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徐真华教育文集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徐真华文章演讲等结集高校教育管理战略眼光实践探索广东人民出版社
¥ ×1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书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徐真华的文章、演讲等的结集,围绕徐真华多年以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心得展开,既有宏观思考,又有微观研究,深入探讨大学教育历史研究,为教育行业研究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
《徐真华教育文件》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编,全面收录徐真华在1993—2021年间发表的教育论著、讲话节录,以及媒体专访的报道,分为上篇“高教探索篇”和下篇“治校方略篇”两部分。本书反映了作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条件下的外语院校建设、高校扩招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专业转型、民办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等方面的学术成果,体现了一位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和实践探索,以及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编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8月7日,首任馆长侯过,副馆长胡希明、廖嗣兰。1994年,与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个牌子。1996年设立机关党组。2000年广东省政府机构改革,仍保留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
文史馆作为统战性、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馆初期,遵照党中央关于“敬老崇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宗旨,先后聘任了商衍鎏、冼玉清、冯钢百、彭光钦、秦咢生、朱庸斋等具有社会声望、年高德劭、学识渊博、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为文史馆馆员。充分发挥馆员的学识专长,组织馆员开展文史研究、书画创作和海外联谊活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推进我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教探索篇
市场经济条件下外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教改革的政策导向 ……………………………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教改革的价值指向 …………………………… (16)
现代教育思想与模式浅论 ……………………………………………… (20)
高等教育如何面向现代化 ……………………………………………… (24)
对外国语言学教学与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 (29)
高等教育改革应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 (33)
以教育制度创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 (38)
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 推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 …………………… (46)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研究 ……………………………………… (53)
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探索和实践 ………………………………… (60)
高校工作中的几个现象和问题 ………………………………………… (67)
关于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与使命 ……………………………………… (72)
中西文化比较漫谈 ……………………………………………………… (85)
学问与人生 ……………………………………………………………… (94)
现代大学的使命及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 ……………………………… (96)
科学研究与教师的发展………………………………………………… (107)
师德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灵魂…………………………………………… (116)
青年学生必须树立理想信念…………………………………………… (121)
大学教师的四重境界…………………………………………………… (126)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31)
治校方略篇
关于高校合并办学的几点思考………………………………………… (137)
谈谈学校当前的几个改革问题………………………………………… (143)
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考……………………………………… (150)
必须正视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 (154)
大学的指导思想、 办学理念、 定位及思路…………………………… (157)
广外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问题…………………………………… (164)
抢抓机遇 深化改革 推动学校工作上新台阶……………………… (166)
大学的目标管理及其核心问题………………………………………… (175)
学院目标管理的核心要义……………………………………………… (180)
大学的战略定位、 规划落实、 团队及环境建设……………………… (185)
大学的教学、 科研、 行政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90)
准确定位 凝练特色 努力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197)
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开创广外发展的新局面……………………… (202)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07)
高水平大学建设需要强化五大办学理念……………………………… (211)
贯彻落实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的重要意义
及主要任务………………………………………………………… (218)
大学的使命与高校干部领导力的提升………………………………… (224)
办好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因素……………………………………… (232)
民办高校如何追求更好的发展………………………………………… (237)
狠抓学科专业建设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244)
对建设应用型、 国际化、 高水平民办本科大学的几点思考………… (249)
