轨道模型 249

    5.3.2 蠕滑力-蠕滑率模型 250

    5.3.3 轮对动态曲线通过的运动方程 251

    5.3.4 转向架及车体动态曲线通过的运动方程 255

    5.4 径向转向架 257

    5.4.1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 257

    5.4.2 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258

    5.4.3 动力学特分析模型及运动方程 259

    5.5 独立轮对 261

    5.5.1 独立轮对的结构及特点 261

    5.5.2 自调节独立轮对的导向原理 262

    5.6 车辆曲线通过能评方法

    5.6.1 轮对与轨道间的横向力 266

    5.6.2 脱轨系数 266

    5.6.3 离心加速度 266

    5.6.4 冲角 267

    5.6.5 磨耗数和磨耗指数 267

    参考文献 268

    第六章 机车车辆脱轨安全 269

    6.1 脱轨类型及原因分析 269

    6.1.1 脱轨的过程及其分类 269

    6.1.2 脱轨原因及影响因素 273

    6.2 脱轨研究 276

    6.2.1 对准静态爬轨过程的研究 277

    6.2.2 高频轮重变化对脱轨影响的研究 278

    6.. 对蛇行失稳导致脱轨过程的研究 279

    6.2.4 动态脱轨过程的研究 281

    6.3 脱轨试验研究 287

    6.3.1 脱轨试验简介 287

    6.3.2 日本持胜试验线上的货车脱轨试验 289

    6.3.3 中国的货物列车脱轨试验 292

    6.3.4 意大利实心军轴单轮对脱轨试验 294

    6.4 现行脱轨评价方法 297

    6.4.1 车辆爬轨脱轨准则 297

    6.4.2 JNR以及EMD的脱轨系数持续时间指标 303

    6.4.3 由轨距扩大或钢轨翻转引起的脱轨的评价准则 305

    6.5 脱轨评价新方法 307

    6.5.1 根据车轮抬升量评判车辆脱轨的方法与准则 307

    6.5.2 车辆脱轨安全评判的动态限度 308

    6.5.3 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 309

    6.5.4 三维准静态脱轨准则的研究 309

    6.5.5 高速列车动态脱轨评价方法 311

    6.6 脱轨预防措施 311

    6.6.1 车辆设计方面 312

    6.6.2 轨道设计方面 312

    6.6.3 运用维护方面 312

    参考文献 313

    第七章 机车车辆动力学能试验技术 316

    7.1 试验方案设计 316

    7.1.1 试验的必要 316

    7.1.2 试验方案选择 317

    7.1.3 试验条件 317

    7.1.4 试验线路的选定 319

    7.1.5 试验主耍参数 319

    7.2 试验方案实施 329

    7.2.1 一般方法及原理 330

    7.2.2 测试用传感器

    7.. 测点布置 339

    7.2.4 测试设备 339

    7.2.5 测试流程 341

    7.3 试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341

    7.3.1 数据采集 342

    7.3.2 数据检验 343

    7.3.3 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48

    7.4 试验结果评判标准 350

    7.4.1 车辆安全评判标准 351

    7.4.2 轨道疲劳 355

    7.4.3 平稳(舒适)评判标准 357

    参考文献 364

    第八章 机车车辆动力学新发展 366

    8.1 刚柔搞合系统动力学 366

    8.1.1 机车车辆刚柔搞合系统建模方法 367

    8.1.2 机军车辆刚柔体系统动力学应用实例 372

    8.2 主动及半主动控制技术 377

    8.2.1 主动及半主动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 377

    8.2.2 主动及半主动控制技术在机车车辆能优化中的应用 380

    8.3 机车车辆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394

    8.3.1 机车车辆监测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395

    8.3.2 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方法 398

    8.3.3 机车车辆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实例 398

    8.4 高速铁路大系统藕合研究体系及其系统建模 406

    8.4.1 高速列车祸合大系统的基本构成 406

    8.4.2 高速列车搞合大系统的功能 410

    8.4.3 高速列车搞合大系统服役模拟研究 413

    8.5 优化技术在机车军辆中的应用 415

    8.5.1 车轮型面优化的研究进展 416

    8.5.2 遗传算法在机车车辆动力学能优化中的应用 422

    参考文献 426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