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壶里乾坤——紫砂壶艺术探赜
    • 作者: 胡付照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胡付照著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2-05-01
    • 字数:260000
    • 页数:0
    • 开本:12k
    • 装帧:精装
    • ISBN:9787549510948
    • 版权提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传统紫砂茗壶以“古朴、含蓄、精巧、**雅”为壶艺主流之美学趣味追求。壶之为器,静态呈现,动态欣赏,读壶品鉴,仁者心动。

      紫砂壶有裸胎之美——满腹珠玑,以本山土砂直示其本性;壶亦有金石书画之美——诗书画印装饰,一把壶上综合呈现了书法、篆刻、绘画、壶铭等精妙的装饰之美,令人生闲远之思。

     

     

     

      《壶里乾坤》是一部探索紫砂工艺与美学的学术著作。紫砂之名,色紫悦目,温润若玉,贵在有砂。看似砂砾起伏,抚之滑润若豆沙,细润者若孩儿肌肤,其触觉之美,妙不可言。本书从紫砂壶造物、原料、工艺、名手、名作与承传等方面描述紫砂壶艺术的美的历程,配以大量精彩的图片和解说,展现传统紫砂茗壶“古朴、含蓄、精巧、**雅”之美学趣味。

     

     

     

     

     

     

      胡付照,男,1973年3月出生,安徽怀远人,1997年安徽财经大学商品学专业本科毕业,2000—2002苏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进修),2004—2007年江南大学食品贸易与**化硕士研究生,任教于江南大学商学院,兼任江南大学食品**化研究所、无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30多篇,独立出版著作3部,参编多部。主持和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食**化、旅游发展与规划、企业管理**化项目等)30多项。

     

     

     

     

     

     

     

    **章  紫砂壶——历史、传说与**化    
     **节 **化紫砂探赜    
     第二节 壶里乾坤大    
     第三节 规模自堂庑    
    第二章  紫砂壶——造物、原料与工艺    
     **节 是矿非土抟成壶    
     第二节 方圆多变辨造型    
     第三节 造物工艺显灵性    
    第三章  紫砂壶——审美、趣味与赏鉴    
     **节 紫砂壶的旨趣    
     第二节 紫砂壶审美构成    
     第三节 生活陶艺与紫砂壶艺    
     第四节 紫砂壶鉴别与欣赏    
    第四章  紫砂壶——装饰、审美与**化    
     **节 装饰艺术**化特点    
     第二节 紫砂壶装饰方法    
     第三节 紫砂壶装饰审美    
    第五章  紫砂壶——名手、名作与承传    
     **节 历代紫砂壶艺特色    
     第二节 明清制壶名家概要    
     第三节 近当代制壶名家概要    
    第六章  紫砂壶——茶道、茶艺与择器    
     **节 中华茶道的天人之思    
     第二节 中华茶艺内涵及其审美特点    
     第三节 中华茶艺中择壶法要    
    第七章  紫砂壶——养壶、技法与**化    
     **节 独具特色养壶说    
     第二节 养壶技法的探索    
     第三节 养壶**化学意义     309
    第八章  紫砂壶——收藏、修养与**化    
     **节 紫砂壶的收藏特点    
     第二节 紫砂壶收藏与**化素养提升    
    附  录    
    参考**献    
    后  记   

    自 序

     

    宜兴紫砂壶是我国江苏省宜兴市出产的具有独特魅力的陶质茶具,它初创于宋,兴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艺术化的紫砂壶,以其独特的益茶性、文化艺术思想的承载性,在明清时就倍受文人雅士的推崇。他们或参与设计造型,或在壶上镌刻书画印章,用于瀹茶茗饮,手中把玩,案头清供,陶冶性灵。紫砂壶艺术作为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门类,实用性和艺术性成为考量一件紫砂壶作品的主要因素。

    在陶瓷市场上,从价值几元的粗货到价值百万、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艺术品,紫砂壶也有类似这样的“金字塔”式的价格构成。对于作为艺术品的紫砂壶,我们应如何看待呢?顾景舟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紫砂壶:“砂艺情形亦然,造型形态完美,装饰纹样适合,内容健康向上,使用功能理想,制作技巧精湛,且艺趣盎然,雅俗共赏,使人把玩不厌,怡养性灵的,才够得上艺术层次的上乘,堪称传世杰作。”①顾景舟先生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从事紫砂壶创作活动的,他反对那些把紫砂壶把玩视作“贵族们的玩具”的思想;同时他更加反对一些艺术家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的行为和观点,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他坚持认为:“紫砂壶创作应该顾及一般民众,使之成为人人必备的一种品茗养生之具。”

