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百草拾珍 杏林心语
  • 中医骨伤讲究内外兼治,强调七分手法三分药。十年一剑论拔筋,作者师从名医,多方融汇...
    • 作者: 王家祥著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家祥著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01 00:00:00
    • 版次:2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2-01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04673305
    • 版权提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骨伤讲究内外兼治,强调七分手法三分药。十年一剑论拔筋,作者师从名医,多方融汇,不吝笔墨,尽述独到的中医骨伤科临证所得。
        中医骨伤讲究内外兼治,强调七分手法三分药,故对手法治疗的重视明显高于药物。作者曾师从十多位传统中医骨科名医,融各家所长,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治疗思路和治疗风格。本书从十年一剑论拨筋、临证心得、方药运用、医案实录和医论医话多方面展示了作者独到的中医骨伤科临证心得。本书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是作者临证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临床实际所得,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适合广大中医骨伤科医师阅读参考。
    王家祥,成都青白江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作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尤其善治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深受好评。
    第 1 讲 十 年 一 剑 论 拨 筋
    第 2 讲 临 证 心 得
    第 3 讲 方 药 运 用
    第 4 讲 医 案 实 录
    第 5 讲 医 论 医 话
    中医骨伤讲究内外兼治,强调七分手法三分药。十年一剑论拔筋,作者师从名医,多方融汇,不吝笔墨,尽述独到的中医骨伤科临证所得。

      第2讲 临证心得   学医贵在自悟,理精方能艺熟,从医要在临床中感悟和提升。本讲是笔者多年治疗伤科疾病的临床心得,细细读之必然有所收获。                         

      玄武苓治疗眩晕众所周知,眩晕就是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在颈椎病中亦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多年,颈源性眩晕治疗了不少,其中大部分患者通过手法调整颈部关节或者颈部肌群,眩晕均可减轻或者消失,而亦有一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面对这些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心中充满了内疚和无以言表之情,作为一个临床医生,解除患者的疾苦是我们的首要职责,而当这些患者抱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时,也激发着我一定要寻求解决他们疾苦的方法。传统骨伤治疗讲究内外兼治,当外治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开始在内治中寻求出路。通过近几年对中医经典的研读学习,逐渐清晰地认识到眩晕的一些根结所在,特别是学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开始运用经方来解决临床中的一些靠单纯手法和外用药不能解决的眩晕问题。以前那些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慢慢开始迎刃而解了,我临床常用于治疗眩晕的方子是“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和“真武汤”。亦常三方合用,定其名为“玄武苓泽汤”。在此将我对此病的认识做一个简单的汇报,希望论坛的坛友们斧正。  中医有“无痰不作眩”之说,也就是说眩晕一证都跟痰饮有关。又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的说法,也就是说治疗眩晕必须从它的化源开始,从脾入手方为解决问题的根源所在。痰饮是什么?乃水饮停留所致。而水饮在人体是怎么代谢的呢?我们看看《素问·经脉别论》中的一句话“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句话说的就是水液在人体的正常运行情况,水液在人体的代谢必须要

      靠脾气的运化,才能使津液上行以濡养心肺;还要靠肺气的宣化,才可以通调水道,使水湿下行而渗入膀胱。亦要靠肾气的温化来帮脾运化水湿、加强膀胱的气化功能。肺、脾、肾三者必须协调一致,水液才会在人体正常运化敷布。反之,肺气衰微则不能通调水道,会导致

      水饮停留而为痰饮;脾气衰微则不能正常传输津液,会导致水饮停留而为痰饮;肾气衰微则不能蒸化水液,亦会导致水饮停留而为痰饮。故而治疗痰饮多从这三方面入手,而这三个脏器中脾是主水液运化的,是精气输布的根,这个根出现问题则人体水液代谢必然会出现问题而为痰饮,故而“脾为生痰之源”。治疗眩晕亦首先从脾入手方为大法,有者求之,无者责之。外感、内伤均可引起眩晕,其病位在脑,常见的病机有风、火、痰、瘀、虚五种情况,五脏中与肝、脾、肾、心均有密切关系。我认为与脾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提及眩晕,多责之于支饮,支饮的病位在心下胃脘部,胃脘部有痰饮则导致中焦气机不能正常输转而影响三焦的气机升降失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和上面《经脉别论》提到的情况是类似的,人体的精气要通过脾的运化才会上奉,地气上为云啊!而痰饮的产生,就好比久涝后的地面,阴暗潮湿,到处是淤水淋泥,地气不能正常升腾了。其在人体,脾主运化,司水饮的输布和营运;肾主气化,司水液的蒸腾和排泄;脾阳虚则水饮的运化无力,肾阳虚则水饮的气化失施,则必然会水饮停蓄泛滥,上冲头目而为眩晕。这种情况咋办呢?一是“建渠引水”,让多余的水有出路才不会淤积;二是借阳光的普照,则阴霾自散,还大地一片清爽,恢复大自然的自然升降。“玄武苓泽汤”的组成是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制附子、炙甘草、生姜。茯苓、泽泻以泻水湿,好比引渠排水;白术健脾燥湿,好比在潮湿的泥土上添加干燥的灰土,加强干燥;桂枝好比太阳的热力,生姜的目的是引热力下达于地面(脾胃),附子则是将太阳的热力直接引入地下(肾)而蒸腾水气。其共同作用则使“久涝后的地面”必然很快干燥。地气(精气)能够正常上腾而为云(供奉于脑),则眩晕自止也。

      一些靠单纯手法和外用药不能解决的眩晕问题。以前那些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慢慢开始迎刃而解了,我临床常用于治疗眩晕的方子是“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和“真武汤”。

    ......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 编辑推荐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目录
    • 媒体评论
    • 前言
    • 产品特色
    • 书摘插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