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 布教授有办法 给孩子立规矩 崔玉涛 0-3-6-10岁孩子父母家长 育儿自律教育孩子的书籍 好妈妈胜过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493971738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 碟片数:1张
    • 介质:CD
    • 字幕语言:1
    • 画面色彩:彩色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相比过去动辄棍棒教育的年代,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同:管教并不是为了证明父母自身的力量有多强大,而是为了zui终帮助孩子形成自律。 
    布雷泽尔顿教授与斯帕罗教授让父母们看到,实施“管教”的选择有很多,每种选择都有其利弊,zui重要的是看见孩子在那一刻究竟有哪些真实的成长需求。 
    一部分作者以孩子的年龄为轴,向父母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会面临的管教挑战,以及这些挑战背后预示着孩子需要在哪些部分得到支持与成长。 
    第二部分作者从父母的管教行为切入,既聚焦于父母自身被管教的童年体验,又关注当下的管教对于孩子而言会有怎样的体验。 
    第三、四部分作者探讨的是充满共性的管教方式,细腻剖析了孩子面对管教究竟如何可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又如何会zui终形成自律;也帮助家长看见不同的管教方法有哪些利弊权衡,有哪些是值得鼓励的做法,又有哪些是需要尽量避免的错误。 
    第五部分作者介绍了孩子具体问题行为的动机及应对方式。 
    第六部分就管教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其中大部分挑战来源于父母和孩子所处的大环境或家庭现实状况。



    目录

    商品名称:

    给孩子立规矩 

    营销书名:

    “美国总统公民勋章“获得者布雷泽尔顿医生温情讲述这样立规矩,孩子愿意听,亲子关系会更好 

    作者:

    (美)T.贝里·布雷泽尔顿(T.Berry Brazelton)、(美)乔舒亚·D.斯帕罗(Joshua D.Sparrow) 著 

    定价:

    49.80 

    ISBN:

    978-7-122-31882-4 

    关键字:

    管教;规矩;养育; 

    重量:

    443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32 

    装帧:

    平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版次:

    页码:

    240 

    印次:

    “管教”的选择有很多,无论采取哪种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形成“自律”几乎是殊途同归的管教目标。
    1.原著作者布雷泽尔顿教授,是美国闻名遐迩的儿科医生,名气上甚至超过西尔斯。 乔舒亚D.斯帕罗是哈佛大学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2.本书是将心理学与管教深度融合之作。
    3.内容可操作性很强,日常面临的管教挑战和问题都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4.作品风格专业而充满温情,支持父母育儿的自信,符合高知妈妈群的心理需求。

    贝里·布雷泽尔顿(在美国名气超过西尔斯)
    世界儿科学和儿童发展领域专家
    哈佛大学儿科学荣誉教授
    布朗大学儿科学与发展人类学教授
    曾担任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会长。美国国家儿童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临床婴幼儿研究中心负责人
    贝里量表——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NBAS)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2013年,为表彰他在儿科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奥巴马总统授予贝里医生“美国总统公民勋章”
    他的代表作《 Touch points》不仅是儿童发展领域的经典读本,也是美国畅销的育儿图书之一,单本销量均已超过100万册,并被翻译成30种语言。

