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道德动物 我们为何如此思考 如此选择 罗伯特赖特著 进化心理学入门经典 自私的基因之后再次撼动世界观 出版社图
  • 进化心理学入门经典
    • 作者: 罗伯特·赖特,殷融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罗伯特·赖特,殷融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
    • ISBN:9789216435633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书名: 道德动物:我们为何如此思考、如此选择?

    定价: 88.00

    作者: 罗伯特·赖特,殷融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2-07

    页码: 512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43630


    进化心理学对许多普通读者而言,仍然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自达尔文《物种起源》问世以来,我们对人类生命进化的历程已经毫无疑问,但是,一旦涉及到精神层面,我们似乎又“脱离”了生物进化的序列。为什么会这样?人类的意识和道德,与我们的身体,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对孩子的热爱、对配偶的爱、对朋友的忠诚、对原则的服从、对有价值的尊重、对恶人的愤怒,这些是如何与我们的物质的大脑发生联系的?进化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它用达尔文式的进化观,来解释我们的日常行为和现象背后的进化逻辑。

    《道德动物》为进化心理学入门经典,是《物种起源》《自私的基因》之后,再次撼动世界观的经典之作,用进化心理学破解人类的情感、道德与责任困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基本的人性和道德准则,改变我们思考和感受生活的方式。

    一、全球百位影响力思想家之一罗伯特·赖特代表著作
    作者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是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全球百位影响力思想家之一。《大西洋月刊》《纽约客》《时代》等杂志的撰稿人,他关于科学、技术和哲学的文章,曾多次获美国国家期刊奖。著作入围普利策奖,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和《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道德动物》是罗伯特·赖特的经典代表著作。

    二、媲美《自私的基因》,撼动世界观的经典之作
    父母为何会偏心?兄弟姐妹为何相爱相杀?我们择偶为何看重人品?世界各地的人为何都看重社会地位?为什么都信奉“善有善报”?我们为何会同情和帮助素不相识的弱者?为何会有正义感和内疚心?剥开文明的矫饰,挖掘人类行为的基因根源,答案令你坐立不安!

    三、全新译本,用专业重塑经典
    本书译者殷融是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进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累积发表论文七十余篇,科普著作入选2021年国家文津图书奖推荐作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同时,殷融自身也是科普写作爱好者、科幻小说发烧友,语言风格活泼、幽默又带点吐槽,追求“严谨与通俗,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使本书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全新译本让这本经典作品焕发新的光彩。

    四、《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广受赞誉
    本书英文版出版后获得《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当下的启蒙》作者斯蒂芬·平克撰写长文推荐,《经济学人》、《出版人周刊》、《卫报》、《波士顿全球报》等各大媒体赞誉如潮。

    为什么许多文化背景下的女人在两性关系中都更保守?为什么许多文化背景下的人都看重社会地位?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会有内疚感?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信奉“善有善报”?我们是基因的牵线木偶吗?孕育更多的子女会让我们更深爱自己的配偶吗?

    感激、羞耻、悔恨、骄傲、怨恨、荣誉感、同理心与爱……那张困缚着所有人的紧密而错综的人性之网,到底是如何编织成的?

    《道德动物:我们为何如此思考、如此选择?》这本进化心理学经典之作,试图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我们的日常行为、思想和情感。作者以达尔文个人的人生经历为案例,探讨爱情、亲情、友情、道德感、负罪感、利他心、同情心、仇外心理、手足之争等等现象背后的进化逻辑。这本书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基本的人性和道德准则,改变我们思考和感受生活的方式。一旦真正理解进化心理学,我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将会被完全颠覆。一种新的世界观正在形成……

    目 录

    前言 达尔文和我们V

    第一部分 性、浪漫和爱情

    第 1 章 日渐成熟的达尔文003
    意想不到的主角005 | 气候的控制012 | 达尔文的性生活014

    第2章 雄性与雌性019
    扮演上帝 021 | 开窍 026 | 检验理论 029 | 猿类与我们 036 | 雌性的选择039 | 动物及其无意识041

