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脉动中国 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精装版) 侯明昊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刘擎 罗振宇 中国文化课 逻辑思维
  • 认识中国文化,也是认识你自己
    • 作者: 徐纪霖著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1-03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徐纪霖著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1-03
    • 开本:32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9078844324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提供整体认知中国文化的地图

    认识中国文化,也是认识你自己

     “奇葩说”导师刘擎、“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推荐

     

     

    书名: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

    著者:许纪霖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书号:9787542672278

    出版时间:2021.3

    定价:88.00

    装帧:精装

    纸张:胶版纸

    尺寸:145mm×210mm×35mm

    开本:32开

    字数:290千字

    页数:476


     

     

     

     

    “这是一门中国人的必修课”——许纪霖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学者。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拜读了他的著作。这次请他来坐镇,帮我们打通一个重要的认知领域——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一门中国人的必修课。

    —— 罗振宇(“得到”APP创始人)

    “中国文化在今天仍然塑造着我们的心灵与生活实践”——许纪霖教授格外关注传统对现代的意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今天仍然塑造着我们的心灵与生活实践。我在与作者持续30余年的交流中受益良多,相信读者也会从这本书中收获知识与智慧。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奇葩说”导师)

    “在思想界享有盛誉”——早在90年代,许纪霖老师就在思想界享有盛誉了,近30年磨砺,这门课有万剑归宗的感觉。

    ——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西方史纲》作者)

    “许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许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我读许老师作品的快感,你也可以体验了。

    —— 施展(外交学院教授,《枢纽》作者)

     

     

    许纪霖,1957年生,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得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著有《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中国知识分子十论》等。

     

     

    为什么现代化发展了,传统反而复兴了?

    认识传统,认识你自己,本书《脉动中国》所展示的,是一张整体性的中国文化认知地图。

    从纵向的时间脉络来说,讲的是中国文化的过去、现代和将来。从当下的问题意识反思中国文化的过去,从文化的传统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

    从横向的空间结构来说,提供了一个打通千年历史、站在高处俯瞰中国文化的系统性框架,揭秘中国人的道德心灵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

    在这一张中国文化认知地图上,全书依次有所谓“天龙八部”——甲部(核心结构“儒家”)、乙部(互补结构“儒、道、法、墨”)、丙部(信仰结构“儒、道、佛三教”)、丁部(政治结构“周秦之变与宋元之变”)、戊部(社会结构“江湖”等)、己部(总体结构“共同体”等),前有导论部(“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传统”),蕞后是结论部(“中国文化的未来在哪里”)。

    五千年的中国,处于同一条文化的生命线上,把握了这个民族的深层结构,也认识了你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讲到西周,你的第一个反应大概是两个字——封建。哎,封建不是与专制一码事吗?过去不是我们常常提封建专制吗?我告诉你吧,历史上的封建,不仅不专制,而且还是反专制的!


    这样说吧,周天子有点像欧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是一个虚君,有权威没权力。天子的中央权力只是象征性的,而地方上的诸侯与基层的卿大夫权力非常大,大到对自己的封地有绝对的自主权,不受天子的支配。这有点像中世纪的欧洲与日本:君上之君,非我之君;臣下之臣,非我之臣。


    以前一直有个说法,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以为汉武帝以后的统治者真的不用法家了吗?哪里的事儿!儒家可以解决政权的合法性,王道政治的旗帜当然要举得高高的,但一讲到具体的治国理政,还是法、术、势这一套。这就叫“外儒内法”,或者“阳儒阴法”。


    民国的史学大师钱穆先生对“五四”全盘否定传统就非常不满意,认为我们对传统要怀有“温情”与“敬意”,他写了一部《国史大纲》,提出中国的政治分为两段:前一段是汉唐两宋,是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后一段是元明清,才出现真正的君主专制制度。你大概会很惊奇,中国历史上竟然还有过君主与人家分享天下?是合伙人制,还是委托管理?好了,今天我就要来与你聊一聊汉唐两宋的士大夫与君主共治。


    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其实有两个灵魂,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杨朱。孔子让国人注重精神的道德,但杨朱教大家追求肉体的享受。比较起世界上许多其他民族,中国人其实是很世俗的,很在乎生活中的感官快乐,而且还很考究,乐此不疲,“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世界一绝。


    杨朱的三观用今天的话来说,叫“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大自然自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将人人为自己的动力,转化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我在课堂上给“90后”大学生讲到这里,年轻人在下面是一片欢呼:老师,杨朱说得有道理啊!不要批评我们是利己主义一代,利己而不损人,有什么不好?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吧,老子与孔子的分歧,差不多就是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区别:民主党要救济社会弱势群体,但共和党相信市场的自然法则,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不要老是想着去干预客观规律,用仁啊、义啊去人为调节社会矛盾,越多人为干预,世道就越乱!


