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广雅 西方旅游史 16—21世纪 法兰西学院基佐奖得主马克布瓦耶代表作傅雷翻译出版奖金龙格领衔翻译历史学家王笛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马克·布瓦耶著 | | 金龙格等译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马克·布瓦耶著| 金龙格等译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
    • 开本:32开
    • ISBN:9788668166228
    • 版权提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本书卖点

    1.法兰西学院重磅历史奖“基佐奖”得主、法国旅游研究先驱马克·布瓦耶代表作。马克·布瓦耶创立了法国第一个旅游系,出版了《旅游的发明》等15部旅游专著。曾获法兰西学院基佐奖,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勋章和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一部西方旅游通史,深入探究500年西方旅游变迁。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着笔,追溯旅游这一活动产生的源头,视野广阔,脉络清晰地梳理了16至21世纪500多年间西方旅游活动随社会变革、习俗演进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旅游活动特点。

    3.聚焦游客身份,发现游客在旅游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围绕不同时期引领旅游风潮的人群对旅游的影响展开,从英国贵族到法国大文豪,从蒙田、卢梭、大仲马,到巴尔扎克、福楼拜、歌德,如何以自己的旅行经历或记录方式,开创了新的旅行方式和文学形式,扩大和丰富了旅行的体验,塑造了一个时期的旅游形态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后人的审美选择和生活趣味。

    4.百科全书式的旅游史,多角度阐述历史上的旅游现象。不仅是一部旅游史,也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学、文化、地理、心理、养生甚至医学发展的历史。比如从最古老的治病方式到广受欢迎的社交方式,泡温泉的功能变化,背后是医学观念和养生理念的变化;从不穿衣服泡温泉到穿衣服泡温泉,背后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5.两度斩获傅雷翻译出版奖、著名法语翻译家金龙格领衔,历时三年打磨,精心翻译之作

    6.著名历史学家王笛、世界旅游联盟副秘书长王昆欣一致推荐。王笛称此书“让我们知道旅游是如何塑造现代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王昆欣赞其跨学科视野为西方旅游与文化研究树立了标杆。

     

    编辑推荐

        从斗兽场、万神殿的罗马古迹巡游,到遍及欧洲的温泉浴疗、海滨度假、冰川探险,

        冬天到温暖的尼斯海滩享受阳光浴,夏天到巴斯泡温泉,

        在阿尔卑斯山巅体验滑雪的刺激,从登顶勃朗峰中感受征服的愉悦,

        这些一波又一波旅行爱好者乐此不疲的打卡项目,原来数百年前西方人早已精通。

     

        这些过去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旅游,如何变成了现在普通人也消费得起的活动?

        依云、巴黎水,这些全球热销的矿泉水,背后竟是一段温泉小镇崛起的历史?

       《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卡门》……一经问世便风靡的文学作品如何带动一批批游客前往故事发生地,并催生出一系列旅游指南?

        旅游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精英主义的扩散史,从最初为了提升自我的精英壮游,变成享受生活艺术的大众旅游。

        《西方旅游史》从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着笔,介绍了16至21世纪旅游在西方世界如何出现并演变为全球性活动。首先,介绍16世纪欧洲旅游萌芽和18世纪旅游的新发现,精英主义旅游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启充满好奇心的时代,人们通过旅游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逐渐从宗教朝圣之旅发展为文化性和个体性的人文旅游。而启蒙运动之后法国凭借在知识和文艺上的影响力,成为继意大利之后另一个欧洲旅游胜地。18世纪后,随着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思潮兴起,乡间度假、登山运动、高山旅游等掀起热潮,文学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影响着游客审美和旅行选择。而19至20世纪则是旅游大众化的过程,随着精英旅游的季节性和一批规模化的疗养地出现,大众旅游兴起,反过来又造就了新的旅游季和滑雪运动、洲际旅游等度假模式。

        通过对过去500多年间西方历史上随文明和社会习俗演进的旅游活动进行系统梳理,重新发现旅行在人类探寻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中的独特魅力。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广雅·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法兰西学院基佐奖得主马克·布瓦耶代表作,傅雷翻译出版奖得主金龙格领衔翻译,历史学家王笛 开本: 32开
    作者: (法)马克·布瓦耶,广雅出品 定价: 128.00
    ISBN号: 9787559853592 出版时间: 2022-10-0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2-10-01
    版次: 1 印次: 1

    第一部 16 世纪到 18 世纪的旅游革命

     

    第一章 旅游史前史:1492—1642(或1660)年

    一、 1492 年,第一次险峰登顶

    二、意大利之旅的记述

    三、夏尔·艾蒂安和《旅游指南》

    四、蒙田,第一位游客?

