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 第3版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 汪涛 汪双顶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
| |||||||
| |||||||
书名: |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3版)(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8 |
ISBN号: | 9787302486701 |
本书全面介绍了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训篇,理论篇包括5个部分: 计算机网络及无线网络发展概况、网络原理基本概念; 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与移动Ad Hoc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Mesh网络; 无线网络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每章均设置了习题,便于教学使用。实训篇为无线局域网实训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语言简洁、易懂,层次结构合理、明晰,涵盖了当前无线网络领域的各种最新技术和主要研究成果,为使读者能够快速对无线网络技术有全面系统的认识,且避免过度深陷于烦琐的技术细节之中,本书引导读者从宏观上、从顶层去认识现有的无线网络技术。 本书可作为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对于有一定网络基础而对无线网络有浓厚兴趣的初学者,本书也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 |
无 |
无线网络技术最近几年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名词也是应接不暇,本书全面介绍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使读者全面认识无线网络技术,轻松入门。 |
目录
理论篇
第1章绪论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2无线网络的兴起
1.3网络体系结构
1.3.1协议分层
1.3.2层次设计问题
1.3.3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服务
1.3.4协议和服务的关系
1.4协议参考模型
1.4.1OSI参考模型
1.4.2TCP/IP参考模型
1.4.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比较
1.4.4无线网络的协议模型
1.5与网络相关的标准化组织
1.5.1电信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组织
1.5.2国际标准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组织
1.5.3Internet标准领域中最有影响的组织
1.6本书结构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无线传输技术基础
2.1无线传输媒体
2.1.1地面微波
2.1.2卫星微波
2.1.3广播无线电波
2.1.4红外线
2.1.5光波
2.2天线
2.2.1辐射模式
2.2.2天线类型
2.2.3天线增益
2.3传播方式
2.3.1地波传播
2.3.2天波传播
2.3.3直线传播
2.4直线传输系统中的损伤
2.4.1衰减
2.4.2自由空间损耗
2.4.3噪声
2.4.4大气吸收
2.4.5多径
2.4.6折射
2.5移动环境中的衰退
2.5.1多径传播
2.5.2衰退类型
2.5.3差错补偿机制
2.6多普勒效应
2.7信号编码技术
2.7.1数据、信号和传输的模拟与数字之分
2.7.2信号编码准则
2.7.3数字数据与模拟信号
2.7.4模拟数据与模拟信号
2.7.5模拟数据与数字信号
2.8扩频技术
2.8.1扩频技术的基本原理
2.8.2扩频技术的分类
2.9差错控制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无线局域网
3.1概述
3.1.1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
3.1.2无线局域网的特点
3.1.3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程与相关标准化活动
3.1.4无线局域网的分类与应用
3.2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服务
3.2.1无线局域网的组成结构
3.2.2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3.2.3无线局域网的服务
3.3无线局域网的协议体系
3.4IEEE 802.11物理层
3.4.1初始的IEEE 802.11物理层
3.4.2IEEE 802.11a
3.4.3IEEE 802.11b
3.4.4IEEE 802.11g
3.4.5IEEE 802.11n
3.5IEEE 802.11媒体访问控制层
3.5.1可靠的数据传送
3.5.2接入控制
3.5.3MAC帧
3.6其他IEEE 802.11标准
3.7无线局域网安全
3.7.1安全威胁WarXing
3.7.2IEEE 802.11安全标准
3.7.3WAPI
3.85G WiFi
3.9LiFi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无线个域网
4.1概述
4.2IEEE 802.15标准
4.2.1标准构成
4.2.2IEEE 802.15.3
4.2.3IEEE 802.15.3a
4.2.4IEEE 802.15.4
4.3蓝牙技术
4.3.1蓝牙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4.3.2蓝牙技术介绍
4.3.3蓝牙标准文档构成
4.3.4蓝牙协议体系结构
4.3.5应用模型
4.3.6蓝牙应用
4.3.7微微网和散布式网络
4.3.8蓝牙规范的5层核心协议
4.3.9蓝牙标准1.0~5.0的技术历程
4.4ZigBee技术
4.4.1ZigBee的特点
4.4.2ZigBee标准体系
4.4.3ZigBee网络的结构
4.4.4ZigBee协议架构
4.4.5ZigBee网络节点类型
