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 樊登读书会重点推荐!《都挺好》《小偷家族》热议话题、中国教育报2018年影响教师...
    • 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克雷格·巴克/著,阳光博客出品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8-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克雷格·巴克/著,阳光博客出品著
    •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8-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6-01
    • 字数:0
    • 页数:0
    • 开本:16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7569918816
    • 国别/地区:未知
    • 版权提供: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樊登读书会重点推荐,豆瓣年度重点推荐图书,北京阅读之城2018年请读书目。

    美国知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经典著作,告诉你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治愈父母给你的伤害,扭转不良的生活状态。

    长期雄踞《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榜首,全美销量超200万册!

    心理学家武志红作序推荐!“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苏珊·福沃德

    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目前,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并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

    克雷格·巴克

    影视编剧兼制片人,他曾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现居于美国洛杉矶。他曾与苏珊·福沃德合著过多部作品,如《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金钱魔鬼》《对天真的背弃》等。

    推 荐 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武志红

    前    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第一章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第四章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第五章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第六章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第七章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第八章 为什么父母们会这样做——家庭体系

    第二部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第九章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第十章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第十三章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第十四章 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第十五章 “我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尾    声  放弃斗争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武志红

    读到流泪,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全感的所困扰的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读者评论

    终于明白我那莫名的烦躁、焦虑、愤怒真正的来源,为什么十年前没遇到这本书呢?可惜,早点遇见就能早点解脱。

    ——读者评论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豆瓣网友

    才看到前言就激动掉泪了,就好像自己想了很久的话被人写了下来。

    ——豆瓣网友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

    ——操控型父母

    我十分努力才能获得今天的工作和地位,但是我妈妈却总把我当小孩看待,她觉得我根本不能独立生活。

    让我们来听一段发生在成年子女和操控型母亲之间的假想对话。这段对话当然不会存在于现实中,但如果对话的双方能够诚实地表达他们深藏的感受,他们就有可能说出以下的话。

    成年子女:“为什么你要这样做?为什么我做什么都是错的?为什么你就不能把我当成大人来对待呢?我不当医生对爸爸有什么影响?我跟谁结婚又和你有什么关系?你什么时候能放手?为什么每次我自己做出决定,你都会觉得我是在跟你作对呢?”

    操控型母亲:“当你想挣脱我时,我简直不能形容我有多痛苦。我希望你能永远需要我。我不能承受那种失去你的感觉。你就是我的全部生命。我担心你会犯下什么无可挽回的错误。看见你受到伤害,我的心就好像被撕裂了。我宁愿死,也不愿意面对身为失败的母亲的感受。”

     

    “这都是为了你好”

    操控不一定是个贬义词。如果一位母亲控制自己蹒跚学步的孩子,不让他走到街道上,我们不能说她是操控型家长,只能说她很谨慎。这种“操控”十分适时,也十分适度,完全是为了满足孩子对保护和指导的需求。

    如果这位母亲十年之后还在这样做,适度的控制就成了过度的控制,因为那时孩子早就可以独立过马路了。

    如果总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去做、去尝试、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担失败的风险,孩子就总会觉得无助和不满足。在焦虑、胆怯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孩子也会变得焦虑和胆怯,很难成熟起来。而当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时期和成人期时,许多人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一直以来的指导和管控的需求。于是,父母便名正言顺地继续对他们的生活横加干涉和操控,并常常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宰。

    由于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许多操控型父母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它永不消失。这些父母对于“空巢综合征”(孩子离家后父母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种失落感)有种病态的恐惧。所以,操控型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独立而感觉遭到背叛和遗弃,他们将家长角色与自己的人格紧密相连。

    之所以说操控型父母十分狡猾阴险,是因为他们经常把操控伪装成关心。一些常见的说辞有“这都是为了你好”“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正因为我这么爱你”……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宁可让你生活在痛苦中。”

     

    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没什么特别之处,它是一种公开的、具体的,甚至赤裸裸的控制。

    按我说的做,否则我不会再理你!

    按我说的做,否则我就再也不给你钱花!

    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你就不再是这个家的一员!

    如果你违背我的意思,就等于在我的心口插上一刀。

    直接控制就是如此简单直接,毫无掩饰。

    直接控制经常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面对直接控制,你的感受和需要必须要服从于你父母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像是收到了最后通牒。你的意见毫无价值,你的需求和愿望也无关紧要。在你和你父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权力失衡。

    迈克今年三十六岁,是个英俊帅气的广告经理。他和妻子结婚六年,十分相爱。可是最近因为妻子和他父母之间的激烈争执,他的婚姻亮起了红灯,所以他来寻求我的意见。他给我提供了一个直接控制的好例子。

    我和我父母之前都相安无事,直到我搬到加州居住。我妈妈可能以为我只是暂时搬去一段时间,所以当我告诉她我恋爱了并且要结婚时,她才意识到我要在那儿定居。从那时起她就一直给我施加压力,希望我搬回去。

    我让迈克谈谈这种压力具体是什么。

    最糟糕的一次是我结婚一年后。我们正打算去波士顿参加我父母的结婚周年聚会,可是我妻子突然得了重感冒,她病得十分严重,我不想离开她一个人回去,所以我给我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我可能回不去了。然后呢,她突然就哭了,紧接着对我说:“如果你不来参加我们的周年聚会,我就不活了!”所以我只好投降,乖乖回去。聚会当天我搭早班飞机回到波士顿,一下飞机我父母就开始极力劝说我在家住一个礼拜,我不置可否,但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过了一天,我接到了爸爸的电话,他说:“你简直就是要气死你妈妈,她昨晚整宿都在哭,都快哭晕了。”他们到底想让我怎么做呢?和我妻子离婚,然后回到波士顿,搬回家住?

