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新书]阿德勒在自我启发中成长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人本主义心理学 励志心理健康学书籍 自我实现励志成功 人生哲理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谢谢合作。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
    •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萌萌哒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9784018314713
    • 版权提供:江苏文艺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如遇套装商品/书籍无法选择选项,请联系在线客服。如不联系统一不发货,做不发货处理。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阿德勒在自我启发中成长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定价:
    48.00
    ISBN号:
    9787559439543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内容介绍
    本书是享誉世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驱阿德勒作品的精华汇编,重在强调阿德勒学说中“自我启发”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宿命论”不同,阿德勒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有意识的个体。创造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人生方向的是人的潜力和欲望。因此人们可以在不断自我启发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参与创造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生活风格。 这本书通过对人们进行“自我启发”的原因、重要性及方法的探讨,启发读者修正潜意识中的“人格程序”的方法,打开思维模式中“自我启发”的奥秘,启动自身强大的内驱力,发挥潜能,积极地融入社会,不再被时间拖着前行,用一颗无畏、强大的心去面对生命中所有的不如意。
    作者介绍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生于维也纳,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是世界*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也被称为“自我启发之父”。他的学说以“自卑感”“创造性自我”“自我启发”为中心,深刻影响了华生、杜威、马斯洛、罗杰斯和弗洛姆等心理学家。代表作有《儿童心理学》《理解人性》等。
    目录

    1 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三个重要事实 002

    意义不可能“个人化” 009

    唯一的真理:社会生活规律 014

    经历对生命意义的影响 018

    2 “安全感”的本质是“适应”

    我们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028

    心灵的目标——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032

    性格是适应社会的模式 038

    人最根本的能力——社会兴趣 042

    3 糟糕的自我否定

    你为什么失眠? 048

    从横冲直撞到谨小慎微 052

    “虚荣”的实质是自我否定 057

    犯罪的根源,是合作能力缺乏 067

    4 越逃避,越脆弱

    避世,是一种自我流放 080

    焦虑会有碍于合作关系的建立 084

    怯懦的根源,是逃避责任 089

    不文明行为的用意——与社会保持距离 097

    5 消除自卑、追逐优越是人的生存本能

    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足 104

    消除自卑——追逐认同与优越感 112

    自卑感和优越感都是有害的 118

    6 处世障碍通常始于儿童时期

    生命曲线图和宇宙观 124

    温柔,我们一生的追求 129

    父母造成的影响 135

    与母亲的关系至关重要 138

    父亲的角色 147

    学校是连接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156

    7 离开家庭融入社会的问题

    人生中的三大问题密切相关 160

    必须尽早确定职业意向 164

    从游戏中找到兴趣 170

    爱你的友邻 174

    爱情与婚姻是两个人齐心协力的合作 182

    8 从内到外的自我观察

    不可忽视的外部特征 192

    “智商”高低,与个人成就关系不大 198

    勇敢还是怯懦? 201

    你信命吗? 205

    无意识中潜藏着更真实的人格 208

    你经常分心吗? 215

    9 内涵丰富的早期记忆

    10 梦与梦的解析

    11 每个人都是完整的统一体

    12 贯穿一生的生活模式

    376219273
    精彩书摘

    经历对生命意义的影响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探求生命的意义。婴儿会用自己的方式评估自身的力量,以及这种力量能在生活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孩子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对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何种期待”,这样的问题在他心里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答案,轻易不会发生改变。生命意义会帮助他对某些未曾经历的事产生一定的了解和判断,让他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之后,他会以这种世界观为依据来观察和认知这个世界。就算此时的生命意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错的,并且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受了很多苦,他也不会轻易去改变它。想要改正这种错误,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错误的起因,改变世界观。

    被错误的生命意义带来的惨痛后果骤然击醒,然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生命意义,这样的人确实存在。但更多的人却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之前的错误方式,即使他感受到了社会的压力,即使他的生活像难以挣脱的泥沼。通常来说,只有了解内情的专家才能帮我们矫正错误观点,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生命意义。

    在童年时期同样吃苦受罪的两个人,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生命意义。他们也许同样重视快乐的感受,同样对外界有较强的戒备之心,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却截然不同。有些人想的:“我一定要竭尽所能改变这种情况,不能让我的孩子和我吃一样的苦。”有些人想的是:“这个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受苦的总是我?既然这样,我还有必要认真生活吗?”有些人对自己的孩子说:“我小时候什么苦没受过,你们不要太娇气了。”有些人对自己说:“我小时候吃了那么多苦,现在自然该好好享受一番。”童年的经历影响了这些人的行为,想要改变他们的行为,必须先改变他们对那段经历的理解。