4.4.6ZigBee技术应用
4.5近场通信技术
4.5.1简介
4.5.2与其他个域网技术的区别
4.5.3应用实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无线城域网
5.1无线城域网概况
5.1.1无线城域网技术的形成
5.1.2WiMAX论坛
5.2IEEE 802.16协议体系
5.2.1概述
5.2.2标准化进程
5.2.3IEEE 802.16d协议及系统概述
5.3WiMAX与其他技术的竞争
5.3.1WiMAX技术与WiFi技术的竞争
5.3.2WiMAX技术与3G/4G/5G技术的竞争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无线广域网
6.1概述
6.23G/4G/5G技术
6.2.13G技术
6.2.24G技术
6.2.35G技术
6.3卫星通信系统
6.3.1卫星通信系统的概念
6.3.2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6.3.3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
6.3.4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成功案例
6.4IEEE 802.20技术
6.4.1技术特性
6.4.2IEEE 802.20与其他技术间的关系
6.4.3IEEE 802.20展望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移动Ad Hoc网络
7.1概述
7.1.1移动Ad Hoc网络产生的需求背景
7.1.2移动Ad Hoc网络发展简述
7.1.3移动Ad Hoc网络的定义
7.1.4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
7.1.5移动Ad Hoc网络中的问题
7.2移动Ad Hoc网络的MAC层
7.2.1Ad Hoc MAC协议分类
7.2.2竞争类MAC协议
7.2.3分配类协议
7.2.4混合类协议
7.3移动Ad Hoc网络的网络层
7.3.1Ad Hoc路由协议分类
7.3.2主动式路由协议
7.3.3按需路由协议
7.3.4混合路由协议
7.3.5多径路由技术
7.3.6多目标路由协议
7.3.7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7.4移动Ad Hoc网络的IP地址分配技术
7.5移动Ad Hoc网络的功率控制
7.5.1功率消耗源
7.5.2功率控制
7.5.3通用节能途径
7.6移动Ad Hoc网络的QoS问题
7.6.1服务质量参数
7.6.2移动Ad Hoc网络提供QoS支持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7.6.3折中原理
7.6.4处理方法
7.7移动Ad Hoc网络的安全问题
7.7.1移动Ad Hoc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7.7.2安全目标
7.8移动Ad Hoc网络的应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
8.1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8.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8.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8.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8.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
8.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8.7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
8.8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
8.9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
8.10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技术
8.1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管理
8.1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无线Mesh网络
9.1概述
9.1.1无线Mesh网络的起源
9.1.2移动Ad Hoc网络向无线Mesh网络的演进
9.1.3无线Mesh网络与其他无线网络的主要区别
9.1.4无线Mesh网络的主要优缺点
9.2无线Mesh网络的结构
9.2.1无线Mesh网络结构的分类
9.2.2IEEE 802标准簇对Mesh结构的支持
9.3无线Mesh网络MAC协议
9.3.1速率自适应多跳网MAC协议
9.3.2多信道Mesh网MAC协议
9.4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
9.4.1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9.4.2多射频链路质量源路由协议
9.4.3可预测的无线路由协议
9.4.4单收发器多信道路由协议
9.4.5高吞吐率路由协议
9.4.6射频感知路由协议
9.5无线Mesh网络的应用模式
9.5.1WISP模式
9.5.2因特网延伸模式
9.5.3行业应用模式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无线网络与物联网
10.1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变
10.2物联网技术概述
10.2.1物联网的概念
10.2.2技术架构
10.3物联网中的无线网络技术
10.3.1物联网感知层中的无线网络技术
10.3.2物联网网络层中的无线网络技术
10.4无线城市与物联网
10.4.1概念剖析
10.4.2发展模式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
11.1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演变
11.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1.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11.4移动互联网下的O2O模式
