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足版 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著 英文原版+中文版 英汉对照图书 中英文双语世界名著小说 哲学爱好者英语原著读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弗洛伊德著 | | 唐译译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弗洛伊德著| 唐译译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1
    • 开本:16开
    • ISBN:9787908749149
    • 版权提供: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编辑
    本书是弗洛伊德除了《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之外,流传最广的一部著作,曾被译成17国文字。以1915年~1917年于维也纳大学的课程讲稿付印成书,由于是讲授的形
    精神分析引论(缩译彩图本)
    式,故而对刚学习精神分析理论或从未接触过的入门者,得以循序渐进且深入浅出的一窥精神分析理论的堂奥。 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19世纪末,现已扩展到各种不同的社会科学领域,如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等。本书几乎涵盖了精神分析理论所关切与探讨的各项层面,特别是精神分析的三大基本理论:潜意识论、梦论,以及性欲论。 全书分成三个部份:第一篇“失误动作”,针对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动作来分析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含意,这可视作是某种预兆或讯号;第二篇“梦”,则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并推演出梦的作用;第三篇“神经症通论”,结合前两篇对失误动作与梦的分析,以确证支配神经症患者的症状与其经历相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全书共计28讲,对精神分析理论具有全面且系统的概括性论述。
    《精神分析引论》是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1939.9的主要著作之一。它比较系统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论。弗洛伊德的传记作者欧内斯特·琼斯认为它是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书。本书中文译本可看《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弗洛伊德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4岁时随父母移居维也纳。他上中学时就对达尔文的科学理论很感兴趣,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由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在当代心理学和思想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1938年,希特勒德国占领了奥地利,弗洛伊德因是犹太人被迫离开维也纳,前往英国避难,1939年在英国去世。
    精神分析引论
    本书是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三编。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没有精神分析学的知识,因而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比较复杂的问题,即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在第一编第一讲中,弗洛伊德就指出,精神分析不同于别的医药方法,它是治疗神经错乱的一种方法,主要靠谈话。对自我的分析和研究是精神分析的入门。他提出了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的心理过程是整个心灵的分离部分,他由此否定了传统的观点:“心理的即意识的”;第二,性的冲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并且性的冲动对人类最高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弗洛伊德认为,过失常常被当作微不足道的心理现象,它的起因是由于机体的或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注意的扰乱。其实,过失如舌误、笔误等是有意义的,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某种“意向”或“倾向”。过失是由两种倾向同时引起的的结果。一种是干涉的倾向,另一种是被干涉的倾向。如在把“开会”说成“散会”这个舌误中,“要开会”是被干涉的倾向,“散会”是干涉的倾向。干涉的倾向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藏在心底不愿说出的,不易被认出的倾向。对干涉的倾向的压制是造成舌误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当然,并非所有过失都有意义,但对过失的意义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深入到对潜意识的心理活动的认识。
    弗洛伊德认为,与过失一样,梦也是健康人所具有的、被忽视的心理现象。梦也是有意义的,梦的研究不但是研究神经病的最好的准备,而且,梦本身也是一种神经病的症候。梦有显义和隐义两种。记得的、可以说出来的梦是梦的显义,被伪装了的、由释梦的工作所揭示出来的是梦的隐义。记得的梦并不是真的,只是一个化了装的代替物,我们顺着这个代替物所引起的观念,就可以知道梦者原来的思想,将隐藏在梦内的潜意识内容带入意识中。梦的隐义常常是被压抑的,他通过种种伪装才能在梦中表现出来。儿童的梦未经化装,其显义和隐义一致。由此看来,梦是欲望的满足。
    精神分析引论
    本书第三部分讨论神经病,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病的症候背后都有意向,症候是有意义的,与病人的内心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讨论了神经病症候的意义,症候和潜意识欲望的关系;讨论了心理历程中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问题;讨论了精神分析学对性的认识,性的冲动与精神病、文化的关系;讨论了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的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讨论了神经病治疗中的一些技术问题等等。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和发展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大事。在本书所讲的内容中有许多合理的引人入胜之处。当然,也有不少局限和错误之处,有些在精神分析的发展中逐渐得到克服,有些是引起争论的问题,如在精神分析学内部,象阿德勒、荣格等人对弗洛的伊德的性本能说有尖锐的批评。在弗洛伊德用以性本能说明宗教、道德和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学说中,很多观点失之偏颇。