    紫砂壶、奇石和兰花被国人视为“文人三雅”。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的质朴特性,展现其材质之美、造型之美、装饰之美的美学特征,以奥妙无穷的触觉、视觉之美令人痴迷。一把壶上综合呈现了书法、篆刻、绘画、壶铭等精妙的装饰之美,令人生闲远之思。英国艺术史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对陶器艺术有这样的看法:“陶器是一门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艺术。说它最简单是因为它最基本,说它最复杂,是因为它最抽象……它与文明的基本需求紧密相关;作为一种艺术媒介,陶器必然是一个民族精神气质的表现。凭借陶器,我们便能对一个国家的艺术,即情感艺术做出评价,毫无疑问,陶器是衡量一个国家艺术的标准。陶器是纯艺术,是一门不带有任何模仿意图的艺术。也许正由于这一点,在用形式来表达人的意愿时,雕塑比陶器更有局限性,陶器在本质上是一门最抽象的造型艺术。”②福开森(JohnCalvinFarguson,1866—1945)认为:“中国的一切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长。”紫砂壶艺术,通过紫砂陶土材料及其装饰物作为载体,以静态呈现,动态欣赏,是线条、块面、色彩、体量、空间的立体有机的统一造型艺术,表现了四维时空。抽象地看,还是线条的变幻,从砂壶的造型线条上,我们不难读出中国书法线条运动的意蕴。

    从存世的明清时代的壶艺作品,到当下紫砂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紫砂壶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徐秀棠先生认为:“现在总是说一把紫砂壶值一辆小汽车,我觉得这是把紫砂艺术庸俗化了,紫砂变成追金手段,是一种沦落,它本应该是和艺术家相交融的、鲜活的生命。在现代社会,紫砂传统的手工技术和艺术,很容易遭到冲击,我们这些从业者,更应该坐得住冷板凳,把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继承下来,发扬光大。”③当今社会,人们物欲膨胀,拜金迷物,贪婪过度,有目共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紫砂壶,在当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下,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茶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青睐紫砂壶的益茶特性、可把玩的艺术特性。在普通百姓对紫砂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对紫砂壶鉴赏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紫砂壶的不和谐之象愈演愈烈:如不守壶道的制作者,炒作名气,虚夸职称,请工手代工仿冒;不守商业伦理的商家,学术研究浮躁,不尊重知识产权等。非紫砂品、仿制品、普通粗货冒充艺术品,让爱壶者无从选择,令上当者心痛。

    紫砂壶中还有没有美,还有没有艺术,壶还是不是艺术品?茶人壶友们发自内心的疑问,值得我们深思。

    罗曼?罗兰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艺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只要人类还存在,生活在继续,它就不会消失。德国现象学美学家莫里茨?盖格尔在《艺术的意味》中说:“审美的东西并不纯粹是形式,而且也是由那存在于它的最深刻的本质之中的至关重要的生命内容和精神内容构成的。”

    作为造物之道中的紫砂壶艺术之道,它讲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在通过紫砂工艺实现从矿土到佳器的过程中,紫砂壶以“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造型、独具特色的材质、手工技艺的表达、窑火的烧成、使用养护、收藏陈设等彰显出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在审视紫砂壶美学内涵上,笔者从考察地域文化生态入手,考察紫砂矿土之个性、制壶手工技艺之传承,解读微观器物的艺术美学特征、茶文化视野下的造物之道、作为陶艺的审美意识等几个方面,从紫砂壶生之美、成之美、护之美来解读壶之美学,对紫砂壶的美学特征作粗浅探究,以求于方家同道,共同为当代紫砂文化学的学科建设而不断探索。

    一把凝结了诸多智慧心血的紫砂壶艺术之作,我们应如何对待它?笔者在和壶友茶友的交流中,发现沉迷于壶、于茶中的朋友“日日玩壶玩茶”而难以自拔,难以放下“贪嗔痴”,他们有着极其可爱的一面,他们也需要诤友的提醒。中国古代早有“玩物丧志”之训诫。《尚书》曰:“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我们对待紫砂壶艺术及其收藏的态度,千万不能走入“玩物丧志”的歧途。通过对紫砂壶艺术的解读和研习,我们才能对紫砂壶艺术有一个理性的科学探索的态度,认清紫砂壶艺术其实就是生活的艺术,善于分辨哪些是主流,哪些是支流,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真正培养和提高鉴赏紫砂艺术审美的能力。

    当下,爱壶之人最推崇、最易争论的,莫过于壶是手工的,还是模具的;是原矿的,还是添加化工原料的;是原创的,还是工手代工的;是真品原作,还是仿冒品等话题。细细审辨之,归根结底,无不是爱壶之人,对“人之智慧”的崇尚、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爱,对人性中“真善美”的肯定与追求!

    审美紫砂壶艺术,若能以壶养性,不断提升人格境界,能达“止于至善”之境,那将是壶之幸事,国之幸事也!

    爱壶吧,因为美就在其中,待你用心灵来解读!去为心找一把壶吧,以其为修身之器,用心吃茶,以行动来探索道的深邃吧!

