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出版社宋朝的腔调 一本书写尽宋朝的社会与生活 唐宋八大家宋朝那些事儿宋朝历史书籍宋朝生活百科读本宋朝诗词鉴赏书畅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石继航著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石继航著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0691250397
    • 版权提供:广东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商品参数:

    书名:宋朝的腔调

    定价:39.80

    作者:石继航

    ISBN:978-7-218-11843-7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 数: 248页

    开 本: 16开

    编辑推荐:

    1、通过诗词解读、文人生活、历史事件相合的方式,完全再现宋朝生活的百科式读本。文字生动有趣,又不乏知识性。

    2、有爱恨情仇有悲欢离合、有精致优雅、也有仙风侠骨,从这本书不但能看到宋代士大夫的风骨,他们诗酒风流背面的仁爱之心,也能看到他们宽袍大袖下的铁肩道义。

    3、知名插画师燕王全力打造,再现优雅洒脱的宋时衣冠。


    内容介绍:

    宋朝的腔调》选取两宋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19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爬梳剔抉了流传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集宋代文人评传与诗词品读鉴赏于一体,讲述了这些文豪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及艰难险阻的官道仕途,既有感人至深的趣味故事,也有扼腕痛惜的辛酸遭遇,读来发人深思又饶有趣味。撷取了文豪们留存于世且经久不衰的名诗佳句为解读案例,娓娓道来,即兴评价,条分缕析,要言不烦,准确恰当,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宋代诗词鉴赏书。

    作者介绍:

    石继航,笔名江湖夜雨,诗词鉴赏类畅销书作者,CCTV4《中华情》诗意系列撰稿人及文学顾问,河北卫视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冠军。出版作品有《唐朝入仕生存指南》《印象盛唐:唐才子评传》《煮酒论道:逍遥世间的绝妙智慧》《华美的大唐碎片》《馥香记》等数十部畅销书。即将出版《四时花令:古诗词中的花意诗情》。

    目录介绍:

    杏花消息雨声中(序)

    词中之帝—李后主

    奉旨填词—柳三变

    富贵优游—晏同叔

    松操竹节—范仲淹

    红杏尚书—宋子京

    一代宗师—欧阳修

    巨笔如椽—司马光

    博学多闻—王安石

    云间公子—晏小山

    横绝百世—苏东坡

    山抹微云—秦学士

    瘦硬通神—黄庭坚

    豪侠才子—贺鬼头

    魂愁梦断—陆放翁

    诗酒淋漓—张孝祥

    词中之龙—辛弃疾

    寒酸清客—姜白石

    七宝楼台—吴梦窗

    樱桃进士—蒋竹山

    夜凉水月铺明镜(后记)

    文摘:

    说起南唐后主李煜,眼前会浮现一个温文怯弱、眼中饱含委屈的男子形象。明月小楼,笙歌听罢,任泪水满面纵横,无奈一江春水东逝,旧梦无踪!

    想想看,李煜也真够“委屈”的,生前委屈,死后还委屈。后人所编的宋代词集中,常有他的名字,李煜臣服于北宋,是他毕生的屈辱,将他纳入其中,这不是羞辱他吗?第二,后人给他加上一个“词中之帝”的别号,本意固然是称赞他的辞章精妙,但转念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对他丧国辱家的一种讽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李煜恐怕更愿当个四海承平的太平皇帝,而不是什么“词中之帝”。辞章毕竟是人生末事,社稷才是春秋大业。然而,不可抗拒的命运让他无奈地成为一个“词帝”。

    一滴滴洗面后落下的清泪,一滴滴肺腑里沁出的鲜血,写成了那名传千古的词句,留给了我们。但留给他自己的,却是至死方消的绝望。

    可怜薄命作君王

    据说,李煜长得是“丰额骈齿,一目重瞳”。所谓“丰额”,就是宽宽的额头,俗语叫“天堂饱满”。而“骈齿”,是两颗大门牙长出嘴唇外(感觉像“凤姐”的样子)。这种模样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竹书纪年》中曾说:“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故被称为帝王之相。又相传大舜是“重瞳”(瞳孔粘连畸变,从O 形变成∞形),所以这些特征就都成了“帝王贵相”的标志了。

    然而,当李煜被擒到汴京时,赵匡胤见了他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窝囊样儿,轻蔑地笑道:“公非贵貌也,乃一翰林学士耳。”哈,过去的帝王面相标准,早过时了,乱世流行“野兽派”,不见人家老赵“头广色黑”的猪头相才是真正的皇帝,后来朱元璋一张锄头脸照样坐稳了龙椅。