对此,在阅读时特别要加以具体分析。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他以“心理冲突”和“泛性论”观点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过失行为、梦及神经病三项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在作者看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现象是有意义的。它是心灵中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牵制而趋调和的心理行动。同样,梦也不是一种神渝或毫无意义的生理现象,而有其背后的“隐意”;梦是遭到压抑的潜意识欲愿的变相满足。释梦的工作便是激发梦者的“自由联想”、由梦的“显意”推知其“隐意”的过程。相反,梦的隐意转变为显意的过程叫做“梦的工作”,它有四个成就:“压缩”作用、“移置”作用、将思想转变为视像、“润饰”作用。此外,梦还能回溯到童年时期的景物和欲望,成为这些景物和欲望的象征。最后,弗洛伊德分析了神经病。他认为神经病症候也是两种相反的心理倾向相冲突的结果:其中一方是被压抑的性本能的潜意识欲望,另一方是压抑它的自我本能的理性规范。一旦这种受压抑的性本能欲望被导入意识层面,神经病症候即可消除。《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在1915一1917年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的三部讲稿的汇编。全书分三编,二十八讲,约二十六万字。中译者为高觉敷,商务印书馆1984年出版。
    正如书名所示,《精神分析引论》乃是了解研究弗洛伊德学说的一部入门性读物。该书,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二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介绍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是其著作中除《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作品插图
    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也是其思想在经历了早期发展后逐渐向后期过渡的一部代表作。在撰写此书之前,弗洛伊德先后出版了《癔症研究》(1895)、《释梦》(1900)、《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性学三论》(1905)、《精神分析五讲》(1910)、《图腾与禁忌》(1913)等著作,确定了精神分析的两大理论前提即潜意识论和泛性论,对梦、失误动作、神经症等亦提出了精神分析的解释。精神分析学说在经历了人们最初的冷落、批评和敌视后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欢迎,并转化为精神分析运动。荣格、阿德勒也以因与弗洛伊德观点相左而分道扬镳。1914年《精神分析运动史》的出版乃弗洛伊德思想进入后期发展的分水岭。《精神分析引论》则真实再现了这一转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状况。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精神分析的早期研究成果,同时也展示出弗洛伊德此时正在酝酿着的一些新观念,如对自我的分析、对现实原则的强调,以及对“潜意识”一词的多重含义所造成的困难的认识等。正是这些观念,预示了此后弗洛伊德的《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1923)、《精神分析引论续编》(1933)、《精神分析纲要》(1940)等著作的出版,进而完整地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部人格学说及对梦、神经症的新解释。显然,《精神分析引论》并未详尽无疑地展现弗洛伊德的全部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我们了解、研究弗洛伊德思想之不可不读的著作之一。
    《精神分析引论》共分三编。第一编《失误动作》介绍的是精神分析的失误动作观,指出失误动作绝非偶然,而是有自己的意义;第二编《梦》讲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理论,系统阐述了梦的实质、内容、工作原理、释梦的技术等;第三编《神经症通论》在阐明精神分析有关神经症的理论与治疗技术之余,还深入讨论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所有这三编,均立足于精神分析的二大“触怒了全世界”的理论前提:一是“心理过程自身是潜意识的,并且整个心理生活只是某些个别的活动和部分才是意识的”,二是“可被描述的性的本能冲动--包括广义和狭义的--都是神经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重要起因。进一步讲,这些同样的性冲动为人类精神最高度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创造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精神分析的要旨正在于透过失误动作、梦、神经症等现象的考察与分析,揭示被压抑于潜意识内的本能欲望,使之以合理的途径得到宣泄或满足,使精神疾病获得治疗。
    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一个毁誉参半、争议最多的人物。一般来说,人们赞赏他执着、勇敢的科学开拓精神,肯定他对心理学研究领域与方法的拓展及对心理学事实材料的积累。但对于其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潜意识论、泛性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人性论、价值论、机械决定论、社会文化观等,人们往往褒贬不一。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完整把握与评价精神分析学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做到“洋为中用”,或许才是我们在阅读《精神分析引论》时应持有的态度。
    目录
    译序
    第一编过失心理学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过失心理学
    第三讲过失心理学(续)
    第四讲过失心理学(续完)
    第二编梦
    第五讲初步的研究及其困难
    第六讲初步的假说与释梦的技术
    第七讲显意和隐意
    第八讲儿童的梦
    第九讲梦的检查作用
    第十讲梦的象征作用
    第十一讲梦的工作
    第十二讲梦的举例及其分析
    第十三讲梦的原始的与幼稚的特点
    第十四讲欲望的满足
    第十五讲几点疑问与批判的观察
    第三编神经病通论
    第十六讲精神分析法与精神病学
    第十七讲症候的意义
    第十八讲创伤的执着——潜意识
    第十九讲抗拒与压抑
    第二十讲人们的性生活
    第二十一讲里比多的发展与性的组织
    第二十二讲发展与退化的各方面、病原学
    第二十三讲症候形成的过程
    第二十四讲一般的神经过敏
    第二十五讲焦虑
    第二十六讲里比多说:自恋
    第二十七讲移情作用
    第二十八讲分析疗进
    人名对照表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高觉敷译
    译自:Introductorylecturesonpsycho-analysis/S.Freud;
    Eng. tr. by Joan Riviere. – 1922.
