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太史公的微博体:换个角度读《史记》 郭灿金著 海燕出版社 9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郭灿金著著 | 郭灿金著编 | 郭灿金著译 | 郭灿金著绘
    • 出版社: 海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郭灿金著著| 郭灿金著编| 郭灿金著译| 郭灿金著绘
    •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5-06-01
    • 字数:125000
    • 页数:145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535062543
    • 版权提供:海燕出版社
    • 作者:郭灿金著
    • 著:郭灿金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18.00
    • ISBN:9787535062543
    •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5-06-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07-01
    • 页数:145
    • 外部编号:852721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本书为国学普及读本 “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系列其中一册,本系列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有深远意义的典籍、著作,邀约国内对此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全新、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使其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思想主题的前提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的人群进行了解和阅读的出版物。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本书稿选取《史记》中有代表性的故事和人物进行了阐述和评议,可作为古典文学、历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在某种意义上,《史记》堪称一部“天书”。


    说其为“天书”,非言其神秘莫测,深奥难懂,而是言其如日月行天,难以企及;言其为后世治史者提供了范式和样本:其一,《史记》创立了纪传体体裁,创造性地发明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学编纂方法,从而把我国史学发展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二,《史记》**次以通史的形式记载了全国范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三千年历史,**次在文化上将中华各民族联结为一个整体;其三,《史记》融历史性与文学性于一炉,做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统一,给后人展现了美不胜收的历史人物群像画卷,对我国古代小说、古代传记产生了深刻的、无可比拟的影响……这样的皇皇巨著,非“天书”而何?


    唯有“天书”,方可让后人体味到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希声”、“无形”的背后,是其“遥看近却无”的“神性”。


    与“神性”相比,《史记》里更有“人性”。


    “天纵”的司马迁,一改前人以“编年体”著史的惯例,开创性地运用“纪传体”的形式写史。从编年体到纪传体,这不仅仅是叙事艺术的转变,而是从记事为主到写人为主的重大跨越,因此,纪传体对于编年体来说,堪称颠覆性的改变,是历史书写方式的革命,更是人本意识的觉醒。当纪传体成为《史记》*重要的叙事体例之时,也就意味着大量的、鲜活的人物故事将走进正史,成为历史典籍的重要支撑。加之司马迁本就对奇人奇事有天生的好奇,因而,我们得以在《史记》里见识了各种各样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故事。一个个活色生香的故事,或诙谐、或辛辣、或辛酸、或机智、或傻比、或逗比、或冰清玉洁、或五味杂陈……像极了当下微博里的段子。因此,从另外一层意义上说,《史记》也可以看作是“段子”合集,司马迁可以被视为中国*早的“段子手”。


    当然,这样说也许并不确切,但却概括了《史记》的别样特点。因为,《史记》既然采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如何在“纪”和“传”里写出别具风采的历史人物就成了当务之急。司马迁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善于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大历史”下,发现为人所忽略之下的“小故事”。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小故事”一经司马迁之手,马上就会散发出异样的魅力,进而让历史人物呈现出别样的神采。也因此,我们在《史记》里,读到了那么多令人过目不忘、令人拍案称奇的“段子”,进而让《史记》拥有了不同于别的历史著作的魅力。在司马迁这里,“小段子”成了“大历史”,并成就了“大历史”,显然,“小段子”成为了司马迁写史的手段。从“段子”的角度读《史记》,进而欣赏太史公的“微博体”,也许更能让今天的我们品出别样的滋味。


    有时,联缀完“段子”,太史公似乎意犹未尽,于是,他还会“买一送一”般的,再赠一段“太史公曰”,进而让我们得以感知其心跳,感悟其悲喜。如果说,《史记》里诸多故事近乎微博“段子”,那么,“太史公曰”则更有当下微博的神韵。


    无疑,“太史公曰”是史传论赞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在《史记》之前的史书中也曾出现,譬如《左传》、《国语》诸书。《左传》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点评时,往往以“君子曰”、“君子谓”、“君子以为”……发语。但是,类似的论赞形式在《史记》之前并不固定,更不成熟,是司马迁将这一形式加以升华,并发扬光大。他一改从前“春秋笔法”所形成的将作者的臧否隐藏于支离破碎的字词之间的惯例,开始直言不讳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创造性地以“太史公曰”的形式陈词发声,对如烟往事盖棺论定。这无疑直接显示了作者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宣告了“大写的作者”
    在历史书写上诞生。


    “太史公曰”的形式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此后的著史者竞相模仿,从而使中国传统史学的写作格式得以*终成型。逯耀东这样评价“太史公曰”的价值和意义:“司马迁肇创纪传体并以“太史公曰”发论以来,就成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方法,那就是为史学家留下了一个空间,允许他们在严肃而客观地叙述历史之后,有一个发抒己见的机会”,……“肇创了纪传体的史学写作形式,并且塑制了后世史传论赞的版型”。


    大家激赏的是“太史公曰”的高度,但我更看重的是“太史公曰”的温度,只有在“曰”的时候,站立在历史深处的太史公才露出了真性情,真面目。“太史公曰”为我们搭建了一座桥梁,引导着此岸的我们与彼岸的历史相遇,并提供了自成一体的解读。


    “太史公曰”更是节制的,它的体量大概相当于今日的一条微博。何止体量相当于微博,细究起来,“太史公曰”里边抖露的机灵,流动的情绪,展现的才气,底里的精神……都酷似今天的微博,或歌或哭,或悲或喜,或笑或骂,或评或赞……无不一言九鼎,一气呵成,一针见血,一剑封喉。


    因此,如果说《史记》的“段子”值得细读,那么“太史公曰”则值得精读,正是“段子”加上“太史公曰”,让身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美誉的《史记》具备了被一读再读的价值。微博高手司马迁等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老人家的微博体吧。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