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潘钟瑞日记2册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六辑 晚晴中国文学作品集国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历史爱好者阅读书籍正版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潘钟瑞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潘钟瑞著
    • 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社
    • ISBN:9788485063361
    • 版权提供:江苏凤凰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书整理所据底本为《香禅精舍集》及苏州博物馆所藏《香禅日记》影印本,参校上海图书馆藏稿本《鄂行日记》。《香禅精舍集》和《香禅日记》是晚清知识分子潘钟瑞的作品集,记录了晚清苏州地区重要事件,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另外作为苏州世家潘氏家族中的一员,通过潘钟瑞的生活记录,能够看到晚清文人的交往。

    尧育飞,男,江西广昌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的方向为明清以降文学文献,对日记文献有专门研究。

    目录
    前言1
    凡例1

    庚申噩梦记(1860)
    游两山记(1868)
    洞庭邓尉探梅日记(1871)
    湖上春游日记(1877)
    鄂行日记(1877)
    歙行日记(1881)
    光绪十年甲申(1884)日记
    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日记
    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香禅日记
    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香禅日记
    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香禅日记
    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香禅日记
    附录一苏台麋鹿记
    附录二序跋

    人名字号音序索引凡例
    人名字号音序索引

    庚申噩梦记(1860)
    咸丰十年庚申四月初一日乙丑(1860年5月21日)余在平阳馆中闻丹阳失守,熊舜俞天喜镇军阵亡,张殿臣国梁总统不知下落,苏郡震动。先是,闰三月望,江宁大营被贼冲突,十馀万兵溃散殆尽,钦差和春退至高资,张总统仅存亲军一队,扼堵镇江,收集溃亡,为犄角势。时张璧田玉良军门所隶各部为制府何桂清邀驻常州,尚完整。张总统见贼四出分扰,意图南下,而丹阳为苏、常门户,乃移驻丹阳,冀与张军门联络援应。前月杪,闻其到丹,坠马受伤,人心惶惑,又闻此警,事势瓦解矣。