    五、以古迹为主的旅游胜地

    六、16世纪的旅游者

     

    第二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插曲(17世纪至18世纪

    一、博学者的旅游

    二、古典主义时期法国的霸主地位与足不出户的风潮

    三、诙谐的旅行文学:夏培尔和巴肖蒙

    四、古典主义时期炫耀式的蛰居生活

     

    第三章 以游学为目的的壮游:英国人的创造

    一、欧洲壮游的重头戏——法国和意大利

    二、1789年后的壮游:短暂衰退及英国旅游者的回归

     

    第四章 “到水里去”“泡澡”:温泉疗养地、海滨浴场和“贵族消夏度假旅游季”的发明

    一、大众医学与名不见经传的温泉

    二、喷涌、消失和万能的温泉

    三、那些有名的温泉、温泉娱乐与温泉的建设

    四、英国巴斯革命

    五、英国布莱顿与海水浴疗

    六、英国人首创的温泉疗养站和海水疗养站

     

    第五章 第一个游客——卢梭对大自然、瑞士与科西嘉岛的发现

    一、受到质疑的卢梭:旅游的创新?景观的发现?

    二、溯源朝圣:旅游者以及卢梭和伏尔泰的“瑞士”

    三、对于前浪漫主义的敏感性、被发现的景点与新的眼光

    四、神话般的瑞士

    五、自由之地科西嘉岛——最初的旅游

    六、卢梭的有限革命第四节“守经”抑或“达权”的争论

     

    第六章 乡间住宅——18世纪奢侈的发明

    一、对乡间住宅的喜爱

    二、意大利的旧模式与英国的新品位:景色与废墟

    三、普罗旺斯地区城市周边的乡村住宅

    四、法国南部的农庄住宅

    五、舒适的里昂乡间住宅

    六、模棱两可的乡间住宅:娱乐性、社交功能和农业收益

     

    第七章 从骇人的众峰到勃朗峰的发现

    二、谁是勃朗峰的命名者?

    三、冰川与温德姆

    四、温德姆与萨瓦冰川游记

    五、皮埃尔·马泰尔的冰川之旅

    六、冰川之旅的流行

    七、霞慕尼和冰海——最古老的“风景名胜”

    八、从冰川到勃朗峰的登顶

    九、歌德和索绪尔的冰川之缘

    十、日内瓦——瑞士和冰川的门户

    十一、大旅游家索绪尔

    十二、自然主义的、瑞士的新教徒派系

    十三、在勃朗峰主峰之前的几个标杆

    十四、 “索绪尔的契约”:给第一个到达者的奖赏十五、业余登山爱好者布里  

    十六、第一次成功登顶之前的尝试  

    十七、怎样到达山顶

    十八、勃朗峰征服者——巴尔马和帕卡

    十九、索绪尔在勃朗峰

    二十、1786年之后的布里和索绪尔  

    二十一、1786—1842年间罕见的登顶  

    二十二、浪漫主义时代鲜有人攀登的勃朗峰  

    二十三、愈发浮夸的登山感受  

    二十四、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几乎无甚新意的高山主题

     

    第八章 南方越冬之发源

    一、开端之困难 “越冬者”是在哪里、何时、如何、为什么诞生

    二、冬季旅游季的构成部分

    三、18世纪法国的英国贵族群体四、绿植、花卉和橙树——普罗旺斯等法国南方的魅力之地

    五、法国南部的“养生之地”

    六、在冬季和春季而不是夏季游览意大利和普罗旺斯:被人遵循的建议

    七、战争期间的偶然事件

    八、耶尔和尼斯,谁是冬季度假游的鼻祖

    九、18世纪末尼斯和耶尔的越冬移民居住地

    十、冬季度假旅游季诞生了

    十一、18世纪的旅游革命

     

    第二部旅游季与旅游地:19世纪和 20世纪精英旅游史

     