    第3章 男人与女人044
    为什么我们的雄性亲代投资偏高 047 | 女人需要什么 049 | 男人需要什么 054 | 女人的其他需要 057 | 圣母—荡妇二分法 063 | 维多利亚时代的萨摩亚人 065 | 豪放女人和腼腆女人 069 | 达尔文主义和公共政策075 | 继续维持的家庭078 | 重新审视配对假说081

    第4章 婚姻市场085
    胜利者和失败者 088 | 一夫多妻制有什么问题 092 | 达尔文主义的道德信念095 | 追求道德信念098

    第5章 达尔文的婚姻102
    达尔文的计划 103 | 选择婚姻 108 | 选择艾玛 110 | 艾玛接受求婚 113 | 达尔文激动了115 | 蜜月之后118

    第6章 达尔文的幸福婚姻计划125
    给男人的婚姻贴士 127 | 那时和现在的离婚 130 | 尊重 133 | 不幸福的已婚女性 135 | 艾玛的计划 137 | 道德机会理论 139 | 维多利亚时代的秘密141 | 道德准则从何而来145 | 裹上糖衣的科学148

    第二部分 社会基石

    第7章 家庭153
    兄弟情谊的基因 156 | 新计算方式 160 | 爱的限度 165 | 妈妈总是最喜欢你170 | 悲伤的模式175 | 达尔文的悲伤179

    第8章 达尔文和野蛮人182
    道德基因185 | 群体选择论188

    第9章 朋友191
    博弈论和互惠利他主义 193 | 非零和博弈 196 | “以牙还牙”策略的感受200 | 但这算科学吗?205 | 互惠利他主义的意义208

    第 10 章 达尔文的良知214
    无耻的把戏 216 | 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良知 223 | 评判维多利亚时代的人230

    第三部分 社会冲突

    第 11 章 达尔文的推迟235
    病痛和疲倦239

    第 12 章 社会地位243
    等级阶层的现代理论 247 | 地位、自尊和生物化学 251 | 男性、女性和社会地位 255 | 黑猩猩的政治 260 | 当一只黑猩猩是什么感觉?264 | 能力与权利268 | 祖尼人的方法271

    第 13 章 欺骗和自欺276
    留下好印象 278 | 自我贬低 283 | 强大而敏感 288 | 可疑的计算 291 | 友情和集体谎言297 | 利益集团302

    第 14 章 达尔文的胜利304
    跻身名流306 | 敬爱赖尔310 | 重新审视达尔文的推迟313 | 华莱士的问题321 | 达尔文最大的道德污点?324 | 赛后分析328

    第四部分 道德的启示

    第 15 章 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的讽刺335
    达尔文的旋钮和调频 339 | 弗洛伊德理论的最精彩之处 344 | 后现代主义心理348

    第 16 章 进化的道德观352
    注定的对手 354 | 达尔文和密尔的伦理学 357 | 达尔文与兄弟情谊362 | 达尔文主义与兄弟情谊365 | 直面敌人369

    第 17 章 指责受害者373
    现实扬起它丑陋的头颅 374 | 达尔文的诊断 378 | 达尔文的处方 383 | 彻头彻尾的后现代道德观 386 | 作为清教徒的密尔 389 | 达尔文主义与意识形态393

    第 18 章 达尔文的皈依396
    恶魔399 | 兄弟情谊的理论404 | 今日的启示408 | 达尔文的死亡411

    附录 常常被提及的几个问题413
    注释423
    参考文献463
    致谢485
    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
    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2009年《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全球百位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大西洋月刊》《纽约客》《时代》等杂志的撰稿人,他关于科学、技术和哲学的文章,曾多次获美国国家期刊奖。
    主要作品有《神的进化》(入围普利策奖)、《三个科学家和他们的神:在信息时代寻找意义》(入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道德动物》(《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非零和时代:人类命运的逻辑》(《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智慧之书”之一)、《洞见》(2020年度读者“十大影响力好书”之一)。

