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制造 周景文 合成生物学策略 合成生物学方法生产目标产物关键技术优势 植物天然产物研
  •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 作者: 周景文等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周景文等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2206317220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名称: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制造 

    营销书名:

    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微生物生产黄酮类化合物 

    作者:

    周景文、陈坚、吴俊俊 等 著 

    定价:

    128.00 

    ISBN:

    978-7-122-39920-5 

    关键字:

    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生物学制造;合成生物学;制造 

    重量:

    679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 

    出版时间:

    2022年02月 

    版次:

    页码:

    304 

    印次:

    1.本书所阐述的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未知基因挖掘及合成代谢途径构建、合成途径调控原理及应用、高效分泌系统的研发等章节,对利用合成生物学策略改造微生物生产更为复杂的目标化合物,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及解决方法。
    2.本书以多年项目实际实施中的原创理论和经验为主要阐述点,对于相关专业从事者,无论是初窥门径者亦或是具有丰富研发经验的研究人员,均具有较好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3. 本书内容注重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理论与方法的普适性,体现前沿性和创新性。

    作为一部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合成生物学制造的专著,本书结合作者团队在执行国家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研究实例(博硕士论文),针对微生物法合成黄酮类天然产物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从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代谢途径发掘及构建、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调控原理及应用、代谢网络调控新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合成生物学方法生产目标产物的关键技术优势。本书内容注重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理论与方法的普适性,体现前沿性和创新性。
    本书不仅可以为从事植物天然产物研究的读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从事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生产其他产物的读者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发酵工程、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酶技术、食品生物技术。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获得教育部第二届青年教师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021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一章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001
    1.1 黄酮类化合物 004
    1.1.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特性 004
    1.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 004
    1.1.3 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及市场 007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产技术 010
    1.2.1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法生产技术 010
    1.2.2 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法合成技术 014
    1.2.3 酶催化生物合成黄酮苷 018
    1.2.4 黄酮类化合物的微生物法生产技术 022

    第二章 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途径的挖掘与构建 029
    2.1 概述 029
    2.1.1 黄酮平台化合物柚皮素和生松素的合成代谢途径 029
    2.1.2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修饰途径 030
    2.2 组学技术驱动的水飞蓟宾原生合成途径的解析 032
    2.2.1 不同植物组织水飞蓟宾及其前体含量差异性分析 034
    2.2.2 水飞蓟宾合成过程的转录组学分析差异基因 036
    2.2.3 体外仿生研究及水飞蓟宾全合成途径的解析 041
    2.3 黄酮类骨架物质合成途径的异位重构 047
    2.3.1 基于定点突变技术的途径基因挖掘 048
    2.3.2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途径基因挖掘 049
    2.3.3 基于四质粒共表达体系的合成途径构建与产物分析鉴定 049
    2.4 大肠杆菌生产黄酮类物质圣草酚的研究进展 051
    2.4.1 大肠杆菌以L- 酪氨酸为底物生产圣草酚的机理 051
    2.4.2 大肠杆菌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圣草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052
    2.5 代谢工程技术强化大肠杆菌胞内丙二酰辅酶A 的研究进展 053
    2.5.1 丙二酰辅酶A 在圣草酚合成中的重要性 053
    2.5.2 代谢工程技术强化大肠杆菌胞内丙二酰辅酶A 的研究现状 053
    2.5.3 代谢工程技术强化丙二酰辅酶A 的积累 054
    2.5.4 可溶性表达黄酮3' - 羟化酶(F3' H)融合蛋白及平衡相应基因表达 057
    2.5.5 重组菌的发酵条件优化与控制 061
    2.5.6 优化条件下圣草酚产量与辅酶A 含量 064
    2.5.7 基于高效黄酮3' - 羟化酶鉴定的黄杉素合成途径的挖掘 066
    2.5.8 SmF3H 的序列分析 067
    2.5.9 SmF3H 的功能鉴定 069
    2.5.10 基于启动子优化SmF3H 表达水平 069
    2.5.11 在5L 发酵罐水平进行黄杉素发酵优化 070
    2.6 黄杉素从头合成途径的构建与优化 072
    2.6.1 黄杉素及其微生物法合成 072
    2.6.2 微生物法合成黄杉素的现状与趋势 072
    2.6.3 微生物法高效合成黄杉素意义 078
    2.6.4 黄杉素从头合成途径在解脂亚洛酵母中的重构 079
    2.6.5 黄杉素合成途径限速步骤分析与模块化优化 082
    2.6.6 通过强化前体代谢流提高黄杉素合成效率 084
    2.6.7 发酵条件优化 086
    2.7 小结 087

