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 第2版 0239 李平兰 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共11章,前8章为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生长、微生物遗传与食品微生物的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食品微生物与免疫等内容:后3章介绍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等。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内容更为精练、图文并茂、篇幅适中,并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通过二维码形式对部分内容进行延伸。教材可作为食品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研究生和相关人员参考。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1.1.1 微生物
1.1.2 微生物的特点
1.1.3 微生物的基本类群
1.1.4 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1.2 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2.1 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2.2 微生物学和食品微生物学在我国的发展
1.3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3.1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3.2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1.4 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学展望
1.4.1 微生物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研究
1.4.2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1.4.3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研究
第2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2.1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2.1.1 细菌
2.1.2 放线菌
2.1.3 其他类型的原核微生物
2.2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2.2.1 真核微生物概述
2.2.2 酵母菌
2.2.3 霉菌
2.2.4 蕈菌
2.3 非细胞型生物
2.3.1 病毒
2.3.2 亚病毒
2.3.3 病毒与实践
2.4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2.4.1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概述
2.4.2 各大类微生物分类系统纲要
2.4.3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第3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3.1 微生物的营养物和营养类型
3.1.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3.1.2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3.1.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2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3.2.1 被动运输
3.2.2 主动运输
3.2.3 影响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
3.3 培养基
3.3.1 培养基的类型
3.3.2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3.3.3 培养基制备的一般过程
……
第4章 微生物的代谢
第5章 微生物生长
第6章 微生物遗传与食品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第7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8章 食品微生物与免疫
第9章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10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11章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附录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第1版于2011年出版,受到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并于2017年获得第三届林(农)类优秀教材二等奖,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规划教材立项时被确定为优势学科专业的核心课教材。随着近年来微生物学及其在食品生产和检测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逐步修订完善,有必要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新修订,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
第2版食品微生物学教程基本保持了第1版的编写宗旨、编写风格和特点,内容组织仍坚持“实用、适用”的原则,精练微生物学基础理论,注重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对每章内容都进行了逐句校正、修订或增减,语言更精练,章节结构更合理、紧凑,内容更全面。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1.在编排形式上,为了方便读者了解,各章根据内容需要,通过二维码的应用拓展知识内容,方便教学和自学阅读。
2.增加第8章“食品微生物与免疫”,使教材内容更为系统、完整。
3.优化原版教材的编排体系,使章节的结构和内容布局更为合理。具体修订有:将第2章“与食品有关的细菌”由原2.1.4调整为2.1.1.5,保证前后编排一致,并修改了G一细菌的鞭毛结构;第4章“微生物代谢”按照能量代谢的“产能代谢、耗能代谢”进行了调整;第5章补充了“5.3.9食品中的抗菌物质”;第6章删减了碱基对的置换、移码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介绍、准性生殖的主要过程、采土的基本要求、初筛和复筛等,使章节内容更精练,精减内容通过二维码拓展;第7章删减了“开菲尔粒的微生态学”,增加“食品腐败变质中的群体感应”;第9章“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各种混茵发酵产品的编排统一顺序为:菌种、生产工艺、微生物和生化变化,强调微生物的参与与变化,弱化工艺介绍,并且将“发酵乳制品”“发酵果蔬制品”合并为“细菌与乳酸发酵”,与其他各节名称统一;第10章“食品保藏理论与技术”内容的编排顺序按照“理论一方法一管理技术”调整,方便读者阅读,并补充卫生标准操作程序、IS022000标准简要介绍,使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更为完整;第11章“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根据目前国内外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情况,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做了较大的改动,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安全微生物学指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为便于师生的教与学,教材还增配了教学课件,以供参考。
4.对部分章的“目的要求”“思考题”进行了修订,使其更符合教材编写宗旨,且前后格式统一。
第2版教材共分11章,编写人员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李平兰编写;第2章由李丽杰、旭日花、张香美编写;第3章由旭日花编写;第4章由靳志强编写;第5章由刘国荣、李丽杰编写;第6章由梁志宏编写;第7章由靳志强编写;第8章由秦楠编写:第9章由高文庚编写;第10章由刘国荣、高文庚、李平兰编写;第11章由旭日花、张香美编写;附录部分由李丽杰整理完成。课件部分,第1-8章由陈晶瑜制作,第9-11章由高文庚制作。全书由李平兰统编、定稿。
教材修订过程中,承蒙中国林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大力支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微生物组博士研究生谭春明、武瑞赟等在编排和校阅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另外,教材修订还获得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经费中国农业大学教材建设项目(4561-00119101)的资助,得到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098-091704)、山西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FSKSC)支持。教材编写中参考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科研成果、学术著作及一些教材的插图,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作者编写水平和能力,书中难免存在不当或错漏之处,敬请广大师生、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