    殷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潍坊学院副教授,中国理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普作家,影迷,科幻小说发烧友。
    主要研究方向为进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表论文七十余篇,科普著作《从猿性到人性:生命史上最完美的剧本》入选2021年国家文津图书奖推荐作品。
    热爱科普写作,喜欢活泼、幽默又带点吐槽的表达,追求“严谨与通俗,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写作风格。
    这是思想和写作的盛宴,探讨了至为深刻的议题,对喜欢思考的人而言是一种享受……明白晓畅地阐述了我们对人类道德情感之进化的理解,围绕性、家庭、职场和社会事务等问题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见解……赖特先生用一贯轻巧机敏的写作手法,真诚传达了严肃的意图。
    ——斯蒂芬·平克,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当下的启蒙》作者

    这本充满智慧和发人深省的书注定成为经典……它有望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一样,改变人们思考和感受生活的方式,也许还能改变人们的行为……对于当今的许多难题,你都能在书中发现深刻的见解。这本充满智慧、独具风格的书能让读者获得智识的享受。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进化心理学试图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罗伯特·赖特就是这一新兴领域颇善雄辩的倡导者。为了揭示友谊、爱情、仇外心理、种族主义、手足之争等等现象背后的进化逻辑,赖特以机智幽默的方式逐渐展开讨论,还将查尔斯·达尔文的人生经历穿插其间……这是对新达尔文主义思想难得一见的深度探讨。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向导,以一种引导门外汉进入进化心理学的智慧和眼光写就。
    ——《卫报》(The Guardian)

    这是一个关于省察我们究竟是什么的杰出的、令人吃惊的尝试……赖特的书不断地驱动着读者去内省,去更新自己关于选择和社会位置的看法……一个值得广泛讨论的精细的诠释。
    ——《波士顿全球报》(Boston Globe)
    一种新的世界观正在形成,虽然步伐缓慢,但方向确定无疑。
    这里的“世界观”正是字面意义上的世界观。新达尔文主义理论像量子物理学或分子生物学一样,是一套科学理论与事实;与它们不同的是,新达尔文主义理论还是一种看待日常生活的方式。一旦真正理解这一理论(它比量子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更容易理解),人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就会被完全颠覆。
    新观念所涉及的问题涵盖从世俗到精神的各个领域,几乎涉及所有重要事物:浪漫、爱情和性(男人和 / 或女人真的天生适合一夫一妻制吗?什么样的环境会使他们更适合或更不适合一夫一妻制?),友谊和仇恨(办公室政治,乃至广义的政治,背后的进化逻辑是什么?),自私、自我牺牲和内疚(自然选择为什么给了我们强烈的内疚感,即所谓的良知?它真的指引“道德”行为吗?),社会地位和 趋炎附势(等级制度是人类社会固有的吗?),男女在友谊与志向等方面的不同倾向(我们会受困于自己的性别吗?),种族主义、仇外心理与战争(为什么我们如此轻易地将一大群人排除在我们同情心之外?),欺骗、自欺和潜意识(理智上的诚实存在吗?),各种精神病理学(抑郁、神经质或偏执是“自然”的吗?如果答案是“是”,这会使它们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吗?),兄弟姐妹之间爱恨交加的关系(为什么兄弟姐妹之间不能只有爱?),父母对子女造成心灵伤害的巨大能力(他们真正在乎谁的利益?),等等。
    ——《道德动物》VII
    今天的达尔文主义人类学家在审视不同文化时,他们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深层一致性,而不是表层差异;他们关注的是在各种疯狂仪式和习俗的遮蔽下,那些反复出现的家庭、友谊、政治、求爱和道德结构的模式。他们相信人类的进化设计可以解释这些模式:为什么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人都在意社会地位,而且通常比他们想的还要在乎;为什么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人都爱聊八卦,而且八卦的事情还相同;为什么在所有文化中,男女两性在某些方面的基本倾向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会有内疚感,而且产生内疚感的情境都差不多;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深厚的正义感,乃至在生活中都信奉“善有善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格言?
    重新发现人性竟然需要这么长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这并不奇怪。人性无处不在,却又被我们视而不见。我们总是把生命的基本元素视为理所当然,包括感激、羞耻、悔恨、骄傲、荣誉、报复、同理心与爱等等;就像我们把呼吸空气、自由落体以及地球上的其他标准特征视为理所当然一样。但事情本不必然是这样。假想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上述特征的星球上,或者生活在一个不同种族有不同情感模式的星球上,可事实上我们没有。达尔文主义人类学家越是仔细观察世界各地的人,就越是震撼于那张束缚着所有人的紧密而错综的人性之网,同时也越想了解那张网到底是如何编织成的。
    ——《道德动物》X