    其实,如果李煜不生于帝王之家,能安安稳稳地当一个翰林学士,又是何等的幸福!明代余怀就感叹道“李重光(煜)风流才子,误作人主”,清代郭麐也有诗惋曰“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君王的宝座,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费尽心机,不惜弑父弑君,杀兄屠弟来攫取。而李煜,却实在无心坐上那把龙椅。只不过时运逼人,这皇位想推也推不掉,好似那美人的绣球偏偏往唐僧怀里抛。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做皇帝有多好?但也要在合适的时间由合适的人来当才好。

    李煜并非长子,前面有不少的哥哥,但都死在他前面。当初看似zui不可能属于他的皇位,却落在他的手里。然而,这是一只烫手的山芋。南唐已是势如累卵,危在旦夕。

    李煜早年曾写过两首《渔父》词,其中有“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之句,想来并非是矫装隐士情怀。他本是恬淡无争的人,只是命运非要“赶鸭子上架”,让他当了这个末代皇帝。这真是“天教心愿与身违”(李煜《浣溪沙》词中句)!

    期盼李煜这个娇气怯弱的“富三代”,在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虎口”下能有所作为,那可是太勉为其难了。后人往往以事后诸葛亮自居,评断李后主的种种昏招:什么受敌国猜忌害死自己的大将林仁肇,误杀了忠臣潘佑、李平(其实二人是自杀),等等。但平心而论,就算是李煜宵衣旰食般地励精图治,顶多是个“南唐版”的崇祯,那南国温柔水波中的人儿,天生就敌不过如寒潮般奔袭而来的北地铁甲!

    南唐李煜的政策够“韬光养晦”的了,但是狼要吃羊,总是要找到借口的。当南唐使臣低三下四地诉说南唐对宋一向恭敬,并无冒犯时,老赵理屈词穷,就耍起蛮来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就是有名的“宋太祖灭南唐之意”,不过现在多形容大奶对付“小三”这回事,因为“睡”来“睡”去,听起来像床上的事嘛。

    借用《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即便是豪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都有“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叹惋,在五代十国那个用刀枪说话,用拳头称王的时代,我们又如何能期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有“扶大厦之将倾”的神奇能力呢?

    所以,等待李煜的注定是这样一幕: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zui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关于这一首词,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嘲笑道:“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

    所谓樊若水,是一个怀才不第的读书人,“高考”屡屡落榜后就自发地“潜伏”下来,为宋朝当了“地下工作者”。樊若水精心测量了长江天险的长度,绘成图纸献给赵匡胤。宋军依此架桥,“三日而成,不差尺寸”。看来朝廷有才不能用,危害大大的,前有黄大王(巢),后有洪教主(秀全),就算是樊若水这样的,也能把刀子捅到你的“罩门”上,叫你考试不公平,玩潜规则!

    樊若水原是穷酸一枚,在乡里倍受歧视和欺凌,立此奇功后,被宋太祖封为转运使,掌握财税大权。这下好了,有一个开酒店的土豪,当年欺负过他,于是他对这家酒店征以重税,把这个土豪收拾得一贫如洗才算完。正所谓“民不与官斗”,因为“屁民们”斗起来没有还手之力,樊若水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

    好了,不提樊若水了,苏轼嘲笑李煜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说得虽然不错,但我们不能期望温柔乡中长大的李煜有恸哭九庙的慷慨,正像我们不能期望贾宝玉能虎吼一声,救出落难的红楼女儿来一样—能有那样的作为,这哪是宝玉?简直鲁智深嘛。

    李煜曾经在城破前令人堆积柴草于宫中,宣称城破后要自焚殉国,然而,怯懦的他哪有这样的胆量。《谈渊》中记载:宋将曹彬高坐船上,让俘虏李煜上船“喝茶”,李煜见登船要走一块窄窄的小木板,吓得浑身颤抖,始终不敢迈步,曹彬令兵丁架着他,才走进船来。曹彬安抚他几句,让他回去收拾收拾东西,去汴京听候宋太祖处理。偏将不放心,劝道:“这样放李煜回去,要是他自杀了,生擒南唐国主的大功可就没了。”曹彬笑道:“你没见他上船时的那个畏缩样,借他几个胆子,也没勇气自杀!”

