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生物毒素与生物威胁(精)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著 |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编 |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译 |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绘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著|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编|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译| [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绘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01
    • 版次:第1版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8-01
    • 字数:724.0
    • 页数:454
    • 开本:16开
    • ISBN:9787122357380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
    • 著:[伊朗]迈赫迪·巴拉利-穆德,[澳]林登·卢埃林,[美]巴尔·拉姆·辛格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198.00
    • ISBN:9787122357380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0-08-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8-01
    • 页数:454
    • 外部编号:9888439
    • 版次:第1版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部分具有生物武器潜力的生物毒素
    第1章 霍乱毒素的结构、遗传学和致病模式
    1.1 引言:历史回顾
    1.2 霍乱毒素结构
    1.3 遗传学:霍乱毒素来源于噬菌体
    1.4 霍乱毒素表达调控
    1.5 霍乱毒素的分泌
    1.6 霍乱毒素在引起腹泻中的作用
    1.7 霍乱毒素与外膜囊泡的关系:霍乱毒素的另类分泌?
    1.8 作为霍乱毒素抑制剂的天然产物
    1.9 霍乱弧菌的其他毒素
    1.9.1 封闭带毒素(ZOT)
    1.9.2 副霍乱肠毒素(Ace)
    1.9.3 溶血素/溶细胞素
    1.9.4 RTX(毒素重复序列)毒素家族
    1.9.5 分泌型CHO细胞伸长蛋白
    1.9.6 新的霍乱毒素(NCT)
    1.9.7 志贺样毒素(SLT)
    1.9.8 耐热性直接溶血素(TDH)
    1.9.9 非凝集性弧菌的热稳定肠毒素(NAG-ST)
    1.9.10 WO7毒素
    1.9.11 类RTX毒素
    1.10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肉毒杆菌毒素:已有知识与威胁
    2.1 引言
    2.2 致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干预措施
    2.2.1 结构和作用方式
    2.2.2 临床表现和诊断
    2.2.3 实验室诊断
    2.2.4 预防和治疗
    2.3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生物战剂蓖麻毒素
    3.1 引言
    3.2 蓖麻毒素使用的历史
    3.3 蓖麻毒素的结构和中毒机理
    3.4 毒性
    3.4.1 临床表现
    3.5 诊断
    3.6 检测
    3.7 医疗管理
    3.7.1 洗消
    3.7.2 个人防护装备和洗消
    3.7.3 支持性和特异性治疗
    3.7.4 疫苗接种和被动保护
    3.8 蓖麻毒素的有益用途
    3.9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真菌毒素研究现状
    4.1 引言
    4.2 伏马菌素
    4.2.1 简介
    4.2.2 作用机理
    4.2.3 动物毒性
    4.2.4 人体毒性
    4.2.5 致癌性
    4.3 赭曲霉素
    4.3.1 简介
    4.3.2 作用机理
    4.3.3 动物和人体毒性
    4.4 单端孢霉烯族类毒素
    4.4.1 简介
    4.4.2 作用机理
    4.4.3 动物毒性
    4.4.4 人体毒性
    4.5 玉米赤霉烯酮
    4.5.1 简介
    4.5.2 作用机理
    4.5.3 动物和人体毒性
    4.6 棒曲霉素
    4.6.1 简介
    4.6.2 作用机理
    4.6.3 动物和人体毒性
    4.7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相思子毒素和蓖麻毒素:了解其毒性、诊断和治疗
    5.1 引言
    5.2 来源、分布、使用和滥用
    5.3 毒性、临床体征和症状
    5.4 检测和诊断
    5.4.1 食品和饮料中毒素的检测
    5.4.2 口服中毒诊断
    5.4.3 吸入中毒诊断
    5.5 医疗管理的选择和预后
    5.5.1 临床管理
    5.5.2 实验性疫苗
    5.5.3 中和抗体的实验用途
    5.5.4 蓖麻毒素介导的细胞毒性途径的靶向治疗及干预点
    5.6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黄曲霉毒素及其管理
    6.1 引言
    6.1.1 历史回顾
    6.1.2 真菌生长和产毒条件
    6.2 化学、食品污染事件与立法
    6.2.1 化学
    6.2.2 食品污染事件
    6.2.3 立法
    6.3 毒物代谢动力学
    6.4 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毒害作用
    6.4.1 急性毒性
    6.4.2 慢性毒性
    6.5 黄曲霉毒素的管理策略
    6.5.1 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预防污染措施
    6.5.2 食品/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去污染的物理方法
    6.5.3 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去污染的化学方法
    6.5.4 使用不同的化合物和其他方法防止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6.5.5 食品/饲料加工作为黄曲霉毒素去污的一种方法
    6.6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与胃肠道疾病相关的毒素
    7.1 引言
    7.2 食品细菌污染的原因、作用方式、检测和治疗方案
    7.2.1 消化道症状
    7.2.2 腹泻的细菌性病因
    7.2.3 葡萄球菌肠毒素
    7.2.4 霍乱毒素
    7.2.5 腹泻的治疗
    7.3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生物毒素威胁评估
    第8章 生物毒素构成的生物安全威胁
    8.1 引言
    8.2 用作生物恐怖剂的生物毒素
    8.2.1 毒素作为双重用途的生物制剂
    8.2.2 生物毒素用作生物恐怖剂的“真正”潜力是什么?