    3作品序言
    编辑
    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或者,他们也可力图钻研较系统的著作,如希契曼和巴巴拉·洛的书,这些书由于将那么多的内容压缩在短短的篇幅之内,以致病在简约难懂。再不然,最后,他们也许可以在许多书中找到一本,这些书不必点名,它们都给精神分析作了适当的论述,但是它们的作者对这门学问的正确知识的获得,没有提供必要的初步资料。精神分析文献的这个空白现在已经由一位最合式的作者弥补起来了,这就是弗洛伊德教授本人,他在百忙中费神写出这一本书,凡是临床心理学界都应当对他表示感谢。今后,我们对经常提出的问题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说:这是开始研究精神分析的一本好书。
    但就在这里,我也必须警告读者,对认为这部书是有关精神分析的完善的教科书这句话,也要有几点修正。它的开始写作的情况就不允许我们对它作出这样的估价。这部书是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的三部分讲稿。头两部分假定听讲者绝对没有这门学科的知识。演讲的风度表明是对这门学问的引论。但在第三期的演讲中,弗洛伊德教授无疑地认为听众已经通过他们的研究,扩大了阅读的范围,决定不再把他们仅仅当作初学,因而放手讨论更专门和更困难的课题--神经病的精神分析了。结果,此书的下半部比上半部远较高深,老实说,这是有好处的,作者可以在这里或那里,传授他的有关深奥问题的最后的结论。因此,精神分析的学者,无论他如何高明,都可以从此书中学到许多东西。
    我们也必须注意此书对于精神分析与在这里没有讲到的其他人文科学的广泛关系,却没有作过充分的论述。除了分散在这页或那页上的若干提示以外,对于精神分析在社会学、种族发展研究、尤其是正常人心理学上的应用的范围,却很少讲到。此书基本上限于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和梦及神经病的三项专题,他选取了这些专题用以为达到作者目的的最适宜的题材--给学生介绍精神分析。
    此书的美国译本已早出版了,但除了笔调上的缺点以外,译文中还含有许多严重的错误,例如有一节说幻念不受影响,翻译成这样的句子,似乎意味着弗洛伊德认为强迫观念是不可治之症--因此,我们决定另出版一个译本。里维埃夫人慎重将事,得到了贝恩斯女士第二部分十一讲草稿的帮助,译成了全书。我把译文和原着进行了比较,同弗洛伊德教授和里维埃夫人讨论了疑难之点。里维埃夫人的英译本将会令读者满意:我敢保证它是忠实的。
    欧内斯特·琼斯--1921年12月
    4作品特点
    编辑
    在本书中,弗洛伊德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说明了精神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使比较复杂的内容容易理解,这是一个优点。
    5作品解读
    编辑
    绪论
    过去的医学家常用解剖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有机体的机能和失调,而不知道精神生活是复杂的有机体最后发展的结晶。精神分析学认为心理过程是有机体活动的重要方面,这种过程又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的心理活动仅仅是整个心灵活动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对于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承认,乃是达到对人类和科学的新的认识的决定性步骤;精神分析的第二个命题是: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同时对人类心灵最高的文化、艺术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过失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笔误、说话用错词、错放等常见的过失行为,都是过失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这些行为,都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所谓“意义”,指重要性、意向、倾向及一系到心理过程中的一种;而偶然的、症候性的动作则不宣称为过失。过失是由于心灵中两种相反的倾向相互牵制(对抗)而发生的心理行动。那潜伏的牵制的倾向起源于人们头脑中不久前所有的一个思路,受牵制的倾向则被压抑下去,使人产生过失行为。过失常用来满足一种应当禁止的愿望。过失心理学把各种过失现象加以分类,并对这些心理现象作动的解释,把它们看作是心力争衡的绍果。
    梦不完全是一种躯体现象,而是一种不规则的反应的产物或物理刺激所引起的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梦是心灵在睡眠中对前一日或前几日经验的反映,是醒时心理活动的继续。昼梦则是幻想的产物,用来满足梦者的各式各样的野心和情欲--文学艺术就是以这种昼梦为题材的产物。
    梦的元素本身并不是原有的思想,而是梦者所不知道的某事某物的化装的代替物。释梦就是利用梦者对这些元素的“自由联想”使它种被代替的观念进入意识之内,再由这些观念,谁知那隐伏在背后的原念。自由联想不仅依赖于释梦者所给予的刺激观念,而且有赖于梦者的潜意识活动,即有赖于当时没有意识到的含有强烈的情感价值的思想和兴趣(即情结)。释梦者不应理会梦的表面意义(梦的“显意”),而应寻求背后的潜意识思想(梦的“隐意”)。梦的化装作用,即梦显意与梦隐意的关系有三种:(一)以部分代替全体;(二)暗喻;(三)意象(抽象的思想在显意里化为代替的意象,以达到隐藏的目的);(四)象征(梦显意元素是隐意的象征)。当然,梦中一个明显的元素不一定总是代表着一个潜在的元素,二者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组的交叉及系。