    正所谓“平时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自古来多少君主,没有几个敢从容自尽的。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和美人一起躲胭脂井的陈叔宝,都不用提,就像隋炀帝、唐昭宗这样的,死到临头也是让别人动手。说来崇祯皇帝还真算是有骨气的,他毅然上吊自杀,并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诏,从这方面来说,比李煜要强得多。当然,如果李煜也是如此“有骨气”,可就没了那“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妙句。

    重按霓裳歌遍彻

    当然,李煜也是一个奢靡的君主。据说,北宋大将曹彬后来分得一名南唐宫中的宠姬,这个美人儿看见油灯就闭上眼,表示烟气太呛人,无法忍受。于是曹彬让人换上蜡烛,结果美人皱着眉说:“烟气更甚。”老曹恼怒,问:“你们宫里不点灯烛?”这个美人说:“南唐宫中,有夜明珠悬在中间,照如白昼。”由此可见,南唐宫中的奢华。

    有关李煜的“爱情故事”,人们也是极度地渲染美化,不少人把他看成是一个多情种子。李煜前后有两个皇后,后人称为“大周后”和“小周后”,她们是一对姐妹。

    “大周后”周娥皇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生得“凤眼星眸,朱唇皓齿,冰肌玉肤,骨清神秀”,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是一位才色俱佳的美女。她和李煜谱制了很多新曲,并且将盛唐时失传的《霓裳羽衣曲》补全重现。然而,他们却忘了,“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这本是亡国之曲!

    大周后29 岁就不幸病亡,当时李煜悲痛欲绝,自称为“鳏夫煜”,并为周娥皇写下情深意切的悼词,我们试看一段:

    追悼良时,心存目忆……蝉响吟愁,槐凋落怨。四气穷哀,萃此秋晏。我心亡忧,物莫能乱……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呜呼哀哉!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心如之何。草树苍苍,哀摧无际……

    可以看出,这和那些敷衍写就、套话连篇的祭文不同,其中浸透着绵绵肺腑深情。像“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之类的词语,和《红楼梦》中《芙蓉女儿诔》的字句何其相似!

    然而,李煜却并非是专情之人,在大周后病重时,他亲手喂汤喂药不假,但却又在她眼皮底下和其妹—也就是后来的小周后“勾搭成奸”:

    菩萨蛮

    其一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其二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两首词写得很是让人心旌摇动,第*首更是名传后世,堪为艳词经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无异于李煜的一份自供状,写出了他和小周后偷情时的细节。“画堂昼寝”是在白天,“花明月黯”则是深夜,看来两人无论是白昼黑夜,都见缝插针般密期幽会。虽然他们也知道背着病重的周娥皇暗自亲热缠绵是不合乎良心的,然而,对于二人来说,“禁忌是zui好的**”,“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样大胆露骨的句子,让大周后知道,岂不活活气死!

    事实正是如此,大周后知晓了妹妹居然趁其病重和李煜“暗度陈仓”,急怒攻心,病情急转直下,以致“香魂一缕随风散”了。

    有人可能想,这么说李煜的悼词和丧礼上的悲痛都是假的了,为了怕大臣们讥笑他薄情寡义装出来的?这倒不是,现代和古代的观念大不相同。旧时注重的是孝道,如果是李煜的爹死了,他不表现出悲痛欲绝的样子,会有非议。皇后死了,皇帝大可不必表现得如丧考妣,相反,为了一个女人哭得不像样子,才让人笑话呢!

    然而,男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动物,李煜对大周后的哀悼并不假,但同时却不妨碍他有心情和别的女人寻欢作乐。正像《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其爱妾李瓶儿病危时,祈禳的道士说:“今晚,官人切忌不可往病人房里去,恐祸及汝身”!然而,西门庆独自坐在书房内,掌着一支蜡烛,心中哀恸,寻思道:“法官教我休往房里去,我怎生忍得!宁可我死了也罢。须厮守着和他说句话儿。”于是毅然走进李瓶儿房中。单看这一表现,堪比贾宝玉式的情种。但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在灵前刚哭过,就和一个叫如意儿的奶妈淫乐起来,还用李瓶儿遗留下的簪子给这个婆娘作赏物。唉,正所谓“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这就是男人的作风!

    李煜身为皇帝,身边当然还有其他的宠姬。zui著名的是舞姿曼妙的窅娘,相传她以白帛缠足,使得身态更为婀娜妩媚,深得李煜的宠爱。缠足这一祸害千年的陋习,据说“罪魁祸首”正是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这一阕《玉楼春》中的情景,写出了醉生梦死中的李煜。

    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亡国后的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违命侯”,名字虽然难听,但生活待遇还算过得去。然而,那个神秘的“烛影斧声”之夜,赵匡胤莫名其妙地暴死,其弟赵光义急不可待地继了位,李煜的命运更是雪上加霜。

    心地淫浊的赵光义,看上了李煜心爱的小周后。宋人王銍在《默记》中记载:“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也就是说,小周后被宣称随命妇入宫参拜皇后,然而一去好几天不回来,回来后就对李煜又哭又骂。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不言而喻。