    开篇 养育的挑战
    互联网时代的养育挑战——信息过载 / 003
    “锦囊妙计”与“速成法”阻隔了亲子沟通 / 005
    “虎妈”成功的真正原因你并不知道 / 007
    你是控制型父母吗 / 008
    “快乐养育”为何让父母压力更大 / 011
    管教的首要任务是确立终极目标 / 013
    排名靠前章 好的管教始于了解0~6岁发展关键点
    “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自己不被爱的孩子。”
    ——塞尔玛·弗雷伯格
    0~6个月——为接受管教做好准备 / 020
    学习自我安抚——接受管教的前奏 / 021
    何时互动何时安静,婴儿自己说了算 / 022
    规律睡眠、规律吃奶、会自娱自乐——她准备好了 / 023
    7~8个月——需要开始管教了 / 024
    开始管教排名靠前课——带宝宝进厨房 / 026
    何时让她自己吃饭 / 026
    她会指着东西要了,得意之余莫忘说“不” / 027
    宝宝开始“认生”了,如何避免“尴尬时刻” / 028
    9~12个月——会察言观色,需要认真管教了 / 029
    她不断地试探,直到你清晰果断地说“不” / 030
    父母需要清晰一致地给孩子立规矩 / 032
    12~14个月——开始“行走江湖”,管教给他带来安全感 / 035
    1岁宝宝情绪失控大多因为内心纠结 / 036
    宝宝在商场大哭大闹 / 037
    1~2岁——脚步不停歇,掌控冲动是管教的长期目标 / 039
    他随时可能闯祸,需要父母充当“刹车系统” / 040
    言语劝说对付学步儿是无效的 / 041
    2~6岁——从管教到自律 / 045
    孩子学习控制情绪的排名靠前步——理解自己的情绪 / 045
    现阶段如何帮助孩子表达和控制情绪 / 048
    现阶段管教重点——教孩子理解和在乎他人感受 / 050
    给孩子强化规则的“公平性”而不是权威性 / 052
    严厉的惩罚、过高的要求、过度的表扬都会伤自尊 / 055
    跟孩子一起“面对”错误,而不仅是“指出”错误 / 058
    把不良行为变成教会孩子自律的契机 / 060
    第二章 选择合适的管教方式
    管教不是惩罚,是教育,好的管教一定是基于对孩子充分的了解。
    父母的童年 / 065
    我们渴望成为不一样的父母,却为何事与愿违 / 065
    气质的差异 / 067
    她是“活跃型”“慢热型”还是“敏感型” / 067
    榜样的力量 / 069
    “言传身教”zui重要 / 069
    羞辱的代价 / 072
    羞耻感能让坏行为暂时停下,但“报复”更棘手 / 072
    体罚 / 073
    “只记得挨揍,不记得为什么”,体罚的作用仅限于此 / 073
    叫停 / 077
    如何在孩子淘气到无法收场时“叫停” / 077
    读懂孩子的行为 / 079
    管教有时是眼神,有时是温柔耳语,关键是懂孩子 / 079
    弥补过失 / 081
    让孩子有机会弥补过失 / 081
    承担后果 / 082
    教会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 082
    避免三个误区:贿赂孩子、不让吃饭、不理不睬 / 084
    父母统一立场 / 089
    父母就“规则”和“打破规则的后果”达成一致 / 089
    父母一方“无暇”时 / 092
    孩子与父母“远近有别”时 / 094
    父母离异 / 094
    合作管教 / 095
    如何引导孩子遵守学校纪律或社会规则 / 095
    第三章 孩子出现“坏”行为,试试“五步管教法”
    能量不分正负,都是爱和成长开始的地方。
    排名靠前步 理解孩子的“坏”行为 / 101
    孩子的“坏”行为传递了哪些信息 / 101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坏”行为 / 105
    当“坏”行为反复出现时,仔细寻找原因 / 106
    父母检视自己对孩子“坏”行为的反应 / 108
    “坏”行为的常见起因 / 110
    第二步 搞清楚“坏”行为发生的过程 / 112
    何地 / 112
    何时 / 114
    怎样 / 115
    第三步 对质 / 117
    如何跟孩子对质 / 117
    发育阶段不同,对质方法不同 / 119
    第四步 回应孩子的反应 / 120
    对质时,孩子可能会有哪些反应 / 120
    如何回应孩子 / 122
    第五步 承担后果、弥补、道歉与原谅 / 124
    能让孩子吸取教训的后果 / 124
    承担后果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27
    创造弥补过失的机会 / 129
    宽恕的力量 / 130
    要选对时机 / 131
    第四章 立规矩的小技巧
    管教的目标远不止于制止和惩罚某种“坏”行为。
    通常值得一试的方法 / 136
    提醒 / 136
    沉默 / 138
    隔离冷静 / 139
    用正确的方式把事情重做一遍 / 143
    弥补 / 144
    原谅 / 146
    规划 / 147
    幽默 / 149
    有时会有用的方法 / 150
    拿走玩具 / 150
    取消聚会或推迟活动 / 152
    不许看电视或玩游戏 / 154
    无视轻微的不良行为 / 156
    父母离开事发地 / 157
    额外的家务 / 158
    停发零花钱 / 159
    完全没用的方法 / 161
    打孩子 / 161
    羞辱 / 162
    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 163
    把食物作为惩罚或奖励 / 164
    提前上床时间或额外的午睡 / 166
    收回爱意和威胁遗弃 / 167
    用肥皂洗嘴巴 / 169
    第五章 孩子出现恼人行为怎么立规矩
    管教孩子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不断寻求关注 / 173
    苦苦哀求和发牢骚 / 175
    咬人、打人、踢人和抓人 / 178
    霸凌 / 181
    作弊 / 183
    挑衅 / 185
    忤逆 / 188
    撒谎 / 191
    权力斗争 / 195
    离家出走 / 196
    分离 / 199
    手足之争 / 202
    “被宠坏的”孩子 / 205
    偷东西 / 207
    咒骂和脏话 / 213
    顶嘴 / 215
    大发雷霆 / 218
    打小报告 / 221
    嘲讽 / 222
    第六章 特定情景下如何立规矩
    总有一些情况,让管教变得更加棘手,而我们不得不面对。
    电子产品 / 227
    让孩子乐意放下电子产品 / 228
    隔代管教 / 230
    祖父母和父母共同管教时 / 230
    当祖父母成为主要照料者时 / 231
    单亲父母 / 232
    长期患病的孩子 / 234
    学前教育 / 236
    分担家务 / 238
    致谢 / 240

