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 扫码下单

  • 艾滋病人群情感调适的社会学研究 侯荣庭 著作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侯荣庭著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店铺装修中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侯荣庭著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字数:260千字
    • 页数:255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6803626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艾滋病人群情感调适的社会学研究

    作  者:侯荣庭 著作
    定  价:96
    出 版 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页  数:255
    装  帧:精装
    ISBN:9787568036269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采用“生病叙说”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30名情况各异的感染者就其生病体验的主观陈述与情感表达入手,将情感社会学理论与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相结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研究感染者的情感跌宕,以主体建构的视角,结合现象学的思考提出情感存在与呈现的动力机制。本书从理论层面来说,并非对特纳理论的简单应用与检验,而是将精神分析理论与情感社会学理论相结合,是一种受精神分析理论启发的质性研究,是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一种补充、完善与本土化。从实践层面来说,本书分析艾滋病感染者的情感存在与呈现,是对日常生活中情感跌宕变化动力机制的探索。既非采用实验室对照下的量化研究,也不是对温和情感的简单描述,而是在自然状态之下对强烈情感反应做出解释性的质性研究,且填补了国内著作对感染者情感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侯荣庭,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性社会学和精神分析。先后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1

    第一节 研究主体/2

    一、艾滋病人群的生存现状/2

    二、我与艾滋病研究的遭逢/6

    三、研究主体:生病历程中的情感跌宕/11

    第二节 研究何以可能/17

    一、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支持/17

    二、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18

    三、具体层面的操作执行/21

    第三节 研究伦理的深层考量/25

    一、以知情同意为前提/26

    二、严格遵守先无害后受益的准则/26

    三、时刻铭记调查的严谨性/27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视角/29

    第一节 情感社会学研究/30

    一、情感社会学的发展历史/31

    二、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现状/33

    三、情感社会学的未来趋势/41

    四、情感社会学的本土化与土生化/43

    第二节 社会学视野下的艾滋病研究/46

    一、艾滋病研究的国际化/46

    二、艾滋病防治的本土发展/51

    三、艾滋病人群的情感研究/55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视角/58

    一、情感社会学理论/58

    二、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66

    第三章 获得性“需要缺陷”综合征/69

    第一节 证明自我需要的缺失/72

    一、核心自我的崩解/73

    二、潜在身份的失能/76

    三、角色身份的污名/80

    第二节 获益交换需要的缺乏/83

    一、公平就医被拒绝/83

    二、身份信息被利用/88

    第三节 群体归属需要的缺陷/91

    一、初级生活圈的变迁/92

    二、单位和社区的排斥/100

    三、亲朋与好友的疏离/104

    第四节 信任需要的缺场/106

    一、信任危机:预期行为带来的失落/107

    二、依赖困境:信任破裂引发的退出/110

    第五节 真实需要的缺憾/113

    一、与他者的共存/114

    二、与污名的遭逢/117

    第四章 获得性“期望不足”综合征/123

    第一节 期望状态的模糊性/127

    一、角色选择的无奈/128

    二、地位获得的迷茫/139

    第二节 期望达成的局限性/151

    一、新增范畴单元缺少同质性/152

    二、普遍范畴阻碍清晰性/156

    第五章 获得性“惩罚泛滥”综合征/161

    第一节 体制领域的惩罚/164

    一、意识形态的/164

    二、符号媒介的排斥/168

    第二节 分层系统的资本分配不均/176

    一、布迪厄“四种资本”的尽失/177

    二、情感资本的负积累/180

    第六章 情感呈现/185

    第一节 情感抑制的形成/190

    一、失望悲伤的痛苦体验/190

    二、羞愧内疚的强化改变/191

    第二节 负性情感的再转化/196

    一、置换与投射/196

    二、升华和反向作用/198

    第三节 情感的外指呈现/202

    一、社团单元的愤而离场/203

    二、范畴单元的怒而扩散/205

    三、宏观结构的持续恶化/207

    第七章 情感调适:存有与呈现的动力机制/211

    第一节 存有与呈现的应对视角/212

    一、冲突与博弈/213

    二、结构与功能/217

    三、互动与系统/220

    第二节 情感调适的社会效应/224

    一、负性情感与社会变革/224

    二、正性情感与社会结构/226

    第三节 研究反思/230

    参考文献/232

    后记/244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