    第一章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旅游、自然主义旅游、希腊游和旅游指南系列

    一、旅游者的生理学

    二、忧郁与异国情调  

    三、浪漫主义旅游者的意大利

    四、浪漫主义者的瑞士

    五、旅游指南丛书

    六、千篇一律的旅游指南

     

    第二章被发明的阿尔卑斯登山运动,被升华的高山和被扬名的霞慕尼

    一、攀登勃朗峰——1786—1850年间罕见的疯狂

    二、勃朗峰瘾与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的创立

    三、征服阿尔卑斯山顶峰和其他山峰

    四、崇高的和使人振奋的山

    五、霞慕尼及其旅社、向导和冰海冰川

    六、山地旅游总结:疗养地与村镇

    七、大山——难以经营管理的景点

     

    第三章度假的艺术:乡村,运动,自然,户外娱乐

    一、预留的度假空间

    二、乡村悠闲生活的形式

    三、乡间住宅、农庄住宅和乡间小屋,城堡和领地,别墅和第二住所

    四、乡村运动和安静的自行车革命

    五、自行车和汽车,19世纪末旅游业的复苏

    六、户外休闲

    七、乡村:被保留的享乐主义

     

    第四章 18世纪和19世纪的旅游季节和疗养地

    一、疗养地及娱乐活动的发明

    二、标新立异的发明和“守门人”

    三、卫生保健学说、过冬的南方、夏天的水和浴场

    四、温泉与海水浴区

    五、欧洲南方的冬季旅游季

     

    第五章雪地和阳光:20世纪新生的旅游季和疗养地一、滑雪运动的发明

    二、消夏地中海的发明  

    <

    18世纪作家和风靡的作品带动故事发生地的旅游

     

     

    一、忧郁与异国情调

    忧郁与异国情调这两个词差不多跟“游客”和“旅游”同时出现在法国,它们步调一致但又不是纯粹的巧合。“忧郁”(spleen)是个英文词,它的本意是“脾脏”,引申义是“黑色幽默”;法语中只收入了这个词很罕见的衍生义—莫名的烦闷,包含这个意义的“忧郁”一词于18 世纪上半叶被引入法国,在浪漫主义时期十分光鲜亮丽。仿佛法语中没有词来指称这种无缘无故地让富人们感到烦闷的萎靡状态—只有旅游才能舒缓它:

     

    我陷入了绝望之中,确切地说,我深深地厌恶巴黎的生活,原文有误,应为“他把游客分成了七类”。尤其是厌恶我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我想成为另外一个人。我到伦敦去了,找那种解郁的良方,我发现有足够多。

     

    “异国情调”(exotisme)一词在法国找到自己的位置时费了更多的劲。这个词源于希腊语,给人的印象不错。从词源学来看,这个词的意思是“异乡的”。法语中有一个甚至一系列表示不同程度的异质:用“créole”指称海岛居民,用“bon sauvage”指称印第安人,用“métèque”(外国佬)表示对异乡人的蔑视。因此,“异国情调”这个词进入法语的速度很慢;它是浪漫主义旅游的一件行李。利特雷认为,这个词只是一个形容词:“非本土的”。这个词很晚才作为名词进入《法兰西学院大辞典》。这时的旅游者已经和古典的、把他们带到意大利走进希腊罗马文明的旅游方式决裂,因为那种古典的旅游方式只是一种“勘测”。在《在欧洲理性旅游》一书中,卡拉乔利侯爵关注的只是知识渊博的人。孟德斯鸠则问道:“怎样才能成为波斯人呢?”18 世纪末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简单的区别:文明人与(善良的)野蛮人的区别,大自然与(使人堕落的)文明社会之间的区别。

    这种区别表现在旅游的动机上,而不是走过的距离上。事实上,多个世纪以来的朝觐和探险之旅,以及18 世纪的“奇异的旅行”都能让人们走得很远。从浪漫主义者们开始,旅游者追寻的便是离乡,哪怕不太远。他们的异国情调是一种“梦中的异乡,浪漫主义者们在到达之前就已经想象过异乡了”。司汤达这样描写旅游者的目光:

     

    令人好奇的是街上发生的、似乎不会令任何当地人感到好奇的事情。

     