南国商学院如何应对 “发展陷阱冶 ………………………………… (253)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57)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方法…………………………………………… (259)
强化办学特色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63)
如何增强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269)
聚焦发展主题 强化办学质量与特色………………………………… (275)
今天, 我们应该怎样管理大学………………………………………… (279)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管理中的几组关键词…………………………… (284)
高校管理中的 “现象学冶 批评 ……………………………………… (293)
聚焦发展目标 落实十大举措 切实推动学校提质量上水平……… (302)
强化学科专业建设 提升内涵质量…………………………………… (313)
学校管理的辩证法……………………………………………………… (321)
媒体视角篇
高就业率的背后: 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禇庆喜 刘 霄 (331)
无私奉献、 廉洁奉公的广东省师德标兵 …………………… 王则唐 (333)
徐真华: 办学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致 …………………… 于 滨 (338)
广外精心做好国际化大文章 ………………………………… 刘圣清 (342)
乘广州大学城东风 广东教育振翅高飞……………………………… (346)
广外要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 ……………………………… 林 洁 (350)
一位大学校长的改革观 ……………………………………… 程贤章 (355)
徐真华发表诗性 “离任感言冶 ……………………………… 孔晓明 (365)
火炬接力 我只是其中一棒 ……………………… 贺 静 薛雨桐 (367)
徐真华: 喜欢探讨人生的文学 ……………………………… 冷语晴 (37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徐真华谈大学建设: “双一流冶 大学
个个要不同 ……………………………………………… 罗桦琳 (376)
警惕大学建设 “科研 GDP冶 陷阱 …………………………… 刘晓蕙 (378)
附 录
剑胆琴心: 徐真华先生的岁月坚守 ………………………… 张向荣 (385)
徐真华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实践 ……………………… 高云坚 (392)
跋………………………………………………………………………… (405)
后 记…………………………………………………………………… (409)
《馆员文库》总序
文化艺术的传承是人类智慧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必要途径;是陶冶道德情操,抒发美好理想,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是一项益于今人,惠及后世的经久不衰的事业。
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记载历史,展现未来,静憩在书本之中,发力于现实之间,弘扬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对文化艺术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与利用,是国运昌隆、社会稳定的表现,是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借鉴的要务,是保存民族记忆、推动社会发展的大事。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以文化传承为核心,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己任,汇聚群贤编史修志,著书立说,文研艺创,齐心描绘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画卷,共同谱写文化发展的生动篇章,不断挖掘中华文化开拓创新、博采众长的精神内涵。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享有盛誉、造诣深厚,在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和研究成果,是独特艺术魅力与社会进步思想的完美结合,是文化艺术研究者对时代、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正是通过这些作品的表达和学术成果的积累,馆员将自己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传给后人,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延伸和发展。
为了使这笔珍贵的学术成果得以保存并充分发挥作用,让经典涵养道德,让智慧启迪人生,我们将馆员的文史、艺术等各类研究成果精华编纂成《馆员文库》,不定期地持续出版,以飨读者。《馆员文库》是人生哲理的文库:从不同角度反映馆员专家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与研究,蕴含着宝贵的人生经验,有利于我们冷静地观察和反思各种历史文化现象,从中获取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力量;《馆员文库》是文化基因的文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力求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民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增添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馆员文库》是道德标尺的文库: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让文化艺术成为价值标尺上最明晰深刻的衡量尺度和践行坐标。
在《馆员文库》付梓之际,我们期冀敬老崇文之风历久弥新,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薪火相传,文史阵地翰墨飘香。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序一
我应约为徐真华的著作写序言已经多次了,有法语的,有中文的。每次我都亲自动笔(后来是按键)。此次却是个另外。徐真华大概看我年事已高,且身体欠佳,不忍让我过于劳累,便令他的学生袁薇佳博士为我起个初稿,最后交由我改定。拳拳盛意,十分感人,只好欣然接纳。
羊城深秋,天高云淡,心清气朗。我忽闻自己的电子邮箱发出轻轻声响,打开一看,原来传来了容量不小的《徐真华教育文集》。在我成为他的导师后的近30年中,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收到他新鲜出炉的学术专著,我都为之感到欣慰。而这一本书,凝结着他20多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的思考和研究、实践和体会,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000年6月,徐真华接过我的“接力棒”,担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校长。当时首要面临的是20世纪80年代“全民经商”浪潮带来的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为了扼制二级单位的创收之风,解决无序办班的问题,他同当时的领导班子一起推动了“五项改革”,可以说在广东省甚至全国高校当中属于“先行一步”,改革面之广、关联度之高、力度之大在广外历史中均可称为首次。而这次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广外又推行了新一轮“五项改革”,实行学院目标管理,并审时度势进驻广州大学城,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逆势上扬,得到社会高度肯定,被媒体称为广东“四大名校”。