    初二日丙寅(5月22日)城中纷纷迁避,余遂解馆。官绅集议防堵诸事。先是,郡城有团练勇丁分段巡防,拨其精壮者按期操演,已历有年所。今春二月自杭州告警,徐君青有壬抚军谕各段绅董增办民团,添募壮丁,两月以来,略有成章。署臬司朱筱沤钧招六合、上元之流氓,得数百人,名为毅勇,令其登陴守御。而人多强悍不靖,城守兵伍无多,参以馀丁粮勇,分置各城门盘查。阊门中市自办民团百馀人,胡振甲贰尹统之。
    初三日丁卯(5月23日)胥门马头喧传万寿恩诏到省,恭迎入城。又届新生入泮,有鼓吹仪从导行者,犹是升平景象。晨偕桐生弟至桐溪陈容斋、良斋家,议翌日迁往嘉定,桐弟眷口同行。午刻还,适平阳遣人邀余往见三姊,行将动身,俄闻溃兵入关,或由山塘,或由枫桥,并至阊门。署藩司蔡映斗奉抚军令箭弹压,不准进城。乃有自称直隶大名镇总兵马得昭者,云奉檄防护苏城,竟夺胥门而入,绕至阊门中市,占各铺户作公馆。马腾人沸,莫敢与争,于是阖城为之罢市。
    初四日戊辰(5月24日)雨。马得昭见抚军,言守城须先焚沿城民房,以便瞭望、绝攀援。抚军不能阻,马遂传令押民他徙。初更后,红光顿起,烛天如昼,却绝无人声,盖居室已空,且无人扑救也。
    初五日己巳(5月25日)火达旦不熄。传闻阊门外延烧万馀家。登城望之,火焰四起,且所焚并非沿城之屋,殊不可解。忽又纷传城内亦须焚毁,自专诸巷而南,邻近人家汹汹大骇。适蔡藩司至中市劝谕开市,遂往面恳,同行者宋雨辰震、刘培甫传本、性初叔遵诚、复生兄绍先、修生兄宝儒等十馀人,路过吴趋坊,不招而集者又十馀人。至中市,见蔡于马馆中,揖而诘之。马云此系讹言。众人曰民心乱矣,须出示安之。蔡因亲笔书告条一纸,马亦令人照书数纸,即交余等传播分贴,讹言乃弭。然人心畏惧,仍虑有奸徒放火,相戒必须彻夜守望,众皆谓然。迨夜,持械笼灯而出者巷各一队,队各梭巡,气势甚张。日间传闻城外广东匪类乘间劫掠,亦复放火,肆无忌惮,且有城上毅勇接受赃物为之传递分肥者。城外民团畏祸,星散矣。夜间城内民团登城巡逻,拿得放火毅勇数人,轰闹不绝。迨旦,闻阊门一带拿解正法者二十馀人。
    初六日庚午(5月26日)诸兄弟以苏城危险,祷于家祠,奉栗主以出。松生兄茂先、复生兄偕余及桐生弟嘉穗、子默侄志和、春树侄志恒、闰生侄志继、问渠侄志悫、仰连侄志惠、谔士侄志一,分奉神主二十馀座,以黎明至葑门。门启,避地去者肩踵相接。知昨日葑门塘上有抢劫行船者,立即枭示六人。至黄石桥候赓生弟,知先自盘门来,不至,乃唤渡船至斜塘,仍不见赓生之船。乃另雇小船,诸人促坐其中,出金鸡湖遇雨,舟无篷障,淋至甪直镇。先是,闰三月初旬,颖生兄嘉秀奉伯母以下眷口迁至甪直和丰桥酱园后屋,余等暂供栗主于敬梓堂内,至寓见伯母诸人,诉说不休。入夜就睡,都无衾枕,因乏甚而酣。
