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 诗的原理 无 著 徐复观 译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无著 | | 徐复观译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徐复观译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4-08
    • 字数:240.00千字
    • 页数:327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九州出版社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 诗的原理

    作  者:无 著 徐复观 译
    定  价:48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页  数:327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0825583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系徐复观先生两部译著的合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译自日本文学博士中村元氏所著的《东洋人之思维方法》中的一部分,著者从判断及推理之表现形式上以考察思维方法之特征;更将此特征验之于文化现象,认为文化现象是由思维方法所制约的。《诗的原理》是以诗为中心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著者通过对主观与客观的两条线索进行条分缕析,以发现诗在整个艺术中的地位。更将艺术中,尤其是文艺中的其他部门,细心剖白比较,以凸显出诗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或文艺的特性。

    作者简介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专任《华侨日报》主笔。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中国人之思维方法
    译序
    译例
    第一章 序论
    第一节 东洋人的思维方法问题
    第二节 思维法则、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形态
    第三节 思维方法与语言
    第四节 思维方法与论理
    第五节 思维方法与诸文化现象
    第六节 表现在外来文化之容受形态上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 在单纯的判断与推理之表现形式上所表现的思维方法的特征
    第一节 汉语在语言上的特征
    第二节 包摄判断及同一判断
    第三节 内属判断
    第四节 存在判断
    第五节 推理
    第六节 连锁式
    第三章 表现在诸文化现象上尤其是表现在对佛教之容受形态上的思维方法之特征
    第一节 序
    第二节 具象的知觉之重视
    第三节 抽象思维之未发达
    第四节 个别性之强调
    第五节 就具象的形态而爱好其复杂多样性
    第六节 现实主义的倾向
    第七节 个人中心主义
    第八节 重视身份的秩序
    第九节 尊重自然之本性
    第十节 折衷融和的倾向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一般东洋人之思维方法
    第二节 东洋思想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三节 思维方法之差异的认识根据与实在根据
    修订版后记:徐复观教授留下的两本译品
    诗的原理
    译序
    概论:诗是什么?
    内容论
    第一章 主观与客观
    第二章 艺术的两大范畴――音乐与美术
    第三章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四章 抽象观念与具象观念
    第五章 为生活的艺术为艺术的艺术
    第六章 表现与观照
    第七章 观照的主观与客观
    第八章 感情的意味与知性的意味
    第九章 诗的本质
    第十章 人生中的诗的概观
    第十一章 艺术中的诗的概观
    第十二章 特殊的日本文学
    第十三章 诗人与艺术家
    第十四章 诗与小说
    第十五章 诗与民众
    形式论
    第一章 韵文与散文
    第二章 诗与非诗的识域
    第三章 描写与情象
    第四章 叙事诗与抒情诗
    第五章 象征
    第六章 形式主义与自由主义
    第七章 情绪与权力感情
    第八章 从浪漫派向高蹈派
    第九章 从象征派向最近诗派
    第十章 诗的逆说精神
    关于《诗的原理》的翻译问题――给李辰冬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