徐真华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退休后受上级党委的委派先后担任南国商学院督学、院长,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长等职务,这本文集所选编的文章是他在不同时期的讲话、评论和研究文章。虽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他那种不知疲倦的奋斗姿态,以及他作为教育者的理想和情怀。
在这本文集中,我看到一个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岁月沉淀和不懈钻研。对于广州外国语学院、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之后的定位,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条件下的外语院校建设,对于高校扩招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对于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专业转型,以及民办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等,徐真华一直保持着学者的敏锐触角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常常能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抓准发展突破口。有的文章和讲话即使放在今天,也能够引人深思,给人触动。
在这本文集中,我看到一个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战略眼光和实践探索。“治校方略篇”是“高教探索篇”的实践体现。广外从2001年开始每年定期召开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选定一个或两个主题,用1—2天的时间集中开展务虚或务实的研讨,而这一有效的做法在广外南国商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也得到很好地贯彻。读罢这一章,我感受到的是中国公办、民办外语院校这2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波澜壮阔,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到战略规划、改革创新和发展路径,一步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走出自身的特色,展现出敢于面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的淡定从容和拼搏进取。
在这本文集中,我看到一个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比较视角和人文情怀。徐真华曾先后赴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学校研修,也因为工作原因赴多国进行学术和教育交流,对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不断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他提出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价值判断,并对其内涵、路径和措施进行解读。用比较的视角来分析“中西方文化”,探讨何为“大学”?何为“教育国际化”?何为“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与使命”?正如他所说,“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他者,更多地思考未来,思考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存在,思考中国人在未来世界中的存在状况,或许真的只有站在未来的地平线上,才能把握好今天”。
在这本文集中,我看到一个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客观理性和哲学思辨。文集中的不少讲话体现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高校发展中的瓶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没有虚假繁荣、一团和气,有的是思想交锋和未雨绸缪。比如《高校管理中的“现象学”批评》《学校管理的辩证法》《越秀外国语学院管理中的几组关键词》等文章包含着徐真华数十年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独到见解和冷静思考。清醒与盲目、主动与被动、严谨与松散,领导与服务、团队与个人、行政与专业,“大学校”与“小组织”、“内政”与“外交”、行政有为与行政安全这些一一对应的关键词,其间的逻辑联系,其间所蕴含的管理智慧,都可以看出一个有责任感、有情怀的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用心和用情。
“媒体视角篇”的文章大多是“他者视角”,这些文章让我很感动,也很感慨。在广外56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幸成为将“广外精神”薪火相传的其中“一棒”,去完成广外的使命,去延续广外的光荣与梦想。这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从事教育管理与从事学术研究一样,只有把心真正放进去,才能得到师生和社会的认可,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角色与人生。正如徐真华在“离任感言”中引用泰戈尔诗句所说,“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可是鸟儿已经飞过”。
回望一行行的脚印,昨天还在耳畔轻语,在放慢的时间里,每个瞬间的你,连同足迹都闪烁着温度与光辉,是以为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任校长
亚洲辞书学会首任会长
黄建华
2021年11月
序二
徐真华是我熟识的老朋友,他是我国法语学界的优秀学者,著作《理性与非理性——20世纪法国文学主流》《法国文学导读——从中世纪到20世纪》《文学与哲学的双重品格——20世纪法国文学回顾》等,对我国高校的法语教学贡献颇深;他还是一位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深邃的高等教育思想和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的高校领导者。徐真华2000年以来担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的校长、书记10年之久,退休后,又主政民办高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徐真华在20余年的大学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取得了有口皆碑的办学成就。前段时间,徐真华的一众弟子,应许多老同事,特别是教育界老朋友的要求,把他的办学思想及其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方面的论述编辑成册,公开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