    迈克的父母竟然在千里之外也能操纵他们的儿子。我问迈克他的父母是否回心转意接受了他的妻子,迈克十分气愤,满脸通红。

    怎么可能!他们来电话,从来都没关心问候过她,甚至从来都不提起她,装作根本没这个人。

    我问迈克他是否面对面和父母谈过他的感受,他似乎很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我倒希望我谈过。每次我父母为难我妻子,我都希望她忍耐。当她抱怨时,我只是劝她理解。天啊,我就是个傻子!我的父母在不断伤害我妻子的感情,而我却任由他们这样做!

    迈克错在长大独立,“害得”他的父母孤独绝望,于是他们就使出最擅长的手段:收回他们对儿子的爱,并预言他将遭遇劫难。

    和许多操控型父母一样,迈克的父母也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看到迈克的快乐,首先感到的是威胁,而不觉得那是对他们教育的肯定。迈克的兴趣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迈克搬到加州并不是一个发展事业的机会,而是对他们的惩罚。迈克结婚也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折磨他们。迈克的妻子也不是真的生病,她是在夺走迈克。

    迈克的父母总是逼迫迈克在他们和妻子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将迈克的每一次选择都设定成非此即彼的难题,对直接控制子女的父母来说,永远不存在中间立场。只要成年的子女试图把握自己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他们就必须付出代价,从此生活在内疚、沮丧、愤怒以及深深的负罪感中。

    迈克第一次来向我求助时,还觉得他的婚姻是最主要的问题,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的婚姻不过是与父母斗争的牺牲品,而这种关于自主权的斗争从他搬离家里的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操控型父母来说,子女的婚姻是极具威胁性的。他们将子女的配偶视为争夺子女感情的竞争对手,与之发生激烈战争,而子女为了兼顾两边的关系,往往腹背受敌。

    有些父母会极力批评、讽刺子女的婚姻,并预言其必然失败;有些父母会拒绝承认子女的配偶,甚至于无视其存在,正如迈克的父母;还有些父母则会直接骚扰、对付子女的配偶。父母的这些伎俩很容易引发夫妻间的矛盾并动摇婚姻关系,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你就不能做对哪怕一件事吗”

    许多父母把子女当作能力不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小孩子对待——尽管这种认知与事实极其不符——以此达到控制子女的目的。

    马丁今年四十三岁,经营着一家小型建筑材料供应公司。他来见我时很是恐慌。他告诉我:

    我真是很害怕。我最近变了不少,常常无法自控地发脾气。我一直都是个脾气温和的人,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对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摔门而去。三周之前,我发了很大脾气,一拳打在墙上,把墙砸了个洞。我怕自己会伤害到别人。

    我表扬了他的勇气,认为他在事情失控前主动来接受治疗颇有些先见之明。我问他,当他挥拳砸墙的时候,心里真正想揍的是谁。他苦笑道:

    很简单,我想揍我爸。不管我多努力,他总让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你能相信吗?他竟然在我公司的员工面前贬损我。

    马丁看到我很不解,于是解释道:

    十八年前,我爸把我招进他的公司,三年后他就退休了,所以我已经经营这家公司十五年了。但是真见鬼,每个星期我爸都得到公司来一趟,他先是查账,然后就开始责骂我把生意搞得一团糟。他跟着我走出办公室,当着公司员工的面大声骂我搞垮了他的公司。讽刺的是,在过去的三年里,是我拯救了公司,带着员工扭亏为盈,把利润翻了一倍,可是他仍然不停地责备我,我不知道他还想要我怎么样。

    马丁为了证明自己,将公司的利润翻了一番——这是他能力的铁证,可是这样的证明在他父亲的眼中不值一提。我向马丁暗示道,他父亲可能是把他的成功看作对自己的威胁。他父亲的自尊心与公司的创立经营紧密相连,可是儿子如今的表现却令他曾经的辉煌战绩黯然失色。

    我问马丁,在父亲责骂他时,除了自然而然的怒气之外,他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感觉。

    你说对了,我真的有点羞于启齿,但是每次我爸来公司时,我都觉得自己像个两岁小孩,连问题都回答不好。我开始口吃、道歉、觉得害怕。他看起来那么高大,虽然我和他的块头差不多,可我总觉得在他面前矮了一截。他眼神冰冷、声音威严。他为什么就不能把我当作成年人来对待呢?

