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陶瓷组装及连接技术 陶瓷纳米线的合成 性能 组装及应用 陶瓷膜的致密化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 97871115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 出版时间:2016.6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出版时间:2016.6
    • ISBN:9780887793512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  陶瓷组装及连接技术
    作者:  (美)米苏佳·辛格(Mrityunjay Singh)[等]主编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版次:  1
    ISBN:  9787111532194
    市场价:  189.0
    目录

    目录
    译丛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跨尺度陶瓷组装:技术、挑战与机遇
    11引言
    12技术系统中的组装问题
    121微电子和纳米电子
    122能源
    123航空和地面运输
    13跨领域和跨尺度组装
    131宏观组装的科学与技术
    132发电装置和器件制造中的组装问题
    133纳米尺度和生物系统的组装问题
    第2章陶瓷组装部件的钎焊技术
    21简介
    22润湿性、残余应力和接头可靠性
    23接头设计
    2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
    241Si3N4TiN(质量分数为30%)的连接
    242SiC纤维增强硅硼酸盐玻璃的连接
    243莫来石莫来石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
    25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3章核工业中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及组装
    31简介
    32热核聚变实验堆
    32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连接在ITER上的应用
    322为什么ITER中使用C/C复合材料
    323ITER中C/C复合材料连接的设计问题
    324ITER中C/C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
    325C/CCu接头的力学性能测试
    326无损检测
    327ITER中C/CCu界面热冲击和高热流测试
    328欧洲联合核聚变反应堆
    329JET中C/C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和设计问题
    3210总结
    33ITER以外的聚变反应堆
    331为什么选择SiC/SiC复合材料
    332SiC/SiC复合材料的连接材料和连接技术
    333连接的SiC/SiC材料特性
    34CMCs在裂变反应堆中的应用
    35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网络资源
    第4章大气中钎焊:陶瓷陶瓷和陶瓷金属连接的新方法
    41简介
    42陶瓷钎焊的方法
    43空气钎焊的概念
    44空气钎焊钎料的设计:AgCuO体系
    441相平衡
    442基体的润湿
    443接头强度
    444的空气钎焊条件
    45AgCuO体系的成分改良
    451使用金属Pd和Al进行合金化
    452使用金属氧化物TiO2进行合金化
    453添加难熔颗粒
    46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碳化硅陶瓷的扩散连接——复杂陶瓷构件的关键制造技术
    51简介
    52实验
    53结果与讨论
    54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6章C/C复合材料金属热管理系统的组装技术
    61简介
    62用于热管理的材料
    63C/C复合材料
    64碳和C/C复合材料与金属的组装
    641润湿性
    642钎焊
    65接头完整性、微观组织和组成
    66CC复合材料/金属接头力学性能
    661接头强度和断口组织
    662显微硬度
    67热和热机械方面的讨论
    671热膨胀失配及残余应力
    672钎焊接头导热性
    68总结和未来前景
    参考文献
    第7章连接和组装过程中碳金属体系间的相互作用
    71简介
    72与碳不反应的金属在石墨和金刚石表面的润湿
    73第Ⅷ族金属在石墨上的润湿
    74与碳接触的碳化物形成金属
    75与碳不反应的熔体中添加碳化物形成金属后在石墨上的润湿
    76熔体润湿固相时热力学和界面活性的相互关系
    77含有反应和非反应金属添加剂的Ⅷ族金属熔体在石墨上的润湿性
    78相图、硬化后界面结构和润湿等温线类型的关系
    79高压环境对金属熔体在石墨和金刚石上润湿的影响
    710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陶瓷电路中铁氧体及功率电感器件的组装
    81简介
    82器件物理
    83铁氧体的合成
    84电磁特性
    85嵌入式功率电感器
    86多层陶瓷变压器
    87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9章氧化物热电发电装置
    91简介
    92热电发电
    93氧化物热电材料
    931P型氧化物
    932N型氧化物
    94器件工艺学
    941P型块体材料
    942N型块体材料
    95模块
    951实验过程
    952结果与讨论
    96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其他电化学发电装置的组装技术
    101简介
    102电化学反应器的基础
    1021电化学活性
    1022纳米结构控制对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1023SOFC发展中电化学反应的控制及其应用