    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毋庸置疑的是:忧郁与异国情调都是浪漫主义杜撰出来的。忧郁是一种促使人们离开的心灵状态;异国情调则是一种离开故土去往他乡的梦。我的著作《旅游》(瑟伊出版社1972 年出版)将旅游分为三个阶段:想象、亲历、延伸。事实上,这个三部曲始于浪漫主义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大作家,他们在其旅游著作中引导各自民族的浪漫主义感情:夏多布里昂、拜伦和雪莱,歌德、普希金……

    每位浪漫主义作家在自己的旅游日记中,首先关注的就是他自己;夏多布里昂就承认了这一点:

     

    其实,就是人本身,而远非人们随处可见的那种作者;我永远都在谈论自我。

     

    在法国学者儒尔达看来,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延续了卢梭的风格,并且多了一种傲气:

     

    卢梭于18 世纪揭示出了大自然的美;勒内(夏多布里昂浪漫主义小说《勒内》中的主人公)要去陶醉于蛮荒的大自然之中……他将向他的同代人揭示它,令他们浮想沉醉。夏多布里昂告诉19 世纪的法国人,有一种过去从未见过的深层次的、让人自豪的快乐。

     

    第二帝国时期,泰奥菲尔· 戈蒂耶[2] 直截了当说出了忧郁与异国情调之间的联系:

     

    九月,我到了威尼斯……我有什么理由出现在那里呢?除了旅游者十分熟悉的、令我身不由己的、对异乡的向往外,没有任何理由……当这种症状向您袭来时,您会觉得您的朋友们令您心烦,您的女友们也提不起您的精神,所有这些女人,甚至别人的女人都令您讨厌……为了驱散这些特殊的忧郁,唯一的办法是拿起一本护照,去西班牙,去非洲或者去东方……

     

    龚古尔兄弟(二人均为法国作家)恣意搬移了这种说法:

     

    泰奥菲尔·戈蒂耶(法国唯美主义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总在解释为什么“他会去他乡寻找某种新奇感”。

    龚古尔兄弟:是的,您有一种方尖碑相思病……

    泰奥菲尔· 戈蒂耶:这是圣伯夫没有弄懂的。他没有弄明白我们都是病人……让我们与别人不同的,就是异国情调。异国情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它能给我们女人般的情趣,对黄色、绿色产生情趣……是一种更加细腻的情趣,一种更有高度的境界,是穿越时空的异国情调;比如,福楼拜在迦太基(古国名)与人私通就会很开心;你们想要的是那个女人,可是我,没有什么能像木乃伊那样激起我的兴趣了……

     

    浪漫的旅游者非常兴奋;他踏着伟人们的足迹行进,有汉尼拔从迦太基经过阿尔卑斯山去卡普阿(意大利城市)的足迹,有彼特拉克的足迹,还有拿破仑的足迹。司汤达、大仲马,所有大旅行家都会去“当地”追忆历史事件—拿破仑从囚禁他的厄尔巴岛卷土重来—以及各种传奇:因为大仲马的小说和小说中的人物基督山伯爵而风靡一时的伊夫岛的囚徒,有人甚至做起了法利亚神父(《基督山伯爵》中的人物)遗物的生意。政治上的王朝复辟之后,接下来正常进行的应该就是“激活过去的事”,“拯救恢复历史遗迹”。这些目标就是浪漫主义大旅行家们的目标,维克多· 雨果、诺迪埃、大仲马、蒙塔朗贝尔(法国记者、历史学家、政治家)……都把他们的熟人和关系介绍给了《两世界杂志》。这家杂志于1829 年创刊,1830 年吞并了《旅游日报》,成为最大的浪漫主义异国情调杂志。1830 年,法国还设立了历史古迹总检察官一职,1837 年又成立了历史古迹委员会,普罗斯佩· 梅里美在维奥莱-勒-杜克的协助下在那里供职长达三分之一个世纪。因为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世纪得以再现,进入了文学。

