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中国牡丹种质资源(精)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 中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著 |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编 |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译 |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绘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著|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编|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译| 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绘
    •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8-01
    • 字数:413000
    • 页数:307
    • 开本:24开
    • ISBN:9787521905526
    • 版权提供: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作者: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
    • 著:张延龙//牛立新//张庆雨//张晓骁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68.00
    • ISBN:9787521905526
    •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开本:24开
    • 印刷时间:2020-08-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4-01
    • 页数:307
    • 外部编号:988701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
    绪论
    一、牡丹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
    二、牡丹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牡丹种质资源的起源与分布
    第一节 中国牡丹资源调查历史
    一、国外学者对中国牡丹资源的调查与分类研究
    二、国内学者对中国牡丹资源的调查与分类研究
    第二节 中国野生牡丹分布概述
    一、中国野生牡丹的水平分布
    二、中国野生牡丹的垂直分布
    第三节 中国野生牡丹的分布特征
    一、野生牡丹的群落特征
    二、野生牡丹的分布方式
    第二章 中国牡丹种质资源研究历史
    第一节 观赏牡丹研究历史
    一、皇家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
    二、寺庙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
    三、私人住宅中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节 药用牡丹研究历史
    一、先秦至南北朝:药用牡丹文化的生成
    二、隋唐宋金元:药用牡丹文化的兴盛
    三、明清两朝:药用牡丹文化的积淀
    第三节 古牡丹研究历史
    一、古牡丹现存分布
    二、牡丹珍品简述
    第三章 中国牡丹的分类系统
    第一节 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
    一、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方法
    二、栽培品种群的分类
    第二节 中国牡丹的演化研究
    一、形态学标记
    二、细胞学标记
    三、生化标记
    四、分子标记
    第四章 牡丹资源的评价描述记载方法与标准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方面的问题
    二、源描述记载标准问题
    第二节 牡丹资源的描述记载项目的确立
    第三节 牡丹资源的描述记载性状必要性的评价
    一、性状选取与编码
    二、性状的观察记载
    三、性状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四、性状分析评价
    五、几种数量性状的分级研究
    第四节 牡丹资源描述记载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植株的基本形态
    三、花部形态
    四、叶部形态
    五、花期
    六、花香
    七、果实及种子
    八、综合评价
    九、其他
    第五章 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
    第一节 矮牡丹(稷山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二节 卵叶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三节 杨山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四节 紫斑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五节 四川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六节 紫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七节 狭叶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八节 黄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九节 大花黄牡丹
    一、种名沿革
    二、植物学特征摘要
    三、发现过程与地理分布
    第六章 中国牡丹资源的油月特性评价
    第一节 结实特性的评价
    一、野生牡丹种子特性评价
    二、栽培牡丹结实特性评价
    第二节 脂肪酸成分的评价
    一、中国野生牡丹种子脂肪酸成分评价
    二、观赏栽培牡丹油用特性的评价
    三、不同牡丹品种油用潜力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油用牡丹授粉结实特性评价
    一、牡丹的授粉特性
    二、不同花粉源对牡丹结实的影响
    第七章 中国牡丹资源的活性营养物质的评价
    第一节 中国牡丹资源酚类物质的评价
    一、中国野生牡丹资源酚类物质的评价
    二、中国栽培牡丹资源酚类物质的评价
    第二节 中国牡丹资源芳香物质的评价
    一、牡丹花中芳香物质的评价
    二、牡丹根中芳香物质的评价
    第八章 中国牡丹资源育种潜能的评价
    第一节 观赏育种价值
    一、株型育种
    二、花型育种
    三、不同观赏期育种
    四、香型育种
    第二节 油用育种价值
    一、高α-亚麻酸油用牡丹育种
    二、均衡脂肪酸油用牡丹育种
    第三节 油观牡丹育种价值
    一、红色油观系育种
    二、复色系油观品种育种
    第四节 牡丹资源育种策略
    一、杂交育种
    二、实生选种
    第九章 牡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
    第一节 植物种子脂肪酸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
    一、种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始于质体
    二、酰基链从质体到内质网的转移
    三、TAG合成的简单和复杂途径
    四、Kennedy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五、PC在TAG合成中的核心作用
    六、组学水平的植物脂肪酸研究进展
    七、小结
    第二节 牡丹种子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挖掘
    一、中国野生牡丹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二、不同野生牡丹种子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积累差异
    三、不同野生牡丹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分析
    四、小结
    第三节 比较转录组学揭示牡丹种子α-亚麻酸高效积累的分子机制
    一、紫斑牡丹和黄牡丹种子表型数据及α-亚麻酸含量分析
    二、转录组数据揭示了高α-亚麻酸含量的脂质代谢途径
    三、高α-亚麻酸油脂代谢关键基因的筛选
    四、FAD2和FAD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五、PrFAD2和PrFAD3基因的功能验证
    六、小结
    第四节 花粉直感对牡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一、不同花粉源对牡丹种子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二、不同花粉源对牡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响应
    第十章 ‘凤丹’牡丹油月育种特性与选种
    第一节 不同‘凤丹’牡丹群体性状变异特点的评价比较
    一、物候特性
    二、生长与结实特性
    三、种子脂肪酸
    第二节 ‘凤丹’牡丹开花结实特性的研究
    一、不同‘凤丹’牡丹群体授粉类型差异
    二、‘凤丹’牡丹单株授粉方式的试验分析
    第三节 ‘凤丹’牡丹油用实生群体品种选择方法及选种案例
    一、初选
    二、复选与鉴定
    三、选种案例
    第四节 不同‘凤丹’植株的变异特性评价
    一、花期特异性
    二、表型性状变异性
    三、结实性状
    四、油用品质特性的分析评价
    第五节 不同‘凤丹’优选单株的综合特性评价
    一、优选单株的评价与鉴定
    二、优良单株主要性状综合性状表现
    三、‘凤丹’油用牡丹实生选种方法小结
    第十一章 紫斑牡丹油月育种特性的评价与选种
    第一节 不同紫斑牡丹群体主要性状评价比较及实生选种案例
    一、不同优选群体的花形态数量性状的比较
    二、不同优选群体生长与结果性状的比较
    三、不同紫斑牡丹优选群体的单株种子产量比较
    四、不同紫斑牡丹优选群体籽油主要脂肪酸的定量分析比较
    五、紫斑牡丹实生选种案例
    第二节 紫斑牡丹优选单株的性状变异评价比较
    一、不同优选单株花粉萌发率分析比较
    二、不同优选单株花粉微形态特性的差异比较
    三、不同优选单株表型性状观测比较分析
    四、不同优选单株籽粒油品特性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紫斑牡丹优选单株的综合评价
    一、早花优良单株
    二、晚花优良单株
    三、花粉萌发率高植株
    四、丰产优良单株
    五、优选单株评价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张延龙,1964年生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和草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十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迄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选育并审定牡丹、百合等花卉新品种10个,获发明专利11项。

    本书是关于牡丹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科学专著。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牡丹种质资源的起源与分布、系统分类、资源评价以及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还进一步对中国牡丹资源的油用特性、活性营养物质、育种潜能进行评价。针对发展迅速的油用牡丹产业,本书还重点讨论了牡丹脂肪酸代谢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油用牡丹选种策略。该书资料详实,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图文并茂。可供风景园林学、园艺学、生物学、林学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与生产的科技工作者,以及牡丹爱好者阅读参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