    8.2.3 针对生物毒素的治疗:暴露后治疗的迫切需要
    8.3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9章 生物毒素与食品安全
    9.1 引言
    9.2 肉毒毒素(BoNT)
    9.3 葡萄球菌肠毒素(SEs)
    9.4 蓖麻毒素和相思子毒素
    9.5 海鲜毒素
    9.6 食品安全
    9.7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0.1 引言
    10.2 有可能用于生物恐怖主义的人畜共患病
    10.3 人畜共患的病原体
    10.3.1 CDC A类剂中列出的人畜共患病原体
    10.3.2 列入CDC B类的人畜共患病原体
    10.3.3 列入CDC目录C类的人畜共患病原体
    10.3.4 其他人畜共患疾病
    10.4 人畜共患病原体的检测和早期鉴定
    10.4.1 综合症状监测
    10.4.2 分子生物学方法
    10.4.3 免疫学方法
    10.4.4 生物传感器
    10.5 人畜共患病的预防与准备
    10.6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11章 仿制肉毒杆菌医疗产品和生物恐怖风险
    11.1 引言
    11.2 何谓假冒伪劣肉毒毒素产品?
    11.3 背景
    11.4 首例非法肉毒毒素产品问题
    11.52 008年的形势发展
    11.62 009年蒙特雷报告
    11.7 质量还是数量?
    11.8 肉毒毒素的潜在生物恐怖使用:食品污染
    11.9 案例研究:伊朗与肉毒毒素
    11.10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生物毒素监测工具
    第12章 基于细胞的神经毒素检测
    12.1 引言
    12.1.1 细胞检测(CBAs)在药物发现中的迫切需求
    12.1.2 从神经元结构到神经网络活动
    12.1.3 神经毒理学研究对神经元行为的要求
    12.2 CBAs在神经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历史
    12.3 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元作为神经毒理学研究的下一代平台
    12.3.1 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元发展
    12.3.2 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元平台的检测范围和特异性
    12.3.3 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元在毒素学中的潜在应用
    12.4 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元在毒素研究中的应用
    12.4.1 细胞检测用于研究梭菌神经毒素
    12.4.2 谷氨酸毒性
    12.4.3 黑寡妇蜘蛛毒素
    12.4.4 发育神经毒性
    12.5 细胞实验在毒素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12.5.1 活性依赖性表型分析用于毒素检测
    12.5.2 多能干细胞(PSC)衍生的神经肌肉接头(NMJs)
    12.5.3 逆向转化研究
    12.5.4 复杂细胞实验的先进培养模式
    12.6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13章 免疫传感器:利用抗体开发用于检测病原体及其毒素的生物传感器
    13.1 引言
    13.2 抗体
    13.2.1 抗体概述
    13.2.2 不同类型的抗体及其产生
    13.2.3 酶标记在信号产生和扩增中的应用
    13.3 抗体表面功能化
    13.3.1 随机物理吸附
    13.3.2 生物素-(乳链球菌)抗生物素蛋白亲和捕获
    13.3.3 自组装单层膜的共价键合
    13.4 使用抗体的检测系统
    13.4.1 光学生物传感器
    13.4.2 荧光检测
    13.4.3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13.4.4 压电生物传感器
    13.4.5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3.4.6 电流型生物传感器
    13.4.7 电化学阻抗谱
    13.5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14章 与生物战相关的真菌毒素及其检测
    14.1 引言
    14.1.1 生物战和生物武器
    14.1.2 真菌毒素
    14.1.3 作为武器的真菌毒素:黄雨争议
    14.1.4 生物毒素检测方法的必要性
    14.2 生物威胁剂真菌毒素检测的研究现状
    14.2.1 单端孢霉烯真菌毒素——T-2毒素
    14.2.2 单端孢霉烯的化学分析
    14.2.3 基于免疫的毒素检测方法
    14.3 黄曲霉毒素类
    14.3.1 黄曲霉毒素:生物战争
    14.3.2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意义
    14.3.3 对检测方法的需求
    14.3.4 早期检测黄曲霉毒素真菌的分子方法
    14.3.5 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方法
    14.3.6 基于免疫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14.4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发展应对生物毒素攻击的响应体系
    第15章 针对生物毒素恐怖攻击的公共卫生响应
    15.1 引言
    15.1.1 生物恐怖主义
    15.1.2 生物毒素
    15.2 公共健康卫生和毒素恐怖主义
    15.2.1 毒素攻击的临床鉴别
    15.2.2 生物监测
    15.2.3 公共卫生准备和响应
    15.2.4 我们该如何做:公共卫生准备的现状
    15.3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16章 开发生物毒素抑制剂的挑战
    16.1 引言