    第三章 黄酮类化合物从头合成代谢途径的构建 089
    3.1 基于高效酶级联转化体系的松柏醇全合成途径的构建 089
    3.1.1 过氧化氢对香草醇氧化酶的抑制及松柏醇的过度氧化作用 090
    3.1.2 过氧化氢酶的表达与分析 092
    3.1.3 强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松柏醇酶级联转化体系分析 093
    3.1.4 体系条件优化及3L 发酵罐发酵 093
    3.2 高效水飞蓟宾体外合成新途径构建 096
    3.2.1 过氧化物酶的选择及其催化水飞蓟宾合成的功能分析 097
    3.2.2 酶级联的设计与构建 100
    3.2.3 血红素合成过程的强化 102
    3.2.4 体外反应条件优化 102
    3.3 基于限速分析的柚皮素从头合成途径的构建 106
    3.3.1 柚皮素从头合成菌株的构建 107
    3.3.2 莽草酸途径对柚皮素积累的影响 109
    3.3.3 外源基因表达强度对柚皮素积累的影响 110
    3.3.4 发酵罐水平优化柚皮素积累 110
    3.4 益生酵母的对香豆酸合成途径的构建 111
    3.4.1 对香豆酸及其衍生物 111
    3.4.2 对香豆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 113
    3.4.3 酿酒酵母合成天然产物 119
    3.4.4 产对香豆酸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 122
    3.4.5 酿酒酵母生产对香豆酸合成途径的优化 126
    3.4.6 酿酒酵母生产对香豆酸的发酵优化 131
    3.5 基于酵母整合包的黄杉素从头合成途径构建 135
    3.5.1 构建Ty 表达包 137
    3.5.2 Ty 表达包的整合能力验证 138
    3.5.3 单位点Ty 整合菌株生产能力的鉴定 140
    3.5.4 丙二酰辅酶A 途径对柚皮素和黄杉素积累的影响 141
    3.5.5 三位点Ty 整合菌株从头合成黄杉素的能力 142
    3.5.6 在5L 发酵罐中从头合成黄杉素 144
    3.6 小结 144