    初七日辛未(5月27日)赓弟至,行迟而相失也。城西之火,乡间亦望见烟起,仍竟夕不熄。松兄因嫂与侄女暂住蒋氏,尚未安排,子默侄亦有母妻在家,二人仍复趁航上城。颖兄在乡一月,逐次雇匠收拾房屋四五间以备合家搬住,其馀破屋尚须筹费。其时复兄内眷幼弱已就其婿屠石臣朝柱寄居横泾,拟引闰、谔两侄亦赴之。午后,筱涯三嫂暨侄男女辈来,状甚困惫,涕泗交流。问知在赵氏母家闻放火之信,于初四夜雨后,合家三四十人扶老携幼,泥涂中走避支硎山墓庐中,翌日觅舟至蠡市,今从蠡市至此。颖兄即为处置一切。傍晚大雨,雷电陡起,霹雳一声,夜望火光渐熸矣。镇上亦集有民团,拿获形迹可疑者三人,即行格杀。入夜,户出一丁巡防,亦百馀人,合镇沸然。
    初八日壬申(5月28日)复兄因前日盘门酱园为溃兵占据,店伙奔散,今赓弟来言火既熄,溃兵亦去,想店中货物必有存者,可以运载来乡。复兄欲试往一看,桐弟身兼团董,未能卸肩,遂偕余与赓弟、闰侄五人雇舟回城,一路顺风,遇自城来船问之,云官府督令团丁救火并拿获广匪多人,现已安定矣。五人在黄石桥登岸,进葑门,城中寂静,颇异常时,则民舍空而溃兵去也。余至因果巷蒋氏,室已阒然。返家见松兄,知嫂与侄女随蒋氏一家避往齐门外砖场墩。访问连日,合城义团或逐巷分防,或数巷合巡,联络呼应,颇称严密。大吏出示奖美,愈加激劝。又云葑、娄门外沿城民房但撤不焚,马镇不知所往。闻其所随之兵多与广匪毅勇交通,凡放火之处掳掠一空,于是人疑其伪,以为为贼之奸细特为放火来者,其或然与。
    初九日癸酉(5月29日)有传说张总统尚在镇江者,有云常州击贼,贼退丹阳以上者,苏城似乎平安谧然。又传说何桂清已退出常州,不知所之。又云和春退驻浒墅关。言人人殊,惟抚辕添设支应局,赶办军装器械,并发款垫应团丁工食,令各局分领,此为实事。晨,甪直放来一船,颖兄遣下人传语,邀因果巷陆氏、古市港汪氏两姊搬家甪直,恐其不决,属余往劝驾,汪氏愿行,即刻打叠行装。陆氏计不定,劝之再四,乃令甥女先随姨母以行,因无男人,欲倩余陪伴。余遂归,略备铺陈,候舟子来取,久不至,寻去,知已解维,乃追出葑门,踯躅水涯,前后延望,渺然不遇,无可奈何而返。去时急走,归时力乏,步步延挨以到家。夜间仍与诸兄弟轮流督巡。
    初十日甲戌(5月30日)连日搜拿匪徒、奸细不下一二百人,或正法,或监禁,办理虽严而众心不固,渐有懈志。或创议有力之家酌捐油烛,以纾经费之绌,而城中油烛缺货,虽官为出示,无如罢市以来,作场中人散而他徙,呼之罔应矣。午后,偕桐弟出阊门瞭望,火废之处都是闹市,瓦砾场上薰蒸臭秽,多有乞丐在彼捡拾煨烬馀物。普安桥二马倒斃,尤不可向迩。至桐溪陈家,有留守人在,知初三、四两日容斋、良斋挈家迁嘉定矣。返由上塘绕出南濠之背,一派荒凉,绝无人遇。闻前日格杀广东人无数,今上塘铺户尚存门条之迹皆有广东字。后见贼馆门条皆类是。进城,至义团局见胡贰尹,尚整以暇。甪直又有船至,首之侄志初来,因有需用物件必须搬运,遂将铺陈及简便衣服托其带去。首侄云昨张子上源达表叔亦迁甪直,所携书籍十馀大箱,大似郁林之石,深防薏苡之疑。
    十一日乙亥(5月31日)因甪直有船,复往因果巷为二姊劝驾,云今日犹不能行,可令原船明日再来。乃与舟子约,余亦迟为明日作伴。属首侄解维,返,过王拙孙叔钊门,入问诗社诸友踪迹。忽传张璧田军门到苏,已至阊门,遂往见。藩司登城传军门令,云沿城应撤之屋急须拆去,但不必焚毁耳。于是道路喧传,谓是克复杭城之张大人,今来保我苏城,可无虞矣。然张军连败,旧部无多,一路收集溃散,众多溷杂,转而疑骇。复兄亲送闰侄往新郭,以备就横泾之路,才出盘门,所携襆被被抢,乃一径送去,不复进城。

    ... ...