    16.2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NTs)的结构
    16.3 作为药物靶点的BoNT催化结构域
    16.3.1 肉毒杆菌毒素A(BoNT/A)的多肽抑制剂
    16.3.2 BoNT/A的小分子非肽抑制剂
    16.3.3 BoNT/A的药效团模型
    16.4 BoNT/B的抑制剂
    16.5 BoNT/E的抑制剂
    16.6 外部结合位点的抑制剂
    16.7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17章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的解毒剂
    17.1 引言
    17.2 BoNT的同源性及结构功能分析
    17.3 BoNT解毒剂
    17.4 疫苗
    17.4.1 五价类毒素
    17.4.2 重组疫苗
    17.5 抗毒素
    17.5.1 婴儿肉毒中毒
    17.5.2 成人肉毒中毒的抗毒素
    17.6 MNT的外受体(Ectoreceptors)阻滞
    17.7 经典的Zn2+螯合剂
    17.8 全毒素摄取抑制剂
    17.8.1 细胞外Ca2+对神经毒素摄取的作用
    17.8.2 毒素内吞作用抑制剂
    17.8.3 Lc易位抑制剂
    17.8.4 Lc催化活性抑制剂
    17.8.5 小分子抑制剂
    17.8.6 肽抑制剂
    17.8.7 旨在阻止BoNT抑制的肽抑制剂
    17.8.8 基于异羟肟酸的Lc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7.9 氨基吡啶类化合物作为BoNT的解毒剂
    17.10 适配体作为解毒剂
    17.11 UPS依赖的Lc降解
    17.12 突变体毒素作为研究工具
    17.1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18章 相思子毒素的免疫中和反应
    18.1 相思子毒素简介
    18.1.1 相思子毒素的历史
    18.1.2 植物中Ⅱ型RIPs的合成及其作用
    18.1.3 RIPs的细胞内转运
    18.2 相思子毒素的生物活性
    18.2.1 相思子毒素在细胞中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
    18.2.2 相思子毒素诱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18.3 从“相思子植物”中提取RIPs
    18.4 相思子毒素的结构和作用模式
    18.4.1 相思子毒素A链的结构
    18.4.2 相思子毒素B链的三维结构
    18.4.3 “相思子”凝集素的详细结构与功能
    18.5 相思子毒素作为潜在的生物战剂
    18.5.1 相思子毒素的中毒病例及相关症状
    18.5.2 检测和诊断
    18.6 报道的针对RIPs的抗毒素概述
    18.6.1 中和毒素的免疫疗法
    18.7 相思子毒素的免疫中和反应
    18.7.1 报道的抗蓖麻毒素和相思子毒素的中和抗体表位
    18.7.2 单克隆抗体D6F10中和相思子毒素的机制
    18.7.3 抗相思子毒素的潜在疫苗候选剂
    18.8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19章 对抗潜伏的敌人:梭菌属气性坏疽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以及治疗
    19.1 引言
    19.2 坏疽类型
    19.3 病因学
    19.3.1 易感风险因素
    19.4 发病机理
    19.4.1 传播方式
    19.4.2 致病性细菌学
    19.4.3 致病模式
    19.5 流行病学
    19.6 病理生理学
    19.6.1 α-毒素和θ-毒素的作用
    19.6.2 α-毒素的精确作用机制
    19.7 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19.8 诊断
    19.9 治疗
    19.9.1 清创术
    19.9.2 抗生素疗法
    19.9.3 高压氧(HBO)疗法
    19.9.4 抗毒素和疫苗
    19.9.5 蛆疗法(生物疗法)
    19.10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20章 动物疫苗技术:综述
    20.1 引言
    20.2 活疫苗
    20.3 灭活疫苗
    20.4 亚单位疫苗
    20.4.1 细菌表达的亚单位疫苗
    20.4.2 昆虫细胞表达的亚单位疫苗
    20.5 DNA疫苗
    20.5.1 DNA疫苗
    20.5.2 CpG佐剂
    20.6 微粒疫苗
    20.7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21章 与肉毒杆菌神经毒素有关的疫苗、诊断和对抗药的基础化学
    21.1 引言
    21.2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BoNTs)作用模式和神经递质释放概述
    21.3 通过胃肠道(GI)吸收的肉毒杆菌神经毒素
    21.4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特异性结合
    21.5 内化和易位至神经元细胞质
    21.6 胞内锌内肽酶活性
    21.7 肉毒杆菌中毒的临床表现
    21.8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21.9 从肉毒中毒的多个阶段浮现出来的治疗学发展机遇
    21.10 毒素-受体结合的抑制
    21.10.1 疫苗的主动和被动免疫
    21.10.2 毒素-受体结合的小分子抑制剂
    21.10.3 pH依赖的BoNT易位抑制
    21.10.4 BoNT金属蛋白活性的抑制
    21.11 肉毒杆菌中毒的临床诊断
    21.11.1 小鼠致死率测定(MLA)
    21.11.2 BoNT检测的免疫学分析方法
    21.11.3 肽链内切酶活性测定
    21.11.4 基于细胞的分析
    21.12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22章 适配体作为对抗生物毒素的新药剂
    22.1 引言
    22.2 适配体
    22.3 适配体的治疗应用
    22.4 适配体在快速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潜力