    浪漫主义异国情调没有损害古代文明,而是完全相反。官方和许多个人自发地发掘、修复古代建筑,表现出对直至那时一直被忽视的史前文化的新的兴趣……梅里美保护了那些游客们开始造访的史前巨石柱和支石墓。对古代遗迹的猎奇甚至还涉及古代的习俗、传统的歌谣与民间文化。梅里美曾在科西嘉整理记录了“沃瑟鲁”( 科西嘉岛原住民古老的民歌)和“复仇”( 原文“vendetta”为意大利语,意为复仇、法国科西嘉岛的复仇故事) ,《高龙巴》(梅里美写科西嘉岛上复仇和仇杀故事的小说)赋予了科西嘉一个有别于拿破仑的故乡的形象。就这样,浪漫主义时代丰富了“参观景点”的名单,拓宽了视野,触及了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者反而对更现代的建筑没那么感兴趣;古时的异国情调对这些现代建筑不利,渐渐地就形成了资历上的差异——“越古老,就越美”——这种说法出现在了各种旅游指南中。

    最终,这种先是浪漫主义,后来是自然主义的旅游大大拓展,丰富了游客对于他们特别青睐的两个地方——意大利和瑞士的认识。

     

    二、浪漫主义旅游者的意大利

    19 世纪初期,英国学者马歇尔所经历的那个漫长的时期是一个“受意大利影响的高潮期,在此期间,新古典主义取得了胜利……浪漫主义的航船已经做好出海准备”。对于越来越多的和急于前往那里的浪漫主义游客来说,书中描绘出的图景是很有吸引力的。现在,这些游客更喜欢从海上抵达热那亚(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首府,也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或更多的是像诗人拉马丁那样从海上抵达里窝那。他们不会花时间去溜达,而是尽快赶往他们想要看到的城市。当他们经过并远远看见阿尔卑斯山时并不会感到兴奋,也不会对波河平原有什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视野下的西方旅游文化史。作者介绍了16至21世纪旅游在西方世界如何出现并演变为全球性活动,阐明了乡间度假、登山、滑雪、阳光浴、泡温泉等当下依旧热门的旅游方式如何出现及演变。并首次聚焦游客身份,发现游客在旅游产生、命名、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从社会、经济、文学、文化、心理、养生甚至医学发展等角度,考察了从精英旅游发展成大众旅游的历史。

        本书不仅是西方旅游通史,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史,有助于理解旅游是如何塑造现代生活的。

    “游客”一词在英语中首次出现

     

    • 19世纪英国人带动的旅游风潮

    “壮游”富有18世纪英国的文化特色,它并没有被法国大革命的风暴扫荡掉。相反,英国人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法国变成了什么样。1802年《亚眠和约》刚签订,他们就重返法国,然后在1814和1815年也回到法国旅游。这时,他们的好奇心不是那么明显了:欧洲的神圣同盟已经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了。这不是偶然的。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出发去“壮游”,重新开始他们的活动,包括为他们的绅士教育打基础的意大利之旅,游历冰川,夏季到欧洲大陆做浴疗,冬天到南方过冬。为了总是显得与众不同,英国人创建了许多新的旅游点,这些旅游点变成了疗养地,其中的大部分疗养地都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精英旅游活动在继续它的进程。

    这些英国人都是一些享有年金或定期收益者,战争期间的通货膨胀使他们的地产收入剧增。滑铁卢战役的战胜者无疑很自豪,因为他们打败了拿破仑,但他们不仇恨法兰西,并且随时准备赞扬法兰西的魅力。比如一位叫伯贝克的游客的溢美之词,就显示他们在复辟王朝时期领略到了不同于英国的法兰西特色:

     

    在如此人口众多,如此丰衣足食、征税适度的法兰西,没有纸币,没有什一税,穷人不纳税,而且几乎没有穷人;高等级道路四通八达,五谷丰登,吃的油和喝的酒应有尽有,它必定是、实际上就是一个富裕的国度;然而富裕的个体却很罕见。

     

    1820年起,英国人潮水般涌向欧洲大陆。为了访问大陆,他们都带着同样的重版的纽金特、杜登斯等人编写的《旅游指南》,以及在巴黎常住的书商加里尼亚尼向他们提供的各种版本的新的《旅游指南》和游记。所有的英国人从巴黎出发开始他们的欧洲游,他们在那里购买加里尼亚尼出版的考克斯、亨利·马修斯和玛丽亚娜·斯塔克编写的旅游指南;1840—1850年之间,这些旅游指南垄断了整个旅游指南书市场,直到约翰·默里的《默里指南》出版。