    前言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破苏州,数百里财赋之区由此兵祸连结,民不聊生长达数年之久。光绪九年(1883),离开故乡三十年的潘祖荫(1830—1890)回到苏州,眼中所见是“瓦砾盈于路,阛阓旷于野,老稚之脱自乱中者生理萧然,窃盗之风往往不绝”潘祖荫《庚申噩梦记序》,《香禅精舍集》卷五,清光绪刻本。。咸丰年间这场波及东南地区的战火,予苏州以重创。从此,它在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地位让位于上海,文化优势也日渐丧失。据统计,道光十年(1830)苏州人口超过340万,经此世变,至同治四年(1865)已锐减至120馀万,而仅吴县、长洲和元和三地,就有超过1202名士绅直接死于这场战乱徐茂明《国家与地方关系中的士绅家族:以晚清江南减赋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159页。。
    尽管遭受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但苏州并未崩溃。从晚清走向民国,这里的经济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文化重拾生机。其中有何缘故?苏州何以经历咸丰兵燹仍不至于溃败?既记载咸丰兵燹又记录光绪苏州生机重现的《潘钟瑞日记》,可为这些问题提供某种私人的解释以及一些文化的回应。
    一、 潘钟瑞及其地方性的日记
    潘钟瑞(1823—1890)字圛云,号麟生,别号瘦羊、香禅居士。为潘奕隽(1740—1830)族曾孙,潘祖荫族兄。世家出身的潘钟瑞早年尽享繁华,时时与戈载(1786—1856)等吴中词社前辈诗酒流连。咸丰十年(1860),苏州城破,潘氏府邸为太平军占据,潘钟瑞随亲族四散逃亡,*终客居上海租界。在上海生活的两年时间,他去过墨海书院,此期或与王韬(1828—1897)相识潘钟瑞题《分绿轩诗馀》云:“壬戌四月上浣,弟潘钟瑞读于墨海书院。”1886年5月8日日记载:“杨薪圃来传王紫诠(王韬)语,以新刻蒋剑人《芬陀利室词话》见贻。”。同治元年(1862)年回到苏州以后,潘钟瑞曾于光绪三年(1877)入其兄潘霨(1826—1894,时任湖北布政使)幕府。除此之外,他的活动范围没有逾越苏浙皖三省。
    潘钟瑞一生侘傺,道光二十七年(1847)补长洲增贡生是其举业的顶点。以后他长期在其表弟汪体椿(壶园主人)家坐馆,藉此谋生。此外的收入,一则来自披阅无锡、苏州等地书院课卷,二则来自田产、屋产的出租。中年丧偶的潘钟瑞未再续弦,体味到生命的悲哀,使他与佛教结缘。他自号香禅居士,名其室为香禅精舍,编词集为《香禅词》,文集为《香禅精舍集》,广邀书画圈名家如倪墨耕(1855—1919)、徐康(1814—1889)、赵宗建(1824—1900)等人绘题《香禅精舍图》。他试图将一生遭际皆以文字描画、定格,可见他心灵深处的孤寂与倔强。
    清人多喜好著述,潘钟瑞著述亦颇丰,主要收在《香禅精舍集》中,包括《奉思录》四卷、《庚申噩梦记》二卷、《苏台麋鹿记》二卷、《游记》三卷、《鄂行日记》二卷、《歙行日记》二卷、《虎阜石刻仅存录》三卷、《金石文字跋尾》二卷、《纪游草》四卷、《香禅词》四卷,另附所编《贞烈编》一卷、《四家诗词合刻》四卷。此外,尚有《百不如人室诗草》《鄂行日记》等多种稿本存世。潘钟瑞勤于著述,早年即开始日记写作。其日记收入《香禅精舍集》者六种,为《庚申噩梦记》《游两山记》《洞庭邓尉探梅日记》《湖上春游日记》《鄂行日记》《歙行日记》民国十六年(1927)修《大阜潘氏支谱续编》卷十收录潘钟瑞《辛巳展墓记》及《歙行日记》,然两部分内容均节录自《香禅精舍集》中《歙行日记》,未有增补,故本书于《大阜潘氏支谱续编》所收者不予讨论。,起自咸丰十年(1860)迄光绪七年(1881),然不相连续;又有稿本《香禅日记》七册,藏苏州博物馆,起自光绪十年(1884)迄光绪十六年(1890),此部分日记首尾完整,今经整理后统名为《潘钟瑞日记》。