    令人欣慰的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说,利他主义、同情心、同理心、爱、良知和正义感——所有这些将社会凝聚在一起、且让我们人类自视甚高的东西——都拥有坚实的基因基础。而让人不安的坏消息是,尽管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全人类的“天赐恩典”,但它们并不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进化的,也无法可靠地服务于这一目标。恰恰相反,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道德情操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为了与自身利益保持一致而被随意打开关闭的,以及我们是如何自然而然地忽略这一开关切换的。根据新达尔文主义观点,人类拥有丰富的道德装备,但可悲的是,他们爱滥用道德装备,可叹的是,他们对这一滥用一无所知。
    ——《道德动物》XVI
    进化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的(也许是最主要的)目标是澄清这些因素,生成更好的人格发展理论。换句话说,进化心理学不仅能帮助我们看到人性的“旋钮”,还能让我们知道如何调整这些旋钮。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所有文化中的男人都被变换性伴侣所吸引,而且能说明是什么环境让一些男人比其他男人更为之着迷。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所有文化中的女人在性方面都更保守,而且能让我们了解一些女人是如何颠覆这种刻板印象的。
    ——《道德动物》P74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是何时以及如何开始向特定方向发展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性格后来会多么难以改变,我们必须指望达尔文。我们还不知道答案,但我们知道答案会从哪儿来,而且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提出更一针见血的问题。
    ——《道德动物》P78
    研究发现,在每一种文化中,女人都比男人更看重潜在伴侣的财务前景。
    这不意味着女人对富有男人有特定的进化偏好。大多数狩猎—采集社会几乎没有什么财富积累和私人财产,不过我们祖先的生存环境是否如此还存在争议。在过去几千年里,狩猎—采集者被从富饶的土地排挤到了边缘栖息地,因此,在这方面,他们可能不是我们祖先的典型代表。然而,如果在祖先生活环境中的男人确实都拥有差不多的财产(大家都不是很富裕),那么女人可能更关心男人的社会地位而不是他的财富;对于狩猎—采集者来说,地位常常能转化为权力,即资源分配时的影响力,比如一次大捕猎后如何分配猎物。而在现代社会中,财富、地位和权力总是携手并进,它们在普通女性眼中都是诱人的礼包。
    抱负和勤奋也被许多女人看好,巴斯发现,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也普遍存在。当然,即使在雄性亲代投资较低的物种中,雌性也可能会看重抱负和勤奋,把它们视为体现基因质量的指标。然而,一旦涉及雄性的投资意愿,情况就不一样了。在高雄性亲代投资的物种中,雌性可能会探寻雄性是否慷慨、可靠并愿意持久付出的迹象。众所周知,女人比男人更看重鲜花和其他表示爱意的东西。
    ——《道德动物》P50
    女性对配偶的容貌要求较为有弹性,另一个原因也许是她还有其他事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需要担心。比如,配偶是否会用心抚养孩子?看到美女和丑男在一起,人们通常会认为这个男人很富有或很有地位。研究者实际上已经煞费苦心地证明人们会做出这样的推测,而且它通常是正确的。
    ——《道德动物》P55
    一个有钱、地位高的男性通常有更大范围的高价值妻子可供选择,所以他倾向于选择漂亮又相对圣母的女人。特里弗斯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他问道,“女性是否有可能在青春期根据她们的资本来调整生育策略?”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女孩在早期收到了关于自己美貌的社会反馈,她会利用这一点,选择性保守策略,以便获得那些高地位男性的长期投资,后者也正企图寻找漂亮的圣母。