    明代文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

    宋代绘画闻名于后世,但赵光义命人所画的这一幅却是zui为丑恶的。他命宫人将小周后按住强奸,还让画工图其景状,实在是内心污秽下流之极。后人对老赵这一“鬼畜行为”也极为不满,元代冯海粟就在画上题道:“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这首诗说,江南剩下的那枝“李花”(比喻小周后),也被宋太宗强行霸占,实在是太过分了,怪不得后来金兵南下(“金风冲地起”),带来“靖康之耻”,让赵家子孙也饱尝嫔妃被劫受辱的惨痛滋味。也许是人们可怜这位蒙受屈辱而死的多才君主,一个“冤冤相报实非轻”的故事,在笔记小说中浮现。

    宋人赵溍的《养疴漫笔》写:一百年后,赵光义的五世孙宋神宗偶然来到秘书省,纵览其中的书画时,无意中看到了李煜的画像。经过百年的时光,宋代皇帝的审美观明显改变,宋神宗不再像赵匡胤一样对其讥笑轻视,反而“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儿子赵佶降生,是为后来的宋徽宗,他沉迷于笔砚书画,zui后成为亡国之主。所以,有人传说,是李煜化身为宋徽宗来灭亡了北宋,让赵光义的子孙也尝一尝国家沦陷、妃嫔受辱的滋味。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历史都给宋太祖、宋太宗开了一个黑色玩笑,他们嘲笑李煜文雅儒弱,只配当翰林学士,而自己的后代宋徽宗更是只会写字、画画、踢毯什么的,当翰林学士都不够格,只配当个陪皇帝玩的“翰林供奉”。

    又有传说,因为赵光义害死了兄长赵匡胤,所以才有了“靖康之难”。宋人见了金太宗完颜晟的模样,发现竟然和宗庙里赵匡胤的画像很相似,都惊恐不已,纷纷议论,说是赵匡胤转世来报仇啦。靖难之后,赵光义一系的子孙,凋零殆尽。逃到江南的宋高宗赵构,幼子夭折,且没有了生育能力,群臣建议选宋太祖赵匡胤一系的子孙传位,开始赵构坚决不肯。但相传有一夜,赵构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穿越到那个雪寒风高的诡异之夜,亲睹了所谓“烛影斧声”的全部真相。醒后,他再不迟疑,赶紧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是为宋孝宗。

    还有人说,正因李煜倡导了缠足陋习,使得天下女子的双脚屈弓,痛苦不堪,所以他才服了牵机之毒,死时头足相接,身体弓曲,是为果报。而小周后有负其姐大周后,故有被赵光义欺辱的报应……

    这些传说,离奇玄妙。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其实,这多半是人们希望善恶有报的一种愿望罢了,事实上却是:“太仓里的老鼠吃得撑撑饱,老牛耕地使死倒把皮来剥!河里的游鱼犯下什么罪?刮净鲜鳞还嫌刺扎……”(《木皮散人鼓词》)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国破家亡,zui心爱的人也惨遭羞辱,这对李煜的精神打击可想而知,然而,他只有以泪洗面,写出那一句句摧断肝肠的词句: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穿过光阴的深潭,这些珍珠一般的妙句,定将传世不朽。然而,它们正如蚌中之珠,在李煜千百次心痛的挤压摩擦下,在一年年血泪的浸润之中,才得以有如此完美的辉光。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zui著名的词,也是他生命中的zui后一首词。据说赵光义听他命人高唱“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时,大为不快,于是杀心顿生,命人用牵机毒酒药杀了李煜。牵机,又名马钱子,中毒者先是强烈抽搐,zui后窒息而亡。李煜十分痛苦,辗转于地,zui后头足相接,缩成弓形而死。

    这一天,正是七夕之夜。有人惋惜,说李煜为什么不学得聪明一点,为什么要那样露骨表达思念故国的情怀?实在是太痴,太迂,太傻!其实,李煜可能早就无法再忍受精神上的折磨,就是死,他也要写出心中的委屈!没有喝那杯牵机毒酒前,李煜的肝肠早已被揪扯得寸寸而断,他的腰身早就被折辱得佝偻不堪。

    此后,小周后也在绝望中上吊自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场无法追寻的南唐残梦,一段玉碎珠沉的末世哀弦。然而,这同时却也是宋代词坛的序曲。身为赳赳武夫的赵氏兄弟,占据了南唐的江山故土,不想李煜的精魂才气,却浸透到两宋的数百年时光中,成为“弱宋”的主基调。所以,写这本宋代才子的故事,不可以忽略掉李后主这个人物。

    国家不幸词坛幸,用整个南唐的覆灭,一代君王的血泪,催发了情真意切、悲怆入骨的绝妙辞章,也为壮丽的宋词大卷谱写了一段精彩的序曲。这是谁的安排?

    王国维先生曾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然而,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可不要这些极好极好的词句,不要这些字字凝血的佳作,就让李煜做一个平庸而幸福的君主吧。

    我愿世间:少一些鲜血染成了的传奇经典,多一份日光温暖着的安详慈悲。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