    潘钟瑞耳闻目睹晚清江南地区数十年变迁,日记所载时事如太平军陷苏州,清军与太平军互相攻守,太平军与地方团练的建制、军事行动等,苏州市民此期基本生活状况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他热心地方和家族事务,苏锡常地区婚丧嫁娶、徽州展墓、修订族谱等事都形诸笔端,为研究晚清江南地区社会风俗的有益材料。潘钟瑞与吴昌硕(1844—1927)、徐康、郑文焯(1856—1918)等人交往密切,酬唱往还极多,日记均予以记录,兼及潘遵祁(1808—1892)、潘祖荫、冯桂芬(1809—1874)、江标(1860—1899)、吴大澂(1835—1902)、易顺鼎(1858—1920)等人行迹,为研究晚清苏州地区文人交游之绝佳资料。在金石学和刻书方面,潘钟瑞兴趣极大,编纂《虎阜石刻仅存录》及《香禅精舍集》的经过都详载日记中,从中可见晚清书籍的生产过程,尤其是其中保存不少拓工、刻工的材料,有助于书籍史研究。潘氏晚年以课馆为生,日记所载府县科考及书院阅卷诸事十分详细,亦颇有助于研究晚清基础教育。潘钟瑞虽沉沦下僚,但因家族显赫,故常能接触一流文人,外加他希图通过著述留名后世的观念极强,故日记记载诸事均一丝不苟,十分详实,值得研究晚清的文史学者注意。
    潘氏日记内容丰富,其价值前人已有论及。如谭献(1832—1901)《复堂日记》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初十日记载:“今日舆中阅潘麟生日记数种。《庚申噩梦记》《苏台麋鹿记》述吴门寇难;游记三种,以《西湖记游》为雅令;《歙行日记》黄山之游,颇于诸前人游记外别有风致。”谭献《复堂日记》,第五十二册,稿本,南京图书馆藏。近年李军等人利用《香禅日记》考论吴昌硕等人在苏州活动轨迹李军《光绪时期吴昌硕在苏事迹补考——以潘钟瑞〈香禅日记〉稿本为主》,《美苑》,2016年第4期。,亦可见潘氏日记可从诸方面加以利用,挖掘其价值。倘若将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则透过《潘钟瑞日记》还可管窥晚清苏州地方文化的运作及维持。本文便试图从这方面对潘氏日记的价值作一些揭示。
    二、 用书籍修复文化与道德的创伤
    《香禅精舍集》附录的《贞烈编》及《四家诗词合刻》,潘钟瑞都仅是编者,而他执着将其纳入个人文集中,值得深究。
    《贞烈编》是由“马贞烈女事件”引发的同题共作诗文汇编。同治十一年(1872)无锡发生的一件贞烈女命案,事件始末为:烈女马大宝,许字包文炜,幼失母,父廷灿,贫而寄食于人。女依从母施,居舅范四家,范子阿金屡调之,不遂,施故无行,阴以事怒女,金益无所忌。一日挟刃往,施见而夺之,女泣求去,施曰:“汝去何之?”乃不复言。逾夕,金侦女寝,径登其阁,女嚎,金扼之,女拒,益力,竟死,年十八,同治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也。廷灿至,范款之他室,既敛,则曰:“女与金有私。事觉,仰药耳。”廷灿信,不问。而敛女者颇泄其状,于是廷灿及文炜之父共鸣诸官,发棺检尸,捕佥至,立吐其实,遂置诸法而旌女焉。潘钟瑞《贞烈编》,《香禅精舍集》,光绪刻本。事件发生十二年后的光绪十年(1884),潘祖荫回到故乡,听闻此事,有感而作碑文,并嘱咐潘钟瑞修葺马贞烈女墓。并随即发起征集题咏的活动。依日记所见时间将其简略排布如下此处摘录的日记按照公历日期顺序排列,并删节与此事无关的内容。后文处理均同。:3月24日,访马贞烈女墓,背倚山冈,面临阡陌,窆石虽封,崇坊未建,限于地址耶,抑无人为之集资也?
