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龙骨邬江,崔国民 著9787540241780
  • 正版
    • 作者: 邬江,崔国民 著著 | 邬江,崔国民 著编 | 邬江,崔国民 著译 | 邬江,崔国民 著绘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邬江,崔国民 著著| 邬江,崔国民 著编| 邬江,崔国民 著译| 邬江,崔国民 著绘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730千字
    • 页数:76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0241780
    • 版权提供:北京燕山出版社
    • 作者:邬江,崔国民 著
    • 著:邬江,崔国民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78.00
    • ISBN:9787540241780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07-01
    • 页数:768
    • 外部编号:120135247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龙迹·“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第二章 龙迹·传教士与店
    第三章 龙迹·来自乌普萨拉的“蝴蝶”
    第四章 龙迹·你好,龙骨山
    第五章 龙吟·龙的盛典
    第六章 龙吟·天火
    第七章 龙吟·龙出云天
    第八章 龙吟·横空出世
    第九章 龙吟·天降任第十章 龙啸·龙与虫
    十章 龙啸·寻觅龙踪
    第十二章 龙啸·唤醒祖宗
    第十三章 龙啸·在战云边飞翔
    第十四章 龙殇·龙骨义士
    第十五章 龙殇·1937·血色北平
    第十六章 龙殇·大撤退
    第十七章 龙殇·战火流莺
    第十八章 龙殇·手持天皇手谕的教授
    第十九章 龙殇·乱世风流
    第二十章 龙殇·协和魅影
    第二十一章 龙殇·“北京人”失踪
    第二十二章 龙脊·夜闯虎穴
    第二十三章 龙脊·“带黑斑的金百合”
    第二十四章 龙脊·“东京猎犬”
    第二十五章 龙脊·胜利日
    第二十六章 龙脊·异域追踪
    第二十七章 龙骨·东方欲晓
    第二十八章 龙骨·总统的“礼物”
    第二十九章 龙骨·无悔追寻
    第三十章 龙骨·永恒的足迹
    后记·与先贤共舞
    《龙骨》主要参考资料来源说明
    附录:(1)主要参考资料细目
    附录:(2)《龙骨》部分主要中外人物名录(引自贾兰坡《周口店发掘记》)

    邬江,机关公务员,从事科研工作四十余年,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会员,中国对外关系史学会会员,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特约记者、通讯员,长期跟踪报道贾兰坡院士与北京猿人研究工作,曾得到有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日本史学家汪向荣,以及贾兰坡院士的亲自指导与支持。
    崔国民,不错政工师,清华大学不错工商管理硕士,曾任共青团房山区委书记、组书记,房山区常务副部长,房山区委、宣传部长、新闻办主任、文联组书记、“北京人”寻找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任,首都博物馆委书记等职。现任北京市文物局组副书记、副局长。