    神经病通论
    精神病理学如果没有精神分析关于潜意识的知识,就会失去科学的基础。精神分析认为神经病症候和过失行为、梦一样,都是意义的,与人们的内心生活和潜意识有相当的关系。潜意识的发现对人的自尊心是一个打击,所以神经病人往往对治疗者作强有力的抗拒。
    潜意识有自己的特殊领域和心理机制。这个系统可比作一个“大前房”,意识停留在与之毗连的“接待室”。在这两个房间之间,有一个守门人,他对各种潜意识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他不赞成的兴奋,就阻止它们进入接待室;被允许入门的那些兴奋也只有在能够引起意识的注意时,都能成为意识。因此,这个接待室可称为前意识的系统。我们如果称任何一种冲动是被压抑的。意思就是说它因为守门人不许它侵入前意识,以至不能冲出潜意识。守门人乃是指我们在分析治疗时去解放被压抑的意念而遭到的抗拒神经病症候就是被压抑作用所驱回的某些潜意识的代替物,进而言之,病人想用症候达到满足性欲的目的。可见,神经病症候是两种相反的心理倾向冲突而趋于调和的结果:其中一方代表被压抑的倾向,另一方表抑制前一种倾向而导致症候的主动倾向。也就是说,症候源于潜意识欲望努力转化为意识时遭到了强有力的压抑。因此,我们只要把那受压抑的潜意识导入意识,症候即随之消灭。精神分析主要治疗三种“移情神经病”--焦虑性癔病、转变性癔病和强迫性神经病。
    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性生活比狭义的性生活概念广泛得多,它指里比多机能,包括性倒错者和儿童们的性生活。“性倒错”者有两类:(一)其性的对象已变,与同性恋者相同,他们都不要生殖器的接合,而以对方的其它器官或部位为替代;(二)性的目标已变,他们性欲的目标仅为常人所讲的性的预备动作。这两类性倒错者又各分为两种:第一种求得性欲实际性欲实际的满足,第二种仅在想象中求得满足。性本能(“里比多”)或因暂时的受阻,或因永久的社会制度的障碍,而很难获得常态的满足,性倒错便构成一种变态的发泄,它止于性的满足,而不以生殖为目的。性生活不等于生殖,“里比多”是性生活的真正动力。里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这里是性本能,饥饿时则为营养本能。
    正常的性生活和倒错的性生活均由儿童的性生活演化而来。婴儿期的吸乳活动乃是人们整个性生活的原始出发点,是后来各种性满足的雏形。母亲的胸乳是婴儿性欲的第一个对象;其后,婴孩乃有抚摩生殖器区域的手淫行为,排泄机能和对性的窥探也给婴孩带来性的快感。儿童由六岁或八岁起,性的发展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称为潜伏期。在这以前所有的心理经验和激动,这时都渐被遗忘。精神对析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个遗忘了的时期召回到记忆之内。
    焦虑在神经病心理学
    焦虑在神经病心理学中占据中心地位。针对危险而发的真实的焦虑,是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表现。焦虑性情感的起源和原型是关于出身的经验。神经病的焦虑,是指用在变态方面的里比多,它有三种类型:(一)一种焦虑是“浮动着”的,易于附在任何恰当的思想之上,可称之为期待的恐怖或焦虑性期待。(二)与前者相反,第二种焦虑在心灵内较有自由,常附于一定的对象或情境之上,它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恐怖症的焦虑。此外还有一些焦虑与危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是无因而至。
    焦虑起源于未能发泄的里比多,这是焦虑的第一个历程;然后它建造种种防备的堡垒,以避免与外界危险的接触。所以,焦虑症候的形成,目的仅在于逃避焦虑的发展。
    神经病人致病的矛盾有别于矛盾着的各个冲动的常态平衡,因为常态平衡的冲突存在于同一心理领域(或层面)之中,而致病的矛盾中的一方进入前意识和意识的平面之上,另一方则被禁闭在潜意识的区域之内。精神分析的主要工作便是利用病人对治疗者的“移情”作用,采用具有教育意味的暗示疗法,把病人的潜意识思想导向(或改造为)意识的思想,从而解除压抑,消除症候。
    6作者简介
    编辑
    弗洛伊德(1856-1939)精神分析学奠基人,于1856年生在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弗赖堡城。4岁时随全家迁 往维也纳,─生几乎是在那里度过的。弗洛伊德学习成绩优异,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此后10年中,他一直进行生理学研究,先在精神病诊所工作,后自开诊所,专治神经病。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逐渐发展,l895年才发表了他的第─部著作《瘟病研究》。他的第二部著作《释梦》发表于1900年,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应邀赴美国讲学之后,名声大噪。他在维也纳成立了精神分析学会,奥地利精神病 学家阿德勒是其最老的会员之一,后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荣格也加入了该学会。这两位学者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心 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了婚,有6个孩子。晚年患口腔癌,自1923年起,先后曾作30余次手术。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 后,82岁高龄的犹太老人弗洛伊德被迫逃往伦效,第二年客死那里。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难以用简单的话 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潜在意识在人的行为中的极端重要性。他还阐明这种潜在意识也影响到梦、说错话和忘记姓名以及人自身发生的某些事情,甚至影响到某些疾病。