    由此可知,个体心理学并不承认经验决定论。你真的以为经验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吗?怎么可能!真正左右我们行为的,从来都不是经验,因为我们只会按照既定目标选择合适的经验。我们通过经验总结生命意义,通过生命意义树立人生信条。根据过往的经验来设想未来的生活,这种做法也许是错的,但谁不是如此呢?生存环境对生命意义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存环境的理解,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为儿时生活环境的问题,一辈子都在朝一个错误的生活目标努力,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童年生活悲惨,长大后也很失败的人,更是不在少数。那些有生理缺陷、体弱多病的孩子,尤其容易走上这样的道路。因为生存压力太大,他们很难明白,奉献才是真正的生命意义。如果没有家人刻意引导,他们会把更多甚至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身感受上。越是和他人比较,他们越觉得沮丧和失落。当前的文化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无处不在的同情和嘲讽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越来越自卑,甚至不想出现在人群中,更不敢相信自己也能为社会做贡献。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和内分泌紊乱的孩子,很少会有人去关心他们心里的困惑。

    我们现在讨论这些问题,不是为了证明遗传或生理缺陷会让人走向失败。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先天不足和内分泌紊乱会引发错误的生活方式。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经磨难,最后成为栋梁之材的孩子不在少数。个体心理学不会在这方面为优生学摇旗呐喊。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有生理缺陷,他们或是体弱多病,或是有视力或听力方面的障碍,还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可是,一切磨难都无法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是百折不挠的勇者,从不畏惧生活的艰辛,最终通过不断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身体状况并不能决定心灵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很多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过分关注个人感受的问题并最终走向失败,完全是因为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人知道他们真正的困难是什么,到底需要什么。

    溺爱会让孩子树立错误的生命意义。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把自己的需求视为对他人的命令。他们认为自己天生就和别人不一样,是上帝的宠儿,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当他们发现自己不再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发现所有人都在渴望他人的关注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怠慢,并为此气恼不已。在和其他人交往时,他们一贯的态度就是不愿意付出,只想得到。溺爱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只能在别人的照顾下生活。他们一遇到问题就想找别人帮忙,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别人身上。对他们来说,改善自己处境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自身地位,让别人承认他们与众不同。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成为社会的破坏者。有些人为了获得权力,昧着良心逢迎上级,再用手中的权柄奖赏那些讨好自己的人。这种行为严重污染了团结协作的环境。他们敌视一切不讨好、不顺从他们的人,把这样的人当叛徒对待。他们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甚至恶毒地想要报复所有人。在他们看来,不认可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社会是不公平的,所以惩罚对他们没有任何用处。他们只会不停地对自己说:“所有人都在和我作对。”被溺爱扭曲了生活观念的人,犯错的方式也许各不相同,但本质是一样的。他们全都把成为所有人的主人、成为最重要的那个人、成为被别人逢迎讨好的对象当成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只是有的人手段温和些,有的人手段粗暴些,有的人时而粗暴时而温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忽视同样会让孩子树立错误的生命意义。在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也没有合作意识。他们看不到友谊的力量,对生活的理解也非常离谱和可笑。他们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解决任何问题,遇事时也不会主动向他人求助。这不难理解。因为过去的经历告诉他们,社会就是冷酷的,谁也无法从中得到温情。不,温情和尊重,还是存在的,但那是一种利益交换。他们谁都不信,包括自己。可是,任何经验都无法取代感情的地位。母亲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赢得孩子的信任,并将这种信任扩展到孩子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如果母亲无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兴趣,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她又怎么能引导孩子对他人和社会感兴趣呢?人天生就有对他人感兴趣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想要发展壮大,必须得到引导、开发和磨炼。

    当孩子被忽视、排挤和厌恶时,他与外界建立联系的热情必定大大降低。他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可是如此一来,他的合作能力就会受到抑制,他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对于那些能让他和别人共存的事物,也会本能地忽视掉。众所周知,这样的人是很难在生活中走向成功的。当然,如果完全得不到外界的关怀和照料,人一出生也就死了。所以,我们这里说的忽视只是相对其他孩子而言,得到的照顾较少,或者在某一方面被忽视了,其他方面都很正常。被忽视的孩子总是满怀戒备。很多孤儿和私生子最后都走向了失败,是因为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受到忽视。

    身体缺陷、溺爱和忽视,是导致产生错误生命意义的三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用错误的方式看问题,没有其他人的协助,他们很难从这些错误的观念中走出来。想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必须竭尽所能地去帮助和爱护他们。


    376219273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