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光荣与梦想:(1978-2018)传播学中国化研究四十年 谢清果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谢清果著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谢清果著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11-01
    • 字数:360千字
    • 页数:36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087593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九州出版社

    光荣与梦想:(1978-2018)传播学中国化研究四十年

    作  者:谢清果 著
    定  价:56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页  数:36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0875939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上篇侧重回顾四十年传播学中国化的历程,分析传播学中国化的问题意识,学术争论和未来发展。下篇一方面对传播学各主要研究领域,如说服传播,政治传播等研究成就进行专题评述;另一方面则按年代主要探讨大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厦门大学为基地开展华夏传播研究开始到当下二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力图呈现华夏传播研究这一传播学本土化重要领域的成果。

    作者简介

    谢清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很好人才,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2014-2015),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以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华夏传播学引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等著作20多部,在《靠前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和《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两岸关系与海峡传播研究文库》等多套丛书。

    精彩内容

        “文明传播”概念的提出与理论阐释已经成为中国传播学界一个别样的探索方向。从“文明传播”的视角来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以及背后的传播 机制是人类自我反省的必然要求,而文明传播研究的成果从根本上具有指导 人类文明航向的意义。 “文明传播”问题的提出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 研究所的几位传播学研究者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央电视台共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文明工程”运动。得益于“文明工程” 运动实施引发了“文明传播”问题的思考,并于 2006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文明论坛”上提出建构“文明传播学”的观点。2007 年 8 月“文 明传播的跨学科研究与学科创建”课题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重点课题获 得立项,主要参与者有季燕京、毛峰、王怡红、杨瑞明、张丹、胡河宁、胡 翼青、刘明等人。季燕京、毛峰null

    目录
    目?录 总?序 1 代序?本土之路三十年(邵培仁??姚锦云) 9 上篇?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阶段、问题与反思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问题缘起 3 1.2研究价值 4 1.3研究方法 5 第二章?“传播学本土化”四十年研究进展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7 2.1 从萌发初期到发酵争论期,相关研究逐渐深化, 整体趋势表现为多元反思与重新思考 7 2.2 传播学学科化进程与本土化研究相互影响,几代学者着力于 西方传播学的系统整理,对本土化研究开展探索与反思 10 2.3 对“传播学本土化”基本问题的认知争议较大,尚需厘清 14 2.4 论争中逐步形成共识,问题集中在普遍—特殊, 西方—中国的矛盾与张力 18 2.5华夏传播研究是集中体现“传播学本土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20 2.6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29 第三章?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 31 3.1伴随意识形态对抗动机,偏重政治层面的萌发初期(1977—1992) 31 3.2 伴随学术自觉,进入文化层面的发酵争论期(1993—2008) 33 3.3 伴随传播话语权,掺杂政治动机的多元反思阶段 (2008年—至今) 36 第四章?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四个核心问题 42 4.1 什么是传播学本土化? 42 4.2 要不要进行传播学本土化? 59 4.3 为什么进行传播学本土化? 60 4.4怎样进行传播学本土化? 71 第五章?对“传播学本土化”问题论争的反思 96 5.1 从知识论层面,对本土化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多重反思 96 5.2 首先要明确我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100 5.3 正视传播本土化研究中客观存在的民族感 102 5.4 传播学本土化的几个主要层面 104 5.5如何进行传播学本土化? 106 中篇?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六章?儒家传播思想、传播史与文学传播(1996—2000) 113 6.1永恒的经典:儒家传播思想与观念研究 113 6.2特定时期传播活动研究 116 6.3 文学作品的传播学解读 118 6.4 传播史方面的研究与著书 120 6.5 余论 120 第七章?华夏传播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建构求索(2001—2005) 122 7.1 2001—2005年传播学研究概览 122 7.2华夏传播研究的启发之作 123 7.3华夏传播研究的方向 124 7.4华夏传播研究的未来 129 第八章?华夏传播媒介、活动、观念、制度的综合考察(2006—2010) 131 8.1中国古代传播活动 131 8.2中国古代传播观念 134 8.3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36 8.4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37 8.5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140 第九章?华夏传播研究的进展、特征及其未来展望(2011—2014) 143 9.1执拗的低音:华夏传播研究在“传播学本土化”方向中拓展 145 9.2满园的春色:2011—2016年间华夏传播研究的基本态势 149 9.3夯实的基础:2011—2016年以来华夏传播研究的基本特征 160 9.4光明的未来:华夏传播研究的发展方向 163 第十章?华夏传播研究的理论建构与主体意识彰显(2015) 174 10.1继续推进以建构“华夏传播理论”为目标的研究取向 175 10.2在传播学学科反思中追问“华夏传播研究”的主体性 177 10.3在历史与现实的情境中重思中国传统传播现象与实践 178 10.4华夏传播研究日趋显出新特点 180 第十一章?华夏传播研究:传播话语权的建构视角(2016) 184 11.1在反思与对话中积极构建华夏传播研究的主体性 186 11.2在历史与现实的关照中自觉拓展“华夏传播学”研究领域 188 11.3在传统文化宏大背景下挖掘“儒释道”文化中的传播现象 192 11.4在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华夏传播学话语权 193 第十二章? 华夏传播研究:构建中国特色传播 话语体系的坚定初心(2017) 198 12.1华夏传播研究理论体系建构的坚定意识和积极行动 201 12.2区域文化的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的学术增长点 207 12.3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的时代召唤 209 12.4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文化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机遇 212 下篇?华夏传播研究的专题探讨 第十三章?华夏情感传播述评 217 13.1 华夏情感传播的哲学思考与理论建构 218 13.2 华夏情感传播的主体:古人的情感传播观念和现实启示 221 13.3 华夏情感传播的媒介:情感符号系统 227 13.4 华夏情感传播的对象范畴:对外翻译 233 13.5 华夏情感传播的伦理效果:审美与情感教育体验 235 13.6 华夏情感传播的批评 240 第十四章?华夏政治传播述评 243 14.1中国政治传播研究 243 14.2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 244 第十五章?华夏说服传播述评 252 15.1说服的技巧 253 15.2 说服传播的特点 259 第十六章?华夏民俗艺术传播述评 261 16.1 概念辨析与解读 261 16.2民俗艺术传播要素分析 263 16.3 民俗艺术的传播环境嬗变 268 16.4 民俗艺术与儒释道文化 268 第十七章?华夏古代报纸研究述评 271 17.1中国古代官方报纸 271 17.2 中国古代官报与小报的比较 277 第十八章?华夏文明早期的传播与融合述评 280 18.1 华夏民族的起源 281 18.2 华夏民族的演变 282 18.3 先秦文明传播与交流 283 第十九章?华夏唐诗传播研究述评 287 19. 1 唐诗兴起的原因及环境 287 19. 2唐诗的传播方式 290 19. 3 唐诗的传播影响 292 第二十章? 华夏佛教传播研究述评 295 20.1 佛教传播与翻译 295 20.2 佛教传播与文学 296 20.3 佛教传播与音乐 299 20.4 佛教传播与建筑 301 20.5佛教传播与艺术 303 20.6 佛教传播与民俗活动 305 第二十一章?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研究述评 307 21.1 丝路的前史研究 308 21.2丝路的历史变迁研究 308 21.3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 312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22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