    弗洛伊德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将其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他创造了关于人的个性的理论,简化了关于不安、压抑、冲动的心理学理论。他的思想一开始就引起了激烈争论。他首先提出受压抑的性感在精神病和神经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还说性冲动更多地表现在儿童,甚至婴儿期,即所谓的俄迪普斯情结。
    鉴于弗洛伊德的许多思想仍在讨论中,因而很难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虽然他是心理学方面的先驱者,但他的理论(与达尔文、已斯德相反)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支持,故很难预料他的部分思想将得到科学界的青睐并承认它是正确的。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毫不怀疑弗洛伊德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由他创立的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此外,他还提出了许多具有世界性应用价值的术语, 如“伊底”、“自我”、“超我”等。
    生平经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Moravia,现属捷克)的弗莱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ieberg)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雅各布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当时才21岁,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之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
    他4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在上中学以前,弗洛伊德是在家里接受父亲的教育的,尽管父亲的文化程度很低。当弗洛伊德9岁的时候,由于具备了过人的智力,加上平时的努力自修,以优异的成绩比入学年龄提前1年通过了中学入学考试,17 岁时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吉姆那森学校。1873 年,弗洛伊德从大学预科毕业前夕,面临着一生职业的抉择。他对成为政治家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均感兴趣,但作为犹太人行医是可供选择的几种职业之一,他在自传中曾说:“毕业之前,在卡尔·布鲁尔教授的课上,听他朗诵歌德那美妙的论自然的散文,遂决定成为一名医科学生。”
    1873 年,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曾做过布伦塔诺和布吕克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学、医学、病理学、外科手术等课程上花了大量的时间。1881 年3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本打算进大学从事神经医学的深入研究,但因犹太人背景而未能如愿,便在艾内斯特·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室(在这里,他和布洛伊尔相识并成为密友)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后在布吕克的建议下离开生理实验室,1882年7月进入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先任外科医生,后任内科实习医生,1883年5月转到精神病治疗所任副医师。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讲师。1885年8月,在布吕克教授推荐下获得一笔为数可观的留学奖学金,前往巴黎在沙可门下学习催眠,并在沙尔彼得里哀尔医院实习,1886年2月返回维也纳。1882年,弗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9月他们才最后完婚,1886年春,他结婚前不久,由于经济原因他以神经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婚后他们育有三男三女。女儿 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2]
    .................01234567890123456789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