11.5“互联网+”
习题
参考文献
实训篇
第12章WLAN项目实践
12.1组建Ad Hoc模式无线局域网
12.2组建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局域网
12.3组建交换机直连AP无线办公网
12.4组建FIT AP +AC模式无线局域网
12.5组建WEP加密无线局域网络
12.6在无线局域网中实施WPA2 PSK认证+AES数据加密
12.7组建本地转发FIT AP无线局域网
12.8组建跨AP二层漫游无线局域网
12.9组建不同网段FAT AP桥接无线局域网
12.10在无线局域网实施AP负载均衡
12.11WiFi共享上网 |
第3章无线局域网
本章首先介绍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介绍IEEE 802.11的基本工作原理,侧重于媒体访问控制和一跳范围内的通信技术,使读者熟悉IEEE 802.11协议。 3.1概述 3.1.1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就是在局部区域内以无线(No Wire or Wireless)媒体或介质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所谓局部区域,就是距离受限的区域,显然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广域(Wide Area)而言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数据传输的范围不同(但覆盖范围界限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由此而引起网络设计和实现方面的一些区别。介于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之间的一种局部网络,称为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AN)。比局域网覆盖范围更小的局部网络称为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s,PAN)。因此,广义的无线局域网还包含无线城域网(WM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换句话说,无线网络可以粗略地分为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局域网两种。 广域网一般是指全国范围内或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通常信息速率不高。典型的无线广域网的例子就是GSM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城域网就是局限在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网络,覆盖半径在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如本地多点分配系统(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LMDS)、多信道多点分配系统(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MMDS)和IEEE 802.16无线城域网系统。WMAN可以提供较高速的传输速率。无线广域网和无线城域网通常采用大蜂窝(Megacell)或宏蜂窝(Macrocell)结构。无线广域网大都可以分成许多无线城域网子网。 WLAN是一种能在几十米到几千米范围内支持较高数据率(如2Mb/s以上)的无线网络,可以采用微蜂窝(Microcell)、微微蜂窝(Picocell)结构,也可以采用非蜂窝(如Ad Hoc)结构。目前,无线局域网领域的两个典型标准是IEEE 802.11系列标准和HiperLAN系列标准。 IEEE 802.11系列标准指由IEEE 802.11标准任务组提出的协议簇,它们是IEEE 802.11、IEEE 802.11a、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等。IEEE 802.11和IEEE 802.11b用于无线以太网(Wireless Ethernet),其工作频率大多在2.4GHz上,传输速度为: IEEE 802.11是1~2Mb/s; IEEE 802.11b的速率为5.5~11Mb/s,并兼容IEEE 802.11速率。IEEE 802.11a的工作频率为5~6GHz,它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技术使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4Mb/s。IEEE 802.11g工作在2.4GHz频率上,采用CCK、OFDM、PBCC(Packet 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分组二进制卷积码)调制,可提供54Mb/s的速率,并兼容IEEE 802.11b标准。 HiperLAN是欧洲ETSI开发的标准,包括HiperLAN1、HiperLAN2,设计为用于户内无线骨干网的HiperLink,以及设计为用于固定户外应用访问有线基础设施的HiperAccess等4种标准。HiperLAN1提供了一条实现高速无线局域网连接,减少无线技术复杂性的快捷途径,并采用了在GSM蜂窝网络和蜂窝数字分组数据网(CDPD)中广为人知,并广泛使用的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技术。最引人注目的HiperLAN2具有与IEEE 802.11a几乎完全相同的物理层和无线ATM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 WPAN是一种个人区域无线网,可以认为是WLAN的一个特例,其覆盖半径只有几米。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 语音通信网关、数据通信网关、信息电器互连与信息自动交换等。WPAN通常采用微微蜂窝(Picocell)或毫微微蜂窝(Femtocell)结构。目前,实现WPAN的技术主要有蓝牙(Blue Tooth,BT)、红外数据(IrDA)、家庭射频(Home RF)和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以及Zigbee等几种。 |
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