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新书]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曾繁旭9787302403050
  • 全店均为全新正版书籍,欢迎选购!新疆西藏青海(可包挂刷).港澳台及海外地区bu bao快递
    • 作者: 曾繁旭著 | 曾繁旭编 | 曾繁旭译 | 曾繁旭绘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君凤文轩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曾繁旭著| 曾繁旭编| 曾繁旭译| 曾繁旭绘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09-01
    • 字数:166.00千字
    • 页数:152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2403050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曾繁旭
    • 著:曾繁旭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5
    • ISBN:9787302403050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09-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09-01
    • 页数:152
    • 外部编号:涿仝西I5471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为何研究中国风险传播?
    节 问题的提出:转型社会的风险景观与困惑
    第二节 原有的理论路径
    一、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
    二、社会抗争
    第三节 新的视角:风险传播
    第四节 中国式风险传播的困境何在?
    一、风险为何在这里被放? 二、必然的沟通败局?
    三、信任重建与新媒介机遇
    第五节 问题、方法与案例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案例
    第六节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公众如何感知风险?
    节 问题的提出:技术风险VS感知风险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的社会放 一、信息过程
    二、制度结构
    三、个体反应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两个核电项目
    第四节 研究发现:风险放大的社会机制
    一、核电项目的技术风险与感知风险
    二、信息过程:信息建构与风险放 三、制度结构:信任缺失与对抗信解读
    四、个体反应:愤怒情绪与核电污名化
    第五节 结语: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的交叠
    第三章 媒介如何建构风险框架?
    节 问题的提出:媒介作为议程设置者
    第二节 理论框架:媒介对风险议题的建构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PM2.5”议题
    第四节 研究发现:媒体的权力偏向与相互影响
    一、主题:议题的报道焦点
    二、信息来源:谁是议题的“框架定义者”
    三、风险框架争夺
    四、风险框架共鸣与扩散
    第五节 结语:不同媒体的交织和博弈
    第四章 风险建构中的专家角色?
    节 问题的提出:风险议题的专业门槛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与专家
    一、风险沟通中的专家角色
    二、知识垄断与风险传播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转基因议题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三、类目构建与信度检验
    第四节 研究发现:媒介对于专家角色的呈现
    一、媒介对专家的依赖程度
    二、专家意见与立场
    三、专家身份和专业领域
    第五节 结语:“科技范式”的局限
    第五章 风险沟通为何失败?
    节 问题的提出:夹缝中的风险沟通
    第二节 理论框架:信任缺失与沟通误区
    一、风险传播中的专业知识
    二、决策与沟通过程的开放
    三、需求与情绪关注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广东鹤山核燃料项目事件
    一、案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发现:先天不足、后天失误
    一、的沟通语境
    二、“缺陷模式”思维的误区
    三、专家的困境
    四、民意沸腾中的混乱应对
    第五节 结语:公信力与沟通策略双重缺失
    第六章 不同风险社群如何竞争?
    节 问题的提出:迥异的风险故事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故事模型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昆明“PX”事件
    一、案例过程
    二、方法与设计
    第四节 研究发现:故事的角力
    一、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风险故事竞争
    二、不同传播阶段的风险故事竞争
    第五节 结语:弥合鸿沟的可能
    一、专家风险故事为何失败
    二、公众风险故事的逻辑
    三、分裂的媒体风险故事
    四、建设的专家—公众风险沟通模式
    第七章 风险沟通如何建立信任?
    节 问题的提出:信任危机
    第二节 理论框架:社会信任与风险沟通
    一、信任与社会信任
    二、风险沟通中的信任重建
    三、中国语境下的风险沟通研究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核电企业
    第四节 研究发现:信任建立的步骤
    一、短期信任建立:核电项目的风险沟通
    二、长期信任建立:重塑外部关系
    第五节 结语:风险对话和参与式决策
    第八章 如何评估风险沟通的效果?
    节 问题的提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沟通效果
    第二节 理论框架:风险沟通及其效果研究
    第三节 案例与研究设计:茂名PX事件
    第四节 研究发现:三个考察维度
    一、风险沟通中的媒介应用
    二、微博的扩散链条与社会网分析
    三、公众回应与社会信任
    第五节 结语:追溯沟通的印记
    第九章 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节 信任重建的空间
    一、信任缺失的语境
    二、从短期信任到长期信任
    三、再造政治
    四、民众赋权
    第二节 去政治化的公众参与
    一、政治话语
    二、理解公众的风险逻辑
    三、风险沟通视角下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重提传媒“专业化”
    一、媒体作为风险沟通者
    二、重新定义“专业主义”
    三、专业主义的沉沦与救赎
    第四节 参与式沟通作为新范式
    一、危机公关
    二、“缺陷模式”的困境
    三、新的沟通可能
    四、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参考书目
    后记

    曾繁旭,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哈燕京学社(2010年—2011年)、香港浸会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山人学传播与没计学院副教授、*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井兼任《南厅人物周刊》资历编辑多年。研究兴趣包括政治传播、科学传播、风险沟通、新媒体与公众舆论等。出版专著《表达的力量:当*国公益组织遇上媒体》(上海二三联书店,2012年)。在Chinese Jourl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学研究》(台湾地区)、《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新闻与传播研究》、《靠前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开放时代》等境内外学刊发表数十篇。

    戴佳,美国德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传播、新媒体研究及媒介社会学。代表作见于Journalism&Mass Communication rterly,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与传播研究》、《靠前新闻界》等靠前靠前学术期刊。担任多家靠前学术期刊评审人。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