    4月9日,今为郑庵弟议修葺锡山马贞烈女墓,首先倡捐,因即致书君秀,属其与署中诸人商办。
    4月10日,为郑弟拟致杨艺芳信一稿送去改缮之,亦为马贞烈女事也。
    6月28日,拟成《锡山马贞烈女墓碑文》一稿,录大字一通,送郑庵弟阅。
    6月30日,郑弟急欲将贞烈墓碑刻成,连次札来。
    7月2日,郑弟将书成《马贞烈女碑》送来,遂写碑额篆字,亦遣人交养竹居勾摹上石。
    7月7日,又至养竹居看郑弟所付刻之马贞烈墓碣,先付之以价之半。
    7月26日,代郑弟作致杨艺芳书,为马贞烈女墓碑一事也,缮就即送郑弟阅。
    7月28日,钱处马贞烈女墓碑椎拓成送来,均送郑弟处。
    7月29日,是日以贞烈碑拓作书寄梅寿。
    8月3日,为郑弟撰书贞烈碑事,欲促其运送锡山,遂于早晨至养竹居面催之,并以昨得梅寿来信付观。
    8月10日,得杨艺芳信,为马贞烈墓建坊事,即送郑弟看。
    11月12日,作马贞烈诗,未成。
    11月13日,迨夜,成七言古风一篇,咏马贞烈女事。
    11月22日,得无锡信,梅寿为受寿仪称谢,余以前日君秀寄来之秦澹如所撰《马贞烈女传》发刻。
    11月26日,《马贞烈传》刻成,作致梅寿信,以印本十分附寄征诗。
    ……
    1885年1月19日,寄复君秀信,附去《马贞烈传》及墓碑印本二百副。这场由潘祖荫引领,潘钟瑞积极主持的征咏活动,规模甚大。收录《贞烈编》者即有73篇,诗、词、文三体俱备。作者包括薛福成(1838—1894)、叶昌炽(1849—1917)、吴昌硕、曹元弼(1867—1953)、陆润庠(1841—1915)、郑文焯等,涵盖江南十八个府县。潘氏兄弟之所以热衷此举,有其修复文化创伤与道德创伤的考量。如潘钟瑞在《记马烈女》一文中感慨:“呜呼!古之死而不得其所者多矣,以余观马氏之全于天独奇!夫专为义则伤生,专为生则骞义。士大夫临大节、塞大难,猝然恒不能自持。若列女者,其知所处矣……以完其嚼然不滓之身,而脱于强暴之手以死,则列女兹遇虽甚酷,而天之所以遇列女者,固不厚与。”潘钟瑞《贞烈编》,《香禅精舍集》。正如卢苇菁《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所示,“贞女现象”与中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之间有密切联系。潘氏兄弟关注到马贞烈女,并非偶然。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江南社会秩序的再造过程中,重建道德秩序成为江南士绅关注的焦点。其中重要内容则是义利之辨、整饬士风、整饬女德等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69页。。在他们看来,太平天国的战祸,是道德沦丧的必然结果,是天命的报应。避难上海时,潘钟瑞就对洋场生活深表不满。他如是批评:“江浙两省流徙者并集夷场,增建房屋三年中奚止万间,地密人稠,视为乐土,而习尚虚嚣,纷华日盛,几不识为难民。余《申江竹枝词》有句云:‘销金锅在桃源境,如此繁华说避秦。’”潘钟瑞《庚申噩梦记》,《香禅精舍集》。而潘祖荫则在警告苏州的士绅阶层时说:“缙绅士夫之家不其稍有馀者,宴乐慆淫之习无异于未乱之前,且有甚焉。此何异酣饮漏舟之中,高卧厝薪之上?天道祸淫,能无惧乎?吾兄此书与《扬州十日记》、魏晋封《竹林记》按:《竹林记》当为《竹中记》。有同旨也,留心当世者可不观之而儆戒也耶?又岂能尽诿诸劫运哉?”潘祖荫《庚申噩梦记序》,《香禅精舍集》。在他们看来,庚申之乱以后社会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如果仅仅换来物质的繁荣与享受,而士绅阶层满足享乐与宴饮,灾祸说不定会再次降临。为避免灾祸再次发生,士绅群体在道德方面有要开展一场“整风运动”。

    ...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