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犯罪心理分析 大众通俗心理学 **书 直击变态杀手 解秘连环命案 李娟娟 著 悬疑推理案件分析剖析趣味烧脑读物书
  • 犯罪心理分析
    • 作者: 李娟娟著
    •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娟娟著
    •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 ISBN:978428284895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台海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图书名称: 犯罪心理分析
    作者: 李娟娟
    定价: 39.80
    ISBN号: 9787516818367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罪犯中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群体——连环杀手,通过对连环杀手成长经历、犯罪过程的梳理,挖掘其扭曲、阴暗的内心世界,为读者呈现“连环杀手是如何炼成的 ”。 对连环杀手内心世界的透视,将为我们呈现一道另类的风景,也将触发人们对于人性、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深深思索。

    本书适用读者:对犯罪和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



      目录

    第一章 邪教组织的控制者——查尔斯·曼森      /001

    第二章 杀戮式的挽留——杰弗瑞·达莫        /011

    第三章 套在女人皮中的男人——爱德华·西奥多·盖因  /019

    第四章 杀人魔小丑——约翰·韦恩·盖西       /027

    第五章 夜间撒旦——理查德·雷瓦·拉米雷斯      /037

    第六章 双面BTK杀手——丹尼斯·雷德       /047

    第七章 吹牛皮的杀人王——亨利·李·卢卡斯     /057

    第八章 天才变杀手——西奥多·凯辛斯基  /065

    第九章 被狗驱使的山姆之子——大卫·柏克威兹      /071

    第十章 波士顿扼杀者——阿尔伯特·德萨尔沃         /081

    第十一章 女魔头——艾琳·沃尔诺斯     /089

    第十二章 杀手的偶像——杰克·塔兰斯       /095

    第十三章 自然界的失误——安德烈·奇卡提罗         /105

    第十四章 死亡医生——哈罗德·希普曼        /111

    第十五章 老祖母杀手——塔玛拉·萨姆索诺娃  /117

    第十六章 让杀戮变成生意——亨利·霍华德·霍尔莫斯    /123

    第十七章 妓女变猪食——罗伯特·彼克顿    /129

    第十八章 航空母舰上的杀手——约翰·埃里克·阿姆斯特朗         /137

    第十九章 约克郡开膛手——皮特·威廉·撒特克里夫        /145

    第二十章 潜伏在小镇中的杀手——苏佛克锁喉手  /153

    第二十一章 享受尸体的陪伴——丹尼斯·安德鲁·尼尔森      /159

    第二十二章 混乱年代的悬案——金伯利鲁恩连环杀人案     /169

    第二十三章 下半旗哀悼的枪击惨案——提姆·克雷舒默        /175

    第二十四章 黑寡妇——贝拉·冈尼斯·索伦森      /179

    第二十五章 女学生杀手——埃德蒙·肯珀    /185

    第二十六章 迷人外表下的邪恶——焦哈尔·察尔纳耶夫        /195

    第二十七章 种族主义杀手——约瑟夫·保罗·富兰克林    /201

    第二十八章 儿童的噩梦——亚伯特·费雪  /207

    第二十九章 杜塞尔多夫的吸血鬼——彼得·库尔滕        /213



      作者简介

    李娟娟  知名心理作家,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心理学科普读物创作,尤其对犯罪心理学、大众心理学有深入的研究,代表性作品有《犯罪心理学》《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人》《心理学入门》《心理的故事》等,长期占据心理学图书畅销榜,深受读者喜爱。

    京师心智  国内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心理自助类图书开发机构。京师心智依托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机构的资源优势,上百位心理学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致力于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服务大众。

    关联企业京师博仁,是一家集研究、开发、培训、专家支持于一体的专业的心理学应用服务机构。



      精彩试读

    天才变杀手——西奥多·凯辛斯基

     

    凯辛斯基这样一个数学天才最后成了一个炸弹杀手,除了价值观的驱使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凯辛斯基无法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由于智商很高,凯辛斯基从小就开始跳级,在他周围,都是一些年龄比他大的同学,他无法和别人互动,从而对社会人际交往没了兴趣,陷入了孤独之中。

    “联邦调查局就是个笑话”,这样的狂妄之言如果从其他人口中说出,或许会带着些轻蔑的意味,但如果是西奥多·凯辛斯基说出的,那么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凯辛斯基是公认的天才,是个智商高达167的数学家,同时也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追踪了17年的“大学航空炸弹怪客”。