    马丁的父亲用公司的生意令马丁觉得他很无能,并由此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每次他这样做的时候,马丁就立刻变成了拥有成人外表的无助孩子。

    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马丁最后认识到他不能再奢望父亲做出改变。目前马丁正在努力改变他和父亲相处的方式。

    推荐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武志红

    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广州日报》心理版专栏作家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很多。

    并且,这个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是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这是一个真相,我们必须尊重的真相。

    父母是伟大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是我们文化一直所宣导的,经过两千多年一以贯之的宣导,孩子对父母的孝道就成了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教条。

    在这种教条之下,你的那些灰暗的感受将无处安放。

    一位男士,他的精神濒临崩溃,他有想杀死妻子的冲动,他觉得妻子背叛了他。

    我问他,什么时候还曾有过这样的冲动,他说,偶尔有。

    我再仔细询问,这些时候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点。

    结果发现,其中最大的共同点是,每次都是妈妈过来和他一起住,约半年后他产生了杀死妻子的冲动。

    我再问,你真正想杀的是谁?他沉默了很久后说,是妈妈。

    我另外一位来访者,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杀死了一个女同学,然后就四处逃亡,终日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道德焦虑中。我请他自由联想,即这位女同学会让他第一时间想到谁,他说,妈妈。

    现实中,他当然没有杀死妈妈,他对妈妈百般孝顺。事实上,他对女性极其温柔,他甚至都不会和女性吵架。但他的内心深处藏着很深的道德焦虑,因为他真的对妈妈有巨大的愤怒,这种愤怒有时会让他在一闪念中产生想杀死妈妈的冲动。

    孝道教条主义之下,对妈妈的愤怒成了不可呈现的东西,不管这份愤怒有多大,它也不能流向妈妈哪怕丝毫,于是,它最终流向了另一个女人,或者其他人。

    这是迁怒,而我们社会中的无数恶性事件乃至陋习,其核心都是迁怒,即将对父母的不满迁怒于其他人。

    这两位男士,在相当长时间的咨询中,细致地审视了与父母的关系,尊重了自己对妈妈的愤怒,于是这份愤怒就真的可以放下了;愤怒放下后,对妈妈的更充分的爱出来了。同时,他与妻子就真的可以相爱了。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术语“阴影”。我很喜欢这个术语,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譬如这位男士对妈妈的愤怒,如果只能躲在阴影中,那么最终真可能会以制造北京大兴灭门案的李磊的故事模本而结束。相反,当这份愤怒可以用觉知之光照亮时,它反而可以化解了。

    在我听到的几千个故事中,类似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所以,我们需要《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样的书。这本书并没有很深的道理,它简单直接,可以让我们很清晰地去认识自己的家庭。

    我们的文化尤其需要这样的书,因为孝道流传两千多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扎根太深。我个人认为,孝道以及与孝道密不可分的重男轻女,最终成为几乎一切常见的病态心理的根源。

    譬如中国人好面子。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孩子的时候是没有面子的,既然父母怎么对孩子都是对的,那么父母可以肆无忌惮地否定孩子、攻击孩子,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于是,等长大了有力量有力气了,就会过度地去捍卫自己的面子。

    譬如中国人好吃。为什么?因为看似“一切为了孩子”的我们,实际上在喂孩子吃奶这件事上做得相当之差。于是我们做孩子时吃奶的欲望普遍没有得到满足,一切没有完成的重大愿望都会成为诅咒般的力量,这种吃奶的饥渴感最后就化为了对吃的执着。

    譬如中国人有私德而缺乏公德。为什么?因为私德的核心是孝道,是孩子要无条件地遵从父母的规则,这是“非如此不可”的、必须做的东西。相反,公德的核心是良知,但在家里过度孝顺的我们到了社会上就忍不住想放肆,破坏公德都会给我们叛逆的快感。可以说,破坏公德就是过度孝顺的阴影。

    类似这样的对比,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可以无穷无尽。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但孝道让我们只看到前者,而否认后者的存在。于是,打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旗号,父母们就可以放肆地去伤害孩子,像自己的父母伤害自己一样,由此将恨与伤害传递下去。

    这个通道,在我看来,远大于战争的破坏力,因为至亲之间的相互伤害容易让人丧失对人性的希望。

    有些父母是“中毒”的,而且中毒的父母绝不在少数,尊重这一点,而不是活在孝道的教条主义之下,我们的心就有了空隙,觉知之光就可以照射到我们的心中,爱、幸福与自由就会点燃。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情感敲诈》这本书,是苏珊·福沃德的另一本力作,我也很期待国内的出版社能将这本书“激活”,就像《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被“激活”一样。

    出版这样的书,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说“功德无量”这样的话,容易给人一点压力,似乎这么好的书,你不接受就是你的错。我不希望给你这样的感觉。

    选择一本书最好的方式,在我看来,就是你喜不喜欢这本书,至于这本书是否重要,这真的不算重要。

    虽然我还想补充说,《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真的是一本重要的书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媒体评论
    • 图书书摘
    • 前言
    • 产品特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