    第四章 黄酮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理性调控策略 147
    4.1 概述 147
    4.1.1 微生物代谢途径的传统调控方法 147
    4.1.2 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精细调控策略 148
    4.2 基于模块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上调策略 148
    4.2.1 黄酮骨架物质总合成途径的模块划分 148
    4.2.2 黄酮骨架物质总合成途径的瓶颈步骤分析 149
    4.2.3 特异模块的精细划分改造瓶颈步骤 150
    4.2.4 模块化的单独优化 151
    4.2.5 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黄酮骨架物质途径的整合 152
    4.3 基于内源启动子的基因上调策略 154
    4.3.1 启动子-5' - 非转录区域(PUTR)文库筛选与准备 154
    4.3.2 PUTR 转录特性研究 157
    4.3.3 细胞生长不同时期PUTR 蛋白质表达特性研究 158
    4.3.4 相同PUTR 荧光蛋白表达与mRNA 转录水平对比 159
    4.3.5 启动子工程构建高强度PUTR 161
    4.3.6 工程化PUTR 普适性研究 163
    4.4 基于反义RNA 的脂肪酸代谢途径关键基因下调策略 164
    4.4.1 起始反义RNA 表达系统的构建 165
    4.4.2 反义RNA 不同结合区域对抑制效率的影响 166
    4.4.3 反义RNA 系统对于胞内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168
    4.4.4 反义RNA 系统协同抑制fabB 和fabF 基因 168
    4.4.5 反义RNA 系统对胞内丙二酰辅酶A 浓度的影响 170
    4.4.6 反义RNA 系统对柚皮素产量的影响 171
    4.4.7 反义RNA 系统对生松素产量的影响 172
    4.5 基于CRISPR/dCas9 的中心代谢途径关键基因下调策略 174
    4.5.1 CRISPR 干扰系统的构建 176
    4.5.2 利用CRISPR 干扰系统鉴定出与丙二酰辅酶A 合成相关的基因 177
    4.5.3 菌体生长和丙二酰辅酶A 合成的协调 178
    4.5.4 单个基因抑制对于柚皮素产量的影响 181
    4.5.5 多个基因抑制对于柚皮素产量的影响 182
    4.5.6 单个或多个基因抑制对于生松素产量的影响 182
    4.6 小结 184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合成过程的半理性调控策略 187
    5.1 概述 187
    5.1.1 黄酮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高效检测方法 187
    5.1.2 微生物高效积累目标产物的高通量筛选策略 187
    5.2 定向改造技术驱动的高效对香豆酸合成菌株的构建 188
    5.2.1 对香豆酸简介 188
    5.2.2 酪氨酸解氨酶的研究进展 189
    5.2.3 定向进化方法概述 191
    5.2.4 酪氨酸解氨酶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 192
    5.2.5 随机突变改造酪氨酸解氨酶 197
    5.2.6 突变位点的单一及叠加突变与分析 201
    5.3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的半理性筛选策略 205
    5.3.1 柚皮素、对香豆酸和L- 酪氨酸的紫外- 可见光光波谱学特性 206
    5.3.2 柚皮素、对香豆酸和L- 酪氨酸的荧光光谱学特性 206
    5.3.3 柚皮素检测条件优化 208
    5.3.4 中间产物干扰性验证 209
    5.3.5 TtgR 对柚皮素浓度响应特性研究 210
    5.3.6 基于TtgR 的超高通量筛选方法 211
    5.3.7 质粒文库多样性验证 213
    5.3.8 柚皮素高产菌株第一轮高通量筛选 216
    5.3.9 柚皮素高产菌株迭代高通量筛选 217
    5.3.10 柚皮素合成关键代谢节点解析 218
    5.4 小结 219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动态调控策略 221
    6.1 概述 221
    6.1.1 代谢网络的动态调控策略 221
    6.1.2 生物传感器及其在代谢网络调控中的应用 222
    6.2 基于CRISPRi 的脂肪酸动态调控黄杉素前体代谢途径 223
    6.2.1 随机和定点整合方法的构建 224
    6.2.2 脂肪酸诱导型启动子分析 228
    6.2.3 sgRNA 单靶点阻遏效果分析 228
    6.2.4 多基因组合阻遏效果分析 230
    6.2.5 脂肪酸合成动态调控下黄杉素与脂肪酸合成 231
    6.3 柚皮素合成过程的动态调控 232
    6.3.1 柚皮素响应启动子结构研究 233
    6.3.2 对香豆酸响应启动子结构研究 235
    6.3.3 柚皮素动态调控模块放大效应 236
    6.3.4 脂肪酸代谢途径优化 238
    6.3.5 丙二酰CoA 来源代谢途径优化 240
    6.3.6 双动态调控系统组合发酵 242
    6.3.7 文库构建与转化效率检测 243
    6.3.8 高通量筛选柚皮素高产菌株 243
    6.4 小结 248

    第七章 黄酮类化合物转运途径的发掘 251
    7.1 概述 251
    7.1.1 苯丙素类化合物简介 251
    7.1.2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可行性及限制因素 252
    7.2 膜蛋白质组学 254
    7.2.1 蛋白质组学简介 254
    7.2.2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技术及技术路线 255
    7.2.3 蛋白质组学在大肠杆菌中的应用 258
    7.3 大肠杆菌AraE 蛋白对苯丙素类化合物转运的情况 259
    7.3.1 araE 基因过量表达和基因沉默菌株构建及验证 259
    7.3.2 过量表达和沉默araE 基因对大肠杆菌苯丙素类化合物转运的影响 260
    7.4 E .coli BL21(DE3)膜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方法优化 262
    7.4.1 不同蛋白质纯化方法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 262
    7.4.2 不同凝胶参数的确定 263
    7.5 不同苯丙素类化合物刺激下E.coli BL21(DE3)膜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 264
    7.5.1 不同苯丙素类化合物对E.coli BL21(DE3)膜蛋白表达的影响 264
    7.5.2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及鉴定结果分析 266
    7.5.3 关键差异蛋白质的分析及定量PCR 验证 269
    7.6 E.coli BL21(DE3)中鉴定关键膜蛋白对苯丙素类化合物耐受性的影响 270
    7.6.1 关键蛋白质基因过量表达菌株的构建 270
    7.6.2 过量表达膜蛋白基因对E.coli BL21(DE3)苯丙素类化合物耐受性的影响 271
    7.6.3 关键蛋白质基因沉默菌株的构建 274
    7.6.4 沉默膜蛋白基因对E.coli BL21(DE3)苯丙素类化合物耐受性的影响 277
    7.7 小结 279

    第八章 合成生物学制造黄酮类天然产物的工业化展望 281
    8.1 化学品绿色制造核心技术——合成生物学 281
    8.2 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育种新方法 281
    8.2.1 代谢途径精细调控策略的深入研发 281
    8.2.2 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系统定向进化中的应用 283
    8.2.3 体外合成生物学的应用 287
    8.3 展望 290

    参考文献 292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