    凯辛斯基的父母是波兰移民,他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从小就显得比普通孩子要聪明。在凯辛斯基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了智商测试,并且一举拿下全校最高分——167分。之后,凯辛斯基就开始了跳级。在学业上,凯辛斯基的智商完全可以应付。但他的情商显然与智商不匹配,他的同学都比他年长,他在融入的过程中很不自在,就好像与同学们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代沟。时间长了,凯辛斯基便不再努力处理人际关系,开始变得独来独往起来。

    凯辛斯基的智商优势在高中时代彻底显现出来,他不仅提前两年毕业,而且还被哈佛大学的数学系破格录取,那一年他才16岁。4年后,凯辛斯基以全优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且进入密歇根州立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凯辛斯基在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后不久,就被导师乔治·皮拉尼安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皮拉尼安把一道数学难题交给这位数学天才,这是一道困扰了他十多年的数学题。凯辛斯基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这道数学难题。

    很快,凯辛斯基的毕业论文就完成了。在老教授们看了凯辛斯基的论文后,都得出了一个结论:“看不懂!”其中一位老教授还感叹道:“全国上下,能读懂并欣赏这篇论文的人,恐怕只有10到12个人吧。”

    这个时候的凯辛斯基可谓是光芒万丈,周围的人都十分看好他的学术前途。凯辛斯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就接受了导师皮拉尼安的邀请,留校工作。1967年,凯辛斯基接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聘书,此时凯辛斯基才25岁。对于许多人来说,这都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凯辛斯基只工作了不到两年就辞职了。

    后来,凯辛斯基自称,在他20岁时就已经完成了对自我世界观的塑造,那个时候他还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凯辛斯基认为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工业文明社会会使人类渐渐失去自由,因为人类会对机器越来越依赖。

    1971年,无业游民凯辛斯基回到家乡与父母居住在一起。不久之后,凯辛斯基就在蒙大拿州的林肯镇买下了一块地,这里远离人群,十分偏僻,这恰恰也是凯辛斯基看好这里的原因。凯辛斯基在这里自己动手搭建了一个木头房子。从此之后,凯辛斯基就过起了原始人的生活。在这栋木屋内,没有电灯、电话和自来水,凯辛斯基晚上想看书,还得点蜡烛;在取暖和做饭时,都得自己动手砍柴;食物也都是自己种的菜或捕猎的动物。

    这种原始的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毕竟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工业文明所营造的人类社会中生存。但这对凯辛斯基来说,不仅很容易就接受了,他还觉得原始的生活是与世隔绝的幸福。凯辛斯基从11岁时就开始向往这种生活,那时他读过一本和史前人类有关的书。

    凯辛斯基之所以变成了“大学航空炸弹怪客”,是因为工业文明打破了他的宁静生活。凯辛斯基后来回忆道:“我对政治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如果不是有人在这里砍树铺路,我会在这里住一辈子。但是在我隐居了11年后,旅游的人经常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打破了我的宁静生活,这让我十分失望,于是就决定报复社会。”

    凯辛斯基决定用炸弹的方式来报复社会,但这需要经费,于是凯辛斯基就打起了零工,但这样赚取的小钱远远不够,后来他又得到了父母的资助。对于许多人来说,工业文明是进步的,但凯辛斯基却觉得这是一种倒退,人们应该回归到原始生活之中,所以他决定用炸弹来唤醒人们摆脱工业文明。他还给自己报复社会的行为起了一个“炸弹运动”的名字。

    1978年5月26日,美国西北大学发生了一起邮包炸弹事件。美国烟酒枪械药品管理局在接到学校的报案后,立刻赶到案发现场,在经过一番鉴定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枚炸弹是私人制作的(其实就是凯辛斯基的作品)。后来警方也介入调查之中,但并未找到嫌疑人,这起案件也就不了了之了。

    1979年5月9日,西北大学又发生了一起邮包炸弹事件,被害人是一个名叫约翰·哈里斯的土木工程系研究生。由于这是一枚威力不大的袖珍炸弹,所以哈里斯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双手被烧伤和脸部被熏黑罢了。

    与此同时,FBI也接到了报警电话,并且很快赶往机场,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特区的客机,在起飞15分钟后,行李舱突然发生了爆炸,飞机只好迫降。经过一番检查后,FBI特工找到了一个邮包炸弹。这枚邮包炸弹由于密封不严,装着炸药的钢管内部根本无法产生巨大的压力,所引起的爆炸威力也很有限。虽然这起炸弹事件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但依旧引起了FBI特工的重视,可是FBI特工并未调查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就连嫌疑人都没有确定,为此联邦调查局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专案组。美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起爆炸案件,给出了100万美金的悬赏。这起案件自然是凯辛斯基所为,他之所以往飞机上送炸弹,就是因为他十分讨厌飞机。