     

                                                              胡付照庚寅年仲夏于无锡运河畔朴玄堂书斋

     

     

     

     

     

    后 记

     

     

    2006年江南大学成为新一批6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学校开展了多门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十分有益。早在2000年笔者首次在江南大学开设了“紫砂文化与壶艺审美”课程,经过多年教研实践活动的积累,现已是我校文化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富有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了。在2008年10月13日,我校学生工作处面向全校发出首批“江南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及研究课题”招标通知后,本人有幸成为“江南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首批立项资助《丛书》”作者之一。为大学生编撰一本紫砂壶艺术美学方面的辑子,本人深感荣幸。

    拙作能够顺利完成,实属幸运和偶然。在2009年笔者有幸在中国物资出版社和江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出版了《紫砂茗壶文化价值研究》,本想偷懒数月,搁笔不言。面对课题,常困惑于当下感悟壶道尚浅,若创作过于频繁,易有无味之感。但责任大于一切!定下心来,再重新审视、探索紫砂文化及其壶中的美学内涵,为让更多的学子们了解具有文化遗产特征的紫砂壶艺术,我以一颗诚敬之心,尽力地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不断思悟探索紫砂美学新意,是写作拙作的初衷。

    紫砂壶艺术是一门融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具有深邃的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的一门艺术,她的美,如何描述,如何感知,如何判断?我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否定之否定之中。读了再多的壶,读了多年的壶,我感觉自己仍旧是一个门外汉!面对中华文化及其艺术美学时的这种无力感和自卑感,是我内心真实的感触。

    在拙作中,我不得不鼓足勇气,怀着对紫砂壶艺术的敬畏和爱,对紫砂文化的内涵作全方位的探索,从造美、审美、护美的角度来探究紫砂壶艺之美。写作期间,也遭遇了中央电视台在每周质量报告中对假冒伪劣紫砂壶的曝光(2010年5月),紫砂壶中还有没有美?一时间令不明紫砂者谈壶色变。紫砂壶中有美,有大美,我相信只要您能静下心来,用心地去读一读砂壶,去摩挲把玩那一把把温润如玉的美器,您一定会赞叹我中华民族之智慧,紫砂壶工艺之精妙!

    我不敢说本拙作能为读者提供多少紫砂壶艺术文化方面的一般知识,因为这一点其他书也能做得到,甚至会做得更加细致全面;我在本拙作中力图要做到的是以“敬天爱人”之心,“诚敬谦和”之态对紫砂壶艺术从美学、文化学等角度试着进行概括、分析、归纳和赏鉴。我希望能把紫砂壶所蕴含的艺术和美的要素作一定的思考、抽象和概括,有助于读者形成一种具体而清晰的理念,紫砂壶不仅仅是泡茶的用具,它还是艺术的,还是审美的,蕴含着无穷的文化内涵,无尽的艺术魅力。

    每每写作,多是在深夜,或以“大音希声”的古琴音乐相伴,或以一壶清茗相随,我徜徉在紫砂艺术之境中,写作是陶醉而快乐的。我虔诚地向素面素心的温润质朴的紫砂壶顶礼膜拜,我是真诚和努力的,我唯心地相信,茶有灵,壶有心,为茶而生的紫砂壶,奥妙无穷。我深知,当下的我无法做到纯粹,但我在路上,努力求索,有茶有壶相伴,乐此忘忧,期待着方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2009年秋,有幸结识了无锡的多位茶友,大家常于东林书院、园林里、山林间、太湖畔、运河旁、博物馆中问茶论道,茶友们的活动给大家平常的生活增添清雅旨趣,在此特别感谢以茶结缘的茶友们!茶友西冷寒翠拍摄的茶友活动的照片为本书增添了正清和雅之韵。

    2010年初春,因茶与紫砂文化结缘了我校人文学院的朱郁华教授,先生虽已退休多年,但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先生以《无茶不文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大作相赠,更令晚生坚定了在高校传播紫砂文化、茶文化的信念,尤其是先生手书千言小楷为晚生作序,令人感动,在此对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就读安徽财贸学院(现安徽财经大学)本科时,因书法相识了同年级的薛元明先生,他自幼习书,研习书道多年,书法、篆刻技艺、理论研究全面,本书书名书法是先生为吾所作,在此特向元明兄致意!

    同年仲夏,恰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廖佳平女士来锡探望朱先生,有缘结识,拙作受到了廖老师的重视,她以弘扬中华文化之责任意识,极力引荐,得到出版社龙子仲先生、邹湘桥先生及其同人的大力帮助,尤其是龙子仲先生从文化史及其茶史的角度给予指导,令晚生顿悟。令人心痛的是龙先生于2011年2月10日突然辞世,拙稿修订后还未能再得先生批评,于我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在此沉痛缅怀先生!出版社邹湘桥老师、李琳老师为本书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此特别向先生和出版社同人表示真诚的谢意!

    一茶一味,一壶一心,弘道正心,心心向善。

                    

                                                                                    胡付照

                                                            2011年4月8日于无锡运河畔朴玄堂书斋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前言
    • 产品特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