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别做这样的科学家:走出科学传播的误区 (美)兰迪·奥尔森 著 王大鹏//王芳 译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美)兰迪·奥尔森著 | | 王大鹏//王芳译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兰迪·奥尔森著| 王大鹏//王芳译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1-01
    • 字数:230000
    • 页数:219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3070841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别做这样的科学家:走出科学传播的误区

    作  者:(美)兰迪·奥尔森 著 王大鹏//王芳 译
    定  价:78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页  数:219
    装  帧:平装
    ISBN:978703070841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作为一位从大学教授跨界到好莱坞并开始拍摄电影的科学传播人员,兰迪·奥尔森深谙科研人员开展科学传播面临的一系列窘境和困惑,他力图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为科学家出谋划策,告诉他们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传播。本书是想要从事科学传播但又不得法的科研人员,甚至包括在校生该如何让“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有益指南。 本书适合科技工作者、科学传播从业者,以及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广大读者研读。

    作者简介

    王大鹏,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第九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佳作奖得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家与媒体关系、科学传播、国外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新媒体科学传播、科幻等;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在《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百余篇;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翻译出版科普研究理论专著多部。

    精彩内容

    目录
    丛书序
    译者序
    前言
    章 不要过于理智
    一、引发观众产生共鸣的四种器官理论
    二、过于草率:“不超过1%”运动
    三、踢打撒在地上的花:不深思熟虑也有价值
    四、向无剧本娱乐的转变
    五、科学传播的基本原则
    六、客观与主观的分野
    七、如何找到自发性
    八、绝非玩笑:科学家的即兴喜剧
    九、更多地来自肠道:直觉
    十、渡渡鸟直觉
    十一、直觉
    十二、继续向前
    十三、让即兴成为科学的主流
    十四、“底层”即兴表演团体:源源不断的馈赠
    十五、笨拙地传播科学,忽视直觉
    第二章 不要太没有想象力
    一、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二、科学家的理想世界
    三、可逆转的潮流?
    四、解决之道:记住这只章鱼
    五、一种强有力的观念:唤起和满足
    六、学术界与被提前激发的观众
    七、为什么科学家需要艺术家?
    八、异端的警示:电影并非有效的教育媒介
    九、另一个异端的警示:教育科技常常被夸大了
    十、最终的(好的)警示:电影是优秀的激励媒介
    十一、广大观众注重风格多于内容
    十二、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
    十三、回到“唤起和满足”的老问题
    十四、并置的魔力
    十五、现在是时候讲个故事了
    十六、想象力匮乏的永恒之光
    十七、被提前激发的冲浪/关注气候人群
    十八、叙事的三种力量
    十九、大人物如何进行叙事:美国家庭影院频道的《真实体育》
    二十、复杂性:业余思维的祸患
    第三章 别做差劲的故事讲述者
    一、你挺没意思的
    二、科学家不擅长讲故事
    三、打造《渡渡鸟群》的故事
    四、但有一点,你必须暂停怀疑
    五、原型情节、微情节和反情节
    六、科学家是骗子吗?
    七、科学写作依然是机器式的
    八、“现实终结于此”
    九、准确或乏味:讲故事会犯的两种错误
    十、案例分析:2006?年两部关于全球变暖的电影
    十一、你选择准确但不受欢迎,还是受欢迎但不准确
    十二、科学家讲故事的又一障碍
    十三、故事的核心是张力或冲突的源头
    十四、简洁和电梯演说
    十五、简洁和低俗化
    十六、奈尔·德葛拉司·泰森和讲得很好的《泰坦尼克号》的故事
    十七、“ABT”拯救世界
    十八、移动总统的基线
    十九、来自《南方公园》的最后忠告
    第四章 不要如此不讨人喜欢
    一、如同彻底的无梦之眠
    二、高高在上
    三、公开展示的不讨人喜欢:失礼的争辩
    四、很不幸,科学是一种否定性的职业
    五、一种称为“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事物
    六、被科学家折磨
    七、核心问题:“不”不等同于“是”
    八、真正的信徒
    九、博客圈的“爱恨情仇”
    十、积极正面性与自然选择
    十一、采访的困境:“是”与“不是”
    十二、所以你在告诉我们去接受一下好莱坞式的大改造?
    十三、蓝色幻灯片先驱
    十四、今天,形式就是本质
    十五、讨人喜欢
    十六、讨人喜欢的候选人
    十七、“胖大伯布巴”与“铁氟龙总统”
    十八、讨人喜欢的律师
    十九、瞬间判断
    二十、杰克·布莱克的力量
    二十一、是什么让人变得讨人喜欢呢?
    二十二、学术界的自大继续盛行
    二十三、“我是如何获得博士学位的?”
    二十四、“另一种愚蠢”
    第五章 别做差劲的倾听者
    一、我终于听到(听懂)了那个疯狂的表演课老师的话
    二、如何使人倾听:蜂蜜还是醋?
    三、表演教会人倾听
    四、迈克尔·克莱顿:未来的科学世界
    五、让人扫兴到死
    六、迈克尔·曼博士:我找到了敌人,它是唯智主义
    七、叙事指数
    八、希拉里·克林顿:可悲的是,她像这样一个科学家
    九、如果让你为希拉里起草讲稿,你会怎么做?
    十、希拉里·克林顿演讲节选
    十一、“ABT”结构改写
    十二、在没有招牌的饭店里享用晚餐
    十三、雪莉法则
    十四、最后,“ABT”结构中的“A”才是倾听的秘诀
    十五、程式化大脑的自动重启
    十六、你能用到的倾听建议:如何讲解海报
    第六章 要为科学发声
    一、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拒之门外的卡尔·萨根
    二、科学同类相残的三分之一法则
    三、不加批判的科学:如同没有鲨鱼的大海
    四、否定的精致艺术
    五、找到优秀的传播者!
    六、科学家的声音
    七、从未有过的生活
    八、让变革开始:达达主义和注意力
    九、你的声音
    十、本书是科学传播的宝典?
    十一、那么,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十二、成为“双语”人才
    十三、真正为科学发声
    十四、与权威斗争
    十五、少有人走的路
    十六、科学家为何不理解媒体?
    十七、大脑移植实验
    十八、赋予科学人性
    附录 为科学家制作电影
    一、在约束之内开展工作
    二、这是一种视觉媒介
    三、故事结构
    四、故事的核心是张力或冲突的源头
    五、好故事的力量在于细节
    六、唤醒和满足
    七、挑选演员
    八、展示给我们看,不要讲给我们听
    致谢
    关键词中英文对照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