    1024电极支撑的薄膜电解质的结构控制
    103SOFC及其相关研究与发展
    104微型SOFC的发展
    1041研究背景
    1042微管状电池的制造
    1043小型高性能微燃料电池束的发展
    1044低温SOFC的发展和紧凑型模块的制造
    10453D控制的微SOFC的发展:蜂窝状电化学反应器
    105电化学DENOx反应器及清洁汽车技术的其他应用
    1051高性能电化学反应器的发展
    1052用于NOx/PM同时净化的电化学反应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章传感器组装技术
    111简介
    112微型点胶工艺
    1121喷墨和点胶器
    11223D直写技术的适用性
    1123陶瓷浆料的流变特性
    1124浆料的流变性能
    1125沉积速率的监控
    113装备制造
    1131电炉型微型装置
    1132微型二氧化锡气敏元件
    1133采用喷注器的TE气体传感器元件
    1134陶瓷触媒的沉积
    114传感器性能
    1141触媒的尺寸和厚度
    1142陶瓷触媒的稳定长效性
    1143热电器件触媒
    115总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功能复合材料和纳米光子及光电子器件的芯片集成
    121单片集成电路
    1211对接接头生长
    1212选区生长
    1213偏移量子阱
    1214量子阱混合
    1215多步增长单片集成电路
    1216表面钝化和整平
    1217通孔和沟道金属互连
    122纳米加工技术
    1221光刻
    1222扫描电子束光刻技术
    1223SPL
    1224连续图形结构表面
    1225并行表面图形化
    1226边缘光刻
    1227软光刻技术
    123一般的自组装技术
    1231模板化的自组装
    1232化学辅助的组装
    1233干燥媒介(蒸发诱导)自组装
    1234磁、光或电导向的自组装
    1235分界面的自组装
    1236择形自组装
    124SAMs
    1241SAMs基质类型
    1242从气体和液体装配的机制
    1243制备SAMs
    1244SAMs在现有纳米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125纳米晶体的组装
    1251外延生长自组织固态量子点
    1252胶体量子点的自组装
    1253聚合物控制纳米颗粒分布(根据聚合状态)
    1254自组装形成的单分散纳米晶体的二维和三维序列
    1255在自组装样品上吸附半导体纳米晶体的选择性
    1256Au纳米晶体/DNA结合物
    1257采用溶胶凝胶包容复合疏水性二氧化硅纳米球
    1258多尺度自组装形成的分层冷光样品
    1259带有有机和无机组件的混合纳米复合材料的优点
    126用直流电场形成纳米棒阵列
    1261纳米棒阵列
    1262电场中垂直导向超晶格纳米棒组装
    127使用DEP和光电镊子(OETS)组装纳米结构
    1271DEP
    1272OET
    128纳米切割:制备纳米结构阵列的新方法
    1281纳米切割技术
    1282使用图形化的基板制造复杂的纳米结构
    参考文献
    第13章化学气相沉积多功能复合热障涂层
    131简介
    132TBC过程
    133常规CVD法高速制造涂层
    134激光CVD法高速制造涂层
    135总结
    参考文献
    第14章金属互连界面的物理演变及可靠性
    141简介
    142互边失效概述
    1421腐蚀
    1422晶须形成
    1423小丘形成
    1424应力诱生空洞
    1425电迁移
    143电迁移物理变化
    1431尺寸效应下金属电阻率的增加
    1432阻挡层尺寸
    1433扩散通道扩展的影响
    1434驱动力的演变
    1435电迁移失效统计学
    144钎焊接头失效的物理变化
    145总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可调微波器件中钛酸锶钡薄膜的集成
    151简介
    152基于可调谐微波应用的BST器件制造工艺
    153BST:结构和性能
    1531晶体结构
    1532相变
    1533极化
    1534极化与频率
    1535电场对铁电材料的影响
    1536微观结构和点缺陷化学
    154BST二极管技术
    155BST薄膜的沉积技术
    1551CSD
    1552PLD
    1553RF磁控溅射
    1554MOCVD
    156性能对BST薄膜的影响
    157内扩散解决方法:纳米金刚石/Pt/BST结构
    158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6章气溶胶沉积(AD)技术及其在微型器件组装中的应用
    161简介
    162AD法
    163室温冲击固化
    1631室温下陶瓷颗粒的固化
    1632AD过程中冲击颗粒速度和局部温度的升高
    1633AD过程陶瓷膜的致密化机制
    1634运载气体的影响
    164沉积特性和膜的图形化
    1641沉积率和原料粉末特性的影响
    1642陶瓷层的图形化特性
    165其他类似方法及与AD法的对比
    1651基于固态颗粒碰撞的涂层工艺
    1652AD法与其他方法的对比
    1653AD膜的电性能
    166设备应用
    1661用于抗等离子腐蚀工件的氧化钇AD膜
    1662压电器件中的应用
    1663高频装置中的应用
    1664光学设备中的应用
    167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7章纳米组装方法:图案、定位及自组装
    171简介
    172陶瓷的纳米组装(NI)
    1721金属氧化物图案的SAM预处理
    1722非晶TiO2薄膜的LPP
    1723采用种晶层的锐钛矿型TiO2薄膜LPP
    1724采用选点消除法的锐钛矿型TiO2薄膜LPP
    1725采用钯催化剂的磁性颗粒薄膜的LPP
    1726晶体ZnO的LPP和形态控制
    1727氧化钇的LPP:Eu薄膜
    1728总结
    173颗粒的纳米组装
    1731液体中胶体晶体的图案化
    1732胶体晶体和二维阵列的干法图案化
    1733胶体晶体的图案化以及双溶液法球面组装
    174总结
    参考文献