非常有幸能够在正式公开出版之前,第一时间读到《徐真华教育文集》。拜读徐真华的这部文集,让我有机会先人一步系统地了解了他独到而深邃的教育思想,以及这一教育思想不管是在公办高校广外,还是在民办高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越秀外院”)的成功实践。可以说,徐真华的教育思想,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实践检验而公认为适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
我认为,徐真华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强调在改革创新中谋求发展。
改革,是徐真华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主线。在广外,徐真华力主改革,“我们必须改革,不改革,我们就没有出路,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我们等待不起,我们没有时间等待,改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在越秀外院,徐真华同样强调前瞻的眼光和改革的力量。“中国的民办高校目前总体上还处在我国高等教育序列的低端运行,但这不应该是中国民办高校的常态。我们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要有刮骨疗伤的改革勇气,要拿出奋发有为的战略举措和勇立潮头、抢占未来的胸襟和气魄。唯有如此,民办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徐真华的改革思想,首先体现在对学校的治理体系进行大刀阔斧地匡正。2001年,徐真华在广外力推“五项改革”(即非学历教育办学管理模式改革;大学教学科研架构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其后在越秀外院推行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学科专业运行机制改革、薪酬体系改革,等等,都是徐真华“改革”思想的成功实践。这一系列改革,确保了广外和越秀外院的跨越式长足发展,并以此形成了“广外模式”“越秀经验”。
其次,体现在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上。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关注学校实际给予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往往忽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受到极大的钳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同质化严重。徐真华认为,决定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因素不仅是技能、专业知识,更是这个人的思想和思维能力。因此,他反对奉行工具主义的教学思想,反对把本科教育的目标定格在技能本位的教学观念。应用型本科大学应该倡导的不是工具本位,而是工匠精神,是对大学生精神与人格的塑造。为此,徐真华提出并在广外和越秀外院全面实践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他所倡导的“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学;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思考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思考;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做什么人,更要重视学生怎么做人”教育思想,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在新文科背景下,徐真华大力倡导外语专业教学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在重视外语教学工具特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外语教学的人文特性;在重视他者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根文化的学习;在重视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更加重视语言服务意识的培养;在重视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其二,崇尚学术本位,回归教育本真。
在我的印象中,每每谈到高校治理方面的话题,徐真华始终强调“教授就是大学”“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是人才共同体”等理念。可以说,这些闪耀着现代教育思想的理念已经深深地融会在徐真华的骨髓和血脉之中。他认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就是大学的生命线,大学要培养人才,要创造思想,要传承文明,要服务社会都要通过学术来进行。这是大学区别与其他社会机构、企业单位的本质所在。因为,教授是承袭传统、创造文化、传播知识、延续文明、弘扬道德、推动科学和技术进步的主体,教授是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主体,在大学中没有其他任何力量比教授们更能胜任这一神圣而崇高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授是大学精神的塑造者和弘扬者,教授就是大学。也正因为如此,在一所大学里,教授们的水平和境界决定着这所大学的水平和境界。
徐真华多次强调,大学教学要排除干扰,回归教育本真,亦即办学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发展规律,并在此框架下审视和明确大学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基地,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作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及创新思维的熔炉,应该崇尚自由的学术思想、理性的批判意识;应该追求兼收并蓄的学术胸怀、独立自主的治学态度;应该确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主导地位,使大学真正回归到传承知识、创新思想、弘扬文化、服务社会的本位,使教师真正回归书斋,回归立德树人和科学研究的正位。
其三,依法治校,培育现代大学文化。
在广外和越秀外院期间,徐真华十分注重大学文化建设,他对大学文化以及它的作用和意义有过独特的论述。在他看来,大学文化本质上是形而上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时时处处浮动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润着大学师生的心性。大学文化凝聚着一所大学的精神,营造着一种特殊的氛围,决定着这个大学老师们的工作姿态、研究姿态、教书育人姿态,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它涵养着每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格,这就是大学文化。它的养成与生长需要党的基层组织的引领,需要学校老师在教学、科研领域润物无声的好榜样,需要管理层全心全意的服务与付出,需要课程思政的扶正,以及校园文化各种载体的支撑。
