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汉语语法演化史 石毓智 著 著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石毓智 著著
    •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石毓智 著著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2
    • 印刷时间:2016-05-01
    • 字数:900千字
    • 页数:985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江西教育出版社

    汉语语法演化史

    作  者:石毓智 著 著
    定  价:90
    出 版 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01日
    页  数:985
    装  帧:精装
    ISBN:9787539283494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汉语语法演化史》全书围绕“语言为什么不会停留在一个状态,而总是要演化发展”这一本质问题,在漫漫的语法演变史长河中寻求答案。作者认为,汉语语法发展变化不是孤立现象的产生和消亡的堆砌,而是成系统的演化变更,语言规律的和谐与完美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立意方面,《汉语语法演化史》独树一帜,采用历史系统观,把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看成有机的整体,探讨各个历史时期新产生的现象与消失的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汉语语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发展特点。本书框架采用当今优选的历史语言学理论——语法化理论,在学术界尚属先例,《汉语语法演化史》的出版,将为读者提供汉语语法史研究的新视角、新启发。

    作者简介

    石毓智,1963年生,河南洛阳人。作者在中国接受中小学教育,在中国的两所985工程大学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在世界学术排名第十四位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硕士,在世界学术排名第二名的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为了调查国外的教育状况,作者先后走访了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3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作者在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8所大学任兼职教授,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60余所大学做过学术讲座。 作者已在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荷兰的约翰?苯杰明出版公司等九家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21种。曾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商务印书馆出版《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均为畅销书。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编判断疑问感叹焦点
    1.1先秦判断标记“也”及其功能嬗变
    1.2指代词“是”发展成判断词
    1.3先秦疑问形式的类型转变
    1.4从疑问标记向感叹标记的发展
    1.5疑问词“多”向感叹标记的发展
    1.6疑问和焦点的历史渊源
    1.7语法系统制约疑问代词向其他功能衍生
    1.8新兴的“有没有+VP”问句
    1.9疑问代词发展成否定标记
    第二编动词性结构与标记
    2.1动补结构的历史来源
    2.2双音化趋势诱发动补短语融合
    2.3使用频率对动补结构产生的影响
    2.4语义的相关性与动补的融合
    2.5动补产生的句法环境
    2.6动补结构的发展过程
    2.7体标记产生的历史条件与过程
    2.8领有动词向完成体的发展
    2.9否定标记系统的历史变迁
    2.10动词重叠产生的历史环境
    2.11谓语结构的有界化
    2.12现代汉语句子组织信息原则的形成
    2.13动词拷贝结构的产生过程
    2.14“连”字结构的产生过程
    2.15比较句的结构嬗变
    2.16结构嬗变对形容词和副词标记的影响
    2.17动补结构所引起的形态词法变化
    2.18动补结构所带来的句法发展
    2.19动补结构的方言发展不平衡
    第三编被动式处置式工具式
    3.1被动式标记的词汇来源
    3.2动词“叫”向被动标记的发展
    3.3动词“让”向被动标记的发展
    3.4处置式的产生和发展
    3.5处置标记“将”和“把”的历史竞争
    3.6动词“拿”向处置式标记的发展
    3.7动词“给”向被动和处置双重标记的发展
    3.8方言中处置式和被动式的共标记现象
    3.9方言处置式的代词回指现象的历史来源
    3.10伴随介词向处置式标记的发展
    3.11处置式与工具式的历史纠葛
    3.12工具格标记的功能扩展
    第四编名词性结构与标记
    4.1先秦汉语代词的基本语序
    4.2秦汉时期后置关系从句的成因与功能
    4.3量词产生的动因与过程
    4.4名词和动词的数量表达的语序变异
    4.5结构助词的兴替与“的”的语法化
    4.6从指示代词到结构助词的发展
    4.7复数标记“们”产生的历史条件
    4.8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历史关系
    4.9宾语标记“个”的历史来源
    4.10名量词重叠规律的历史变化
    4.11自然数“1”发展成有定性标记
    第五编概念结构与语法演化
    5.1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对语法的影响
    5.2限止连词到转折连词的发展
    5.3进行体标记的词汇来源
    5.4从进行体到将来时的延伸
    5.5将来时标记产生的语义基础
    5.6将来时标记向认识情态功能的衍生
    5.7行走类动词向将来时标记的发展
    第六编语法演化的动因与机制
    6.1时间—维性诱发动词向介词发展
    6.2诱发语法变化的语用因素
    6.3类推和重新分析诱发语法发展
    6.4基本语序对语法系统的影响
    6.5内部演化与语言接触
    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