    第18章新型器件及电路中纳米线组装:进展与挑战
    181简介
    182一维纳米级建造模块:合成和生长机制
    1821合成方法
    1822生长机制
    1823一维半导体材料
    183结构性能表征以及二者的关系
    1831对一维结构的研究
    1832依赖于尺寸及形状的物理性质
    184纳米器件结构的开发
    1841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制备
    1842纳米线元件集成为复杂的纳米器件结构
    185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9章纳米结构设计中类金刚石的组装(类金刚石薄膜的微纳制造)
    191微纳机械器件基础
    192DLC的性能和准备
    1921DLC薄膜:制备
    1922DLC薄膜:材料性能
    193DLC机械设备:制造和性能
    1931图案化生长提拉制备DLC微机械设备
    1932通过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制备DLC微纳机械设备
    1933FIB辅助CVD法制备DLC纳米结构
    194DLC微纳结构发展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第20章一维陶瓷纳米线的合成、性能、组装及应用
    201简介
    202垂直取向陶瓷纳米结构合成方法
    2021无模板辅助合成法
    2022模板辅助法
    2031D纳米结构的特性
    2031NCs
    2032纳米微粒和纳米线的维度效应
    20331D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20341D纳米结构的机械特性
    204纳米线的综合应用与设备组装
    2041FET
    2042光电器件
    2043传感器
    2044纳米发电机
    2045太阳电池
    2046燃料电池
    参考文献
    第21章基于薄膜技术的纳米组装技术
    211简介
    212纳米结构的自发有序化
    213应用模板法与筛选法的自组织过程
    2131VLS生长
    2132图案化技术
    2133光刻和电子束刻蚀
    2134纳米光刻技术
    2135纳米线电子学
    214总结
    参考文献
    第22章纳米线规模化集成的发展及挑战
    221简介
    222纳米线制造
    223纳米线的排列和定位
    2231微流体通道组装
    2232电泳组装
    2233朗缪尔布罗杰特组装
    224纳米线的互连
    2241纳米线连接方法
    2242常用方法连接纳米线的性能
    225桥接纳米线
    2251两垂直平面间的纳米桥接
    2252两水平面间的纳米柱廊
    2253桥接纳米线的力学性能
    2254桥接纳米线的接触性能
    226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23章微电子电气互联、电子封装、系统集成中喷墨打印技术及纳米材料的
    应用
    231简介
    232印刷电子与喷墨印刷技术
    2321印刷电子
    2322喷墨印刷技术
    233纳米颗粒及其在喷墨印刷技术中的应用
    2331简介
    2332纳米颗粒在喷墨打印技术中的应用
    2333纳米颗粒油墨的喷墨印刷要求
    2334喷墨印刷油墨的未来发展趋势
    234喷墨印刷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
    2341电子产品的喷墨印刷技术
    2342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2343喷墨印刷技术面临的挑战
    2344电子产品生产中的激光烧结与对流炉烧结
    235可印刷电子技术的环境因素
    2351简介
    2352喷墨印刷面临的环境问题
    2353喷墨印刷的环保优势
    2354从环保的角度选择材料
    2355喷墨打印的总体环境效率
    236总结
    参考文献
    第24章人工器官的生物组装
    241简介
    242骨骼的组织
    243用于人工关节的陶瓷
    244用于骨骼替代物的陶瓷
    245生物活性陶瓷与活体骨骼的生物组装
    2451人工材料形成磷灰石的要求
    2452磷灰石形核的有效官能团
    2453生物活性金属
    2454生物活性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
    2455生物活性无机有机复合装置
    2456生物活性水泥
    246总结
    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本书从宏观到纳米尺度介绍了陶瓷组装及连接技术。不仅全面地介绍了陶瓷组装及连接结构、界面、应力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连接原则,而且从航空航天、核能和热电能源、微机电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芯片组件以及纳米生物等不同领域,对于目前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陶瓷组装及连接技术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介绍了陶瓷组装及连接的前沿技术,具有性。本书是目前面、系统的介绍陶瓷组装、连接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著作,内容丰富实用。本书可作为陶瓷工程技术人员与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和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在线试读
    媒体评论

    1)本书由美国陶瓷学会组织编写,作者均为陶瓷组装及连接技术领域的专家。2)本书涵盖了陶瓷组装及连接的*工程设计数据、案例及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可以满足相关工程技术与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3)本书揭示了陶瓷组装与连接从宏观至微观多尺度的关键技术问题。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