对于作为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文化建设,徐真华尤其费了些功夫。在任10年,广外共修订或制定了约300个规章制度,他执着地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制度轨道,其中包括出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校章程(试行)》,使广外成为广东省第一所颁布学校章程的普通高校。在越秀外院,徐真华也十分重视制度文化建设,把它作为构建现代民办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为此,在2015年和2020年,他两次组织修订越秀外院的规章制度,每次达260余项,形成了2015版和2020版《越秀体系·管理制度》。徐真华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倡导与推动,使广外和越秀外院两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在制度层面顺利运行,从而规避了许多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作为学校“一把手”,徐真华始终对权力心怀敬畏之情,主动分权,主动构筑行政防火墙。他认为,民办大学必须坚持规范治校。“规范”的内涵就是自觉地按高等教育规律办学,按学术规范治校,按规章制度办事。徐真华曾不止一次痛批大学的一些不良现象:“大学不是官场,不是商场,更不是‘江湖’,失去了规范意识,失去了敬畏之心,治校办学就可能落得‘一地鸡毛’。”在这种制度文化下,广外和越秀外院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格和氛围,大家普遍觉得,这个地方没有“官气”,是个风清气正做学问的好地方,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徐真华从教近50年,担任高校主要领导岗位20余年,他爱教育、懂教育,所以他对办高等教育有很多真知灼见,是名副其实的新时代教育家。入选本书的很多论述,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既讲道理、又有实践,有的放矢、不尚空论,读来亲切感人、受益良多。我觉得,这些不仅是徐真华个人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的记录,更为重要的是它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徐真华以改革、创新、学术为主线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办学实践,对于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
杨学义
2021年11月18日
序三
风雨兼程,岁月匆匆。在万物收藏的时节,我收到了《徐真华教育文集》,顿时百感交集。忆往昔,我与徐真华相识几十年,我们经常探讨切磋,无论在法语学术界的协同合作,还是在执掌外国语学院时的互动交流,我一直都非常钦佩他、敬重他,为此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徐真华教授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原党委书记、校长,广东省十大师德先进标兵,第二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越秀外院”)校长。他在语言学研究和法国文学研究方面建树颇多,成果丰硕,是全国法语界的重要人物,200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他既是一位优秀的法语专家,更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大学领导。徐真华执掌广外校政10年,带领学校在改革浪潮中前行,为广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学养与人品对全校师生起着模范感召作用,其治学精神和治校理念为广外的灵魂,成为广外代代相传的魅力,是一位颇具胆识和勇气的教育改革家。
20世纪60年代末,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政府上山下乡的号召,奔赴苏北农村参加劳动和建设,徐真华就是其中一位插队知青。4年的知青生活造就了他敦厚淳朴的秉性、坚韧不懈的品质以及敢作敢为的气魄。1975年,他从广外前身广州外国语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从事法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任西语系副系主任。1995年,广外合并组建后,他成为首任教务处处长,主抓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办学后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并先后担任广外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徐真华从广外学子到广外书记、校长,与我求学谋事业的经历非常相似,我们与各自的母校相伴了40多年,也见证着母校的变化与发展。
世纪之交,国家实施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政策,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徐真华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担任广外的校长。他继承广外励精图治、迎难而上的传统,发扬广外“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精神,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己任,弘扬理性的批判精神,秉持兼容的学者胸怀,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治理方略和高校管理实践经验,为广东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徐真华是一位教育实践家。无论是担任广外校长的10年,还是执掌越秀外院的8年,他推行一系列改革实践,适应历史潮流,建立健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构建起适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治理体系,无论是提出“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还是确立“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理想和“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伟大使命”,他都能审时度势,勇立潮头,以赤子之心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徐真华校长领衔的广外领导班子于岭南之地、白云山下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在至善的理性批判和创新精神指引下,把广外建设成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他领衔的越秀外院领导班子于稽山之麓、镜水之滨抢抓机遇,奋力向前,实践“重改革、重人才、重特色、重学生、重实践、重比较优势”这一条主线,把越秀外院建设成为一所中国优秀的民办高校,办学实力在全国民办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
徐真华是一位教育改革家。我和徐真华一样,与母校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因为我们看着学校的每一个变化、每一次改革、每一步跨越,心里就浮现出学校改革发展中所经历的“阵痛”,以及“阵痛”之后带来的成功。2008年6月,《光明日报》以《一位大学校长的改革观》为题对他的改革理念和改革实践进行了报道,生动描绘了他在广外面对扩招、外部竞争、学科建设、内部体制阻滞和建立现代大学运作机制的压力时,如何在改革中寻找出路的历程。徐真华在广外推行了教学科研架构调整、人事制度改革、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这五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广外初步形成“专业教学和外语教学融合,培养国际通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特色。除此,在2005年,他又启动了新一轮的五项改革,核心是校院领导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校、院两级的管理权限。这两次深入而持续的改革,真正彰显了徐真华的管理科学和治校理念,也真正践行了徐真华“跳出广外看广外”的至理名言,为广外开辟出了广阔而崭新的发展格局。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曾经的校领导,我感同身受,也有许多感慨,这些改革创举必定让大学“阵痛”,但也只有这些历程才能换来大学的新发展。
