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食品配方设计7步(第2版) 刘静 著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刘静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静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1-11-01
    • 字数:307.00千字
    • 页数:353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食品配方设计7步(第2版)

    作  者:刘静 著
    定  价:39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01日
    页  数:353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119667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食品配方设计是生产的前提,在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第一版是市面上第一本以宏观的视野、面向整个食品领域介绍食品配方设计方法的图书,提出了模块化设计的理念。第二版仍旧分7步介绍了主体骨架设计、调色设计、调香设计、调味设计、品质改良设计、防腐保鲜设计和功能性设计,其中包括每一步的设计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常见错误与分析、设计结果评价、设计举例等。第二版根据近期新的法律、法规、标准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增加了设计方法,提升了设计理念,强化了实例深度。第二版将给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宏观的配方设计与剖析方法,能够帮助读者建立整体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本书可供食品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食品配方设计概述/1
    第一节食品配方设计基本功/2
    第二节食品配方的模块化设计/4
    一、模块化设计图/5
    二、模块化设计的好处/6
    三、模块化设计的关键/6
    第三节食品配方设计7步简述/7
    一、主体骨架设计/9
    二、调色设计/9
    三、调香设计/9
    四、调味设计/10
    五、品质改良设计/10
    六、防腐保鲜设计/11
    七、功能性设计/11
    第四节子配方与食品添加剂复配/12
    一、子配方的作用/12
    二、复配的三种效果与两种类型/13
    三、增效复配及其类型/14
    四、相加复配/15
    第五节食品配方剖析/16
    一、食品配方剖析的意义/16
    二、食品感官分析/17
    三、食品分析技术的发展/17
    四、食品配方剖析的特点/19
    第六节食品配方调整/19
    一、食品配方调整的方法/20
    二、促使配方调整的因素/20
    三、食品配方调整举例/21
    第二章主体骨架设计/23
    第一节食品原料分类/24
    一、主体原料/24
    二、辅助原料/26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27
    一、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27
    二、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基本要求/28
    三、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29
    四、食品添加剂的优选使用量(或残留量)/29
    五、带入原则/30
    六、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30
    七、食品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31
    第三节食品安全档次的提升/31
    一、无公害食品/32
    二、绿色食品/33
    三、有机食品/35
    第四节食品形态的形成/36
    一、原料定“形”/36
    二、工艺定“形”/37
    第五节主体原料的配方设计/38
    一、主体原料的选择原则/38
    二、主体原料的量化原则/38
    三、设计举例/40
    第三章调色设计/43
    第一节调色原理/44
    一、食品色泽的影响力/44
    二、食品色泽的变化/46
    三、食品色泽的来源/48
    四、拼色/49
    五、护色/51
    第二节色素的使用/52
    一、食用色素分类/52
    二、食用人工合成色素/53
    三、天然色素/55
    四、色淀/57
    五、常见色素的性能比较/59
    六、色素溶液的配制与注意事项/61
    第三节常见调色问题与错误/63
    一、常见问题与原因/63
    二、常见错误与分析/65
    第四节调色结果评价/67
    一、目视法/67
    二、比色计法/68
    三、色素稳定性及护色效果测试/69
    第五节食品调色举例/70
    一、饮料调色/70
    二、肉制品调色/72
    第四章调香设计/77
    第一节调香原理/78
    一、香气的生化本质/78
    二、香气阈值和香气值/78
    三、香气的形成途径/79
    四、香气的稳定途径/79
    五、香气的增强途径/80
    六、调香步骤/80
    七、调香的作用/81
    第二节增香剂的使用/82
    一、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82
    二、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84
    第三节香精调香/86
    一、香精的类型/86
    二、食用香精的组成/87
    三、香味的体现过程与价值评价/88
    四、香精的使用方法与用量/89
    五、香精复配的意义/90