    ——《道德动物》P74
    虽然现代女性可以理所当然地考量她自己独立获取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并以此作为自己婚姻决策的参考,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可以轻易地推翻那些在祖先环境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深层审美冲动。事实上,现代女性显然没有弃置它们。进化心理学家已经表明,无论女性自身收入或预期收入如何,她们在择偶时都会比男性更看重伴侣的经济前景。
    ——《道德动物》P99
    自然选择不会预测到有一天人类会采用避孕措施,人们的激情只会导致空耗时间和精力但没有任何“结果”的性活动;自然选择也不会预测到 X 级录像带的问世,于是欲望充沛的男人通过看色情片打发休闲时间,而不去追求那些可以帮助他们传递基因的真实女人。
    这并不是说“没结果”的性娱乐有任何错误。自然选择创造了我们,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奴隶般遵循它的奇怪安排。(更有可能的是,我们会忍不住埋怨它不该让我们背负那么荒谬的包袱。)关键在于,人类心智的设计目标是使人类的适应性和基因遗产最大化,这一说法并不准确。自然选择理论其实是说,人类心智的设计目标是在其进化环境中使适应性最大化。
    ——《道德动物》P24
    能够沉思且具有自我意识的大脑将我们从进化指令中解放了出来,对于一个外行来说,这可能是看起来很自然的事。但对于一个进化生物学家来说,看起来很自然的事可能完全相反:人类大脑的进化并不会把我们隔绝于生存和繁衍的进化任务之外,而是让我们更有效更灵活地去执行任务。我们从一种雄性会强制绑架雌性的物种进化成一种雄性会说甜言蜜语的物种,而甜言蜜语同绑架遵循的是同样的逻辑,它们都是雄性操纵雌性以达成自身目的的手段,都服务于同一功能。
    ——《道德动物》P44
    相比一夫一妻的情况,在允许一夫多妻的背景下,许多女人都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其中也包括不想和别人共享丈夫的女人。出于同样的原因,许多男人则可能吞下一夫多妻制的苦果。
    总而言之,虽然制度化的一夫一妻制经常被视为平等主义和女性权益的重大胜利,但它对女性的影响其实并不是完全平等的。一夫多妻制有利于在女性群体中更多地分配男性的财富资源。对于活泼漂亮的女性来说,如果她们的丈夫是充满魅力、体格健壮的企业巨头,她们就容易明智地抨击一夫多妻制是对女性基本权利的践踏。但是,对于生活贫困的妻子或者没有丈夫、孩子但有希望享有二者的女性来说,她们完全有理由去质疑一夫一妻制到底保护了谁的权利。在弱势群体中,应该只有男性会支持一夫一妻制,因为这让他们有机会迎娶那些本可以向更高社会地位攀爬的女性。
    因此,在男女两性中,没哪一方的全体成员会一致地坐到婚姻制度谈判桌的同一边,进而促成传统的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既不会给所有男人带来损失,也不会为所有女人带来福祉,在两个性别的阵营内部都天然存在着利益冲突。更可能的是,婚姻制度是幸运和倒霉男人之间达成的巨大历史妥协。对他们来说,一夫一妻制确实代表了一种真正的和解方案:最幸运的男人仍然能得到最理想的女人,但他们必须限制自己,每人只能占有一个。因此,一夫一妻制是男人之间分配异性资源的方式,这种解释与本章开始时阐述的事实具有一致性:通常正是男性完全掌握着政治权力,历史上也正是他们决定着大多数的重大政治交易。
    当然这并不是说,男人曾经真的坐下来,敲定好一个女人配一个男人这样的解决方案。更确切地说,一夫多妻制趋向于消失是对平等主义价值观的回应—不是男女平等,而是男人之间的平等。也许用“平等主义价值观”这个词来描述有些太客气了。随着政治权力的分配更加均等,上层社会男性“囤积”女性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维持。对于精英统治阶层来说,没有什么比一群性饥渴、没孩子但还掌握一定政治力量的男人更让人焦虑的了。
    ——《道德动物》P90-91