    你不要以为到了先秦,中国发生了轴心文明突破,东汉又有了高级宗教,民间信仰就从此被替代了,没有的事儿,高级宗教文明与民间信仰各有自己的地盘,还互相渗透,打成一片。比如,东汉年间,连饱读儒家经典的士大夫,都相信“谶纬”的学说,“谶”是预言的意思,“纬”是解释六经的书,“谶纬”就是借助神秘的阴阳五行说与儒家经典结合,来预测王朝的兴衰和天命的走向。你看,中国知识分子都有神神道道的巫师血统,喜欢预测未来呢。


    民间存在各种信缘网络的相互竞争,竞争的方式竟然不是争夺信众,而是争取朝廷的承认!被朝廷认可的,就是“正祠”,而朝廷不承认的、不该拜的神怪,就叫“淫祠”。对神的崇拜需要国家恩准,连祖宗崇拜也要由朝廷来钦定。江苏无锡有一个惠山古镇,至今保留了唐代到清朝的118个家族祠堂,你不要以为这些祠堂都是本土家族,不是,其中很多是由朝廷钦定特批的,让各代有功有德之名臣,才有资格到惠山来建祠堂,光宗耀祖。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司马光、于谦、张载等等。


    中国的宗教具有三个重要的特性:世俗性、功能性和混杂性。神圣与世俗在中国互相渗透;中国人对宗教的态度不是“信不信”,而是“灵不灵”;不同的信仰与宗教之间和谐相处,儒、道、佛三教合一。


    中国的宗教不在乎你祭祀的对象是什么,而是你祭祀的仪式是否合法,是否符合礼仪。这套礼仪,在儒家的经典《礼经》中有详细的规定,如何祭祀天地、祖宗,在祭祀过程当中,什么身份的人,该处什么样的位置,该完成什么样的礼仪,都讲得清清楚楚,你只要按照祖上的规矩,行礼如仪就是了。至于你是否真的信神,哦,那真的不重要。孔子不是说“祭神如神在”嘛!神到底有没有?该不该信?在孔子看来,那是不可知的,要紧的是这套祭祀的仪式,只要你以敬畏的态度行礼如仪,神仿佛就在那里,会保佑你!


    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幽暗意识”这个词儿?这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权威张灏教授提出来的重要观念,意思说基督教文化对人性的幽暗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但儒家文化对人性是乐观的,缺乏幽暗意识。你想,相信人性善的孟子不就是这样吗?不过,到了朱熹这里,因为受到佛教“无明”观念的影响,已经对人心中的昏暗有了相当正面的重视,所以才将“存天理、灭人欲”作为宋明理学一个蕞重要的题目提出来。


    朱熹的理学你已经了解,今天我为你讲一讲另一门派——心学。心学由北宋“二程”中的哥哥程颢开创,南宋的陆象山奠定基础,到明代的王阳明蕞后完成。心学的影响大得不得了,近代中国的许多大人物,比如蒋介石和青年时代的毛泽东,都是王阳明的虔诚信徒。民国的新儒家,从熊十力到牟宗三,也都是继承阳明心学的传统,那么,心学与理学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能如狂飙一般席卷中国?


    阳明心学对儒家的意义,相当于是基督教的新教改革。基督教新教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个人可以绕过教会,直接和上帝沟通,近代西方的信仰自由,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你想想,心学不也是这样吗?在儒家历史当中,还没有人像王阳明这样重视个人意志的自由。在这之前,“天理是什么”有一套规矩的解释,到了王阳明这里,是“我心即天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良知去理解天理。良知就是天理,只要你去实践良知,你就能跟天理无限接近。这不就是儒家的新教改革吗?


    你发现没有,儒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核心的线索,就是道德心灵秩序逐渐放大,个人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到“五四”的时候,终于冲垮了外在纲常名教的束缚。所以在我看来,孔家店被打倒不仅是西方文明外力的冲撞,其实也是儒学自身演变的结果。


    一个好的政治制度,有三条标准:能否有效赋予权力以政治合法性?能否有效限制权力的滥用?能否有效实现权力的和平更替?儒家为核心的古代政治,在第一点是强项,在第二点是弱项,在第三点是不及格。


    到明朝末年,之所以阉党如此嚣张,就是因为熹宗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他蕞喜欢的,你猜是什么?与法国大革命中的断头君主路易十六的癖好相似,他喜欢干木匠活儿!于是他将朝政大权交给目不识丁的宦官魏忠贤,阉党以皇帝之名控制东厂和锦衣卫,对正直的士大夫和政敌大加整肃。你假如看过电影《绣春刀》,对此一定深有感受。到了崇祯皇帝接位,除去魏忠贤,亲自理政,试图力挽狂澜于既倒,但为时已晚,蕞后同皇后一起在紫禁城后面的景山上吊自杀。


    拥有毛细血管微观权力的,是家族、士绅、商人和江湖这四大社会。了解了中国社会的这四大支柱,就洞晓了中国底层的所有秘密。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