    22.5 适配体作为新型检测平台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22.5.1 蓖麻毒素
    22.5.2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
    22.5.3 葡萄球菌肠毒素B
    22.5.4 Epsilon产气荚膜芽孢梭菌毒素
    22.6 适配体作为生物威胁剂治疗对策的挑战
    22.7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生物毒素作为武器的演化和历史透视
    第23章 毒素进化特征
    23.1 引言
    23.2 细菌毒素的进化特征
    23.3 肉毒杆菌毒素
    23.3.1 基因的组织形式
    23.3.2 神经毒素基因簇
    23.3.3 肉毒毒素的进化
    23.4 肉毒毒素与其他毒素的折叠相似性
    23.5 SNAREs的进化
    23.6 肉毒杆菌神经毒素与其神经底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23.7 熔融滴球形态结构与独特的折叠相耦合
    23.8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24章 信息素与两栖动物的行为
    24.1 引言
    24.2 性信息素
    24.2.1 无尾两栖目动物
    24.2.2 有尾目动物(有尾类)
    24.3 水生信息素
    24.4 有气味的分泌物
    24.5 信息素的实际应用
    24.6 婚垫
    24.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5章 历史上的海洋生物毒素:误用与蓄意伤害
    25.1 引言
    25.2 用于自杀
    25.3 用于谋杀
    25.4 军事用途
    25.5 失能
    25.6 毒素效力
    25.7 毒素获取
    25.7.1 从自然中获取
    25.7.2 化学制备
    25.7.3 生物生产
    25.8 检测和诊断
    25.9 治疗
    25.9.1 对症治疗
    25.9.2 抗毒素
    25.10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第26章 昨天、今天和明天:毒素用于武器和医疗的若干选择性观点
    26.1 引言
    26.2 一部精心选择的历史
    26.3 自然界中的毒素
    26.3.1 毒素类型
    26.3.2 毒素的释放或使用
    26.4 毒素作为药物和武器的双重性质
    26.5 伦理教育
    26.6 结论与展望
    交叉引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

    丁晓琴,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研究员,1984年07月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在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诊断用品室工作两年后,考入防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师从陈冀胜院士。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军事药物化学领域的药物设计与合成、计算化学、量子化学、履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军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七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余篇,SCI收录20余篇,履约研究文集两本。曾任中国化学会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杂志编委等。

    本次翻译的《生物毒素与生物威胁》卷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关于自然激发和人为制造的生物武器相关知识,对国外生物毒素的技术发展前沿动态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性介绍,重点介绍能用作生物武器的主要毒素。使读者全面深层次了解毒素学研究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

    本次翻译的《生物毒素与生物威胁》卷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关于自然激发和人为制造的生物武器相关知识。原著作者描述了生物毒素是如何起作用的;权威机构是如何检测毒素的存在,如何防止毒素被滥用,评估其对受害者的影响,以及医疗和辅助医疗专业人员对受害者可以采用的治疗手段。同时,还描述了毒素的进化和生理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其的认知和理解。最后,探讨了这些毒素如何被用作治疗剂,以及这种治疗剂被用作生物威胁恐怖剂所产生的影响等等。本书对国外生物毒素的最新技术发展前沿动态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性介绍。全书由潜在用作生物武器的生物毒素,生物毒素的威胁评估,生物毒素的监测工具,发展生物毒素攻击的应急响应以及生物毒素用作武器的进化和历史透视五大部分,共26个章节构成。共计614页,约68万字。重点介绍能用作生物武器的主要毒素。该书适合从事禁止化学、生物武器公约履约研究人员和相关医学研究人员阅读参考,同时也适合作为从事毒素毒理学、军事化学、生物工程、药物设计与结构改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学者及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次翻译的《生物毒素与生物威胁》卷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关于自然激发和人为制造的生物武器相关知识,对国外生物毒素的技术发展前沿动态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性介绍,重点介绍能用作生物武器的主要毒素。使读者全面深层次了解毒素学研究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