    考虑到人类的天性,一夫一妻制是男性政治权利平等的直接体现。基督教在政治和思想上都充当了推进一夫一妻制的工具,所以它通常将无权无势的穷人作为布道对象,或许这并不是巧合。
    ——《道德动物》P92
    关于婚姻的达尔文主义分析使得我们更难在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之间进行选择。因为它表明,选择不是基于平等与不平等,而是基于男性间的平等与女性间的平等。这非常艰难。
    我们可以想象几个支持男性平等(即一夫一妻制)的理由。一是避免激怒各种女性主义者,她们不相信一夫多妻制解放了受压迫的女性。二是,一夫一妻制至少是理论上唯一一种几乎可以为所有人提供配偶的制度。但最重要的理由是,让大量男人没有老婆、孩子,这不仅不公平,而且非常危险。
    这种危险的根源是雄性间的性选择。长期以来,男人一直在争夺稀缺的性资源—女人。输掉这场竞赛的代价是如此之高(基因湮灭),以至于自然选择会驱使他们以特别凶猛的方式进行竞争。在所有文化中,男人都会比女人制造出更多的暴力行为,包括谋杀。(事实上,在整个动物世界中,雄性往往都是两性中更好斗的一方,除了像瓣蹼鹬这种雄性亲代投入很高以至于雌性平均繁殖数量大于雄性平均繁殖数量的物种。)即使暴力行为不是针对情敌,也常常会归结为同性竞争。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能会升级,直到一个男人为了保全面子、赢得尊重而杀死另一个男人—在远古环境中,这种尊重可以提升地位,带来性回报。
    幸运的是,男性的暴力倾向可以被环境因素所抑制。其中一种环境因素就是配偶。我们可以预测,没有女人的男人会以更凶残的方式展开竞争,事实也的确如此。在 24 岁至 35 岁这个年龄段,未婚男子谋杀其他男性的概率是已婚男子的 3 倍。毫无疑问,这个差异多少可以反映出已婚男子和未婚男子原本是哪种人,但马丁·戴利和马戈·威尔逊中肯地指出,这个差异的出现更有可能在于“婚姻的安抚作用”。
    谋杀并不是“未被婚姻安抚”的男人唯一更有可能做的事情。为了获得吸引女性的资源,他们也更有可能带来其他风险,比如抢劫。他们更有可能实施强奸。更广泛地说,高风险的犯罪生活通常会导致吸毒和酗酒,这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他们通过合法手段赚足钱来吸引女性的机会,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这种基于男性平均主义的解释可能是对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最佳论证,相对女性间的不平等,男性间的不平等会为社会带来更严重的破坏,因为它会同时伤害到男人和女人。在一个一夫多妻制国家里,大量低收入男性没有配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想生活在那样的地方。
    ——《道德动物》P92-94
    持久的爱是一个人“下决定”才能完成的事。终生的彼此忠诚其实并不自然,甚至对女人来说也不是,对男人就更是如此。它需要我们用所谓的“意志”(缺乏更好的表达术语)去坚守。因此,达尔文把婚姻问题与婚姻配偶问题做了明显区分,这是很合适的做法。他最终坚定地下决心结婚并重视婚姻,对他来说,这与选择配偶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这并不是说年轻人不能指望被爱情所俘获,毕竟达尔文在自己婚礼那天就很激动。但是,男人一时燃起的情爱之火是否能准确地衡量出他们对婚姻的忍耐力,那是另一个问题。这种热情迟早会消退,之后婚姻的存亡就取决于尊重、包容、单纯的情感和(尤其是现在的)决心。有了这些因素的协助,一种配得上“爱”这一标签的情感就可以持续下去,直到生命结束。但它与婚姻刚开始时的“爱”不同,是否前者才是更丰富、更深沉、更触及灵魂的爱?人们观点不一,但它确实更深刻感人。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婚姻从来不是天作之合。促使人们离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许多男人(也包括不少女人)相信他们的结婚对象是“错的人”,下次婚姻就能遇到“对的人”。
    ——《道德动物》P128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