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欢迎光临我们店铺!书籍都是正版全新书籍,欢迎下单~!!

本店所有商品

  • 音像江安漫笔(凤凰枝文丛)霍巍
  • 正版
    • 作者: 霍巍著 | 霍巍编 | 霍巍译 | 霍巍绘
    • 出版社: 香港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图书音像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霍巍著| 霍巍编| 霍巍译| 霍巍绘
    • 出版社:香港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03000
    • 页数:309
    • 开本:32开
    • ISBN:9787550634558
    • 版权提供:香港凤凰出版社
    • 作者:霍巍
    • 著:霍巍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68.00
    • ISBN:9787550634558
    •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8-01
    • 页数:309
    • 外部编号:3129928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001.序
    【探索与思考】
    003.考古学的“守戒”与“破界”
    .....——在历史考古青年沙龙(成都)第三期上的
       致辞
    011.考古学与中国文化自信
    017.中国考古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0.新时代与新史学
    .....——在第二届中国史青年学人工作坊开幕式
       上的欢迎辞
    026.冯汉骥与川大考古学
    .....——霍巍教授访谈录
    【随笔与点评】
    057.探秘成都:古蜀文化的遗宝
    068.世界文明的伟大奇迹:四川广汉三星堆青
       铜遗址
    084.三星堆文明的世界意义
    089.古代成都与巴蜀文化的外向格
    109.汉唐时代的成都与“丝绸之路”
    118.天府文化外化于行的文化表达
    .....——友善公益
    12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古遗址类
        新发现点评
    【追忆与缅怀】
    135.王尧先生与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145.任乃强先生与西南考古研究
    161.记杨振宁教授参观四川大学博物馆
    【序言与评介】
    173.中国史前考古研究探索的心路历程
    .....——王仁湘《中国史前考古论集》读后
    183.《东汉六朝钱树研究》序
    189.《汉代陵墓石兽研究》序
    194.《汉魏六朝列女图像研究》序
    201.《四川盆地崖墓建筑研究》序
    209.《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序
    215.早期中国的汉代墓葬艺术研究
    ....——《汉代墓葬艺术》序
    222.中国古市镇古研究的一部力作
    ....——读李映福《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
    227.山海之间
    ....——《汉代合浦港的考古学研究》序
    2.《新都杨升庵博物馆藏珍》序
    .合浦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世界意义
    ....——《合浦海丝研究系列丛书》总序
    244.《叙事理论视野下的民族类博物馆展陈设计研
       究》序
    249.向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从空间到风格——历史类博物馆展陈设
       计研究》序
    256.《罗进勇文集》序
    261.用学术理想支撑起一片纯净蓝天
    266.拼缀历史碎片 复原远古社会
    .....——读王仁湘、张征雁《金沙之谜:古蜀王国
       的文物传奇》
    270.吐蕃艺术史研究的新贡献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序
    280.中国边疆研究的“它山之石”
    ... ——原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藏《华西边疆研究
       学会杂志》再版序
    287.《陶然士作品选译》序
    290.《中国藏地考古·西藏卷》前言
    304.《阿坝金石录》序

    霍巍,1957年生,河北邢台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藏考古、汉唐考古。著有《吐蕃时古新发现及其研究》《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等著作,发表相关领域研究二百多篇。

    回顾现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这一近代从西方传人中国本土的学科,一旦被中国学者所掌握运用之后,很快便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融为一体,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其现实意义也十分重。如同葛剑雄先生所说,“在世界历,中国并不是古老的;在今天的世界上,中国也不是领土的,但是中国却在世界拥有的地位”(《统一
    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为何中国会在世界上具有这样的地位?其中为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从来没有被中断过,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能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吸纳来自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精华,将其水融般地融会到中华文明体系之中。在这两个重要的维度上,与浩若烟海的中华文献典籍的书写方式不同,考古学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考古学的发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久远根。以往的文献记载至多只能将中国历溯到五千年前,我们平常所说的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大约就是指从黄帝时代以来的历史而言。但是中国考古学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早已将中国历史的远古时代上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举其中一个为典型的例子:与世界上早期文叽相比较,农业的起源是文明演进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柴尔德曾将农业起源称为“农业”。中近东两河流
    域和中亚一带,是麦作农业的发源地;而稻作农业的发源地,过去多认为主要是南亚印度,因为在那里曾经发现距今约5000年前后的稻谷遗存。中国考古学者从河姆渡文化发现距今约6000年前的古稻遗存开始,随后相继发现湖南城头山、彭头山,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等多处遗址,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业的起源从距今8000多年前,再上溯到距今约一万年前后,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的稻作文明起源地。近年来长江上游的宝墩遗址、
    三星堆遗址,长江中游的石家河遗址和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等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也一次次地改写了过去仅以中原为中心的文明进程谱系,让世人看到一个以独特的玉器、
    祭祀、神灵体系等为特征
    的“文明共同体”正逐渐地在中华大地上形成,“早期中国”的若干根已经深植于这些远古文化之中。
    考古学的发现实了中国文化的同一与延续。与世界各文明古国相比较,中国文化的同一与延续不仅通过文献记载,更是通过一次次的考古发现让每一个中国人强烈地感受到由此传递而来的历史信息。首先是文字。中国的汉字历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而考古学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甲骨文、青铜器上遗存的“金文”,实了汉字至少在商周时代已经成为王家祭祀实际使用的文字,后来陆续在山东丁公等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陶文”,或许也与这种文字体系的起源相关。秦以后,秦帝国统一文字,汉字正式成为统一字而推广流行到帝国疆域之内,无论其书体如何变化,但其造字、语法等基本体系却一直延续流传。试看今天世界古代文明诸国,多数曾经流行过的古文字或者变成了“死文书”,成为消亡的语言文字,或者被融人到后起的诸语言文字当中,没有一例可像汉字这样一直作为官方字使用至今。其次是统一的制度。从新石器时代的中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长江流域的石家河、良渚文化,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集君权、神权和军权“三权合一”并且世袭传承的制度文化开始萌生;商周时代青铜礼器、棺椁
    制度、车马制度、殉葬制度等考古发现体现出这一
    制度已经形成;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不断加以强化,无论历代王朝疆域、人口、统治者如何变化,各民族对于这种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认同度却从未减弱。各族之间所谓“华夏正统”之争,恰恰是从另一个方面明了对这种文化同一与延续的度认可。
    P11-14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