    龙,中国人心中神圣,也是拥有想象力的图腾,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期盼与梦想。但是,从龙图腾出现一万年以来,我们至今不知,龙究竟是由何种动物演变而来?
        公元前500年,孔子专程赴洛阳拜会了老子。关于龙的话题,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十分有趣的讨论。老子自称见过龙:“夫龙之为虫,可狎而骑也,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杀人。”(引自《韩非子?说难》)孔子则调侃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引自《史记?韩非子列传》)
        孔子对老子声绘地形容龙的存在并不感兴趣,以至弟子们十分诧异,归来后的孔子对这次轰动一时的会晤竟避而不提。“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归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胁,予又何归老聃哉!”(《庄子?天运篇》)
        用今天的话讲,孔子并不认为龙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而是一种精神修炼的“气场”。
        关于孔子与老子的会晤是历流传甚广的经典事件,20世纪70年代,山东嘉祥县出土汉代大墓中,赫然在列一组石刻画像,内容正是孔子拜会老子。
        事实上,类似石刻、砖刻画在各地多有出土,这说明这场会见对中历史生多么大的深远影响……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考古工作者挖掘了一个新石器的墓葬群,其中标注M45号大墓出土一具墓主人骨架(墓主人身高1.84米),在东侧由白色蚌壳摆出长1.78米、高0.67米,头北尾南的“龙”形图案,与之对称的则是一条虎形蚌塑。据考古学者用碳14测定,该墓为6500年前仰韶文化后期墓,而辽宁阜新县石块堆塑的龙则被考为8000年前的。
        出土的青铜器、陶器龙纹式则为代表良渚文化的玉手镯(杭州余杭瑶山)和甘肃渭水出土的鲵纹彩陶瓶,商周青铜器龙纹被实是存在于3800年至5800年以前。这些实物据可以充分地表明“龙”以及“龙”的文化在中华民族进化过程中始终陪伴左右。
        众所周知,恐龙的发现距今不到200年的历史。1822年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世界上块恐龙化石被发现,这个发现如同在已知的世界里投下一个足以改变世界观念的震撼弹。从此,古生物热和恐龙热席卷世界。中国古代流传的“龙”的概念就是指“恐龙”吗?难道8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已经知道这个地球上还有一种早已灭绝的动物——恐龙?龙究竟是从什么样的动物演化而来的呢?考古界可谓众说纷纭。
        闻一多先生在其《伏羲考》一文中认为:“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龙。”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依据是汉代砖刻像,这种伏羲、女娲交尾图在马王堆辛追墓中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于龙的演变,学者们归纳了10种可能演变成龙的动物或现象,如:蛇、马、蜥蜴、河马、鳄鱼、鹿、猪等以及与云彩、闪电、、松树等自然现象合成的图腾。
    龙骨,不言而喻,就是龙的骨骼。我们惊喜地发现2000多年前中华医书中就已明确记载:“龙骨”是可入药治病的,这比西方提出的动物化石早2000年。更有趣的是,古人早已知道龙骨并非是龙变成的,而是动物“石化,而非龙化耳”(参见《神农本草经》)。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后赞叹其为:“十六世纪中国百科全书。”
        2013年8月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920余件竹简,其中被考古学家推断,疑似含有失传已久的扁鹊医书,这些被初定为《敝昔医论》等九部医书的竹简至少将中国医学古籍的出现时间提前了数……
        “龙”字,早致见于崖刻图腾与甲骨文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左传》《周易》《论语》《尔雅》等著作中,还有大批出土的被实至少应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
        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可以给出基本的呢?100多年来,几代学者不懈地试图解开这个困挠人类的问题。然而,当人类面对历史时总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质疑: 那是真实的?   英国人柯林伍德提出一个新观点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自己对发生的事件的认知, 也就是说历史本身或存在人为的不确定。学界将这种历史观称之“思想史学派”(柯林伍德学派) ,与之对应的学派为传统的“考据派” (兰克学派) 。疑古或否定历史是有失人们普遍认知公允的偏颇之举, 历史记载固然存在史者个人因素在内, 但纵观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基本是准确的和有依据的。 当然,后人对历史有不同解读并不奇怪, 但对历史基本事实却是一致认同的。好在现有了古学,它不掺杂任何个人恩怨,真实准确地以出土文物为据,无论史前还是有史历史都予以客观佐。有哲人说“史者是忠实的历史记录者, 而考古者则是历史的鉴者” ,现在的探索正是从考古与历史相互印揭晓千万年遗存的谜底!
        根据有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1984年的著作《周口店发掘记》,自传等著作与贾老本人亲历口述为主线索,并参考大量手文史档案进行创作而成的《龙骨》,从清末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上有文字起,到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发现‘北京人’牙化石开始,拉开了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史的序幕。
        然而,正当中国考古成就让世界震撼和瞩目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世界陷入东西两个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法西斯军队的铁蹄下无数的生命涂炭,无数的财富与文化遗产被掠夺、破坏。在惨道的暴力战争同时,还有另一场特殊的战争——“文化战争”也如影随形。双方拼搏的“战士”不是带带炮的“军队”,而是敌对国很好学者、文人!人类文明的魂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正是在这场没有的“战争”中神秘失踪!几古人冒着生命危险锲而不舍地追寻国宝“北京人”头骨。
        自1984年起,受命于周谷城会长、贾兰坡院士亲自委托,由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中国对外关系史学会会员邬江创作一部以贾兰坡院士为原型的中国考古人经历的40集影视剧。为此,他对贾老持续贴近釆访18年,是《龙骨》原创作者。
    1985年《龙骨》影视剧剧本脱稿后,原副委员长、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予以高度肯定并欣然命笔为本书题名。周谷老说:“这个名字起得好!龙骨是味可以治病,同时它又是化石可以探索人类起源!就今天而言,龙骨是种民族精神!”他指着身边的贾老感慨地说:“贾先生就是位长着龙骨的人!”
    如今敬爱的先贤们已静静地安息在龙骨山的绿茵中,但他们留在龙骨山的足迹仍在前行,他们的英灵永远守候在那里等待“北京人”归来……
    崔国民和邬江是30多年的老同亊和朋友。2005年,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将《龙骨》剧本先行还原成小说,日后再适时改编成影视和文化作品的意见,崔国民和邬江协商决定由邬江执笔共同合作将影视剧《龙骨》还原成小说。经过数十年(32年)的不懈努力与数百次反复修改与补充并经受有关部门两次严格审查,终于于2016年批准出版。
    《龙骨》时间跨度大(从清末、民国到现代),人物众多(科学家、艺术家、实业家和军事家)在重大时代事件背景下演绎全景式传奇故事,小说采用真人、真事为基本素材并适度进行艺术加工,尽可能使不同时代背景的人物鲜活生动,让历史场景感同身受,期待广大读者能喜欢它。由于在创作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历史背景、事件回忆等须查询海量资讯和文史档案,须一一作出合理甄别并予以筛选,故创作难度极大,其中本书对历史相关传闻、传言进行甄别和探索。作者非职业作家,更不是考古学家,难免对专业技术及历史悬疑存在一定疏漏与谬误之处,恳切欢迎大家予以斧正。
      本书创作过程中始终得到太平洋历史学会会长周谷城(已故),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已故),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有名日本史学家汪向荣教授(已故),中国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和中央电视台副台峰,导演刘毅然,制片人邹小提、贺东平,考古所研究员冀老先生,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林圣龙先生,著名作家丛维熙、赵思敬先生的长期关注与支持,借以《龙骨》面世之际,在此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特别感谢房山区区委、区、区人大各级领导长期支持;感谢周口店猿人遗址杨海峰同志和房山区广大人民群众和朋友无私关怀;感谢梁思明阿姨(已故),有名画家张学成先生,还有邬志超和邬晓林先生,倪晓梅女士,没有他们的关怀与鼓励便没有今天的作品。今天他们中许多人已去世,但愿人们在《龙骨》中看见他们不平凡的经历。
    “本书谨献给伟大的科学家贾兰坡院士与考古学、古人类学的先贤们;
    谨献给我亲爱的父亲,母亲和已逝去的先辈们;
     谨献给至今仍锲而不舍地寻找‘北京人’头盖骨的人们!”

    作 者: 邬江、崔国民
        201年月于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