    六、香精复配的原则/91
    七、复配调香的要求/92
    第四节香辛料调香/94
    一、香辛料的作用/94
    二、天然香辛料的特点/95
    三、香辛料的分类/95
    四、常用的天然香辛料/96
    五、香辛料的调香原则/99
    六、几种常用的复配香辛料与配方/100
    第五节调香应注意的问题/104
    第六节调香结果评价/106
    一、感官评价/106
    二、仪器测试/108
    第七节食品调香举例/109
    一、乳饮品调香/109
    二、饮料调香/111
    三、糖果调香/112
    第五章调味设计/117
    第一节调味原理/118
    一、味感/118
    二、五原味/118
    三、调味的基本原理/119
    四、味觉的影响因素/121
    第二节甜味剂调味/122
    一、常见的甜味剂/122
    二、甜味剂的复配调味/131
    第三节酸味剂调味/135
    一、常用的酸味剂/135
    二、酸味机制、强度及特征/138
    三、有机酸的复配调味/140
    第四节鲜味剂调味/142
    一、常用的鲜味剂/142
    二、鲜味剂的协同增效/147
    三、常用的复配方式/148
    四、调味要点/151
    第五节咸味剂调味/152
    一、咸味剂的品种/152
    二、影响咸味的因素/154
    三、调味要点/155
    第六节苦味调味/155
    一、食品中的苦味物质/157
    二、苦味调味料/158
    第七节常见调味错误/159
    一、调味不当/159
    二、口味测试不科学/160
    三、违规/160
    第八节调味效果评价/161
    一、口感测试/161
    二、仪器测试/163
    第九节调味设计举例/163
    一、甜酸比与饮料设计/163
    二、无糖糖果配方设计/167
    第六章品质改良设计/173
    第一节品质改良原理/174
    一、食品质构/174
    二、食品质构对风味的影响/174
    三、食品质构的特点/175
    四、食品质构的分类/176
    五、改良的方式/176
    第二节增稠(胶凝)设计/178
    一、食品胶分类/179
    二、食品胶的功能特性/180
    三、食品胶的复配/183
    四、实验分析方法/184
    第三节乳化设计/187
    一、乳浊液及其稳定性/187
    二、乳化剂的HLB值/187
    三、常用的乳化剂/189
    四、乳化剂的复配/193
    五、应用配比设计举例/194
    第四节水分保持设计/195
    一、磷酸盐的作用/196
    二、常用的磷酸盐/197
    三、磷酸盐的复配/200
    四、应用配方设计举例/202
    第五节膨松设计/203
    一、常用的膨松剂/203
    二、复合膨松剂的组成/209
    三、膨松剂的复合方式/210
    四、使用注意事项/212
    五、应用配方设计举例/212
    第六节催化设计/213
    一、常用的酶制剂/214
    二、酶制剂的增效复配/215
    三、使用注意事项/216
    四、应用配方设计举例/217
    第七节品质改良设计注意事项/218
    一、时间的影响/218
    二、原辅料的影响/218
    三、工艺的影响/218
    四、合法性问题/219
    第八节设计结果评价/220
    一、感官测试/220
    二、简易测试/221
    三、仪器测试/221
    第九节设计举例/223
    一、果冻配方设计/223
    二、冰淇淋配方设计/228
    三、植物蛋白饮料配方设计/239
    第七章防腐保鲜设计/251
    第一节食品的腐败机理/252
    第二节防腐剂的增效设计/253
    一、防腐剂的防腐原理/253
    二、常用的防腐剂/254
    三、防腐剂增效复配的方式与作用/260
    四、防腐剂的增效配方设计/262
    第三节抗氧化剂的增效设计/263
    一、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263
    二、常用的抗氧化剂/265
    三、酸性增效剂/269
    四、抗氧化剂的增效复配方式/269
    五、抗氧化剂的增效配方设计/271
    六、抗氧化剂的效果评价/272
    七、使用注意事项/273
    第四节常见问题与栅栏技术/274
    一、常见问题/274
    二、栅栏技术/275
    第五节防腐保鲜的效果评价/279
    一、油脂氧化/279
    二、水分活度/279
    三、微生物/280
    四、感官/280
    第六节设计举例/281
    一、控制初始菌量/282
    二、低温抑菌/283
    三、高温灭菌/284
    四、降低水分活度/284
    五、调节pH值/285
    六、降低氧化?还原电势/286
    七、添加防腐剂/287
    第八章功能性设计/289
    第一节功能性简述/290
    一、趋势/290
    二、功能性食品分类/291
    三、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291
    四、功能因子/292
    第二节营养强化食品设计/293
    一、营养强化食品的管理/294
    二、营养强化剂的分类/295
    三、营养素预混料/305
    四、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原则/306
    五、食品营养强化的方式与方法/307
    六、营养强化配方设计/308
    七、营养强化设计评价/311
    八、常见设计问题/311
    九、营养强化设计举例/313
    第三节保健食品设计/317
    一、配方分类/318
    二、功能定位/319
    三、原料选择/322
    四、选方途径/326
    五、组方依据/327
    六、设计评价/328
    七、评审内容/330
    八、常见设计错误/332
    九、配方设计举例/333
    第四节运动饮料设计/339
    一、概述/339
    二、主要设计项目/339
    三、确定添加量的依据/345
    四、设计评价/347
    五、参考配方/348
    参考文献/350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