    从1815年到1850年这个时期,没有一个贵族出身的英国人能逃脱壮游的义务。而此后,欧洲大陆的贵族开始效仿他们。英国人的这场运动不仅仅限于年轻人,而且也包括到法国南方过冬的其他年龄段的人,还有矿泉水饮用者( 不再仅仅是SPA水疗) 和游泳者( 从荷兰海牙的斯赫弗宁恩到诺曼底海岸)。许多英国人在巴黎住了下来,估计有五万人,而在布洛涅、诺曼底,估计他们的人数达一万人。1830年,仅仅为了休闲旅游而渡过英吉利海峡的英国游客,估计有10余万人,而到了1869年,这个数字已接近50万。

     

    二、英语新词“tourist(e)”的出现

    浪漫主义时代,英国人的壮游很出名并得到承认。英语中出现了一个形容词“tourist”,进入法语后演化成了“touriste”,这个词刚开始只适用于英国人。1863年的《利特雷词典》、1877年出版的《拉鲁斯词典》收入了这个词,而且还给出了英国人的例句。这个词一开始就用来指称外国的阔气游客,尤其指当时出现的英国游客。1816年,作家西蒙写道:“touriste,这个词首先适用于英国人。”1837年,《鲁昂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游客》的文章,没给这个名称打引号,作者泰奥多尔·翁贝格在文章中描绘了一群英国人,并致力于给这些英国人贴上“滑稽”和“爱吹牛”的标签。

    1841年,法国博学家艾尔维厄在《一位游客的回忆录》中也以同样的方式描绘英国人。让人大感吃惊的是,其实早在1838年,亨利·贝尔(即司汤达)就用这个题目写了《旅人札记》,描写一位旅游推销员在法国的长途旅游;这本书引起了当时人们的激烈批评,后人甚至忘记了他写过这部作品。然而,司汤达却懂得什么是为了乐趣而进行的旅游。1817年,司汤达出版了《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他兴之所至写出的诸多日记汇总后形成的《法国南部之旅》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戴尔·利托看来,平心而论,《旅人札记》“标志着旅游史的一个新阶段和转折点”。

     

     

    鲁道夫 · 托普费对阿尔卑斯山徒步客饶有趣味的速写,可以看出优雅的英国游客与其他游客的不同之处

     

    三、“游客”一词开始被广泛接受

    1840年以后,随着英国游客的扩散和富裕的欧洲人甚至北美人的竞相效仿,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慢慢出现了“游客”这个新词。这种在19世纪末才被称为“旅游”的现象的扩散在拥有定期收益者的社会阶层中进行,并且蔓延至欧洲大陆的精英阶层。18世纪末由“旅游革命”初步形成的旅游季节奏在19世纪得到了精细化和加强。旅游的时光在依然由英国人组成的开创者和“守门人”发现的旅游点度过。这些旅游点变成了时髦的景点、得天独厚的空间和让人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在19世纪,成为游客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被写进旅游季和旅游地的双重历史之中,无论是旅游季还是旅游地都具有精英主义的风格特点。

    在18世纪,创新性的旅游点不太多,所以很容易分辨出来,譬如那些创新性很突出的地方:巴斯、布莱顿、霞慕尼、格林德瓦、尼斯……在19世纪,这些地方仍然威名不减,而且增加了许多旅游点和各种旅游项目。各种旅游信息铺天盖地向人们扑来。正如当时的人们所说,旅游是十分时髦的活动。历史学家描述各个伟大的时代的特点,他们在思忖,从20世纪初起,游客数量的显著增加是不是由于文化和娱乐活动在向新的社会阶层蔓延?而社会心理学家则质疑现代游客的虚荣心,他们认为自己所持的这种看法丝毫没有过时。浪漫主义时代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能产生“生理学”。

     

    ——选自马克·布瓦耶《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

    作者:马克·布瓦耶,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旅游研究专家,曾担任法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史委员会主席。马克·布瓦耶创立了法国第一个旅游系,出版《旅游的发明》等15部旅游专著。曾获法兰西学院基佐奖、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和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译者:主译金龙格为著名法语翻译家,曾两次获得傅雷翻译出版奖,代表译作有《青春咖啡馆》《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