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研究:苏南泰西村的经济转型 方湖柳 中国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方湖柳著 | 方湖柳编 | 方湖柳译 | 方湖柳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方湖柳著| 方湖柳编| 方湖柳译| 方湖柳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3-01
    • 版次:1
    • 字数:202.0
    • 页数:235
    • 开本:32开
    • ISBN:9787500478799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方湖柳
    • 著:方湖柳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25.00
    • ISBN:9787500478799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09-03-01
    • 页数:235
    • 外部编号:626721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一、村落和村域 二、村域经济转型 三、村域工业化 四、村域现代农业发展 五、村域市场主体转型 六、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 第五节 样本价值 第六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内容 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工农业关系研究 一、工农业相互作用研究 二、工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三、发展中国家工农业关系演进研究 四、中国工农业关系演进研究 第二节 村域经济转型研究 一、转型经济学研究 二、各学科的村落研究 三、村域经济转型研究 四、长三角村域经济转型研究 第三节 对文献的评价 第三章 村域经济转型中的工业化 第一节 亦工亦农的村域经济(旧中国时期) 一、村域经济开始转型的重要条件 二、村域经济开始转型的直接动因 第二节 村域工业起步和奠基阶段(1958—1978年) 一、村域现代工业格局开始显现 二、政策外部推动与村落内部需求的互动 第三节 村域工业扩张阶段(1979—1993年) 一、村域工业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 二、村域工业横向联合和快速扩张 三、乡(镇)政府创新管理制度的供给 第四节 村域工业企业改制阶段(1994—1999年) 一、村域集体企业改制的背景 二、村域集体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 第五节 村域经济新的发展高潮(2000—2007年) 一、村域工业发展迅猛 二、带动第一、三产业共荣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村域经济转型中的现代农业发展 第一节 村域农业经济凋敝与衰落(旧中国时期) 一、姚泾村和苏南农村被动的农业商品化 二、土地商品化、细碎化与农户经济凋敝 三、日本侵略战争的破坏和影响 第二节 村域农业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初到人民公社时期) 一、泰西村域农业经济复苏的宏观背景 二、泰西村域农业经济的复苏 第三节 村域农业经济加速转型(改革开放时期) 一、土地制度的变革 二、组织形式的转型 三、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四、产业结构的调整 五、生产效益的提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村域市场经济主体转型 第一节 村域经济主体的多元化 一、村域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区际比较 二、江苏省村域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三、江苏省村域经济主体经营方式和收入变化 第二节 泰西村域农户经济的发展 一、1938年农户经济类型和收入结构比较 二、1984年农户经济类型和收入结构比较 三、2004年农户经济类型和收入结构比较 第三节 泰西村域集体经济的壮大 一、改革起点上村域集体资产及其分割 二、近30年来村域集体资产的变化 三、村域集体可支配收入能力变化 第四节 泰西村域新经济体的崛起 一、村域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主的发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及其条件 第一节 村域工农业的互动发展 一、村域农业经济转型的路径依赖 二、村域工业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 三、农业发展对村域工业化的影响 第二节 农业资源适度保有是工农业互动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工业化进程中农业资源的大量转移是普遍现象 二、泰西村农业资源保有及其原因 第三节 工农业互动发展的条件 一、现代工业的支持和辐射是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合理的要素流动机制是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特征及动力机制 第一节 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经济总量增长与村域工业经济发展正相关 二、经济结构转型为一、二、三次产业同存共荣 三、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满足各产业发展需要 第二节 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近代工商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化互动是村域亦工亦农经济的历史基础 二、新时期农户二元收入结构固化是村域亦工亦农经济的现实支撑 三、企业家做村官是村域亦工亦农经济的 有力助推器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几点启示 一、推进村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四、引导优质劳动力留村创业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方湖柳,女,1971年生,浙江省丽水市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以及农业部、浙江省哲社规划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并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改革》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获浙江省社联、浙江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

    《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研究:苏南泰西村的经济转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把工农业协调发展研究下沉到村域层面。以苏南泰西村为例,通过历史追踪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村域经济转型中的工农业互动发展问题。这对于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重要的农业经济史意义。
    目前我国的乡村工业化已达到相当程度。但与此同时,许多工业型村域的耕地甚至农业都消失了,乡村工农业互动,协调发展研究刻不容缓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