正所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不会忘记历任改革者的艰辛和付出,也不会忘记大学改革浪潮中一起经历的人和事。《徐真华教育文集》编撰组认真搜集与整理徐真华的有关资料,全面收录徐真华在1993—2021年间发表的教育论著、讲话节录,以及媒体专访的报道,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徐真华教育文集》凝结了徐真华教授20多年来在高等教育管理与实践中的治理思路,全面展现了他在广外、南国商学院、越秀外院执掌管理期间倾注的教育情怀和心血。无论是对广外继续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还是对越秀外院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该文集的出版有其超越时代的现实价值,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改革发展、管理创新及如何融入世界高等教育潮流具有重要意义。
是为序。
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校长
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法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曹德明
2021年11月
序四
当今中国,“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曾经搅动一池春水的高等教育改革,抑或是至今仍余波荡漾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谈不完的教育、聊不完的话题之下,以“时代语境”为显性标志的教育研究方兴未艾、风生水起,其中内蕴的现代性宏旨与文化逻辑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深刻表明了教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始终保持的一致步调与坚定的前进方向。
《徐真华教育文集》强烈地呼应了教育对于思想原创性的期待,在呼唤教育思想嬗变与教育制度转型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不断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现实但关涉根本的教育问题,围绕这些重要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富有创造性与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徐真华教育文集》中有着独特的设计,体现了作者力图通过若干意味深长的案例,达到贯穿理论实践,沟通思想建制的初衷,进而将“教育研究”从复杂烦琐的学科规训中解放出来,走向实践与创新,步入人文与应用的广阔天地。
文集的作者徐真华教授,是我的挚友,更是中国法语界的骄傲,我们相识已经30余年。他在法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长期孜孜以求,耕耘不辍,成就斐然,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更让我敬佩的是,除了卓越学术成就之外,徐真华教授在教育思想与教育管理领域树立了一个榜样:他执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印10余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大学治理及学术制度建立、教师立德树人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等诸多方面,具有深刻认知与深切体验,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实践创新,终于形成了一套堪称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依据其文稿收录汇编而成的《徐真华教育文集》是他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集中展现了徐真华治校、劝学的理念与心得,既有宏观的教育思想探索,又有微观的实践路径探究,更有其教育思想形成背后不可忽略、熠熠生辉的“人文情怀”与“全球视野”。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教育理论研究至关重要,这一点,教育学家或教育史家从来都给予充分肯定。但有关“教育”问题的探讨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也应该包含现实关怀,需要纳入更为广阔的论述空间。徐真华对于教育管理与改革之道有着异常敏锐的洞察力,其深知相对于体制变革的艰难,局部实践与操作层面的改造尤显迫切。超越传统的理论话语,基于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建立于实践基础之上的教育探索,往往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徐真华在其教育文集中对“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现实问题的关注颇为引人注目,其探究主要围绕学生与教师两大教育教学主体,在实践与操作层面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譬如,他提出“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教育使命;构建“立足平凡、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路径;倡导“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双高、两强”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三个转变”的教育指导思想,即“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思考什么,更要重视学生怎么思考;不仅要重视学生做什么人,更要重视学生怎么做人”。这一系列深接地气、便于操作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最终被引向深入的是关于教育主体性的讨论,背后呈现的则是徐真华教育思想论述中时与势的关捩、道与术的融合以及知与行的统一,表现了教育论题本身的“进行时”与“开放性”,而对于徐真华来说,跳出传统理论的已有窠臼,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恰恰从另一个侧面预示了创造力的空前释放。
作为教育的探路者,“发出真的声音”,一直是徐真华不懈的追求,也是他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与丰富,这种“真”的声音是对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演进规律及内在逻辑的强调与揭示,它与时代同步,且与思想同在,希望我们一起来聆听,在“真”的声音中思索教育的“真谛”。
是为序。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许钧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