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山西大同盆地地质成因高砷地下水系统地球化学研究 谢先军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谢先军著 | 谢先军编 | 谢先军译 | 谢先军绘
    • 出版社: 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谢先军著| 谢先军编| 谢先军译| 谢先军绘
    • 出版社: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12-01
    • 字数:190.00千字
    • 页数:106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2535775
    • 版权提供:地质大学出版社
    • 作者:谢先军
    • 著:谢先军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26.00
    • ISBN:9787562535775
    • 出版社:地质大学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4-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2-12-01
    • 页数:106
    • 外部编号:841023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砷的地球化学行为特征

    第二节  水环境中的砷

    第三节  砷的毒理特征

    第四节  大同盆地砷研究进展

    第五节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大同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  地层岩性

    一、前新生界地层

    二、新生界地层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一、燕山期构造形变的基本特征

    二、喜马拉雅期构造形变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二、水文地质结构

    三、地下水系统划分

    四、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

    第四节  盆地地下水动态特征

    一、浅层孔隙水动态

    二、中深层孔隙水动态

    第三章  高砷含水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节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一、样品采集

    二、化学组成分析

    三、磁力学分析

    四、化学提取实验

    五、微宇宙实验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二、铁、锰氧化物对砷的影响

    三、含铁矿物的磁学特征

    四、氧化还原环境对铁、砷的影响

    第三节  结论

    第四章  砷迁移活化的水化学与矿物学证据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一、样品采集

    二、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和讨论

    一、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二、沉积物中的砷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砷迁移活化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样品采集

    二、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砷及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二、砷的形态

    三、地下水中Fe、NO3、Mn、U及Mo特征

    四、硫酸盐与硫同位素

    第三节  讨论

    一、As―Fe氧化还原模型

    二、As―S―Fe模型

    三、异常样品SY―12

    第四节  结论

    第六章  有机质对砷迁移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样品采集

    二、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高砷地下水水化学

    二、沉积物全岩地球化学

    三、沉积物有机地球化学

    四、与印度西孟加拉邦及柬埔寨高砷含水层的比较

    第三节  有机质对砷迁移的影响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土著微生物对砷迁移活化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一、样品采集

    二、实验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耐砷菌的筛选

    二、微生物作用下砷、铁释放行为

    三、沉积物中砷的顺序提取实验结果对比

    第三节  结论

    一、微生物活动促进沉积物中砷、铁的释放

    二、微生物活动对沉积物中砷、铁赋存形式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本书是作者对大同盆地天然成因地高砷地下水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主要通过环境磁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的开展,对含水层系统中砷的来源以及控制砷迁移富集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与深入研究。从水-岩-生相互作用角度,通过环境磁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等多方法与手段的综合应用,来刻画地下水系统中砷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是本书的鲜明特点与重要创新之处。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