    我做儿科医生32年,在门诊经常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们交流孩子健康问题。我做育儿的科普工作也有二十多年,现在仍每天通过微博回复一些家长的问题。与过去相比,如今我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家长不论是“养”孩子,还是“育”孩子,都已经出现了很多与过去相比完全不同的新问题。
    前些天我在门诊中看了这样一个小朋友:
    小男孩12个月大,就快学会走路了,在诊室里爬来爬去,不停地尝试站起来,然后倒下,然后继续尝试。我问孩子妈妈:“这次孩子来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妈妈很焦虑,气色显得也不那么好,说:“孩子zui近一个月醒后就不停地动,即使睡觉时,也不踏实。孩子是否患上了多动症?看孩子特别累。”我继续问:“孩子白天吃辅食怎么样?”“吃饭也不老实,就像这样不停地爬、扶站。”我开始给孩子检查身体,没发现什么异常,孩子的精神头也挺好的。我告诉孩子的妈妈:“回家耐心等待吧,等他学会走路就好了。”
    这种情况在孩子不同发展阶段其实很常见,孩子为了取得某方面的发展,会在另一些方面出现一些倒退。
    就像上面例子中的小男孩,他因为即将要学会走路,白天不停地尝试站立,心思全在学走路上,对吃饭的兴趣自然下降,同时“会走路”意味着他可以跟妈妈“分离”了,孩子对此是会焦虑的,分离的焦虑加上白天的劳累,出现频繁的夜醒、哭闹就自然了。
    我一般会在给孩子检查身体的时候,跟父母聊聊孩子zui近的状态,告诉他们孩子很快就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现在只是在积蓄力量,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这些聊天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父母的焦虑感。
    说到焦虑,如今它似乎成了“时代标签”。特别是在育儿方面,我们有更好的经济条件,空前关注孩子的养育与教育,但我们的焦虑似乎更严重了。
    我给一个5岁多的孩子查体,查体完之后我让孩子从检查床上下来,这时妈妈蹲下来了,我问妈妈“你要干嘛”,她说要给孩子穿鞋,我问孩子“你能自己穿吗?”孩子说“能”,但是zui后妈妈还是自己“帮”孩子穿上了。
    我们家长都希望孩子走上独立,可孩子如何走向独立?小到从会捏东西时,就让他自己尝试吃饭;会爬时,就让他自己去拿想要的东西;会穿鞋时,就让他自己去穿鞋……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实际上是对孩子成长的阻挠。
    去年我接诊的一个小女孩,至今印象特别深刻:
    小女孩10岁,一直成绩优异,但zui近出现气短、胸闷、出大汗、肚子痛的情况,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找到病因,家长十分焦急。经过仔细了解,发现其实这是孩子的心理原因导致的——女孩的妈妈可以说是一位高标准、严要求的妈妈,每天都要跟孩子的老师谈话,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的成绩永远保持排名靠前。但是夫妻俩的感情不太好,经常为了小事争吵,每次爸爸出差回来,这个10岁的女孩子就要睡在爸爸妈妈中间。在孩子小小的心里,她觉得这是一种防止爸爸妈妈吵架甚至打架的方式,但其实孩子觉得很委屈。
    当我们帮助这个孩子、这个家庭梳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后,家长才恍然大悟。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什么呢?我们经常提到“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提法也是很多父母惯常的思维模式,就是将养与育的着眼点落在孩子个人身上。受这个思维的影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习惯从孩子身上寻找解决办法,但很快就发现无能为力。当我们调整思维模式,尝试把着眼点放在构建更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会发现很多养育问题自然得解。
    我们所处的时代飞速变化着,我们父母对养育的认识也须跟进。布雷泽尔顿教授的《布教授有办法》系列这时候被引进到国内,可以说正是时候。
    作为“影响了几代美国父母”的儿科医生,布雷泽尔顿教授zui重要的贡献在于,让人们认识到儿童身心发展是不分家的。从他开始,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孩子的生理状况和他的心理状态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在《读懂二孩心理》中,他谈到,家里有二宝的家庭,大宝可能会出现便秘、尿床或者厌食挑食等现象,这时他会给予父母合适的回应来降低他们的焦虑,帮助大宝更好地度过情感焦虑期。反过来说,某些看似心理层面的问题,也可能与生理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在《应对孩子的愤怒与攻击》中,他谈到,孩子的“起床气”有时候是和清晨低血糖有关,在那一刻给予更多情感支持还不如一杯橙汁有效。
    布教授反复强调:“我的工作对象既不是孩子,也不是父母,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布教授有办法》系列几乎涵盖了每个家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孩子的愤怒与攻击、如何给孩子立规矩、二胎时代出现的各种变化等难题,布教授带领我们另辟蹊径,从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入手化解难题。养育的关系视角是布雷泽尔顿教授作为儿科医生兼发展心理学专家的独特贡献。
    布教授活跃的时期刚好是美国社会急速发展的时期,与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十分相似,他不仅给父母专业细致的育儿指导,他对孩子身心全方位的关注以及养育的关系视角让父母们对养育更胜任。“他陪伴了几代美国父母,让他们告别焦虑,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这不正是我们中国父母需要的吗?
    《布教授有办法》推荐给大家,祝愿大家都能享受养育的乐趣。
    2018.5.于北京

    • 商品详情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