    1982年5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菲舍尔教授的私人秘书珍妮特被一枚炸弹炸伤了。这枚炸弹是从美国中西部杨百翰大学寄出的,收件人是菲舍尔教授。当时,菲舍尔教授已经离开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两年了,在范德比特大学任教。菲舍尔教授的一位同事在接到这个邮寄包裹后,就把它送到了菲舍尔的办公室内。当时菲舍尔教授正好到外地讲学去了,所以当珍妮特打开邮寄包裹后,就被炸弹所伤。联邦调查局的专案组在接到报案后,立刻对这枚邮包炸弹进行了检查,并且发现了新的线索,装着炸药的钢管内有凶手写下的两个大写英文字母“FC”,这是“Freedom Club”的缩写,意思是自由社团。这是凯辛斯基故意留下的线索,目的是给FBI特工造成迷惑,让FBI特工把调查目标放在自由社团这个组织上。

    在凯辛斯基长达17年的炸弹运动中,有不少人受伤,还造成了3人死亡。1995年4月24日,凯辛斯基寄出了自制的最后一枚炸弹,收件人是加州林业协会的总裁吉卜特·莫里,他被炸弹炸死了。

    此外,凯辛斯基还寄出了3封信。其中一封信寄给了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大卫·加勒特,他曾经被凯辛斯基的炸弹袭击过,虽然没有丧命,但却失去了几根手指,在这封信中凯辛斯基嘲笑他“会笨到打开一个陌生的邮件”,如果加勒特当时不打开那份陌生的邮件,那么也不会被炸弹所伤。加勒特是凯辛斯基的老朋友,在得知凯辛斯基被捕后,他并未怨恨凯辛斯基,同时还对凯辛斯基所提出的理论表示了赞同,处于工业文明社会的人类的未来,真的是危险重重。收到凯辛斯基来信的还有遗传学家理查·罗伯特和飞利浦·夏普,他们曾经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在这封信件中,凯辛斯基警告这两位遗传学家,要尽快停止他们的基因研究。《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这两家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报刊也接到了凯辛斯基的来信,凯辛斯基扬言,如果《纽约时报》或《华盛顿邮报》能发表他的宣言,那么他就停止炸弹运动。

    凯辛斯基的威胁让《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们答应凯辛斯基发表他的文章,那么可能会引起社会恐慌,毕竟这是司法部牵头追踪的案件。如果他们拒绝了凯辛斯基,那么凯辛斯基可能会继续引爆炸弹。最终两家报社的负责人把皮球踢给了美国司法部,并很快得到了回信——发!

    最终,凯辛斯基的这份35000字的、名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宣言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以手册的形式散发给了民众。《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宣言小册子影印了凯辛斯基的字迹,这是FBI出的主意,目的是让公众识别字迹,从而找到凶手。这个办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凯辛斯基的哥哥戴维告诉FBI特工,这字迹与凯辛斯基很相像。

    起初戴维也没有注意到《工业社会及其未来》的字迹与凯辛斯基的相像,但戴维的妻子琳达却提醒他,凯辛斯基很有可能就是那个恐怖分子。凯辛斯基很早就开始了隐居生活,所以琳达并未和凯辛斯基见过面,也就是说她的怀疑纯属是建立在女人的直觉上的。

    琳达为了验证自己的怀疑,就翻箱倒柜,找到了凯辛斯基曾经写给戴维的信件。戴维把信件和宣言的字迹进行了对比,但还是不敢确定,于是就找了一位私家侦探,对凯辛斯基展开了暗中调查,并把搜集到的情报交给一位华盛顿的律师进行分析、整理。不久之后,戴维就带着这些证据找到了FBI,并且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奖励。两个月后,凯辛斯基在自己的小木屋内被FBI特工逮捕。

    1998年5月,凯辛斯基被判处终身监禁,而且不得假释。在监狱内,曾经有人向凯辛斯基问过一个问题:“你会因为囚徒生活而变得癫狂吗?”凯辛斯基回答道:“不会,最让我担心的是,我会适应这里的生活,当我不再憎恨这种生活后,我或许就会忘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那样的话,我的心灵就被工业文明社会给损害了。”

    在凯辛斯基所写的《工业社会及其未来》中,他认为人类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或被高智能化的机器所控制,或被操纵机器的精英控制。这两种结果,不论是哪种都会让人类彻底丧失自由。如果社会真的被少数精英所掌控,那么他们就会采用宣传的手段或生物技术,降低人口出生率,这会加速人类的灭亡。或许有些心慈手软的精英会利用科技,使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快乐之中,此时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结构已经被科技所改造。这种人类尽管幸福,但并不自由,因为他们依赖精英而生存,成了精英的附属品,一旦没有了精英的照顾,生活就会变得非常悲惨,就好像宠物一样。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